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属于文化的范畴。在那场以"大革文化命"为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文化大革命"中,流行过一些什么歌曲?它们对时代面貌、社会情绪及人民的命运有过怎样的反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怎样的思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chinesenewsnet.com)
1966年5月中旬至月底,在率先开始批判吴□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序幕的上海,举行了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据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记者述评称:"这是一次空前热烈地歌颂伟大毛泽东思想的音乐会;这是一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音乐会;这是一次有广大工农兵奋起参加的,为巩固地占领和扩大社会主义音乐舞蹈阵地,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开火,向资产阶级'权威'、'专家'挑战的音乐会。"《人民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灿烂春光》,称颂这是"广大工农兵拿起了音乐舞蹈这一有力的武器,投入了文化领域的一场兴无灭资的战斗。" (chinesenewsnet.com)
这次音乐会可算是唱出了"文化大革命"歌曲的先声。 (chinesenewsnet.com)
应运而生的"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歌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产物之一。"文化大革命"在世界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语录歌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6年6月2日新华社记者有关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述评中,就已提出:"广大工农兵聆听了毛主席诗词演唱以后,纷纷要求把毛主席的一些语录也谱成曲,使之广泛传诵。"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语录歌"在1966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7周年时由官方传媒正式推出。《人民日报》9月30日发表了第一批经官方审定认可的"毛主席语录歌",包括《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以上三段毛泽东语录在"文革"中使用频率极高,被称为"老三段")和《我们的教育方针》、《工作就是斗争》、《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分清敌友》、《争取胜利》、《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等10首。 (chinesenewsnet.com)
该报在《编者按》中称:"林彪同志说,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覆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覆学习,反覆运用。广大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中,根据林彪同志的指示,形成了读毛主席语录,用毛主席语录的热潮。他们迫切希望,使毛主席语录家喻户晓,到处传诵。革命的音乐工作者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为毛主席语录谱出了许多曲子。这是一种崭新的形式。正当国庆前夕,为了祝贺这伟大的节日,我们选登了劫夫同志和中央乐团谱写的十段语录曲,供同志们歌唱。"在发表的10首"毛主席语录歌"后面,该报注明:"以上除《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和《工作就是斗争》二首是中央乐团谱曲外,其馀为劫夫谱曲。" (chinesenewsnet.com)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成名成家"已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批判而搞臭了,所以创作歌曲基本上已不再署个人名字而只署"集体创作"。为什么劫夫要署名?因为他是当时公认的革命作曲家、"时代的歌手"。 (chinesenewsnet.com)
于是,在国庆节首都天安门广场的庆祝集会游行即毛泽东第四次接见来京师生和红卫兵的时候,广播中便开始播出了使人们感到十分新奇的"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第二批"毛主席语录歌",这一批主要是鼓动造反精神的《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不打它就不倒》、《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等4首。10月25日,《人民日报》推出了第三批"毛主席语录歌",全部是选自被称作"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文章中的语录,包括《完全彻底为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白求恩》、《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大家要学习他》、《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等8首。 (chinesenewsnet.com)
在短短的20多天里,由"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声音"的官方传媒连续三次推出"毛主席语录歌",自然在群众中煽起了大唱语录歌的热潮。《人民日报》在首次发表"毛主席语录歌"时的《编者按》中说过:"我们相信,在革命的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高唱毛主席语录的歌声一定会响遍全国。"这句话没有说错。当时已经形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学"与"不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革命还是不革命甚至反革命的标准了。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出学习的成绩,往往要在写文章或讲话时引用毛泽东的语录,但要求广大群众背诵语录并非易事,编成歌来唱,就使得一些语录易记易背,这当然大受欢迎。何况,当时音乐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一些"毛主席语录歌"确实也远比如今的一些流行歌曲更通俗易唱优美动听,更使大众喜闻乐见…… (chinesenewsnet.com)
1967年第5期《解放军歌曲》发表的编辑部文章《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而歌唱――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一文,有一段话讲到"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歌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红卫兵小将最热烈的欢迎。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从军营到工厂,从田间到课堂,到处是一片语录歌声。语录歌家喻户晓,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开口放声歌唱,其普及之广,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的音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语录歌的产生,不仅把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推向了新高潮,而且也标志著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之一。 (chinesenewsnet.com)
这段话的前边几句,确实反映出了当时"毛主席语录歌"流行的情景。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给"毛主席语录"谱曲之多,是今人难以想像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被称为"老三篇"的毛泽东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中的许多"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特别是《为人民服务》一篇,除去很少几句话外,几乎通篇被分解成"语录"谱成了歌曲,当时有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可以从头到尾又唱又跳将这篇文章演唱完(那几句未谱成曲的"语录"以朗诵串连)。 (chinesenewsnet.com)
