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看日本之 --- 日本战争赔款[精]

annyInRain

资深人士
注册
2002-10-09
消息
995
荣誉分数
290
声望点数
223
以下是一篇关于日本战争赔款的比较客观的叙述, 虽然中国没有获得正式赔款,但
是可以看出,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援助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小
的作用:
《中国报道周刊》:

二次大战后,根据国际法有资格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的战胜国是:中国、美
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
老挝、柬埔寨。其中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都放弃了
战争赔款,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则得到了战争赔款。具
体数额是:(均为当时价格)
        印度尼西亚:8亿美元
        菲律宾:  8亿美元
        缅甸:   2亿美元
        越南:   3900万美元
        老挝:   278万美元
        柬埔寨:  417万美元

  此外,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四个在法律上本来没有资格获得战
争赔款的国家,通过对日“斗争”也得到了赔款。具体数额是:
        韩国:  3亿美元
        新加坡: 2500万新加坡元
        马来西亚:2500万马来西亚元
        泰国:  150亿日元

  后来,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这四个二次大战时的“中立国”,也向日
本提出赔偿战争时所毁坏的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财产,日本也对此作了赔偿。
具体数额是:
        瑞士: 11亿日元
        西班牙:20亿日元
        瑞典:  5亿日元
        丹麦:  7亿日元

  比较复杂的是蒙古,因为战前日本不承认蒙古是独立于中国的国家,所以日
本认为中国放弃赔款就等于蒙古也放弃了赔款。但后来经过交涉,日本同意向蒙
古提供50亿日元的无偿经济援助,作为变相的赔偿。

  战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01年庚子
赔款的12・6倍(庚子赔款为4亿5千万两白银)。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日本
对各国的战争赔款情况。

一、旧金山对日讲和会议及其背景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进驻日本。在怎样处置日本方面
盟军制定了三大基本方针:1、日本非军事化;2、在保证日本国民最低生活标
准的范围内进行战争赔款;3、日本在外国的资产交联合国处理。

  第1项和第3项的处置都顺利进行,但在日本赔款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按照传统的战争赔款方法,有现金赔款和实物赔款两种。由于日本的国库早在战
争中掏空了,所以向日本索要现金根本不现实。然而日本又是自然资源极其贫乏
的国家,既没有石油煤炭等能源,也没有铁矿金矿等矿藏,以矿产等自然资源进
行赔偿的方式也行不通。剩下的只有用机器设备等实物进行赔偿,可是日本工厂
的机器大部份都在美军的战略轰炸中被炸毁,船舶也大部份被美军击沉,可以用
于赔偿的实物也少得可怜。

  从1947年4月开始,盟军陆续从日本拆撤出40000余台机器,作为
“中间赔偿”分给中国(54・1%),美国(菲律宾的宗主国,1946年菲
律宾独立后转交菲律宾,19・0%),英国(缅甸、马来亚、香港的宗主国,
15・4%),荷兰(印度尼西亚的宗主国,11・5%)。苏联则自行将“满
洲国”的一些机器设备拆运回苏联。不过这些机器的价值总共才值400余万美
元(当时价格),作为战争赔偿也太少了一些。然而当时的日本就象输得只剩下
最后一条裤衩的赌徒,再敲也敲不出钱来。1949年5月,盟军最高司令部决
定停止这种从日本拆撤机器的中间赔偿。

  由于日本没有自然资源,粮食也不能自给,必须向国外购买粮食和燃料等生
活必需品。加之当时盟军的抑制日本政策,使日本的经济极度萧条,没有钱向国
外购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迫使美国不得不每年拨出数亿美元的经费来为日本购
买粮食和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因为作为日本占领国的美国有义务保证日本国民维
持最低水准的生活。由于日本人口多(当时近一亿人,大约为美国人口的一半),
特别是缺乏自然资源,什么都要靠进口,所以维持日本国民的最低水准生活也要
很大的开支,到1950年,美国已为日本补贴了20余亿美元,已成为美国财
政的一大负担。

  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日本才赔了美国几百万美元,美国反倒贴了日本几十亿
美元,美国是战胜国向战败国“赔款”。此时,美国人意识到抑制日本的政策对
于美国来说是得不偿失,有必要扶持日本在经济上独立来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
另外东亚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建国并与苏联建
立了同盟关系,1950年北朝鲜发起了朝鲜战争,日本的三面已都被××主义
阵营所包围,使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成为反×的桥头堡。因此美国感到在政治上也
有必要扶持日本来遏制东亚的××主义势力。

  在此情况下,美国转变了抑制日本的政策,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扶持日本的
第一步就是要使日本重新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51年9月,在美国的主持
下,在旧金山召开了由52国参加的对日讲和会议。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由于抗议美国不让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会议,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另外旧金山对日和会也邀请印度、南斯拉夫等国参加,但这些国家没有派代表参
加。

  中国和韩国也要求出席旧金山对日和会,但没有被邀请。韩国被拒绝参加的
理由是:韩国在二次大战时是日本的殖民地,韩国人在二次大战时是日本侵略的
协力者或“帮凶”,因此韩国不是战胜国无权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也无权得到
战争赔款。

