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年薪的天价家教 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iyi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yiyi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1-28
消息
2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十万年薪的天价家教 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

作者: 佚名 (推荐: 一读者) 万维读者网 2005年10月03日 http://www.creaders.net

 打开互联网搜索页面,输入“天价家教”四个字,你会发现一长串与此有关的新闻网页。万元月薪寻“伯乐”,十万年薪请家教,培养孩子考上名牌甚至重奖百万,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报价足以让人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本来,愿意花多少钱请什么人培养孩子,完全是个人行为,与人无尤。
然而,当“教育”这一神圣而纯洁的字眼涂满了金粉,变得金光闪闪的时候,却不得 不让人产生深思:教育到底怎么了?在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今天,"天价家教"是与时俱进吗?"天价家教"利乎弊乎?"天价家教"到底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年薪10万请家教”,今年8月中旬,南昌某媒体上赫然刊登了这么一则天价家教广告。三个孩子的爸爸李某,年龄还不到40岁,却已积累资产数亿元,在行业内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款。商场上叱咤风云的李先生,对教育自家的三个孩子却爱莫能助。他说,自己原先也请过好几个家教,都被孩子气跑了,三个孩子还会把保姆反锁在家,自己跑出去玩,非常顽皮。孩子成绩也不好,上学期期末考试,他们的成绩都排在班上倒数之列。

读书不多的李先生倒是特别重视教育。他自己白手起家,在商场打拼20多年,深知知识的重要,也尝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现在条件好了,开名车,住别墅,除了发展事业,就想把子女培养成人,希望自己退休时有人能够接班。李先生表示,自己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指望子女考什么名校,只要人正直能吃苦就行了,学习成绩在班上有个中游水平就行了。希望能请能管得了孩子的老师调教调教,制订一个培养孩子的五年计划,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的,并把补救措施也列出来。李先生表示,钱不是问题,只要能把孩子培养好,花再多的钱也愿意。

无独有偶,家住杭州的一位姓王的先生也做出了这么个"惊人之举"。他表示愿意出年薪10万元为两个儿子聘请一名家教,甚至许诺如果能够培养孩子上名牌大学,愿意付100万元作为报酬。王先生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15岁上初一,一个16岁上初二。他自己只有初中文化,做钢材生意多年,生意上很少遇到难事,但是最怕到学校开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太差。近一年来,他先后聘请了20多位家教,孩子的成绩还是上不去。无奈才出高价聘请好的家教,希望重赏之下能有勇夫。

在重庆,一个家教所门口贴出的牌子也为家教开出了不菲的价格。“诚聘中学骨干教师5名,语、数、外、理、化各一名。年薪人民币9万元。”年薪9万元的确诱人,但对所聘教师的要求也不低:年龄要在30-40岁之间,本科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以上的职称,教过高三毕业班五届以上,高考成绩列同类学校前3名----据称,高薪家教将只为四五个学生“开小灶”。

在武昌,一位华中科大继续教育学院大一的学生也想在家教市场捞一桶金,他愿意招收一名学生,开价为月薪1.5万元,限收一名学生。一般来说,家教行价是教小学生每小时10元,教中学生每小时15元。这为同学的“壮举”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尽管还没有家长愿意出此价钱,但他还在等待“伯乐”的出现。

据了解,为让儿子3年后能考上名牌大学,温州一富商竟愿出50万元巨资招聘一位名师作家教,这可能是中国民间目前开出的最高的家教费。在北京、上海、广州,不少城市也都不断有人为了请家教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这让昔日平静的家教市场不断泛起阵阵涟漪。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了孩子的前途一掷千金,大多数父母都不会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而做此举动的,他们何尝不是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确应该向这些家长们致敬。但在感叹之余,人们对于“天价家教”这一新鲜事物倒是颇有微辞。在采访中,多数人不赞同家长花大钱为孩子家教这一做法。

“这简直是被钱烧昏了头脑”,南昌市一位姓蒋的市民对这一做法极不赞同。他说, 他自己有三个小孩,都是他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大人吃什么,小孩就吃什么,从小到大他们别的孩子一样读书、玩耍。现在,孩子们都考上了大学,都有了一份象样的工作,也都成了家。虽然孩子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可是他们都很懂事,继承了蒋先生大多数优点:吃苦、正直、为人真诚等等。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孩子不是光用钱就能解决问题的,又不是买卖货物,这些花天价请家教的人看来是经商太久,把教育孩子和做生意混为一谈了!”