著名的部队作曲家唐诃当时还给《为人民服务》全文谱了弹唱曲(其中只有两句话用"念白"表现),在《解放军歌曲》发表时标明是"为毛主席著作谱曲"――自然这已不是"语录歌",而应称作"著作歌"了。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语录歌"的作曲者们恐怕是完成了音乐史上最艰难的谱曲工作。有些被谱成歌曲的"毛主席语录",既无韵律、节奏,又无诗意可言,有的句子全是政治语汇而且又长,真是难为了作曲家。比如第一批"毛主席语录歌"中那首"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要谱成有节奏而且易唱好听的歌,真是谈何容易!还有一些长句子的语录,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力量》、《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革命的红卫兵和革命的学生组织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帝国主义制度必将随著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等等,后人将很难想像都是当年的"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发展的不同时期,官方传媒宣传的是不同的"毛主席语录歌"。1966年10月率先发表的前两批"毛主席语录歌"中,《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等都曾在群众性的造反浪潮中起到过极大的鼓动作用。以至现在的一些电影、电视片在出现"文革"时期的场面时总爱用《造反有理》歌作为背景音乐。实际上,在红卫兵"破四旧"的1966年8、9月里,这些歌还未诞生。当1968年底大陆各地建立起"新生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1969年初中共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地位之后,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夺权、掌权,曾为鼓动群众造反起过作用的那几首"毛主席语录歌"便"鸟尽弓藏",从官方传媒中消失,而被代之以《要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等新的"毛主席语录歌"。在整个"文革"进程中,经常还有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发表,这些新出现的"语录"也都被谱成了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历史剧中也有"毛主席语录歌",这恐怕是今人难以想像的。1967年4月,全国开始按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批判"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实际是借题发挥批判刘少奇的"卖国主义罪行"。为了配合这一批判热潮,天津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编演了歌颂义和团运动的大型歌舞剧《红灯照》。这样的"历史剧"也必不可少地配上了一首"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里的一段话:"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这首语录歌(连同剧中的其他10首歌)由红卫兵专程到北京请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了曲。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歌"中,竟还有一首是由老外谱的曲。那时中国外交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和干扰,为了"反帝反修","打倒各国反动派",四面树敌,不仅同"资本主义国家"和"修正主义国家"尖锐对立,而且同"文革"前关系甚好的亚、非、拉美许多新独立国家也关系恶化,同越南、朝鲜等共产党邻国关系也一度紧张,最后只剩下被毛泽东誉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成为唯一的最亲密的"战友"。于是,就有了一首由外国人谱曲的"毛主席语录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阿尔巴尼亚作曲家从毛泽东于1966年10月25日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中节选出来的一段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牢固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因其曲调的外国风味,当时很受群众欢迎。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毕竟不是都可以谱成歌来唱的。尽管当时幸免于被打倒的少数几个作曲家和一些业馀爱好者费尽心力,勉为其难地创作了大量的"毛主席语录歌",但是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广泛传唱的并不多。 (chinesenewsnet.com)
"伟大统帅"毛泽东的话被称作"最高指示",那么"副统帅"林彪的话便自然成了"次高指示"。除去为"毛主席语录"谱曲外,当时还派生出了为"林副主席语录"谱写的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林彪语录歌"几乎与"毛主席语录歌"同时出现。在1966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第三批"毛主席语录歌"时,打头一首就是"林彪语录歌"《永远学习"老三篇"》,该报并在《编者按》中说明:"今天本报发表的九首歌曲,第一首是林彪同志最近关于学习'老三篇'的指示"。这应算是第一首由官方推出的"林彪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此后,为"林彪语录"谱写的歌曲不断出现,较为人们熟悉的有《要带著问题学》、《为人民立新功》、《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等。林彪那段称颂毛泽东"四个伟大"的题词(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被谱成歌曲后,定名为《毛主席万万岁》,还有一首"林彪语录歌":"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七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革命的思想,正确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有了这个思想,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才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很难从这段话中取出一句或半句来作歌名,只好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颂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7年和1968年间各地造反派分裂为两大派,展开全面内战的时候,一些地方还流行过不知谁从林彪的哪篇"著作"中找出来的一段"语录":"在需要牺牲的时候,要敢于牺牲,包括牺牲自己在内。完蛋就完蛋。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在武斗时,交战双方常常会像本世纪初中国民间的大刀会、红枪会一类武装组织上阵时念诵"刀枪不入"之类口诀那样,或高诵毛泽东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那一段语录,或高呼"为毛主席而战,完蛋就完蛋"的口号。当时这段以"完蛋就完蛋"为中心词的"林彪语录"很鼓动了一些热血青少年在武斗中去拚命。有些地方的红卫兵、造反派还将这段语录谱成了歌曲。在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即"钢二司")1967年1月18日出版的《革命造反报》第16期上,就发表了题为《要敢于牺牲》的这首"林彪语录歌",谱曲者注明歌唱完后喊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将"毛主席语录"与"林彪语录"结合在一起了。此歌被俗称为《完蛋歌》,在各地有不同曲谱。当然都是造反派自己谱写和演唱的,未能登官方传媒大雅之堂。 (chinesenewsnet.com)
因为对领袖人物的神化,语录成了类似于封建帝王"圣旨"一样的东西,作曲者的名字就不能按惯例放在歌曲的前面,以避大不敬之嫌。最初发表语录歌是不署作者名字的,有时只在后边说明一下,《人民日报》最早发表的三批语录歌就是如此。后来开始署名了,也不能署在歌曲前边通常的位置上,那里只能署"为毛主席语录谱曲"一类的话,作曲者名字只能放在歌曲后边的括号里。这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 (chinesenewsnet.com)
除去领袖人物的语录外,语录歌还衍生出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语录歌。但不好也称"语录",便称为"革命锦言"。1968年5月,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某部副指导员门合因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经毛泽东、林彪批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布命令,授予门合"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光荣称号。于是就有了"为门合同志革命锦言谱曲"的歌《无限忠于毛主席》、《毛主席著作要天天学》、《门合支左工作行动准则》等。 (chinesenewsnet.com)
进入鼎盛时期的"毛主席诗词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诗词歌曲"是在"文革"前就已出现的,只是那时还只有不多的几首,其在音乐中的地位也同其他歌曲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1965年第3期《红旗》杂志选载推荐的13首革命歌曲中,有一首"毛主席诗词歌曲"《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只排在第8位)。但是到了"文革"中就不同了。1966年5月举行的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便在上海文化广场为上万听众专场演唱了"毛主席诗词歌曲",引起极大反响。这以后,所有已经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全部被谱成了歌曲(有的是一首多曲)。这些歌曲全都跟语录歌一样成了神圣的东西。 (chinesenewsnet.com)