  由于当时中国有两个政府,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
府,所以邀请哪个政府代表中国参加对日讲和会议成为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苏
联和英国主张由受战争损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代表参加旧金山和会,苏联
和英国反对邀请台湾政府的理由和韩国一样:台湾在二次大战时也是日本侵略的
协力者,因此台湾不是战争被害国,台湾人也无权得到战争赔款。然而美国却坚
持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是可以代表中国人民的合法政府,主张邀请台湾政府。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达成既不邀请北京政府,也不邀请台湾政府的妥协案,
所以北京政府和台湾政府都没有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

  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中明确规定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但日本在旧金山和会上只
是宣布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并没有象英国归还香港那样把台湾的主权交还中国,
因为北京政府和台湾政府都声称自己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所以无法确认交还
主权的对象。但由于日本已宣布放弃对台湾的主权,在国际法上台湾就成为不属
于任何国家的土地,这就意味着台湾在法律上是独立的国家。中国大陆在法律上
并不拥有对台湾主权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说法也起源于此。

  在旧金山和会上,美国代表说:参加会议的各战胜国都有权向日本索取战争
赔款。但由于日本的资源和经济现状,我们不得不面对日本无力支付巨额战争赔
款这一事实。如果对日本要求过份的战争赔款,将会导致日本经济无法自立。这
不但不利于整个世界经济,也要增加美国的经济负担。因此美国建议各国对日本
的战争赔款予以宽大的处理。在美国的说服下,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都
宣布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但东南亚几个新独立的国家则强烈要求日本对他们进
行战争赔款。这几个国家是印度尼西亚(1949年从荷兰独立)、菲律宾(1
946年从美国独立)、缅甸(1948年从英国独立)、越南、老挝、柬埔寨
(三国均在1950年从法国独立)。

  菲律宾代表开价最高,声称菲律宾是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之一,菲律宾受到
了巨大损失,要求日本赔偿100亿美元。但缅甸代表却持同情日本的立场,反
对菲律宾的巨额赔款要求。缅甸代表说:缅甸在二战时的损失比菲律宾还大,然
而缅甸却反对向日本索要超过日本支付能力的战争赔款,缅甸只提出2亿美元的
赔款要求。由于东南亚各国在赔款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旧金山和会最后规定日
本有向这些国家赔偿的义务,但具体的赔偿额由日本在会后分别与各个国家进行
单独交涉。旧金山和会还特别规定日本在进行战争赔偿时,原则上不支付现金,
而是用生产物和劳役的方式支付。这对于日本是非常有利的。

  若不是美国替日本挡住,日本这样的无条件投降战败国将不得不赔偿上百年
也还不完的天文数字战争赔款。由于美国的尽力帮助,日本在旧金山讲和会议上
得到了异常宽大的处理,这是日本能够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前提。后来日本在国
际政治上紧跟美国,某种程度上也是表示对当年美国宽大的感谢。

二、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当即发表了中国对日
本“以德报怨”的著名讲话。蒋介石虽然没有提到战争赔款一事,但确定了中国
对日本宽大处理的方针。1949年菲律宾派特使访问蒋介石,商讨共同对日索
取赔款之事。蒋介石却说:“要对这次战争负责任的是日本军阀,而不是日本人
民。要求日本人民负担战争赔偿的作法是不公平的”。这初步表明蒋介石有放弃
日本战争赔款的意思。1946年国民政府发表的抗战期间的损失是:军人死伤
321万,财产损失133亿美元。

  日本在旧金山讲和会议以后,在究竟与哪个×国政府打交道问题上踌躇不定。
北京和台北也私下活动,劝说日本和自己谈判将可以获得更宽大的处理。但美国
却要求日本和台湾的国府谈判,在美国的督促下,日本和台湾国府在1952年
2月开始谈判,4月28日结束,签订了“华日和平条约”。在华日和平条约中
表明中华民国政府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力。

  台湾的国府之所以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其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蒋介石
的“以德报怨”对日政策;第二是国府退居台湾后国际地位大大降低,希望以放
弃战争赔款为代价换取日本对台湾在政治经济上的支持;第三是大中华思想的影
响,别的大国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中国人也应该有个大国的样子,不应该
象小国那样斤斤计较战争赔款。

  现在有一些文章说台湾的国府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放弃战争赔款,这是不符合
历史情况的。当然向日本索取几百亿美元的天文数字战争赔款美国当然不会同意,
不过向印尼、菲律宾那样索取10亿美元左右的战争赔款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
过日本人还是比较感激蒋介石的“以德报怨”政策,不时有人撰文对蒋介石表示
感谢。