一位高薪兼职和一份报酬并不丰厚的本职工作放在一起,对于那些处心积虑求得这份兼职的教师来说,注意力更侧重于哪一方毋庸置疑。富商可以掏钱去购买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不能以破坏他人享有的教育资源为前提;教师可以去为富商提供私人服务,但是不能以削弱为其他学生提供服务的职责来作为代价。目前,许多学校形成了一种家教怪圈,老师不好好备课、讲课,却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和家教,校内教育大打折扣,校外教育如火如荼,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

“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新的不公平,对别的孩子和对自己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南昌市一位姓余的先生向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过度的优越感是孩子成长的大敌,很容易让没有太多判断能力的儿童形成骄纵、自我、攀比的心理,总是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能和别的孩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而是家长的责任,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一种不公平,从小纵容其过度优越感的形成,一份高薪家教可能带来的是更加消极的后果。他比较赞同现在一些学校实行的校内统一制服、上下课不让父母开车接送之类的做法,让孩子尽量在一个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余先生的观点可以从南昌富商的例子中得到很好的印证。这位富商的爱人反映,他们的孩子特别任性,买双名牌新鞋就一直穿,有再多鞋也不换,穿脏了也不洗,不想穿了就直接扔掉。孩子们不记得自己比别人多穿了多少名牌,多上了多少肯德基、麦当劳餐厅,而一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就非吵着要到手不可,南昌的私立学校她都读遍了。除了任性外,他们还争强好胜,大女儿读小学时,在南昌市某私立学校读寄宿,有一次没带水果,她看到同寝室的女伴吃苹果,就问对方要,对方只剩一个舍不得,她就提出花钱买,5元,不卖;10元,还是不卖,后来一直加价,终于以500元的代价买下了这个苹果。金钱容易埋没理性,物欲容易丧失良知。从小生活优越、物质充裕,会让孩子们失去对艰苦的感知能力,过分依赖别人,不知自我争取,在困难面前毫无准备、束手无策。从儿童教育这一层面来讲,用天价家教无法替代日常教育,在家长为孩子们提供名师、名校的同时,能否给孩子创造“明天”,应当打上一个大大的疑问号。毕竟,教育除了获知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育人。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晓祥说:“‘天价家教’首先反应了一些人在财富上得到满足后,希望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找到更多自信的一种渴求心理,是对自己在文化知识方面不满的一种表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古代社会一些豪门商贾,想方设法聘请名师开家庭私塾,教育子女走科举仕途之路有类似之处。其次,开出天价聘请教师把孩子的希望过多的放在了教师的身上,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这些人可能这样认为,高价聘请的老师单独授课,肯定比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自己的孩子也应该学的更好。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可能影响孩子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二十多年教龄的南昌大学副教授许亚荃认为,家长为孩子请天价家教,实现的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教育目标,说白一些,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而开展的应试教育,这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无论是再好的老师,只单独跟一个老师学,学习的面也会比较窄,不利于博采众长,蜜蜂采得百花才能酿成好蜜。从长远教育的角度来说,天价家教所取得的效果也不会很好。他认为,家长应分清主次,把子女的教育摆到正确的位置上对待。全方位地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压力,有效和合理地制订相应的培养成才计划,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不是花几个钱把孩子扔给老师就能培养出天才来的。

中国人向来钟情于“灌输式”的处事方法,“填鸭式”地教,“填鸭式”地学,在天价家教这一事件中,最无辜的人是孩子。到底需要不需要请家教,需要请一位什么样的家教,在这些问题上只有孩子们才最有发言权。但是,从招聘广告的拟定到最后家教人选的拍板,都是家长本人在一手操办。他们的做法恰恰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实际需求,是一种极端漠视孩子权利的做法,巩怕也难以被孩子们所接受。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名师”都能够带出“高徒”,如果离开了孩子的积极参与,纵使“名师”的本领再大,又能起到多少实际作用呢?当家长们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一股脑灌输给自己的子女时,孩子们却从小就沉浸在物质得以滥用,权利遭受漠视的环境之中,他们又如何学会去尊重财富、尊重他人?他们又如何成为一个思想和精神健全的人?