同偏重于说教的"毛主席语录"相比,"毛主席诗词"没有那么多的大白话或政治语汇,这些诗词本身又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因此"毛主席诗词歌曲"多系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在"文革"时期,以往的抒情歌曲几乎全都被批判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人们不敢再唱。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不能成天只唱慷慨激昂的战斗歌曲或杀气腾腾的造反歌曲,因此"毛主席诗词歌曲"作为可以公开演唱的抒情歌曲,自然填补了空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外,毛泽东的诗词毕竟不像某些"语录"有对"文革"政治形势那么直接的针对性,不会因形势的变化而显得过时,因此在整个"文革"时期,"毛主席诗词歌曲"是始终流行的。 (chinesenewsnet.com)
在群众中流行的"毛主席诗词歌曲"主要是"文革"前创作的,而"文革"时期新创作的一些注重"战斗性"、缺乏艺术性的,便较少流行。最没有人唱的,是1976年元旦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尽管这两首词也被谱成了歌曲,而且在当年3月新"创刊"的《人民音乐》杂志上作为重点发表,在当年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五集中被放在开篇的位置(每一首都分别谱有两种不同的曲),谱曲者还颇费了些工夫,较有艺术性,但仍未流行。因为这时广大群众饱受近十年的动乱之苦,已经对"文化大革命"充满怀疑、厌倦和反感,毛泽东的威望也大打折扣。而这两首词里所表达的那种无视人民疾苦、粉饰现实的"到处莺歌燕舞"和赞美动乱的"炮火连天,弹痕遍地"、"试看天地翻覆"等内容,已很难再引起群众的好感。再加上当时"四人帮"将这两首词当作"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武器挥舞,更使得这两首词被蒙上了原本没有的"文革"政治色彩,广大群众更对其"敬而远之"了。 (chinesenewsnet.com)
虽然"毛主席诗词"没有对"文革"政治形势的针对性,但它毕竟也算是"最高指示",因此,正如一些"毛主席语录"被人们各取所需地用于不同目的一样,一些"毛主席诗词歌曲"也被派上了不同的用途。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革"大规模武斗期间,战死的人都被本派群众视为"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牺牲"的"烈士",通常都要举行十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一般还要用汽车载尸游行示威。在这样的会上和游行中,"毛主席诗词歌曲"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便成了"追悼烈士"的通用哀乐。因毛泽东这首词中有烈士上天后"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句子,当时一些人说起某人在武斗中被打死了时,便有"喝桂花酒去了"的戏谑说法。 (chinesenewsnet.com)
关于这首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传说。据长沙造反派中的著名极左派理论家杨小凯(原名杨曦光)回忆,当年与他在长沙同狱的一位"联动分子"程德明告诉他,程认识的一位北京女友("联动分子")在1967年2月底来信说,毛泽东已下令将全部被捕的联动分子释放。在接见被释放的联动分子时,江青要求他们改变反动观点,"而我们的同志的回答却是齐声唱起歌曲《蝶恋花》,把我们'敬爱的江青阿姨'气得吐不过气来!"[1]因为这首歌是毛泽东怀念前妻杨开慧的。不过,对这一传说,文革后公开发表的一些"联动分子"的有关回忆均未提及,而只说到他们当时如何热泪盈眶高呼"毛主席万岁"。 (chinesenewsnet.com)
《西江月.井冈山》也是一首被广泛用于武斗中的"毛主席诗词歌曲"。常常是一派群众组织被另一派的武斗队包围后,就会在广播中反覆播放这首歌,以示其"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概。当时奉命"支左"的解放军部队也常遇到这样的窘境:因为要到某一派群众组织驻地去强行办理如搜缴武器之类事情而被阻于屋外时,该群众组织也会在高音喇叭中播放这首歌,照样唱"敌军围困万千重"。解放军战士听了无可奈何,因为人家是在唱"毛主席诗词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当时群众爱唱的歌,也是造反派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有的还编成舞蹈表演。除了因其曲调优美抒情外,更重要的是当时造反派都知道李进就是江青,知道这是毛泽东为江青所摄照片题的诗。 (chinesenewsnet.com)
而江青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负责人,在中共高层领导内经常以"为造反派说话"的姿态出现,被造反派视为"知心人"。另一些人喜欢这首歌,则是因为诗句中的"乱云飞渡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所表达的意境,能使人在面临困境时得到鼓舞。 (chinesenewsnet.com)
毛泽东诗词歌曲还有的用途就是一般人所难以想到的了。据电影评论家邵牧君回忆,1973年军宣队撤离五七干校时,一位搞美术的"五七战士"唱了一首毛泽东诗词歌曲"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以示欢送,事后才有人想起,这首诗名叫《送瘟神》。[2] (chinesenewsnet.com)
出自民间的造反派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刚刚全面展开的1966年6、7月间,仍像以往历次政治运动那样,作曲家们迅速行动起来,谱写了一首首歌颂"文化大革命"的歌曲。当然,除了极少数几个作曲家或工、农、兵业馀作者外,一般都不署名,只作为"集体创作",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集体创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集体创作"等。自从8月红卫兵运动兴起后,局势逐渐失控,原有的专业作曲家一批批被当作"反动权威"、"黑线人物"打倒。10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后,各地掀起群众性的造反浪潮,从这时直到各地建立起革命委员会和中共"九大"召开前后,在中国大陆的官方传媒中,除去"毛主席语录歌"、"毛主席诗词歌曲"和一些歌颂毛泽东的颂歌之外,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什么别的创作歌曲了。在这一段近似于"无政府状态"的空白时期,在群众中便流行开了许多造反派自行创作的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最早流行的是杀气腾腾的造反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早出现,也最为知名的造反派歌曲,当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红旗战斗小组严恒所作的《革命造反歌》。歌词共有三段: (chinesenewsnet.com)
拿起笔,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革命师生齐造反,文化革命当闯将!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刀山火海我敢闯。革命后代举红旗,主席思想放光芒!歌唱毛主席歌唱党,党是我们亲爹娘。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 (chinesenewsnet.com)
三段词唱完后要高喊一声:"杀!杀!杀――嘿!" (chinesenewsnet.com)
北大附中红旗战斗小组是与清华附中红卫兵齐名的最早的学生造反组织,因得到毛泽东的肯定而名声大振,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统一在红卫兵名号下。此歌作者严恒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宣布退出了"红旗","并把'造反歌'火药味很浓的歌词改得很温顺,符合工作组的需要。"[3]这三段流行的歌词是改之前还是之后的?不详。1966年8月6日,红旗战斗小组与红卫兵在天桥剧场召开有关"血统论"对联的辩论会,应邀到会的江青在讲话中,提到造反歌说:"造反歌,我想找一个作曲家,诗人帮你们忙,但是他们都在整风,不知他们谁能担负这个任务。我的确是想把它流传下去。国歌不就是田汉编的吗?田汉是个叛徒。所以我很谨慎。你们先这样唱著。"[4]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检阅了红卫兵。在事后新华社于21日播发(《人民日报》同日刊载)的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文章《毛主席接见了我们"红卫兵"》中,有这样几句话: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接见我们了!"好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了。全体"红卫兵"战士沸腾了,大家齐声高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歌》…… (chinesenewsnet.com)
这大概是官方传媒中唯一的一次提到《造反歌》。但这首歌却未能在官方传媒中发表和播放,不过,因其旋律简朴、节奏明快,歌词大致能表达初期一部分青年学生的造反情绪,因此仍然不胫而走,迅速风靡全国,并成为初期各红卫兵宣传队演出时的保留节目。 (chinesenewsnet.com)
