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侬25周年祭
针对约翰・列侬的枪杀事件始终无法找到合理解释,正因为这样,各种谣言顺势而起,其中最荒谬的莫过于大野洋子雇凶杀人,为的是占有列侬的巨额财产。官方对这次事件的最后结论是查普曼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在枪杀列侬时听见了一个声音对他说,“杀了他,杀了他。”查普曼认为这是上帝的声音,他执行的是上帝交给他的任务。
世界相信了这个解释,查普曼被判终身监禁,列侬被安葬于纽约中央公园的一块墓地下,而洋子则带着对列侬的思念一直走到今天。
但是世界怎么会忘记约翰・列侬?那个曾经写出“给和平一个机会”和“幻想”的走在抗议队伍最前面的列侬,以及那个唱着“爱”和“嫉妒的家伙”的充满爱意的列侬?即使不算在甲壳虫乐队时期的辉煌,列侬的个人音乐生涯也并不比任何一位音乐家逊色。
“洋子版”列侬
在1968年甲壳虫乐队还没有提出解散时,列侬和洋子就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他们做的两张唱片遭到很多人嘲笑,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音乐,洋子根本就不会唱歌,她做的事情就是完全毁掉列侬的音乐才华。
很多人忽视了洋子在音乐上对列侬的影响,别忘了,洋子早在认识列侬之前就已经是激进派艺术家,并且,即使在今天听来,这两张《未完成音乐》系列也算得上是先锋音乐中的前卫之作。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在结识了洋子之后,列侬开始彻底地希望告别流行音乐偶像的身份,而把更多的意识投射到自我和政治中来。尤其是自从在1967年开始印度教冥想后,列侬在歌曲中就越来越多的描述自己,而且是不加掩饰的描述,这样的诚实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少见。
列侬和洋子在一起的最初几年,他们看上去更像是一对社会活动家,他们参加各种反战示威游行,也造出一些运动――像“头发和平”和“床和平”运动,以此对当时的政府施加影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列侬写出了“给和平一个机会”如此简单上口却令人振奋的歌曲。
1970年,列侬和洋子发表唱片《塑胶洋子乐队》。从这张唱片的第一首歌开始,列侬就不再是甲壳虫乐队时的列侬。“母亲”这首歌也许是流行音乐史上最坦诚也是最撕心裂肺的歌曲,列侬毫不掩饰地唱出了由于年少时家庭的破裂而产生的挫折感。而在另一首歌曲“工人阶级英雄”里,列侬也不再是英国上流社会和时尚伦敦的那个“约翰・温斯顿・列侬爵士”。
可以说,将近30岁的列侬在洋子的帮助下再一次寻找自己,直面自己的伤痛以及对毒品的依赖。只有认识自我才有可能正确地面对世界,就像列侬在歌曲“上帝”里唱的那样,“我不再相信上帝,我不再相信甲壳虫,我只相信我自己。”
幻想者列侬
在《塑胶洋子乐队》之后,列侬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专辑《幻想》真正让人体会到列侬的转变,列侬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幻想者,幻想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是他告诉我们,他并不是一个人,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的行列。列侬自觉承担起了一个流行音乐家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用音乐来改变世界”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也许只是一个幻想,但是我们怎么能在这样的一种幻想面前无动于衷?