  在1958年以前,日本政府基本上对大陆和台湾政府保持等距离关系。1
958年大陆炮击金门以后,日本政府开始转向反×,当时的岸信介首相公开声
称支持台湾反攻大陆,并表明日美安全条约的防御范围包括金门、马祖在内。不
过当时日本政府对中国大陆实行“政经分离”的政策,与大陆的经济和民间交流
仍然比较活跃。1963年10月7日,大陆的机械工程学会翻译周鸿庆在访问
东京期间,提出要前往中华民国大使馆政治避难。台湾要求日本允许周鸿庆前往
台湾,但日本政府在北京的压力下,1964年1月将周鸿庆送还大陆。这一行
为激怒了台湾,蒋介石当即召回驻日大使,并声称要与日本断交。在此情况下,
日本政府派出前首相吉田茂为特使访问台湾,特别说明日本将在道义上支持台湾
反攻大陆,并对与大陆的经济交往持慎重的态度,补救了紧张的台日关系。

  “华日和平条约”签订后,日本和台湾保持了比较密切的经济关系,特别是
日本企业对台湾的直接投资,是对台湾投资最多的国家。1965年美国停止对
台湾的经济援助后,日本开始向台湾提供日元贷款,对台湾的经济有一定的帮助。
但1972年日本和中国大陆建交后,台湾谴责日本“背信弃义”,宣布同日本
断交,并掀起了抵制日货的反日活动。在一段时间内,日本与台湾的贸易曾大幅
度下降。

  在台日断交后,日本与台湾的交往只限于民间的经济交往。由于台湾和日本
具有领土小、人口多、资源缺乏的共同特徵,所以台湾采取了从日本进口机器设
备,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制成工业品向美国出口的经济战略,取得了成功。同
时日本对台湾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技术转让,特别是在电子和精密机械领域,将一
些一般不对外转让的先进技术转让给台湾的企业,对台湾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不
小的作用。台湾和日本的大企业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比较密切,国会议员和政
府官员间的非正式交往也十分频繁。

  中国大陆由于一建国就宣布向苏联“一边倒”,所以和作为美国保护国的日
本之间没有什么政治上的联系。1951年1月,北京政府新公布的抗战期间的
人员和财产损失数目为:人员损失1000万人,经济损失500亿美元,比以
前国民?政府公布的损失数字大大前进了一步(现在这个数字已达到:人员损失
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旧金山讲和会议和台日间的“华日
和平条约”鉴定后,北京政府声明中国保留要求日本赔款的权力,当时北京政府
要求的赔款额是500亿美元,相当于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对日本战争赔款的4
70倍(甲午战争的赔款为2亿3千万两白银)。

  1960年10月周恩来会见日本自民?顾问时,仍然强调中国保留对日本
索取战争赔款的权力。但是中国和苏联恶交后,大陆在国际上处于十分孤立的地
位,大陆的周边苏联,台湾,印度,日本都是北京政府的敌人。在此情况下,北
京政府感到有必要缓和与日本的关系,团结更多的力量来对付最大的敌人苏联。
1965年5月,廖承志在会见日本客人时说:“中国不准备靠他国的战争赔款
来建设国家,而且要求没有战争责任的一代人为前人支付战争赔款是不合理的”。
这暗示着北京政府准备放弃日本的战争赔款。1971年美国越过日本直接和北
京接触,使日本人大吃一惊。1972年,中日两国开始商讨国交正常化的问题。

  在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中,日本的战争赔款问题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但由于北京已准备放弃战争赔款,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谈判比较顺利。唯一引起
争执的是中方在共同声明中说:“中国放弃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的权力”,但
日方提出异议:“在日本和台湾中华民国政府鉴定的日华和平条约中,中华民国
政府已代表中国放弃了要求日本赔款的权力,所以在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不能再次放弃已经被放弃的权力”。后来在共同声明中,中方把放弃战争赔款的
“权力”改为放弃战争赔款的“要求”,这暗示着北京政府承认台湾国府鉴定的
华日和平条约具有法律效力。

  1972年中日恢复国交后,开始商讨签订“中日和平条约”。但由于中方
坚持写入针对苏联的“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使“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拖延
了不少时间,最后终于在1978年8月正式签订了“中日和平条约”。由于日
本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中国不可能要求日本在政治上支持中国的立场,于是中国
对日关系的重点放在了经济上。1978年,华国锋提出了建设十大钢铁基地、
十大石油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的激进重工业发展计划。由于中国缺乏资金,
开始向日本大规模借款,因为当时其它国家都无意向中国提供巨额借款。

  1978年中国向日本提出55亿美元的巨额借款要求,日本政府最后同意
向中国借款3900亿日元(折合18亿美元)。后来日本政府又在1984年
1988年和1998年,三次向中国提供了巨额政府贷款,共计20000亿
日元。到1997年底,已交付中国14000亿日元,而中国到1977年底
的偿还额仅为200亿日元。日元贷款的特点是:数额大,利息低(年息3%左
右),偿还期限长(偿还期限30年),是一种少有的优惠借贷,对中国的经济
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日本人把这种以特别优惠的条件向中国提供巨额借
款,看作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款的报答和对过去侵略行为的赎罪。