笔者当年曾见到红卫兵翻印的《革命造反歌》传单上署名为"北大附中红旗战斗小组彭小蒙"(笔者闻知彭小蒙大名即始于此),大概是因彭小蒙在北大附中红旗的名气所致(当时是不会有"版权"之争的)。北大附中红旗与清华附中红卫兵同属于那批得风气之先,最早起来造反的"高干子女"。只是他们当时造反的目标与毛泽东的意图有所不同,主要是为捍卫父辈打下的"无产阶级江山"而打击经中共中央同意批判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仅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他们当时所听从、所保卫的"党中央",也不是后来所说的"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而是包括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内的中共中央集体。后来这些高干子女成为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即"联动")成员,被打成"反革命",也尝到了被专政、被"集中火力打"的滋味。随著"联动"的被批判,加上歌词中的"血统论"意味,逐渐很少有造反派再演唱这首歌了。 (chinesenewsnet.com)
1971年8月10日,周恩来在广州友谊剧院观看文艺演出时,询问演出节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的创作情况,表示不同意原歌词稿中对土豪劣绅用"杀、杀、杀"的口号,说,练兵时可以用这种口号,但对土豪劣绅要有区别;都杀光了,就会变成盲动主义,犯方向路线的错误。[5]这个在唱歌中高喊"杀杀杀"口号的作法,始作俑者就是北大附中红旗的《革命造反歌》。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chinesenewsnet.com)
另一首较为流行的造反歌是《鬼见愁》,此歌有代表了"文革"不同阶段的两种不同版本。 (chinesenewsnet.com)
前一个版本的《鬼见愁》原是宣扬"血统论"的"联动"对联,上、下联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鬼见愁"是横批。这幅对联出现于1966年7月底,大约8月上、中旬被编成歌曲。据当时是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一学生的申晓辉在《文革日记》中8月17日的记载:"64届三班李××是个编歌的人材,据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的你就站过来,要 (chinesenewsnet.com)
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的造反歌,是他在上厕所时编出来的,现在已流传很广了。"[6] (chinesenewsnet.com)
后因"血统论"露骨地"违反毛泽东思想",也得罪了广大的普通群众(特别是人数不少的历次政治运动受害者的后代),"联动"对联不仅遭到中央否定,也遭到群众的鄙弃。10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讲话中批判了这幅对联。造反派便将这首歌改了歌词,有了后一个版本: (chinesenewsnet.com)
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要是革命就跟著毛主席,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 (chinesenewsnet.com)
唱完后通常还要高呼几句"谁要反对毛主席就滚他妈的蛋!就罢他娘的官!"有的还加上"叫他永世不得把身翻!"或"把他脑袋(或称"狗头")砸个稀巴烂!"一类口号。这个新版的《鬼见愁》,成了一首典型的造反派歌曲。流行于1966年底至1967年初群众性造反高潮时期。其不同于《革命造反歌》的重要特点是,歌中已看不到《革命造反歌》中那种高干子弟引为自豪的"血统论"("革命后代举红旗"、"党是我们亲爹娘")的痕迹。因而更为许多没有"好出身"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背上黑锅、受到株连,长期遭受歧视甚至迫害的群众所欢迎。1966年底,四川某工矿企业第一支职工造反队到上级机关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因造反队负责人之父是已被打倒的前文化部副部长、"大黑帮","保守派"工人赤卫队便在会场边起哄,叫喊"狗崽子滚出去!"造反派则理直气壮唱起这首新版《鬼见愁》,"正义"的歌声使赤卫队败下阵去。 (chinesenewsnet.com)
至于歌中骂人的话,则是从以"联动"为代表的"老"红卫兵那里学来的。因为"老"红卫兵中的高干子弟们知道他们的父辈(特别是一些工农出身的军队干部)不但平时爱"骂娘",就是在中共高层会议上也会"骂娘"。为了表明自己是血统纯正的"革命后代",他们便不仅穿上父辈的旧军装,还学著像父辈那样"骂娘"(连女孩子都如此)。尽管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对红卫兵讲话中多次劝告他们不要骂人,但因这一不良现象已被当成了"革命血统"的标志,所以不仅未能得到纠正,反而还"普及"到了后来的造反派当中,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另有一首造反派歌曲更进一步骂道:"混蛋王八蛋,你睁眼看一看,文化大革命,谁敢来阻拦……" (chinesenewsnet.com)
继造反歌之后出现了慷慨激昂的群众组织战歌。 (chinesenewsnet.com)
自近代以来,一些宗教团体为了使信徒们产生认同感,常运用节日、圣人崇拜、历史铨释、定期集会及音乐、绘画等手段来增加凝聚力。在这里,无论是历史还是音乐、绘画,都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象徵符号体系。这样的符号体系在"文革"中的造反派组织中也能看到。从1966年底到1968年红卫兵运动的鼎盛时期,许多红卫兵组织都创作了自己这一团体或自己这一派的"战歌",以及歌颂自己的造反纪念日(自定的"节日")或"战斗历程"(作出"历史铨释")的颂歌。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最为走红的"革命作曲家"李劫夫就曾应邀为天津南开大学红卫兵组织《卫东》的"战歌"谱曲,歌词是卫东红卫兵所作,颇有代表性: (chinesenewsnet.com)
红旗飘飘,炮声隆隆,文化革命战火红。卫东战士迈大步,行进在革命的行列中。我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我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的红司令是毛主席,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chinesenewsnet.com)
第二段前四句与第一段相同,后四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奔向那共产主义锦绣前程。为了把革命大旗插遍天下,红卫兵永远跟著毛泽东!"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7年1月夺权之前,重庆的造反派尚未分裂为两大派,统称为八一五派,当时曾流行过一首《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由"中央音乐学院赴川革命串联队"集体创作,歌词第一段是: (chinesenewsnet.com)
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可挨打,可挨斗,决不低下革命的头。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决不丢! (chinesenewsnet.com)
第二段歌词除"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一句不变外,其馀是:"敢造反,敢革命,革命到底不回头。""打黑帮,破四旧,不获全胜誓不罢休!" (chinesenewsnet.com)
有的群众组织虽然没有专门创作的战歌,但是经常在广播中播放和在集会上齐唱一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自己组织意愿或感情的歌曲,可以视为他们的"代战歌"。如北京大学两大派,"新北大公社"经常广播"文革"前的一首表现农村人民公社社员歌颂毛主席的流行歌曲《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千山那个万水呀连著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以彼社代此社,试图以毛泽东是"新北大公社"的人这一虚幻意愿来自慰和打击对方。另一派"新北大井冈山兵团"则经常广播那首"毛主席诗词歌曲"《西江月.井冈山》,以示自己一派虽属少数,但却有如当年在毛泽东领导下坚守井冈山的红军,而对方尽管人多势众,也只是反动的"敌军"。清华大学的两大派中,井冈山兵团属掌权的多数派,自然不必以这首"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歌来鼓舞士气,有人便创作了一首《井冈山战歌》,歌词为: (chinesenewsnet.com)
井冈山是造反的山,井冈山人是造反的英雄汉。舍得一身剐,敢闯阎王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chinesenewsnet.com)
井冈山是红色的山,井冈山人是红色的英雄汉。忠于共产党,跟著毛主席,彻底砸烂旧世界,创建红色新江山。 (chinesenewsnet.com)
但是这首歌并未得到"井冈山战士"认同,因而也未能作为"战歌"流行。清华大学另一派"四一四"则经常唱的是那首俗称《完蛋歌》的"林彪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1967年夏秋之际,各地造反派两大派展开大规模武斗。因中央文革领导人江青公开讲话提出"文攻武卫",所以武斗在"武卫"的旗号下变成了正义之举。于是也就有了理直气壮歌颂武斗的歌曲。在江苏省文艺界红色造反司令部主办的《红色文化、红色文艺战线》第26号合刊版上就载有一首《文攻武卫之歌》,由江苏文总省锡红反团与上海大专院校红代会(筹)《新上音》《革命楼》红卫兵创作,歌词有两段,第一段是: (chinesenewsnet.com)
文攻武卫,嗨,文攻武卫,我们快快武装起来!江青同志号召我们文攻武卫,我们再也不能天真烂漫。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派垂死挣扎疯狂十倍,他们血腥镇压革命派,我们手无寸铁要吃亏。 (chinesenewsnet.com)
文攻武卫,嗨,文攻武卫!杀杀杀,嗨! (chinesenewsnet.com)
歌词第二段只有"江青同志……"一句改成了"誓死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林副统帅、中央文革",其他与第一段同。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重庆两大派以大型兵工企业生产的援外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各自抢占制高点,坦克上街,"舰队"巡江,展开了炮火连天的全面内战。在重庆南岸黄山上原有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别墅,50年代改建为工人疗养院,此时则被一派群众组织占据作为武斗据点,建立了所谓"黄山警备区"。对此武斗据点居然也有自编歌曲《黄山战歌》,歌词大意为: (chinesenewsnet.com)