不过,虽然列侬希望通过像“冷土尔其疗法”这样的歌曲来对自己进行治疗,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实际上列侬的内心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昏暗得多。一个破裂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少年时崇尚的詹姆斯・迪恩式的叛逆,成功后的意气风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对精神领域的探索,毒品,乐队成员之间的争吵,公众对于他和洋子结合的不理解和嘲笑,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把一个人彻底毁掉。从这些支零破碎的生活中寻找一个完整的自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列侬并不缺乏勇气,也不缺少智慧,但是他还是在1974年以后度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消沉时期。
自从1974年的专辑《墙和桥》发表之后,列侬和洋子的生活就陷入到一种奇怪的状态之中。洋子又重新开始吸毒,而列侬则整日整夜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房间里灯光昏暗,角落里堆满了列侬少年时代的记忆,有各种当年 利物浦时代的报纸杂志,少年时用过的东西和乐器,列侬也许希望通过这些回到自己内心中最隐秘的地方,寻找自己无意识里的每一丝痕迹。当时的列侬似乎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很明显,他正在同内心里的某种东西进行着一场较量,而最终,列侬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了出来。
1980年,列侬又一次找回了年轻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欲望,并且这时候的列侬感觉上又回到了在利物浦刚开始做音乐时的年轻时光。他和洋子一起为新唱片创作了很多歌曲,这些歌充满了对孩子和爱人的赞美,生活又再一次露出了阳光,就像专辑中最后一首歌的歌名一样,“艰难的日子结束了。”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一切真的结束了,而且结束得如此突然,让人如此嘘唏。
“65岁”的列侬
列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列侬的社会影响力要远远地高过与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们。
在中国短短二十几年的摇滚音乐历史中,如果要列举最有影响的音乐家,列侬一定是排在前三位的。并且和其他音乐家不同的是,列侬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一位内心充满了挣扎的艺术家,这本身已经足够让人尊敬,而列侬所遵循的甘地式的和平主义则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今天,尤其是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会遭遇到怎样的情况?并且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列侬,或者仅仅是哼唱着他的那些动听的旋律自娱自乐?
也许,我们是应该感到羞愧的,列侬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在唱这些歌,他试图在改变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如果列侬活到今天,他将是一位65岁的老人了,在甲壳虫时期他曾经唱过一首歌叫“当我64岁的时候”,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安祥而平静的生活,但是唱这首歌的人却永远也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不过,死亡带来的更多的是生者的痛苦,对列侬来说,艰难的日子在25年前的那个夜晚就已经结束了。
《国际先驱导报》 2005年11月29日
针对约翰・列侬的枪杀事件始终无法找到合理解释,正因为这样,各种谣言顺势而起,其中最荒谬的莫过于大野洋子雇凶杀人,为的是占有列侬的巨额财产。官方对这次事件的最后结论是查普曼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他在枪杀列侬时听见了一个声音对他说,“杀了他,杀了他。”查普曼认为这是上帝的声音,他执行的是上帝交给他的任务。
世界相信了这个解释,查普曼被判终身监禁,列侬被安葬于纽约中央公园的一块墓地下,而洋子则带着对列侬的思念一直走到今天。
但是世界怎么会忘记约翰・列侬?那个曾经写出“给和平一个机会”和“幻想”的走在抗议队伍最前面的列侬,以及那个唱着“爱”和“嫉妒的家伙”的充满爱意的列侬?即使不算在甲壳虫乐队时期的辉煌,列侬的个人音乐生涯也并不比任何一位音乐家逊色。
“洋子版”列侬
在1968年甲壳虫乐队还没有提出解散时,列侬和洋子就开始创作自己的音乐。他们做的两张唱片遭到很多人嘲笑,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根本就不是音乐,洋子根本就不会唱歌,她做的事情就是完全毁掉列侬的音乐才华。
很多人忽视了洋子在音乐上对列侬的影响,别忘了,洋子早在认识列侬之前就已经是激进派艺术家,并且,即使在今天听来,这两张《未完成音乐》系列也算得上是先锋音乐中的前卫之作。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在结识了洋子之后,列侬开始彻底地希望告别流行音乐偶像的身份,而把更多的意识投射到自我和政治中来。尤其是自从在1967年开始印度教冥想后,列侬在歌曲中就越来越多的描述自己,而且是不加掩饰的描述,这样的诚实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少见。
