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面红旗万岁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第一次提出“大跃进”口号,
批评有些人不懂得“跃进方式的正确性”,开始大造跃进舆论。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正式提出“全国大跃进” 的概念,
加上总路线的宣传及“一天等于二十年” 云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全面展开。
2.《人民日报》掀起浮夸狂潮
《人民日报》推波助澜,掀起浮夸狂潮。左图为《人民日报》高产报道。右图是信阳地区遂平县连续放出两颗高产卫星的卫星社社员,在连夜计算“高额丰产” 数字。
3.密植高产“卫星田”
密植高产“卫星田”,稻谷实际上是从别处移栽而来,谷穗密密麻麻,据说撑得住小孩,图为小孩在高产田稻穗上。(稻谷上站小孩这张照片把外国人都骗倒了,东欧派了很多人来学习。)
4.“中国小麦产量超美国”
[
在浮夸狂潮中,《中国画报》向全世界宣称,中国小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这是当年《中国画报》的报道图片。
5.土高炉林立
大炼钢铁,“大跃进”中树立起一座座土高炉。图为1958年河南信阳地区农村的情形,一年后此地出现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
6.一哄而起的集体食堂
吃饭不要钱,红火一时的公社食堂
拖家带口吃顿饭,深为农民垢病的大食堂
7.饥荒袭来时的农村景象
“大跃进”时农村景象:宣传豪情万丈,肚皮空空如也。
8.全国分省饥荒分布图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死亡人口统计显示,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非正
常死亡人数合计达到一千八百万(未调整低报偏向)。全国共有两大高死
亡的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为中心,从青海、甘肃到贵州、湖南、广西
共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资料来源:根据《大跃进期间分省区非正常死亡情况表》制作
9.大跃进期间全国分年度非正常死亡状况
早在1958年,全国就有14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此后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增加,
至1960年达到顶点,全国非正常死亡近1000万人。随着落实救荒措施,以后非正常
死亡人数迅速减少,至1962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基本走出饥荒,但个别省份如
四川,仍有几十万人非正常死亡。
资料来源:根据《大跃进期间各省分年度非正常死亡人数表》制作。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第一次提出“大跃进”口号,
批评有些人不懂得“跃进方式的正确性”,开始大造跃进舆论。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正式提出“全国大跃进” 的概念,
加上总路线的宣传及“一天等于二十年” 云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全面展开。
2.《人民日报》掀起浮夸狂潮

《人民日报》推波助澜,掀起浮夸狂潮。左图为《人民日报》高产报道。右图是信阳地区遂平县连续放出两颗高产卫星的卫星社社员,在连夜计算“高额丰产” 数字。
3.密植高产“卫星田”


密植高产“卫星田”,稻谷实际上是从别处移栽而来,谷穗密密麻麻,据说撑得住小孩,图为小孩在高产田稻穗上。(稻谷上站小孩这张照片把外国人都骗倒了,东欧派了很多人来学习。)
4.“中国小麦产量超美国”
[

在浮夸狂潮中,《中国画报》向全世界宣称,中国小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这是当年《中国画报》的报道图片。
5.土高炉林立


大炼钢铁,“大跃进”中树立起一座座土高炉。图为1958年河南信阳地区农村的情形,一年后此地出现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
6.一哄而起的集体食堂

吃饭不要钱,红火一时的公社食堂

拖家带口吃顿饭,深为农民垢病的大食堂
7.饥荒袭来时的农村景象


“大跃进”时农村景象:宣传豪情万丈,肚皮空空如也。
8.全国分省饥荒分布图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死亡人口统计显示,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非正
常死亡人数合计达到一千八百万(未调整低报偏向)。全国共有两大高死
亡的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为中心,从青海、甘肃到贵州、湖南、广西
共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资料来源:根据《大跃进期间分省区非正常死亡情况表》制作
9.大跃进期间全国分年度非正常死亡状况

早在1958年,全国就有14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此后非正常死亡人数逐年增加,
至1960年达到顶点,全国非正常死亡近1000万人。随着落实救荒措施,以后非正常
死亡人数迅速减少,至1962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基本走出饥荒,但个别省份如
四川,仍有几十万人非正常死亡。
资料来源:根据《大跃进期间各省分年度非正常死亡人数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