都爱黄山好风光,我爱黄山是战场。山下长江炮声响,山上松林红旗扬。站在山顶放眼望,五湖四海胸中装。毛泽东光辉思想来武装,红色江山万年长,万年长! (chinesenewsnet.com)
歌中唱的"山下长江炮声响",即指当时这一派以改装舰艇组成的"长江舰队"溯江而上与另一派在江岸上的几处武斗据点展开炮战。时光流逝。不仅后人将不会想到当年曾有过这样的"战歌",就连当年的造反派也没有多少人能记得起这类歌曲了。
1966年5月中旬至月底,在率先开始批判吴□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序幕的上海,举行了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据6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新华社记者述评称:"这是一次空前热烈地歌颂伟大毛泽东思想的音乐会;这是一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音乐会;这是一次有广大工农兵奋起参加的,为巩固地占领和扩大社会主义音乐舞蹈阵地,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牛鬼蛇神开火,向资产阶级'权威'、'专家'挑战的音乐会。"《人民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了社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灿烂春光》,称颂这是"广大工农兵拿起了音乐舞蹈这一有力的武器,投入了文化领域的一场兴无灭资的战斗。" (chinesenewsnet.com)
这次音乐会可算是唱出了"文化大革命"歌曲的先声。 (chinesenewsnet.com)
应运而生的"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歌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产物之一。"文化大革命"在世界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语录歌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6年6月2日新华社记者有关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述评中,就已提出:"广大工农兵聆听了毛主席诗词演唱以后,纷纷要求把毛主席的一些语录也谱成曲,使之广泛传诵。"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语录歌"在1966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7周年时由官方传媒正式推出。《人民日报》9月30日发表了第一批经官方审定认可的"毛主席语录歌",包括《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以上三段毛泽东语录在"文革"中使用频率极高,被称为"老三段")和《我们的教育方针》、《工作就是斗争》、《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分清敌友》、《争取胜利》、《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等10首。 (chinesenewsnet.com)
该报在《编者按》中称:"林彪同志说,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要反覆学习毛主席的许多基本观点,有些警句甚至要背熟,反覆学习,反覆运用。广大群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中,根据林彪同志的指示,形成了读毛主席语录,用毛主席语录的热潮。他们迫切希望,使毛主席语录家喻户晓,到处传诵。革命的音乐工作者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为毛主席语录谱出了许多曲子。这是一种崭新的形式。正当国庆前夕,为了祝贺这伟大的节日,我们选登了劫夫同志和中央乐团谱写的十段语录曲,供同志们歌唱。"在发表的10首"毛主席语录歌"后面,该报注明:"以上除《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和《工作就是斗争》二首是中央乐团谱曲外,其馀为劫夫谱曲。" (chinesenewsnet.com)
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成名成家"已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批判而搞臭了,所以创作歌曲基本上已不再署个人名字而只署"集体创作"。为什么劫夫要署名?因为他是当时公认的革命作曲家、"时代的歌手"。 (chinesenewsnet.com)
于是,在国庆节首都天安门广场的庆祝集会游行即毛泽东第四次接见来京师生和红卫兵的时候,广播中便开始播出了使人们感到十分新奇的"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第二批"毛主席语录歌",这一批主要是鼓动造反精神的《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不打它就不倒》、《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等4首。10月25日,《人民日报》推出了第三批"毛主席语录歌",全部是选自被称作"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三篇文章中的语录,包括《完全彻底为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白求恩》、《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大家要学习他》、《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等8首。 (chinesenewsnet.com)
在短短的20多天里,由"代表毛主席、党中央声音"的官方传媒连续三次推出"毛主席语录歌",自然在群众中煽起了大唱语录歌的热潮。《人民日报》在首次发表"毛主席语录歌"时的《编者按》中说过:"我们相信,在革命的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高唱毛主席语录的歌声一定会响遍全国。"这句话没有说错。当时已经形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学"与"不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革命还是不革命甚至反革命的标准了。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出学习的成绩,往往要在写文章或讲话时引用毛泽东的语录,但要求广大群众背诵语录并非易事,编成歌来唱,就使得一些语录易记易背,这当然大受欢迎。何况,当时音乐工作者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一些"毛主席语录歌"确实也远比如今的一些流行歌曲更通俗易唱优美动听,更使大众喜闻乐见…… (chinesenewsnet.com)
1967年第5期《解放军歌曲》发表的编辑部文章《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而歌唱――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一文,有一段话讲到"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歌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红卫兵小将最热烈的欢迎。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从军营到工厂,从田间到课堂,到处是一片语录歌声。语录歌家喻户晓,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开口放声歌唱,其普及之广,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的音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语录歌的产生,不仅把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推向了新高潮,而且也标志著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之一。 (chinesenewsnet.com)
这段话的前边几句,确实反映出了当时"毛主席语录歌"流行的情景。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给"毛主席语录"谱曲之多,是今人难以想像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被称为"老三篇"的毛泽东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中的许多"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特别是《为人民服务》一篇,除去很少几句话外,几乎通篇被分解成"语录"谱成了歌曲,当时有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可以从头到尾又唱又跳将这篇文章演唱完(那几句未谱成曲的"语录"以朗诵串连)。 (chinesenewsnet.com)