  1990年开始,日本的对外援助金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经济
援助国。1997年日本的人均对外援助额为74・4美元,比美国(23・2
美元)、英国(57・3美元)、德国(72・2美元)都要多。此外美国经济
援助的重点是以色列、埃及、土尔其、南非等战略国家,英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
英联邦国家,德国经济援助的重点是东欧国家,而日本经济援助的重点则是中国。
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最大的援助国一直是中国,每年向中国提供5亿
多美元的经济援助(包括有偿和无偿的援助)。日本人非常不满×国政府有意识
地控制日本对中国经济援助和政府借款的报导,不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对中国进
行的经济援助的真相。比如北京的地铁二期工程是由日本援助修建的,日本大使
馆采访了1000多名乘坐地铁的北京市民,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


  因此不少日本的政治家对日本政府的援助中国政策提出了激烈批评,指出现
在日本是花巨款来买回中国人的敌意,要求今后用让中国老百姓知道的形式来对
中国进行经济援助。还有人声称象中国这样自尊心非常强烈的民族,在接受别人
经济援助时并不感到高兴,甚至有可能反而感到耻辱。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改变对
中国的经济援助政策。

  总而言之,中国的台湾政府和北京政府都自愿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对此
日本人是比较感激的。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和政府贷款,也是希望以此来表示
对以前侵略行为的“赎罪”。当然中国人对日本的历史仇恨不可能简单地用金钱
来买回,中日间的关系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走出历史的阴影。

三、对其它国家的赔款

1、对缅甸的赔款

  缅甸在二次大战中,曾经两次成为战场,受到了巨大的损害。第一次是在中
日战争中,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成为美英援助蒋介石的中介地,中缅公路也
成为“援蒋之路”。为了切断援蒋之路,日军发动了中缅公路战役,切断了中缅
公路。缅甸的守军英印联军在撤退时,采用了焦土战术,将铁道、矿山、桥梁、
港口等全部炸毁,对缅甸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第二次是1943年2月日军
再次发动占领全缅甸的缅甸战役,1943年5月占领全缅甸。此后美英中联军
□开始发动对日反击战,日军在撤退时再次对可利用的铁道、矿山、桥梁、港口
进行了破坏,对缅甸经济又造成了新的打击。

  立志缅甸独立的革命家昂山,在日本组织和训练了缅甸独立义勇军,194
3年2月参加了日军的缅甸战役,然后在日军的支持下宣布缅甸从英国独立。不
过昂山在利用日本人取得独立后,开始180度大转弯,开始加入美英盟军的一
方。美英中联军开始对日反击战后,昂山的部队转而加入反攻日军的行列。日本
战败后,缅甸的昂山声称1943年宣布的缅甸独立有效,英国政府也承认了昂
山政权,1948年1月缅甸联邦正式独立。

  也是由于缅甸的独立受到了日本人的帮助,所以缅甸在旧金山对日讲和会议
上,对日本持同情的态度。在菲律宾等国对日本提出巨额赔款要求时,缅甸代表
坚决反对,指出应该在日本的赔偿能力范围内索取赔偿。缅甸只提出了2亿美元
的赔偿,并且缅甸还提出反对美军在日本保留驻军的提案。

  由于缅甸对日本的同情态度,使日本和缅甸关于赔偿问题的谈判比较顺利,
1954年11月两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议。日本赔偿缅甸战争损失2亿美元,
分10年付清。但后来由于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赔款均为8亿美元,缅
甸感到吃了亏,要求日本再对缅甸增补一些赔款。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于19
63年3月再次向缅甸提供1亿5千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和3千万美元的借款,作
为变相的增补赔偿。

2、对印度尼西亚的赔款

  在二次大战前,中东和中国的大油田尚未发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
产国,亚洲唯一的石油生产国是荷兰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1941年7月美国
和荷兰联合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由于当时日本98%的石油要靠从美国进口,
对日本禁运石油也可以说是把日本置于了死地。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够用1年,
1年后石油用光,飞机军舰等都将成为废铁。

  在此情况下,东条英机等军政首脑认为如果日本不对美开战,1年后石油用
光就不战自败。当然日本人自己也很清楚对美开战取胜的可能性很小,当时的情
况对于日本来说是“战要败,不战也要败”。在是否对美开战问题上进行了激烈
的争论,最后达成一个奇妙的结论:“如果对美开战,即使不幸战败,大和民族
的精神尚存,以后日本还能再次站起来。如果不战而取得屈辱的和平,大和民族
的精神就将失去,日本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堕落成为三流国家”。最后日本军政首
脑得出了“即使战败的可能性很大也要开战”的结论,在1941年12月日军
偷袭珍珠港,开始对美开宣战。

  日军一开始就直奔产石油的印尼,试图获得石油资源。而美军的最初战场也
是印尼,试图保住印尼的石油困死日本。因此印尼成为太平洋战场的重点,美日
双方的激烈战斗给印尼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日本投降两天后的1945年8月1
7日,印尼人在获得投降日军的武器装备后,宣布脱离宗主国荷兰独立。战后宗
主国荷兰返回印尼,和印尼独立武装进行了4年的战争,最后荷兰被迫承认印尼
独立,印尼于1949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独立。