列侬和洋子在一起的最初几年,他们看上去更像是一对社会活动家,他们参加各种反战示威游行,也造出一些运动――像“头发和平”和“床和平”运动,以此对当时的政府施加影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列侬写出了“给和平一个机会”如此简单上口却令人振奋的歌曲。
1970年,列侬和洋子发表唱片《塑胶洋子乐队》。从这张唱片的第一首歌开始,列侬就不再是甲壳虫乐队时的列侬。“母亲”这首歌也许是流行音乐史上最坦诚也是最撕心裂肺的歌曲,列侬毫不掩饰地唱出了由于年少时家庭的破裂而产生的挫折感。而在另一首歌曲“工人阶级英雄”里,列侬也不再是英国上流社会和时尚伦敦的那个“约翰・温斯顿・列侬爵士”。
可以说,将近30岁的列侬在洋子的帮助下再一次寻找自己,直面自己的伤痛以及对毒品的依赖。只有认识自我才有可能正确地面对世界,就像列侬在歌曲“上帝”里唱的那样,“我不再相信上帝,我不再相信甲壳虫,我只相信我自己。”
幻想者列侬
在《塑胶洋子乐队》之后,列侬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专辑《幻想》真正让人体会到列侬的转变,列侬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幻想者,幻想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是他告诉我们,他并不是一个人,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的行列。列侬自觉承担起了一个流行音乐家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用音乐来改变世界”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也许只是一个幻想,但是我们怎么能在这样的一种幻想面前无动于衷?
不过,虽然列侬希望通过像“冷土尔其疗法”这样的歌曲来对自己进行治疗,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实际上列侬的内心远比我们想像的要昏暗得多。一个破裂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少年时崇尚的詹姆斯・迪恩式的叛逆,成功后的意气风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对精神领域的探索,毒品,乐队成员之间的争吵,公众对于他和洋子结合的不理解和嘲笑,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把一个人彻底毁掉。从这些支零破碎的生活中寻找一个完整的自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列侬并不缺乏勇气,也不缺少智慧,但是他还是在1974年以后度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消沉时期。
自从1974年的专辑《墙和桥》发表之后,列侬和洋子的生活就陷入到一种奇怪的状态之中。洋子又重新开始吸毒,而列侬则整日整夜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房间里灯光昏暗,角落里堆满了列侬少年时代的记忆,有各种当年 利物浦时代的报纸杂志,少年时用过的东西和乐器,列侬也许希望通过这些回到自己内心中最隐秘的地方,寻找自己无意识里的每一丝痕迹。当时的列侬似乎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很明显,他正在同内心里的某种东西进行着一场较量,而最终,列侬依靠自己的力量走了出来。
1980年,列侬又一次找回了年轻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欲望,并且这时候的列侬感觉上又回到了在利物浦刚开始做音乐时的年轻时光。他和洋子一起为新唱片创作了很多歌曲,这些歌充满了对孩子和爱人的赞美,生活又再一次露出了阳光,就像专辑中最后一首歌的歌名一样,“艰难的日子结束了。”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一切真的结束了,而且结束得如此突然,让人如此嘘唏。
“65岁”的列侬
列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列侬的社会影响力要远远地高过与他同时代的音乐家们。
在中国短短二十几年的摇滚音乐历史中,如果要列举最有影响的音乐家,列侬一定是排在前三位的。并且和其他音乐家不同的是,列侬在他的音乐生涯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一位内心充满了挣扎的艺术家,这本身已经足够让人尊敬,而列侬所遵循的甘地式的和平主义则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的变化如此之快。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今天,尤其是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会遭遇到怎样的情况?并且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列侬,或者仅仅是哼唱着他的那些动听的旋律自娱自乐?
也许,我们是应该感到羞愧的,列侬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在唱这些歌,他试图在改变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如果列侬活到今天,他将是一位65岁的老人了,在甲壳虫时期他曾经唱过一首歌叫“当我64岁的时候”,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安祥而平静的生活,但是唱这首歌的人却永远也不可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
不过,死亡带来的更多的是生者的痛苦,对列侬来说,艰难的日子在25年前的那个夜晚就已经结束了。
《国际先驱导报》 2005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