著名的部队作曲家唐诃当时还给《为人民服务》全文谱了弹唱曲(其中只有两句话用"念白"表现),在《解放军歌曲》发表时标明是"为毛主席著作谱曲"――自然这已不是"语录歌",而应称作"著作歌"了。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语录歌"的作曲者们恐怕是完成了音乐史上最艰难的谱曲工作。有些被谱成歌曲的"毛主席语录",既无韵律、节奏,又无诗意可言,有的句子全是政治语汇而且又长,真是难为了作曲家。比如第一批"毛主席语录歌"中那首"什么人站在革命人民方面,他就是革命派,什么人站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方面,他就是反革命派。什么人只是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方面而在行动上则另是一样,他就是一个口头革命派……"要谱成有节奏而且易唱好听的歌,真是谈何容易!还有一些长句子的语录,如《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力量》、《领导骨干的积极性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革命的红卫兵和革命的学生组织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帝国主义制度必将随著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等等,后人将很难想像都是当年的"毛主席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发展的不同时期,官方传媒宣传的是不同的"毛主席语录歌"。1966年10月率先发表的前两批"毛主席语录歌"中,《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什么人是革命派,什么人是反革命派,什么人是口头革命派》等都曾在群众性的造反浪潮中起到过极大的鼓动作用。以至现在的一些电影、电视片在出现"文革"时期的场面时总爱用《造反有理》歌作为背景音乐。实际上,在红卫兵"破四旧"的1966年8、9月里,这些歌还未诞生。当1968年底大陆各地建立起"新生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1969年初中共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地位之后,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夺权、掌权,曾为鼓动群众造反起过作用的那几首"毛主席语录歌"便"鸟尽弓藏",从官方传媒中消失,而被代之以《要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等新的"毛主席语录歌"。在整个"文革"进程中,经常还有毛泽东的"最新最高指示"发表,这些新出现的"语录"也都被谱成了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历史剧中也有"毛主席语录歌",这恐怕是今人难以想像的。1967年4月,全国开始按照"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批判"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实际是借题发挥批判刘少奇的"卖国主义罪行"。为了配合这一批判热潮,天津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编演了歌颂义和团运动的大型歌舞剧《红灯照》。这样的"历史剧"也必不可少地配上了一首"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里的一段话:"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这首语录歌(连同剧中的其他10首歌)由红卫兵专程到北京请著名作曲家李劫夫谱了曲。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歌"中,竟还有一首是由老外谱的曲。那时中国外交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影响和干扰,为了"反帝反修","打倒各国反动派",四面树敌,不仅同"资本主义国家"和"修正主义国家"尖锐对立,而且同"文革"前关系甚好的亚、非、拉美许多新独立国家也关系恶化,同越南、朝鲜等共产党邻国关系也一度紧张,最后只剩下被毛泽东誉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明灯"的阿尔巴尼亚成为唯一的最亲密的"战友"。于是,就有了一首由外国人谱曲的"毛主席语录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阿尔巴尼亚作曲家从毛泽东于1966年10月25日发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中节选出来的一段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牢固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因其曲调的外国风味,当时很受群众欢迎。 (chinesenewsnet.com)
"语录"毕竟不是都可以谱成歌来唱的。尽管当时幸免于被打倒的少数几个作曲家和一些业馀爱好者费尽心力,勉为其难地创作了大量的"毛主席语录歌",但是真正得到群众认可,广泛传唱的并不多。 (chinesenewsnet.com)
"伟大统帅"毛泽东的话被称作"最高指示",那么"副统帅"林彪的话便自然成了"次高指示"。除去为"毛主席语录"谱曲外,当时还派生出了为"林副主席语录"谱写的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林彪语录歌"几乎与"毛主席语录歌"同时出现。在1966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第三批"毛主席语录歌"时,打头一首就是"林彪语录歌"《永远学习"老三篇"》,该报并在《编者按》中说明:"今天本报发表的九首歌曲,第一首是林彪同志最近关于学习'老三篇'的指示"。这应算是第一首由官方推出的"林彪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此后,为"林彪语录"谱写的歌曲不断出现,较为人们熟悉的有《要带著问题学》、《为人民立新功》、《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等。林彪那段称颂毛泽东"四个伟大"的题词(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被谱成歌曲后,定名为《毛主席万万岁》,还有一首"林彪语录歌":"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七亿人口,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革命的思想,正确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有了这个思想,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干劲,才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为很难从这段话中取出一句或半句来作歌名,只好定名为《毛泽东思想颂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7年和1968年间各地造反派分裂为两大派,展开全面内战的时候,一些地方还流行过不知谁从林彪的哪篇"著作"中找出来的一段"语录":"在需要牺牲的时候,要敢于牺牲,包括牺牲自己在内。完蛋就完蛋。上战场,枪一响,老子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在武斗时,交战双方常常会像本世纪初中国民间的大刀会、红枪会一类武装组织上阵时念诵"刀枪不入"之类口诀那样,或高诵毛泽东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那一段语录,或高呼"为毛主席而战,完蛋就完蛋"的口号。当时这段以"完蛋就完蛋"为中心词的"林彪语录"很鼓动了一些热血青少年在武斗中去拚命。有些地方的红卫兵、造反派还将这段语录谱成了歌曲。在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武汉地区革命造反司令部(即"钢二司")1967年1月18日出版的《革命造反报》第16期上,就发表了题为《要敢于牺牲》的这首"林彪语录歌",谱曲者注明歌唱完后喊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将"毛主席语录"与"林彪语录"结合在一起了。此歌被俗称为《完蛋歌》,在各地有不同曲谱。当然都是造反派自己谱写和演唱的,未能登官方传媒大雅之堂。 (chinesenewsnet.com)
因为对领袖人物的神化,语录成了类似于封建帝王"圣旨"一样的东西,作曲者的名字就不能按惯例放在歌曲的前面,以避大不敬之嫌。最初发表语录歌是不署作者名字的,有时只在后边说明一下,《人民日报》最早发表的三批语录歌就是如此。后来开始署名了,也不能署在歌曲前边通常的位置上,那里只能署"为毛主席语录谱曲"一类的话,作曲者名字只能放在歌曲后边的括号里。这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时代特色的现象。 (chinesenewsnet.com)
除去领袖人物的语录外,语录歌还衍生出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语录歌。但不好也称"语录",便称为"革命锦言"。1968年5月,解放军青海省军区某部副指导员门合因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经毛泽东、林彪批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发布命令,授予门合"无限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干部"光荣称号。于是就有了"为门合同志革命锦言谱曲"的歌《无限忠于毛主席》、《毛主席著作要天天学》、《门合支左工作行动准则》等。 (chinesenewsnet.com)
进入鼎盛时期的"毛主席诗词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诗词歌曲"是在"文革"前就已出现的,只是那时还只有不多的几首,其在音乐中的地位也同其他歌曲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1965年第3期《红旗》杂志选载推荐的13首革命歌曲中,有一首"毛主席诗词歌曲"《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只排在第8位)。但是到了"文革"中就不同了。1966年5月举行的第七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便在上海文化广场为上万听众专场演唱了"毛主席诗词歌曲",引起极大反响。这以后,所有已经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全部被谱成了歌曲(有的是一首多曲)。这些歌曲全都跟语录歌一样成了神圣的东西。 (chinesenewsnet.com)
