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诞生的环节
人到底怎样做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呢?我思索了又思索,对那些成功人士排查了又排查,发现他们只是做了三件事。我在《成功哲学:定义与测量》中写道:
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征服自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偶然某人会获得创造性效果,把这种“偶然”传播给其他人使用,便会获得更广泛、更佳效果,无形中也就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这就是成功的三个环节:创造、传播、使用。
一、创造
前面说过所有成功都是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某一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人类在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论是征服自然还是完善自身,我们都受制于自然和自身的弱点,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管是创造发明、理论思想、艺术成就还是政治抱负、职业技能、销售服务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大、越根本,你就是从整体生产力上提升人类,你就越成功。
二、传播
一切价值的最终实现,都在于广泛的传播,否则它无法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无法成为生产力。再好的创造,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或者服务范围狭窄,都是一种极大的能量浪费,与战争带来的生产力损失是一样的。
越是能量大的人越能看清传播的力量。毛泽东说:“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宣传!”他对宣传的解释是:向我们自己宣传,向我们的人民宣传,向我们的朋友宣传,向我们的敌人宣传,向国际宣传!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宣传的胜利,从共产主义小组的星星之火到最终的燎原之无不显示传播的力量。可以说政治的力量完全是传播的力量,林肯说:“除了密西西比河之外,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力的一件东西。”
岂止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哪方面都离不开传播,像鉴真、利马窦,马可波罗仅仅作一点文化传播就可以跻身于成功者之列了。教师、牧师、记者、翻译、销售人员是职业传播者,各种贸易公司可以说也都是传播公司,只不过传播的是商品,与高尚的思想传播相比,有点让世人所“不耻”。学外语是最让人头痛的了,90%的人半途而废,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的喻敏洪和疯狂外语的李阳就是传播学外语的方法而成功。Windows优化大师的鲁锦就是把自己管理电脑的技巧传播给别人。
销售人生
所有的励志书都提出了“销售人生”的观念,其实销售就是传播。
销售的观念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我们必须从成功学的高度上来看待销售,否则我们自己、我们国家永远不能成功,我们的地大物博成了别人赚钱的场所,成了别人成功的舞台。美国人把销售说成服务,这是一个极大的观念更新,在美国服务就是成功,他们在儿时就被灌输了这个观念。儿童从销售一张门票、一张报纸、一枚口香糖开始,到最终销售商品、销售服务、销售理念,最终把自己销售出去,都是在为别人服务。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和喜来登、希尔顿酒店管理销售的都是服务。
一般人认为销售是业务员干的事,是业务员才需要学习的,这是中国人的狭隘。其实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推销员,它所包含的挑战性让人望而生畏,任何一个有怀疑和退缩心理的人都不敢靠近它。在中国推销就是卖东西的,这是几千年慢慢形成的偏见。一切东西,包括构想、谋略、观点、商品、有形无形均需要销售。为什么美国发展那么快?为什么美国在各行各业都涌现那么多成功人士?仅仅是进口了大量杰出人物吗?恐怕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理念:销售。在中国一个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关一辈子,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二流三流的歌星都占去报纸的整版整面,为他们销售名声,销售荣誉,他们像凯旋的将军、国家的救世主一样频频在大小媒体上量相。荣誉就是一切,而我们科学家的荣誉却销售不出去,金钱当然能帮助一个科学家再生产,可是广为人知的名声却不是金钱能买来的。艺术家要销售,政治家更懂得销售,他必须把自己政治抱负销售给他的选民,让大家接受他、支持他,每一个领导都是超级业务员。所有能公众演讲的人都是销售高手,没有经过业务锻炼的人在美国是不会有大出息的。历史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没有销售它的人来得更成功,甚至连名字都戴错了。那么成功销售的什么呢?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品质!
