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稍纵即逝
1992年4月,一直在吉林省东辽县文化局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的何庆魁突然成了名人,由他策划撰写的小品《包袱》在当年全国31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小品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一时间,全国众多小品名角纷纷给何庆魁来电,找他要本子。丈夫如此应接不暇,张艳茹还是头一回见,她连连感叹,多年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那段时间,虽然何庆魁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张艳茹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记得那是个清冷的秋夜,何庆魁一身疲惫地回来了,张艳茹忙伺候他洗漱一番便上了床,没想到老何刚躺下就嘟囔了一句:“艳茹,我们离婚吧,我离不开秀敏!”便转过身沉睡去。张艳茹一下子呆在床边,半晌都没回过神……
结婚之初,亲戚朋友都不看好下乡知青张艳茹和何庆魁的婚姻,庆魁虽然是农村人,但他只愿意做两件事:一是打鱼,二是写稿、投稿。每年除了夏天在松花江里打鱼换回一点钱外,何庆魁没有其他收入。在整个封江的冬天,庆魁在炕上放一张小桌,不停地写稿,但他写的稿子都如泥牛入海。
张艳茹和何庆魁育有两儿一女,五口之家靠张艳茹一个女人种田,日子穷得不成样子。因为穷,更因为屡屡投稿总不见发表,何庆魁处境很艰难。
1986年,随着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张艳茹把庆魁和三个孩子都带回了扶余县城。当时她和老何一直都没有工作,每天凌晨,张艳茹就骑着自行车去郊外菜地种菜,她用两个大纺织袋装满了菜,然后绑在自行车后架子上,推着步行十几里到菜市场叫卖。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一点点卖菜的小钱维持着。
人到中年,写了20多年稿还没成功,让妻子、孩子过着又穷又苦的日子,何庆魁心里也很痛苦。刚刚40岁出头的他瘦得没了形,腰也弯了。这时的庆魁很绝望,总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写东西的料。有一天夜里,庆魁在写东西,写着写着,他突然丢下笔,哭了。他说:“艳茹,我对不起你和孩子,这都大半辈子了,我还是一事无成。我可能根本就不是写稿子的料啊!”看着庆魁绝望的样子,张艳茹的心也很疼。她哭着说:“庆魁,无论别人怎样说你,但在我心里,你就是个才子,当初我嫁给你就是看上了你有才,家里再苦、再穷有我顶着,你不能放弃,不能绝望啊!”
何庆魁的命运出现转机是1989年,那年,他写的拉场戏《谁娶谁》获得了当年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这次成绩,1990年,邻近的东辽县文化局聘请何庆魁到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日子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这时,张艳茹依然每天去市场卖菜,可何庆魁的创作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好多个获奖剧本,直到1992年由他撰写、高秀敏主演的小品《包袱》在全国一举成名。
张艳茹没想到在付出二十多年的艰辛后,终于盼到苦尽甘来时,如惊天霹雳般听到老何抛过来这样一句话。她流着泪枯坐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待孩子们都出门后,张艳茹端着杯茶坐到老何面前。从起床后,老何一直低着头抽闷烟,看见妻子过来,低着头说:“艳茹,我对不起你和孩子,可我实在离不开她。我们离婚吧!”最后一句,老何像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张艳茹的嘴角哆嗦着:“我明自干事业你离不开她,可她比你年轻、比你有名,她真能看上你吗?”何庆魁的眼圈也红了,但还是很坚决地说:“决定既然下了,我是不会变的!”张艳茹太明白丈夫了,她冲进厨房蹲在水池边放声悲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