同偏重于说教的"毛主席语录"相比,"毛主席诗词"没有那么多的大白话或政治语汇,这些诗词本身又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因此"毛主席诗词歌曲"多系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在"文革"时期,以往的抒情歌曲几乎全都被批判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人们不敢再唱。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不能成天只唱慷慨激昂的战斗歌曲或杀气腾腾的造反歌曲,因此"毛主席诗词歌曲"作为可以公开演唱的抒情歌曲,自然填补了空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外,毛泽东的诗词毕竟不像某些"语录"有对"文革"政治形势那么直接的针对性,不会因形势的变化而显得过时,因此在整个"文革"时期,"毛主席诗词歌曲"是始终流行的。 (chinesenewsnet.com)
在群众中流行的"毛主席诗词歌曲"主要是"文革"前创作的,而"文革"时期新创作的一些注重"战斗性"、缺乏艺术性的,便较少流行。最没有人唱的,是1976年元旦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尽管这两首词也被谱成了歌曲,而且在当年3月新"创刊"的《人民音乐》杂志上作为重点发表,在当年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五集中被放在开篇的位置(每一首都分别谱有两种不同的曲),谱曲者还颇费了些工夫,较有艺术性,但仍未流行。因为这时广大群众饱受近十年的动乱之苦,已经对"文化大革命"充满怀疑、厌倦和反感,毛泽东的威望也大打折扣。而这两首词里所表达的那种无视人民疾苦、粉饰现实的"到处莺歌燕舞"和赞美动乱的"炮火连天,弹痕遍地"、"试看天地翻覆"等内容,已很难再引起群众的好感。再加上当时"四人帮"将这两首词当作"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武器挥舞,更使得这两首词被蒙上了原本没有的"文革"政治色彩,广大群众更对其"敬而远之"了。 (chinesenewsnet.com)
虽然"毛主席诗词"没有对"文革"政治形势的针对性,但它毕竟也算是"最高指示",因此,正如一些"毛主席语录"被人们各取所需地用于不同目的一样,一些"毛主席诗词歌曲"也被派上了不同的用途。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革"大规模武斗期间,战死的人都被本派群众视为"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牺牲"的"烈士",通常都要举行十分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一般还要用汽车载尸游行示威。在这样的会上和游行中,"毛主席诗词歌曲"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便成了"追悼烈士"的通用哀乐。因毛泽东这首词中有烈士上天后"吴刚捧出桂花酒"的句子,当时一些人说起某人在武斗中被打死了时,便有"喝桂花酒去了"的戏谑说法。 (chinesenewsnet.com)
关于这首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传说。据长沙造反派中的著名极左派理论家杨小凯(原名杨曦光)回忆,当年与他在长沙同狱的一位"联动分子"程德明告诉他,程认识的一位北京女友("联动分子")在1967年2月底来信说,毛泽东已下令将全部被捕的联动分子释放。在接见被释放的联动分子时,江青要求他们改变反动观点,"而我们的同志的回答却是齐声唱起歌曲《蝶恋花》,把我们'敬爱的江青阿姨'气得吐不过气来!"[1]因为这首歌是毛泽东怀念前妻杨开慧的。不过,对这一传说,文革后公开发表的一些"联动分子"的有关回忆均未提及,而只说到他们当时如何热泪盈眶高呼"毛主席万岁"。 (chinesenewsnet.com)
《西江月.井冈山》也是一首被广泛用于武斗中的"毛主席诗词歌曲"。常常是一派群众组织被另一派的武斗队包围后,就会在广播中反覆播放这首歌,以示其"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概。当时奉命"支左"的解放军部队也常遇到这样的窘境:因为要到某一派群众组织驻地去强行办理如搜缴武器之类事情而被阻于屋外时,该群众组织也会在高音喇叭中播放这首歌,照样唱"敌军围困万千重"。解放军战士听了无可奈何,因为人家是在唱"毛主席诗词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当时群众爱唱的歌,也是造反派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有的还编成舞蹈表演。除了因其曲调优美抒情外,更重要的是当时造反派都知道李进就是江青,知道这是毛泽东为江青所摄照片题的诗。 (chinesenewsnet.com)
而江青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负责人,在中共高层领导内经常以"为造反派说话"的姿态出现,被造反派视为"知心人"。另一些人喜欢这首歌,则是因为诗句中的"乱云飞渡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所表达的意境,能使人在面临困境时得到鼓舞。 (chinesenewsnet.com)
毛泽东诗词歌曲还有的用途就是一般人所难以想到的了。据电影评论家邵牧君回忆,1973年军宣队撤离五七干校时,一位搞美术的"五七战士"唱了一首毛泽东诗词歌曲"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以示欢送,事后才有人想起,这首诗名叫《送瘟神》。[2] (chinesenewsnet.com)
出自民间的造反派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刚刚全面展开的1966年6、7月间,仍像以往历次政治运动那样,作曲家们迅速行动起来,谱写了一首首歌颂"文化大革命"的歌曲。当然,除了极少数几个作曲家或工、农、兵业馀作者外,一般都不署名,只作为"集体创作",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集体创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集体创作"等。自从8月红卫兵运动兴起后,局势逐渐失控,原有的专业作曲家一批批被当作"反动权威"、"黑线人物"打倒。10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后,各地掀起群众性的造反浪潮,从这时直到各地建立起革命委员会和中共"九大"召开前后,在中国大陆的官方传媒中,除去"毛主席语录歌"、"毛主席诗词歌曲"和一些歌颂毛泽东的颂歌之外,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什么别的创作歌曲了。在这一段近似于"无政府状态"的空白时期,在群众中便流行开了许多造反派自行创作的歌曲。 (chinesenewsnet.com)
最早流行的是杀气腾腾的造反歌。 (chinesenewsnet.com)
在"文化大革命"中,最早出现,也最为知名的造反派歌曲,当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红旗战斗小组严恒所作的《革命造反歌》。歌词共有三段: (chinesenewsnet.com)
拿起笔,作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革命师生齐造反,文化革命当闯将!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刀山火海我敢闯。革命后代举红旗,主席思想放光芒!歌唱毛主席歌唱党,党是我们亲爹娘。谁要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 (chinesenewsnet.com)
三段词唱完后要高喊一声:"杀!杀!杀――嘿!" (chinesenewsnet.com)
北大附中红旗战斗小组是与清华附中红卫兵齐名的最早的学生造反组织,因得到毛泽东的肯定而名声大振,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统一在红卫兵名号下。此歌作者严恒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宣布退出了"红旗","并把'造反歌'火药味很浓的歌词改得很温顺,符合工作组的需要。"[3]这三段流行的歌词是改之前还是之后的?不详。1966年8月6日,红旗战斗小组与红卫兵在天桥剧场召开有关"血统论"对联的辩论会,应邀到会的江青在讲话中,提到造反歌说:"造反歌,我想找一个作曲家,诗人帮你们忙,但是他们都在整风,不知他们谁能担负这个任务。我的确是想把它流传下去。国歌不就是田汉编的吗?田汉是个叛徒。所以我很谨慎。你们先这样唱著。"[4]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检阅了红卫兵。在事后新华社于21日播发(《人民日报》同日刊载)的清华附中红卫兵的文章《毛主席接见了我们"红卫兵"》中,有这样几句话: (chinesenewsnet.com)
"毛主席接见我们了!"好消息像闪电一样传开了。全体"红卫兵"战士沸腾了,大家齐声高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歌》…… (chinesenewsnet.com)
这大概是官方传媒中唯一的一次提到《造反歌》。但这首歌却未能在官方传媒中发表和播放,不过,因其旋律简朴、节奏明快,歌词大致能表达初期一部分青年学生的造反情绪,因此仍然不胫而走,迅速风靡全国,并成为初期各红卫兵宣传队演出时的保留节目。 (chinesenewsnet.com)
笔者当年曾见到红卫兵翻印的《革命造反歌》传单上署名为"北大附中红旗战斗小组彭小蒙"(笔者闻知彭小蒙大名即始于此),大概是因彭小蒙在北大附中红旗的名气所致(当时是不会有"版权"之争的)。北大附中红旗与清华附中红卫兵同属于那批得风气之先,最早起来造反的"高干子女"。只是他们当时造反的目标与毛泽东的意图有所不同,主要是为捍卫父辈打下的"无产阶级江山"而打击经中共中央同意批判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仅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他们当时所听从、所保卫的"党中央",也不是后来所说的"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而是包括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内的中共中央集体。后来这些高干子女成为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即"联动")成员,被打成"反革命",也尝到了被专政、被"集中火力打"的滋味。随著"联动"的被批判,加上歌词中的"血统论"意味,逐渐很少有造反派再演唱这首歌了。 (chinesenewsnet.com)