  战后印尼政府向日本提出了高额的战争赔款,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195
8年1月两国达成了关于赔款的协议。日本向印尼提供纯赔款2・2亿美元,分
12年付清,同时日本将1952年到1958年对印尼出口商品所得的1・8
亿美元交付印尼;另外日本在20年之内再向印尼提供4亿美元借款。日本对印
尼的赔款共计8亿美元。

3、对菲律宾的赔款

  在二次大战前,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日本对美开战以后,对驻扎菲律宾
的美军发起了进攻,占领了菲律宾。日本投降后,美国允许菲律宾于1946年
独立。独立后的菲律宾以日本在二战时对菲律宾造成了巨大人员经济损失为由,
向日本提出了100亿美元的巨额赔款。最初日本政府只同意向菲律宾提供2・
5亿美元的赔款,双方一度争执不下。对菲律宾的赔款谈判成为日本赔款谈判中
最艰难的谈判。

  由于日本和菲律宾都是美国的盟国,美国对赔款的问题进行了调停。在美国
的调停下,双方终于在1956年达成协议。协议规定日本向菲律宾提供纯赔款
5・5亿,分10年付清;另外在20年内向菲律宾提供2・5亿美元的借款。
日本对菲律宾的赔款共计8亿美元。

  然而日本的战争赔款,被当时的菲律宾马克斯总统夫妇当作私人或家族的财
产私吞和挥霍掉了,真正受到战争损害的菲律宾人民并没有拿到本该赔给他们的
战争赔款。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对战争赔款之意义的讽刺。

4、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的赔款

  越南、老挝、柬埔寨组成的印度支那,原是中国的保护国,1893年沦为
法国的殖民地。1939年二次大战爆发后,1940年6月法国向德国投降。
作为德国的同盟国日本,向法国投降政府提出让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切断美
英援蒋的道路。在德国的压力下,法国投降政府于1940年8月同意日军进驻
法属印度支那,日本成为印度支那的实际控制者。在战况对日本十分不利的情况
下,日本军队忽然于1945年1月宣布打倒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政府,让越南、
老挝、柬埔寨三国独立。

  1945年7月的波兹坦会议上,确认中国和英国共同占领印度支那,北1
6度线作为中国和英国的占领区的分界线。1945年8月,20余万中国军队
进入北纬16度线以北的印度支那。可是日本扶持起来的印度支那独立部队却反
对外国军队进入印支,1946年7月中国和英国军队撤出印支,将印支交还给
原来的宗主国法国。印支独立部队反对宗主国法国的返回,开始与法国军队展开
游击站。1950年2月,法国被迫承认印支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独立。

  由于日军进入印支三国是通过法国政府允许和平进入的,所以没有给印度支
那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赔偿额也比较少。1958年到1959年日本份别和
越南(南越)、老挝、柬埔寨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分别赔偿越南:3900万美
元;老挝:278万美元;柬埔寨:417万美元。

5、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赔款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统称马来亚,1951年9月旧金山对
日讲和会议时,马来亚仍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国在旧金山对日和会上放弃日
本的赔款,也就意味着代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殖民地也放弃日本的赔款,因此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独立后,在法律上已没有资格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

  新加坡是海外华侨聚集的地方,新加坡的华侨们在中日战争中曾积极支持中
国的抗战。因此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后,曾大肆搜捕华侨中的抗日分子,
即所谓“华侨大检证”。此外,日军在占领期间发起了强迫华侨捐款的“献金”
运动,要求华侨们捐款5000万元(英国当时发行的马来亚货币单位)。19
62年,新加坡机场附近的建设工地中,从地下挖掘出600多具人骨,据说这
是日军占领新加坡时屠杀华侨的遗体。因此在新加坡掀起了向日本讨还“血债”
的运动。

  日本以英国已放弃赔偿为由,声称新加坡根据国际法无权再向日本索取赔款。
然而新加坡方面却说:“赔款不应该仅仅考虑法律,更要考虑到道义,新加坡在
道义上有权向日本追讨‘血债’”。1962年8月,约有10万新加坡华人举
行游×示威,要求日本对血债进行赔偿。两国间关系一时间十分紧张。

  后来新加坡方面撤回了赔偿血债的要求,但要求日本赔偿当年的5000万
元献金。1967年9月21日,两国达成了“日本国和新加坡共和国9月21
日协定”。一般的国际协定都要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协定,之所以会有“9月
21日协定”这样奇怪名字的协定,主要是日本政府害怕提到赔偿的字样会遭到
国内反对?的攻击。

  在“9月21日协定”中,日方同意提供5000万元的无偿援助作为赔偿
当年的强征捐款。但强征捐款是在当时的马来亚境内进行的,所以赔款应该分给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一半,最后新马两国各得到2500万元的赔款。马来西亚
本来没有向日本要求赔款,但在新加坡的斗争下,也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收获”。

6、对韩国的赔款

  韩国在二次大战时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无权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但是韩
国人提出要求日本赔偿殖民地时代的韩国人被强征的财产、有价证券等。由于战
后的一段时间里日韩之间没有外交关系,1961年两国开始商讨关系正常化的
时候,日本的赔偿问题成为了焦点问题。

