(转贴)《般若经》是直接将色与空划上等号的,它的经文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换言之,般若经认为空和现象没有差异,五受阴的现象中不仅没有本体,甚至五受阴的现象压根儿就被般若空观给空掉了。现象中找不到本质并不代表现象本身也被空掉、不存在了。总不能仗着‘生病’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一种永恒的实在,所以光荣地向全世界的卫生医疗机构摇旗呐喊:‘病是不存在的,我们佛教徒已经彻底解决医疗问题了!’”
我相信,许多大乘行人见到这一评价一定大喊冤枉!正如龙树菩萨所指出的那样:“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此,“空”不是“不存在”,法空也不是说法压根儿就没有了。藏地宗喀巴大师便大声疾呼:“性空之空义是缘起义,非作用空无事之义”。汉地古德杜顺大师亦曾开示:“法无自性。相由故生。生非实有。是则为空。空无毫末。故曰无生。经云。因缘故有。无性故空。解云。无性即因缘。因缘即无性。又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这些大乘行人的教法无一不是在宣说缘起与性空的无碍本质。
关于心经的古今种种解说,无一不是直指缘起性空的法义。在下将当代济群法师对心经的开示附录于后,仁兄可以比较一下,上文中对般若经的评说与大乘行人的解说是否一致。
至于上文中对大乘的其他误解,在下就不一一指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