据一份资料统计,目前美国至少有110万名儿童在家上学,而在10年前仅有36万名。国家家庭教育研究所的瑞博士最近估计,在家上学儿童的数量远比官方公布的还要多,在2003年可能就已达到了170万到210万,在家上学的儿童总数已占学龄儿童的2%。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连年下降,导致一些家长对学校不信任。这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在学校所获无几,浪费时间精力,还不如亲自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们并不提倡孩子们要在家里上学,但上述例子充分表明美国人对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视。

中国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真可谓是金玉良言!

我们不妨再举南昌富商的例子。在这个家庭中,孩子们特别崇拜父亲,可是这个"榜样"却给他们带来不利因素。三个孩子认为,自己的父亲没有多少文化,照样可以当大老板,自己学习成绩不好,以后也一样赚大钱。尤其让这对夫妇头痛的是,李某在外面应酬、喝酒、打牌,也成了孩子效仿的内容。相反,李某的爱人在一段时间花了心血教导孩子们,她花大量的时间辅导三个孩子的学习,每天布置作业,并督促他们完成。另外,从日常小事入手,教他们做家务,懂礼貌,生活节约,学会算账。如此坚持了一年多,效果很好。

看来,家教是不能代替父母的爱心和责任的,把孩子和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家教的家长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教育专家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除了请家教,父母还可以做很多事,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物质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照料好孩子的生活起居、保证孩子的营养、提醒孩子劳逸结合),营造愉快的精神环境(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多鼓励少批评孩子等),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树立爱学习的榜样,多帮孩子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探索学习方法。与家教相比,家庭教育更加重要,一个和谐的家庭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一个整天吵吵闹闹的家庭,必然使孩子的性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留下童年不可磨灭的阴影,这是日后无论花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缺憾,在我们身边因为家庭问题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从事教育研究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张坤副教授认为,首先“天价家教”不等于“优秀成绩”。因为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他们的成长有自身的独特过程和规律,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如果家长强行花高价聘来一个家教强迫其学习,不仅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而且极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姑且不“天价家教”是否必要、是否切合孩子的现状,就光是这种突如其来社会舆论,对孩子而言也未必是福音,培养人不比流水线作业,要知道一旦孩子接受了“天价家教”的教育,而成绩又上升不大,在老师同学面前的压力可想而知。

其次,教育子女要尊重规律。家长在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这只是成年人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说,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家长只是在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子女,而不从根源上了解和认识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家长要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花高价聘老师极容易给孩子造成"金钱至上"的错觉,使他们从小就沉浸在物质得以滥用,权利遭受漠视的环境之中,他们又如何学会去尊重财富、尊重他人?要知道重金或许可以请来名师,甚至可以换来名校,但是绝对买不来子女健康完善的人格。如果想让自己的子女在未来能够为社会所接受,首先就应该教育他们懂得去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而这第一步就是家长应该率先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他人的权益。

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说,青少年时期的教育是一个人早期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社会功能发挥是否正常以及父母行为导向是否得法。作为家长的父母,在孩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中,不能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将孩子交给他人代为抚育和管教,因为早期社会化的成效如何,对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历程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一些成年人即使在成家立业、功成名就之后,仍然有一些郁结在心底深处无法治愈的创伤或无法弥补的遗憾,很多就是来源于幼年或儿童时期家家庭的某些问题。



关于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在这里不想再作赘述,其中有太多大道理可谈,三天三夜也探讨不完。只是老舍先生教育后代的几点体会让笔者感触良深,精心玩味,意味隽永,愿意推荐给读者,以作结尾。内容如下:

做木匠、瓦匠同样有意义。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儿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 (新华网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