  日本提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独立时,都没有向原宗主国要求赔偿的先例。但
韩国仍然要求日本进行赔偿。因为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所以美国在此问
题上进行了调停。当时韩国的经济很遭,基本上依靠美国的扶持,从二战结束到
1961年为止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援助已达31亿美元。美国为了减轻援助韩国
的经济负担,开始支持韩国的对日索赔。

  韩国最初向日本提出了8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而日本只同意赔偿5千万美元,
双方在讨价还价后,最后于1965年达成协议,日本向韩国赔偿3亿美元,分
10年付清。另外在20年内向韩国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从1960年代后期
韩国的经济开始起飞,1965年韩国的人均国民产值仅为105美元,低于当
时中国的水平,而1995年猛增为11000美元,约为中国的15倍。

7.对泰国的赔款

  在二次大战前,亚洲只有三个独立的国家:中国、日本和泰国。泰国之所以
没有成为殖民地,是由于泰国人非常巧妙地利用各列强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强国
的夹缝中求生存。后人评价亚洲三国未沦为殖民地的原因是:“中国太大,日本
太强,泰国太巧”。

  在中日战争爆发以来,泰国一直宣称严守中立。虽然泰国表面上中立,但实
际上是亲日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泰国和日本签约了“日泰同盟条
约”。1942年1月25日,泰国在日本之后也向美英宣战。后来日本由于战
费不足,与泰国政府签订了向泰国借款的协定,作为报酬,日本将占领的英国殖
民地的缅甸、马来亚的一部份割让给泰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泰国政府在1945年8月
16日宣布:“泰国1942年1月25日的对美英宣战宣言无效”。这种自己
否认过去三年多的战争行为,自打嘴巴式的“宣战无效”宣言,在世界史上也是
绝无仅有,这也充份体现出泰国人在外交上的巧妙。幸好美国承认了泰国的“宣
战无效”宣言,泰国因此没有被划入战败国。为了和日本“划清界限”,泰国政
府于1945年9月11日宣布废除一切与日本政府签订的条约。

  可是1955年泰国又开始要求日本政府归还日本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泰国的
借款,日方说泰国在1945年已经宣布废除一切与日本政府签订的条约,当然
也包括当时日本政府和泰国签订的借款条约。而泰方则声称借款条约不在废除之
列,要求日本偿还借款1350亿日元,日方则说当时有凭据的借款只有54亿
日元。最后双方在1955年8月达成协议,日本向泰国偿还借款54亿日元,
无偿经济援助96亿日元,共150亿日元作为变相的战争赔款。

  从日本战后的战争赔款情况可以看出,大国和小国对于战争赔款的态度和气
量是不同的。按照国际法,只有与战败国进行过交战的战胜国才有资格获得战争
赔款。从严格的法律角度来讲,只有中国、美国、英国、苏联、荷兰、澳大利亚
有资格索取战争赔款,而这些国家全都放弃了战争赔款。相反印度尼西亚、菲律
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在二战时是殖民地而不是独立国家,这些
国家的军队更没有和日本军队进行过交战,所以索取战争赔款有一些勉强。泰国、
韩国等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更是牵强。这些以不充份的理由向日本索要战争赔款
的小国,和那些堂堂放弃巨额战争赔款的大国,在气概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发布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文章不错,长知识。中国报道周刊是哪里出版的啊?
 
“孔明之言” --- 严?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这种说法应该是日本国内的认识,在北京遇到过一个教育部门的从日本混过几年又回来的眼镜先生,其观点和这篇文章一样,丫的欠抽。
我觉得当时日本做出贷款的决定决不会是“赎罪”,如果他有赎罪的心,为什么不把战犯们请出神社?!
他们的真实目的,(或许是美国出的主意:去占领中国的市场吧,老美进不去),此文也说了,日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起步压力!正是这种压力,同时他又无法很好的进入国际市场,怎么办?------中国大陆!
所以,说贷款是赎罪,真他妈的不要脸!举个例子:建个宝钢用不了中国的矿石,不得不去澳大利亚进口!
没有中国大陆市场,日本如何起飞?说白了,日本蒙了咱领导人们!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的帖子居然加精?!!!!!!!
 
嘿嘿, 这帖子也是精么, 我看是假的吧
 
最初由 annyInRain 发布
以下是一篇关于日本战争赔款的比较客观的叙述, 虽然中国没有获得正式赔款,但
是可以看出,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经济援助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小
的作用:

  战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01年庚子赔款的12・6倍(庚子赔款为4亿5千万两白银)。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日本
对各国的战争赔款情况。

旧金山讲和会议和台日间的“华日和平条约”鉴定后,北京政府声明中国保留要求日本赔款的权力,当时北京政府要求的赔款额是500亿美元,相当于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对日本战争赔款的4
70倍(甲午战争的赔款为2亿3千万两白银)。


发布日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这篇文章,在一些中文网上,还真有流行度。1999年最初发布的,现在还有人当精品当客观公正的读物来推荐给大家。

