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简介

mamaom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1-15
消息
15,179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0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这是2004年的电影,可在本地图书馆借到DVD。

《歌剧魅影》简介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剧情简介

《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作家Gaston Leroux的同名小说,讲述了19世纪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神秘而凄美的爱情悲剧。

Christine本是剧团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她顶替剧团的首席女演员上台演唱,那天使般的美妙歌声立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她小时候的玩伴、英俊富有的子爵Raoul的注意。

原来,有位神秘的老师暗中教导着Christine。这位被Christine称作“音乐天使”的老师其实就是巴黎歌剧院人人谈之色变的“剧院幽灵”(the Phantom)。Phantom的真名叫Erik,是个集音乐家、建筑师、魔术师……于一身的奇才。然而不幸的是,他天生一张畸形丑陋的面孔,被人们所恐惧和厌恶,不得不戴上面具,栖身于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

Phantom和Raoul同时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少女。Christine爱的是Raoul,同时又痴迷于Phantom展现给她的美妙的音乐世界,因此随他来到了地下室。在这里,Phantom和Christine唱起了本剧中最著名的两个唱段――《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夜之乐章》(The Music of the Night)。Phantom希望Christine留在自己身边,Christine却出于好奇,趁Phantom不备揭开了他的面具,立刻被掩藏在面具后的那张脸所震惊。Christine的这一举动使得Phantom狂怒异常,经过一番自艾自怜后,他还是将Christine送回了地面。

Phantom指示剧院让Christine担任主角,并提出了种种要求。当这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后,他施展手段,在剧院中制造了各种各样令人心惊胆寒的事故。然而,Christine最终选择了Raoul,这让Phantom既伤心又愤怒,他发誓要报复。

六个月后的化装舞会上,Phantom以红死魔的造型出现在人们面前。他扯下了Christine藏在颈部的订婚戒指,还丢下了一个新创作的剧本《唐璜的胜利》,要求剧院排演,并点名让Christine扮演女主人公。Raoul说服其他人假意答应Phantom的要求,准备在演出那天抓住着他。

演出中,Phantom杀死了原本扮演唐璜的演员,亲自上台与Christine对唱。Christine发觉这个唐璜其实正是Phantom本人,于是扯下他的面具,让观众看清了“剧院幽灵”的真面目。

Phantom拽着Christine逃往地下室,Raoul随后赶到,却不幸落入了Phantom设下的套索。Phantom要Christine作出选择:是跟他走,还是眼看着自己的爱人丢掉性命?Christine既痛恨Phantom残忍的行为,又怜悯他的不幸遭遇,最后鼓起勇气,给了Phantom一个深深的吻。这一吻唤醒了Phantom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他放走了两个人,黯然独坐在宝座上。

当追踪而至的众人企图抓住Phantom的时候,却发现宝座上只剩下了一张孤零零的面具,Phantom已不知去向。自此以后,“剧院幽灵”的身影便从巴黎歌剧院永远地消失了……


关于创作和演出

小说《歌剧魅影》自问世以来,曾被多次搬上过舞台和银幕(电影《夜半歌声》正是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启发而拍摄的)。以往的改编者基本上将它描绘成一个恐怖故事,但作曲家Webber却另辟蹊径,将其改编成了一个描绘人性、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

《歌剧魅影》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音乐剧,也是“四大名剧”中最接近于歌剧风格的作品,与百老汇的歌舞剧风格更是大相径庭。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音乐、戏剧元素外,华丽的舞美效果也功不可没:舞台上搭建起了金碧辉煌的“巴黎歌剧院”,甚至挖了一个人工湖,让Phantom划着小舟,带领Christine来到他的地下王国,此时,巨大的烛台缓缓升起,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种romantic的场面,怎能不叫人心动呢?

《歌剧魅影》已经灌制了多个版本的唱片,其中1986年Original London Cast所灌制的全剧唱片(他们还出版了一张该剧的精选集,歌词略有不同)是目前公认演绎得最为精彩的一个版本。主角Sarah Brightman和Michael Crawford因此剧而一跃成为国际巨星。

Sarah Brightman是作曲家Webber的前妻,可谓当今乐坛上横跨古典和流行两大流派的天后级歌手。《歌剧魅影》中的Christine一角是Webber为Sarah度身定制的,充分发挥了她的声音特点,使Sarah成为当之无愧的“歌剧红伶”。Sarah的声音清澈甜美,天籁般的歌喉教人陶醉――在本剧的主题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结尾处,她的音调越升越高,宛若银针抛入云霄,确实令人惊叹。

Michael Crawford童星起家,年轻时曾经在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你好,多莉!》一片中饰演过角色,但并未大红大紫。当他44岁时,幸运女神终于眷顾了这位勤奋而富有才华的演员。事实上,Phantom一角最初曾敲定由Colm Wilkinson出演,却由于种种原因而错过了机会――Wilkinson也是位一流的音乐剧演员,以饰演《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而享誉世界,后来主演了加拿大版的《歌剧魅影》。据说某天Webber到声乐班接Sarah下课,偶然间听到了Crawford的歌声,随即决定由他出演Phantom。对观众来说,这实在是个英明的决定!Crawford用他那神奇的嗓音和饱满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骄傲而又邪恶的Phantom,他本人也因出色的表演夺得了1988年百老汇“托尼奖”的最佳男演员奖。按照我的一位POTO“迷友”的评价,Crawford的演唱可用单曲版The Music of the Night一曲中的一句歌词来形容――“Hard as lighting, soft as candle light”。

《歌剧魅影》目前仍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上演。遗憾的是,按照惯例,为了保证票房收入,音乐剧在下档之前很少发行录像版,所以除了一些片段和单曲外,迄今我们还只能从音乐中想象该剧的精彩场面。
 
I just recently became fascinated with FOTO, got myself the soundtracks of both the original London cast (Sarah Brightman & Michael Crawford) and the movie (Emma Rossum & Gerald Butler, pic above), and the 2-disc special edition movie DV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