三、使用
就是直接把我们的创造用于生产,直接造福人类,使用也是成功。
194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可当时国内科技及企业人士普遍认为要到70年代才能真正有大用途。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从报上得知消息后,立即飞往美国以25000美元低价买回晶体管生产许可证,两年后索尼公司推出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重量是电子管收音机的五分之一,价格却是其三分之二,仅三年时间便占领全美收音机市场,5年占领全世界市场。
1962年英美同时宣布发明了计算器,但企业人士未重视,日本公司捷足先登,引进样机,1964年便推向全世界。3年后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计算器又有了质的飞跃,1976年日产计算器占世界市场80%,即使20年后,它仍在世界行销。
2003年10月24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招聘所长,有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名院士坐镇主考,其标准是“不仅在生物与医学科技表现非常出色,而且也要在商业方面非常优秀”。这就是“不但要创造知识,还要使用知识”。
人到底怎样做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呢?我思索了又思索,对那些成功人士排查了又排查,发现他们只是做了三件事。我在《成功哲学:定义与测量》中写道:
人类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征服自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偶然某人会获得创造性效果,把这种“偶然”传播给其他人使用,便会获得更广泛、更佳效果,无形中也就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这就是成功的三个环节:创造、传播、使用。
一、创造
前面说过所有成功都是因为创造性地解决了某一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正是人类在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论是征服自然还是完善自身,我们都受制于自然和自身的弱点,我们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不管是创造发明、理论思想、艺术成就还是政治抱负、职业技能、销售服务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解决的问题越大、越根本,你就是从整体生产力上提升人类,你就越成功。
二、传播
一切价值的最终实现,都在于广泛的传播,否则它无法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也无法成为生产力。再好的创造,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或者服务范围狭窄,都是一种极大的能量浪费,与战争带来的生产力损失是一样的。
越是能量大的人越能看清传播的力量。毛泽东说:“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宣传!”他对宣传的解释是:向我们自己宣传,向我们的人民宣传,向我们的朋友宣传,向我们的敌人宣传,向国际宣传!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宣传的胜利,从共产主义小组的星星之火到最终的燎原之无不显示传播的力量。可以说政治的力量完全是传播的力量,林肯说:“除了密西西比河之外,伦敦《泰晤士报》是世界上最有力的一件东西。”
岂止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哪方面都离不开传播,像鉴真、利马窦,马可波罗仅仅作一点文化传播就可以跻身于成功者之列了。教师、牧师、记者、翻译、销售人员是职业传播者,各种贸易公司可以说也都是传播公司,只不过传播的是商品,与高尚的思想传播相比,有点让世人所“不耻”。学外语是最让人头痛的了,90%的人半途而废,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的喻敏洪和疯狂外语的李阳就是传播学外语的方法而成功。Windows优化大师的鲁锦就是把自己管理电脑的技巧传播给别人。
销售人生
所有的励志书都提出了“销售人生”的观念,其实销售就是传播。
销售的观念是中国人普遍缺乏的,我们必须从成功学的高度上来看待销售,否则我们自己、我们国家永远不能成功,我们的地大物博成了别人赚钱的场所,成了别人成功的舞台。美国人把销售说成服务,这是一个极大的观念更新,在美国服务就是成功,他们在儿时就被灌输了这个观念。儿童从销售一张门票、一张报纸、一枚口香糖开始,到最终销售商品、销售服务、销售理念,最终把自己销售出去,都是在为别人服务。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和喜来登、希尔顿酒店管理销售的都是服务。
一般人认为销售是业务员干的事,是业务员才需要学习的,这是中国人的狭隘。其实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是推销员,它所包含的挑战性让人望而生畏,任何一个有怀疑和退缩心理的人都不敢靠近它。在中国推销就是卖东西的,这是几千年慢慢形成的偏见。一切东西,包括构想、谋略、观点、商品、有形无形均需要销售。为什么美国发展那么快?为什么美国在各行各业都涌现那么多成功人士?仅仅是进口了大量杰出人物吗?恐怕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基本理念:销售。在中国一个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关一辈子,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而二流三流的歌星都占去报纸的整版整面,为他们销售名声,销售荣誉,他们像凯旋的将军、国家的救世主一样频频在大小媒体上量相。荣誉就是一切,而我们科学家的荣誉却销售不出去,金钱当然能帮助一个科学家再生产,可是广为人知的名声却不是金钱能买来的。艺术家要销售,政治家更懂得销售,他必须把自己政治抱负销售给他的选民,让大家接受他、支持他,每一个领导都是超级业务员。所有能公众演讲的人都是销售高手,没有经过业务锻炼的人在美国是不会有大出息的。历史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没有销售它的人来得更成功,甚至连名字都戴错了。那么成功销售的什么呢?做人的品质,做事的品质!
三、使用
就是直接把我们的创造用于生产,直接造福人类,使用也是成功。
194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可当时国内科技及企业人士普遍认为要到70年代才能真正有大用途。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从报上得知消息后,立即飞往美国以25000美元低价买回晶体管生产许可证,两年后索尼公司推出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重量是电子管收音机的五分之一,价格却是其三分之二,仅三年时间便占领全美收音机市场,5年占领全世界市场。
1962年英美同时宣布发明了计算器,但企业人士未重视,日本公司捷足先登,引进样机,1964年便推向全世界。3年后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计算器又有了质的飞跃,1976年日产计算器占世界市场80%,即使20年后,它仍在世界行销。
2003年10月24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招聘所长,有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名院士坐镇主考,其标准是“不仅在生物与医学科技表现非常出色,而且也要在商业方面非常优秀”。这就是“不但要创造知识,还要使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