1971年8月10日,周恩来在广州友谊剧院观看文艺演出时,询问演出节目《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的创作情况,表示不同意原歌词稿中对土豪劣绅用"杀、杀、杀"的口号,说,练兵时可以用这种口号,但对土豪劣绅要有区别;都杀光了,就会变成盲动主义,犯方向路线的错误。[5]这个在唱歌中高喊"杀杀杀"口号的作法,始作俑者就是北大附中红旗的《革命造反歌》。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 (chinesenewsnet.com)
另一首较为流行的造反歌是《鬼见愁》,此歌有代表了"文革"不同阶段的两种不同版本。 (chinesenewsnet.com)
前一个版本的《鬼见愁》原是宣扬"血统论"的"联动"对联,上、下联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鬼见愁"是横批。这幅对联出现于1966年7月底,大约8月上、中旬被编成歌曲。据当时是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一学生的申晓辉在《文革日记》中8月17日的记载:"64届三班李××是个编歌的人材,据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的你就站过来,要 (chinesenewsnet.com)
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的造反歌,是他在上厕所时编出来的,现在已流传很广了。"[6] (chinesenewsnet.com)
后因"血统论"露骨地"违反毛泽东思想",也得罪了广大的普通群众(特别是人数不少的历次政治运动受害者的后代),"联动"对联不仅遭到中央否定,也遭到群众的鄙弃。10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讲话中批判了这幅对联。造反派便将这首歌改了歌词,有了后一个版本: (chinesenewsnet.com)
老子革命儿接班,老子反动儿背叛。要是革命就跟著毛主席,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 (chinesenewsnet.com)
唱完后通常还要高呼几句"谁要反对毛主席就滚他妈的蛋!就罢他娘的官!"有的还加上"叫他永世不得把身翻!"或"把他脑袋(或称"狗头")砸个稀巴烂!"一类口号。这个新版的《鬼见愁》,成了一首典型的造反派歌曲。流行于1966年底至1967年初群众性造反高潮时期。其不同于《革命造反歌》的重要特点是,歌中已看不到《革命造反歌》中那种高干子弟引为自豪的"血统论"("革命后代举红旗"、"党是我们亲爹娘")的痕迹。因而更为许多没有"好出身"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背上黑锅、受到株连,长期遭受歧视甚至迫害的群众所欢迎。1966年底,四川某工矿企业第一支职工造反队到上级机关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因造反队负责人之父是已被打倒的前文化部副部长、"大黑帮","保守派"工人赤卫队便在会场边起哄,叫喊"狗崽子滚出去!"造反派则理直气壮唱起这首新版《鬼见愁》,"正义"的歌声使赤卫队败下阵去。 (chinesenewsnet.com)
至于歌中骂人的话,则是从以"联动"为代表的"老"红卫兵那里学来的。因为"老"红卫兵中的高干子弟们知道他们的父辈(特别是一些工农出身的军队干部)不但平时爱"骂娘",就是在中共高层会议上也会"骂娘"。为了表明自己是血统纯正的"革命后代",他们便不仅穿上父辈的旧军装,还学著像父辈那样"骂娘"(连女孩子都如此)。尽管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对红卫兵讲话中多次劝告他们不要骂人,但因这一不良现象已被当成了"革命血统"的标志,所以不仅未能得到纠正,反而还"普及"到了后来的造反派当中,成为一种时尚。当时另有一首造反派歌曲更进一步骂道:"混蛋王八蛋,你睁眼看一看,文化大革命,谁敢来阻拦……" (chinesenewsnet.com)
继造反歌之后出现了慷慨激昂的群众组织战歌。 (chinesenewsnet.com)
自近代以来,一些宗教团体为了使信徒们产生认同感,常运用节日、圣人崇拜、历史铨释、定期集会及音乐、绘画等手段来增加凝聚力。在这里,无论是历史还是音乐、绘画,都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象徵符号体系。这样的符号体系在"文革"中的造反派组织中也能看到。从1966年底到1968年红卫兵运动的鼎盛时期,许多红卫兵组织都创作了自己这一团体或自己这一派的"战歌",以及歌颂自己的造反纪念日(自定的"节日")或"战斗历程"(作出"历史铨释")的颂歌。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最为走红的"革命作曲家"李劫夫就曾应邀为天津南开大学红卫兵组织《卫东》的"战歌"谱曲,歌词是卫东红卫兵所作,颇有代表性: (chinesenewsnet.com)
红旗飘飘,炮声隆隆,文化革命战火红。卫东战士迈大步,行进在革命的行列中。我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我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的红司令是毛主席,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chinesenewsnet.com)
第二段前四句与第一段相同,后四句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奔向那共产主义锦绣前程。为了把革命大旗插遍天下,红卫兵永远跟著毛泽东!" (chinesenewsnet.com)
在1967年1月夺权之前,重庆的造反派尚未分裂为两大派,统称为八一五派,当时曾流行过一首《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由"中央音乐学院赴川革命串联队"集体创作,歌词第一段是: (chinesenewsnet.com)
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可挨打,可挨斗,决不低下革命的头。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决不丢! (chinesenewsnet.com)
第二段歌词除"八一五革命派勇敢战斗"一句不变外,其馀是:"敢造反,敢革命,革命到底不回头。""打黑帮,破四旧,不获全胜誓不罢休!" (chinesenewsnet.com)
有的群众组织虽然没有专门创作的战歌,但是经常在广播中播放和在集会上齐唱一首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自己组织意愿或感情的歌曲,可以视为他们的"代战歌"。如北京大学两大派,"新北大公社"经常广播"文革"前的一首表现农村人民公社社员歌颂毛主席的流行歌曲《毛主席是咱社里人》(千山那个万水呀连著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以彼社代此社,试图以毛泽东是"新北大公社"的人这一虚幻意愿来自慰和打击对方。另一派"新北大井冈山兵团"则经常广播那首"毛主席诗词歌曲"《西江月.井冈山》,以示自己一派虽属少数,但却有如当年在毛泽东领导下坚守井冈山的红军,而对方尽管人多势众,也只是反动的"敌军"。清华大学的两大派中,井冈山兵团属掌权的多数派,自然不必以这首"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歌来鼓舞士气,有人便创作了一首《井冈山战歌》,歌词为: (chinesenewsnet.com)
井冈山是造反的山,井冈山人是造反的英雄汉。舍得一身剐,敢闯阎王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chinesenewsnet.com)
井冈山是红色的山,井冈山人是红色的英雄汉。忠于共产党,跟著毛主席,彻底砸烂旧世界,创建红色新江山。 (chinesenewsnet.com)
但是这首歌并未得到"井冈山战士"认同,因而也未能作为"战歌"流行。清华大学另一派"四一四"则经常唱的是那首俗称《完蛋歌》的"林彪语录歌"。 (chinesenewsnet.com)
1967年夏秋之际,各地造反派两大派展开大规模武斗。因中央文革领导人江青公开讲话提出"文攻武卫",所以武斗在"武卫"的旗号下变成了正义之举。于是也就有了理直气壮歌颂武斗的歌曲。在江苏省文艺界红色造反司令部主办的《红色文化、红色文艺战线》第26号合刊版上就载有一首《文攻武卫之歌》,由江苏文总省锡红反团与上海大专院校红代会(筹)《新上音》《革命楼》红卫兵创作,歌词有两段,第一段是: (chinesenewsnet.com)
文攻武卫,嗨,文攻武卫,我们快快武装起来!江青同志号召我们文攻武卫,我们再也不能天真烂漫。党内军内一小撮走资派垂死挣扎疯狂十倍,他们血腥镇压革命派,我们手无寸铁要吃亏。 (chinesenewsnet.com)
文攻武卫,嗨,文攻武卫!杀杀杀,嗨! (chinesenewsnet.com)
歌词第二段只有"江青同志……"一句改成了"誓死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林副统帅、中央文革",其他与第一段同。 (chinesenewsnet.com)
当时重庆两大派以大型兵工企业生产的援外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各自抢占制高点,坦克上街,"舰队"巡江,展开了炮火连天的全面内战。在重庆南岸黄山上原有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别墅,50年代改建为工人疗养院,此时则被一派群众组织占据作为武斗据点,建立了所谓"黄山警备区"。对此武斗据点居然也有自编歌曲《黄山战歌》,歌词大意为: (chinesenewsnet.com)
都爱黄山好风光,我爱黄山是战场。山下长江炮声响,山上松林红旗扬。站在山顶放眼望,五湖四海胸中装。毛泽东光辉思想来武装,红色江山万年长,万年长! (chinesenewsnet.com)
歌中唱的"山下长江炮声响",即指当时这一派以改装舰艇组成的"长江舰队"溯江而上与另一派在江岸上的几处武斗据点展开炮战。时光流逝。不仅后人将不会想到当年曾有过这样的"战歌",就连当年的造反派也没有多少人能记得起这类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