不过,疑点是很多的。 让我慢慢道来。

先说说,其中的白银与美元的换算问题。既然网友说,这篇文章硬伤不少,那么我就尽我的水平,尽量给大家一个清晰的解释。所以先只能谈谈,相对比较容易的金融数学计算问题。

在这篇名为《公正看日本之 --- 日本战争赔款》的文章中(作者是林思云,在日华人),几次提到这个换算问题:

“战后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共计22・3亿美元,相当于中国1901年庚子赔款的12・6倍(庚子赔款为4亿5千万两白银)”

“当时北京政府要求的赔款额是500亿美元,相当于中日甲午战争时中国对日本战争赔款的470倍(甲午战争的赔款为2亿3千万两白银)”

实际上这个换算并不好计算,因为涉及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贷币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 但也不是不能换算。 因此,我首先要质疑这篇文章作者的换算依据是什么,能不能给一个简单的说明?

让我先替林思云换算一下他的公式:
“1945年以后日本的22.3亿美元,相当于1901年至1930年间中国的4亿5千万两白银的 12・6倍”这个换算对不对呢?
22.3/12.6 = 1.77,那么就是说中国的4亿5千万两白银只相当于 1.77亿美元,注意这可是二战后正处于黄金期的美元啊,这么看来中国的1两白银只有0.39美元。

那么这么看待1901年时的中国白银呢?

先让我们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1.国际上由银本位向金本位变更的过程及二战后美元的升贬值情况:

银圆是一种以银铸造的硬币,曾广泛在世界各地流通。银圆亦曾是中国在清末至民国初年采用的银本位货币单位。
银圆源自由西班牙铸造之西班牙银圆。西班牙圆的重量、成色在1497年时由西班牙国王定下,每枚标?重量为27.468克,成色93.055%,即含银25.56克。之后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发现银矿,在之后的数个世纪内铸造了数以百万计的西班牙圆,运送到美洲、欧洲以至亚洲各地,成为当地流行的通货。很多地方之后亦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当地的银圆硬币。现在不少地方的货币以「圆」(Dollar) 或「披索」(Peso)为名,皆是源自西班牙银圆。例如在美国,独立后以美元作货币单位。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24.057克纯银或1.6038克纯金。在1873年之前,一「美元」按法例可被兑换成24.06克白银,即大约相等于一枚西班牙银圆。在南北战争前,西班牙银圆一直是主要流通的货币之一,各银行亦多以西班牙银圆作储备。
1873年是明治6年,这一年日本第一国立银行设立,发行5种纸币5种,三菱商会设立。
但是十九世纪末,美国放弃银本位,欧洲和美国都逐渐向金本位过渡。但是在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各国停止了黄金的进出口,金本位体系即告解体。在金本位制度后期,美元含金量为1.50466克。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规定为合0.888671克。黄金官价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1946年12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公布美元含金量为0.88867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唯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部资本主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相当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3/4,这使它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以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导致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危机加深。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含金量减为0.73662克,黄金官价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
日清战争(日人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后,日本获得巨大赔偿(按日本人说法就是:日清?争の胜利による多额の赔偿金で)。这样在国库充实的情况下,日本向金本位转变,1897年(明治30)10月1日金本位制开始实施。

2.中国的货币在近代的变更:
中国自1436年起采用银铜货币体制,主要货币为白银。至明、清与西方贸易,从外国流入之白银多为铸造成硬币之银圆。如早期西班牙圆在中国被称为「本洋」,后来输入的有墨西哥铸造的以鹰为标记的「鹰洋」。银圆在中国逐渐受所欢迎,清政府在光绪年间起亦开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铸造银圆。清政府的银圆被称为「龙洋」上有蟠龙像。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即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国币的壹圆被铸成九成银、一成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的「袁大头」,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1928年国民政府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但国府壹圆含纯银只为23.49克,含银量亦较低,上有孙文头像,人称为「孙小头」。因为各银圆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圆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直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废两改元令》),才规定所有交易及结账以元为单位。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法币),同时将银圆收回。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元等于0.265美元。以后当时国民政府主要参考英镑和美元来制定汇价。

以上背景介绍,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家对中外的币体系有个大致了解。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1792至19世纪末)一美元折合24.057克纯银或1.6038克纯金,当时的金银比是15;1。
因此,根据以上介绍,依我之认识水平,觉得应该按这个比率来换算美元和白银的为是:

1美元=0.024057千克银,1亿美元=2405700千克银=48114000两银=0.48亿两银

可是按照前面林思云的计算方法:
“1945年以后日本的22.3亿美元,相当于1901年至1930年间中国的4亿5千万两白银的 12・6倍”
22.3/12.6 = 1.77,那么就是说中国的4亿5千万两白银只相当于 1.77亿美元,即1亿美元=2.54亿两银。

怎么回事? 事实上,我的算法并不准确,因为是以其它时间段的银与美元的换算标准,来对1895-1901年的白银与美元进行计算。

可惜这位林思云没有出他自己的计算方法。

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实行金本位后,银价一直下跌。

让我们再按照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中所规定的法币一元等于0.265美元来进行一下这种换算,在1936年,1亿美元等于多少亿两白银呢?
在以上我们对中外货币在近代的变更情况进行介绍时,其中我谈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银本位改为发行法定货币(法币),同时将银圆收回。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元等于0.265美元”。当时制定的政策是,国家对白银实行统管,要求各地将白银集中于中央银行,于是当时国民政府,强行让中国居民以1银元来换1法币。当时中国银元的成色为71.5%,含银量为0.7555盎司(1盎司(oz)=28.350克),一银元合 0. 34美元, 含银量是21.42克即0.43两银。即0.34美元=0.43两银,1美元=1.2647两银,1亿美元=1.265亿两银。

从19世纪末的1亿美元能换0.48亿两银到1936年的1亿美元能换1.265亿两银。银价是一直不停地下降。一直降到林思云所提出的1亿美元=2.54亿两银。

实际上,193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强行让人们用一银元换一法币,当时的老百姓就很不满意了,据李敖回忆说,这是他家人第一次领教蒋先生的金融掠夺术,第二次就是二战后天价般的国民政府发得金圆券。不过,在1936年,当时金融还是比较稳定的,法币的发行量也不大,所以民众也就换了。

再让我们看一段以下史实:
历经1948年的金圆券风波后,法币信誉全无。等到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民间开始盛行用银元。在台湾,理论上法例所规定的中华民国货币仍然为银圆;新台币属台湾流通的货币,只具等同国币的性质。这情况一直维持至1990年代末,银圆方才正式完全退出舞台。但因为中华民国法规所定货币单位尚未全面改成新台币,所以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所定货币单位折算新台币条例第二条规定,现行法规所定金额之货币单位为圆、银元或元者,以新台币元之三倍折算之,也就是一银元等于新台币三元。

如果按一银元等于新台币三元,估计林思云能得出1亿美元=2.54亿两银。这我就懒得算了,哪位有心人帮忙算一下。

实际上, 进行以上的换算没什么多少必要性。

只是觉得林思云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得到日本赔偿是当时清政府赔偿的多多少少倍,而中国政府对日本要求的赔偿更是清政府付出的多多少少倍,对此,我个人是比较反感的。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林思云通过多次介绍这种换算,企图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感觉,日本已经付出这么多了,比你们中国人付出的多出很多倍的。

对我们华人来说,有一种算法:

当年甲午海战,日本勒索中国2.3亿两白银(其中3000万两作为辽东半岛赎款),就已经相当于当时日本一年财政收入3000万两白银的7倍多!理论上这笔钱足以再建立30多支北洋队(当年中国北洋舰队仅耗资约700多万两白银)!即以甲午战争做例子,中国人赔日本人,赔的是两年全国的总收入,相当于日本三年的全国总收入,中国人赔垮了,日本人发了。

在上述的背景介绍中,我也谈到"日清战争(日人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后,日本获得巨大赔偿(按日本人说法就是日清?争の胜利による多额の赔偿金で)。这样在国库充实的情况下,日本向金本位转变,1897年(明治30)10月1日金本位制开始实施。"

这是我从日本历史书上摘录下来的。由此可见,中国白银对日本的经济军事发展作出了多少贡献。

补记:
记得以前有一篇科普文章,向大家介绍中国的旧时代的金银大致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主要是依据金银能换多少粮食等实际作用来估算的: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这篇文章最后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遇上 林思云 这种能运用大量资料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的文章,你还真需要用更大的功夫去证明中间隐含的客观错误。
可惜这种象林思云的文章,不是说它没水平,而真有水平,只是没有史识,没有真正的对历史的认识,把自己埋藏在一堆资料中出也出不来了。
 
还有两个问题:
1,算钱的时候没有把时间算进去,50年前的1块钱可是今天的1块钱的好多倍!
2,说是日本没钱,国库空了,陪得这些钱哪里来得?侵略了这么多年,没钱?!光从中国抢得财产古董,中药配方。。。。海了去了,妈的,背后一定有阴谋!
 
最初由 ~流浪的狮子~ 发布
小声问一句,现在日本赔着本往印度投资,也是赎罪吧?
that is a good question, speak loudly!
go ahead ask those japs . i support u!
 
最初由 mamaomao 发布
遇上 林思云 这种能运用大量资料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的文章,你还真需要用更大的功夫去证明中间隐含的客观错误。
可惜这种象林思云的文章,不是说它没水平,而真有水平,只是没有史识,没有真正的对历史的认识,把自己埋藏在一堆资料中出也出不来了。

为何说林没有史识? 你能证明那些资料错了吗?
 
最初由 msft 发布


为何说林没有史识? 你能证明那些资料错了吗?

我的证明要过几天才能完成。
不过,你可以自己查找一点相关资料,自己用大脑判断一些,林思云所说的史实是不是正确? 对于一些历史上的疑点,你不可能只听一家之言,要自己要会判断。
我现在反驳林思云,反驳得是不是有理,为什么要从换算这个角度入手,你也要学会自己用大脑判断 ,不能 顺着我的思路往下走,对不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