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zt]

dropinto

猫王
VIP
注册
2004-04-14
消息
2,567
荣誉分数
37
声望点数
0
网络是迄今为止所有交流方式中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们可以随时发送和获取信息,表现在语言上则呈现出开放性和随意性。在网络的交流中,语言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姿势,表情,声音等非交际手段的短暂缺失,使人们无法根据这些方面去猜测对方,使语言呈现出盲目性。网络语言的语境不同使它表现出:语言的口语化,简短零碎、直观,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泼、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
  
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比比皆是,如“晕”、“偶”、“倒”、“靠”、“切”“大虾”、“东东”、“酱紫”、“蛋白质”、“监介”、“菜鸟”、“灌水”、“恐龙”、“很S”、“太可惜”、“青蛙”、“200”、“BF”、“DD”、“GF”、“PMP”、“KPM”……
  
“晕”“倒”“靠”“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就是对方说的话有点不可思议,不能理解;“偶”是指我;“大虾”是大侠的意思;“东东”即东西;“酱紫”是 “这样子”的意思;“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恐龙(丑女)”、“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青蛙(丑男)”、“200”是指公园、“BF(男朋友)”、“GG”是指哥哥的意思,“DD”是弟弟的意思、“GF”指代女朋友、“PMP”指拍马屁、“KPM”是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的统称……还有 (886)Bye-bye喽;汉语拼音的缩写,例如:(MM)美眉。汉字谐音;例如:(斑竹)论坛的管理人员,即版主。对于网络语言,不管它有多少积极因素,也不管它有多少消极影响,我们即不能全盘接受,也不一棍子打死,而应该客观公正对待它。具体讲应该保持如下态度:
  
首先是宽容。一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体,自有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约束它,事实上也跳不出规律的约束。二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需要宽容,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只有宽容,才能健康、快速成长。三是网络语言不光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同样是情感交流的工具,如果我们宽容了网络语言,就保持了语言的多样性,给人们多提供了一条交流的渠道。四是网络语言是网民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次是学习。人们指责网络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看不懂。事实上,当我们掌握了常用的网络语言后,就会发现网络语言并不难懂。再次是引导。网络语言的产生毕竟只是网民们的一种自发行为,随意性特别大,因此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这就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和使用语言较规范的人来进行引导。第四是规范。语言文字总是有标准的,网络语言也不例外。规范网络语言,一是要确定规范的标准。二是语法规范。三是发展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规范与否,要把它放到发展过程中去看。如果一种语言不能发展了,那是最大的不规范。“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
  
人类语言其实一直处在规范与非规范的对立统一中。一种语言规范建立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还要不断地受到非规范语言的挑战,必须在对各种非规范语言的回应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自己,从新的语言现象中汲取有生命的东西,从而增加自己的活力,这其实就是语言永葆青春的一个必要条件。
  
中华文明之所以历尽五千年而血脉不断,正是因为汉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所以,对我们的母语汉语来说,为了她能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同时也记载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让她接受诸如网络语言等各种时代因素的冲击,并在冲击中不断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与时俱进。
 
从3月1日起,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根据当日起生效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网络语言。这也是国内首部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法律的地方性法规
看到这则新闻,我不禁感觉到语言学家们终于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向网络语言宣战了,但是在同时我也想到了与“馒头”过不去的陈凯歌的伟岸身影。我非常想说的就是你们不要向陈凯歌那样不厚道啊,当一个馒头出现时,本来不应该大惊小怪的陈竟然大发雷霆,要跟“馒头”对簿公堂,在我看来这是多么的可笑,因为一个“馒头”怎么也影响不到你的无极啊,相反,我觉得“馒头”推出后,收益最大的就是你――陈凯歌,因为有些人还没有看过无极在看“馒头”时,为了更了解这个“馒头”的含义,他们必然要去看一遍无极,对于这样的免费广告,陈非但不感谢,还要告“馒头”,在鄙人看来,肯定是陈认为宣传的不够火,他还想在火上浇油!!!!!因为他有过先例,,以前无极没有上映前,因为一个记者问了这样一句话“无极要是公映后效果不好,你会怎么样?”想不到,因为这句话,陈竟然情绪激动,把那名提问题的女记者骂得哭了起来。
现在,我们的语言学家们也觉得孤寂了太久了,他们也想出来散散心了,但是没有什么借口他们怎么好意思出来呢。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打着禁止网络语言的大旗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但是他们这种行为有什么意思啊,还不是为了宣传一下自己,证明当今社会上,他们还存在着,他们还没有消失!!!!
陈对“馒头”的想法我也弄不明白,难道他怕一个小小的“馒头”把他的无极盖过去吗???“馒头”人人喜欢,单靠个人或者一小撮人是搞不掉的。同理,当今社会,随便找个人,问他“之,乎,者,也,”他肯定搞不清楚,但是问他“PK,粉丝”我估计是个人都能回答,包括那些所谓的语言学家。他们看见网络语言出现就象陈看见“馒头”出现一样,怕的要死,怕后者会把他们给取代了。所以千方百计地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阻挠。
但是任谁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包括“陈”和“语言专家”,“馒头”肯定是越来越火,网络语言也是,当今社会是个言论自由的年代,任何无理的阻挠都不能约束你们的发言权!!!
我觉得应该反思的是“陈”和那些“所谓的语言专家”,你们不要躲在小旮旯里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他们取代你们,你们应该寻求自身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局面。我看,关键在于你们不思进取,才导致了“馒头”和网络语言的出现,所以你们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看看哪里欠缺了,然后有针对性的改变。而不是野蛮的运用你们所掌握的法律武器来采取强压!!!


毕竟现在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了,在那时侯当权的可以随便怎么弄。现在你们想胡作非为,我们老百姓首先便不答应!!!

最后,再次劝你们好好的反省!!!!1
 
很愚蠢的一篇文章。在政府公文,教科书,新闻广播中当然要用规范的语言。在一些知名的国外传媒中,象BBC,CNN等,他们的主持人连一些诸如you know, sort of,king of ,like.之类的口语都相当少。语言相当的简洁规范。而且这次上海政府只是规定政府公文,教科书和新闻这三者中不得使用网络用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几乎没有人的权利受到剥夺,不知道本文作者的“胡作非为”又从何谈起?不知道本文作者知不知道这样一个事件:1992年法国政府规定,法国公民在某些特定的公共场合不说法语将被视为违法。那法国政府是不是更应该停止“胡作非为”,外加“好好反省”呢?
 
最初由 爱尔兰咖啡豆 发布
很愚蠢的一篇文章。在政府公文,教科书,新闻广播中当然要用规范的语言。在一些知名的国外传媒中,象BBC,CNN等,他们的主持人连一些诸如you know, sort of,king of ,like.之类的口语都相当少。语言相当的简洁规范。而且这次上海政府只是规定政府公文,教科书和新闻这三者中不得使用网络用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几乎没有人的权利受到剥夺,不知道本文作者的“胡作非为”又从何谈起?不知道本文作者知不知道这样一个事件:1992年法国政府规定,法国公民在某些特定的公共场合不说法语将被视为违法。那法国政府是不是更应该停止“胡作非为”,外加“好好反省”呢?

你说的有道理
 
最初由 爱尔兰咖啡豆 发布
很愚蠢的一篇文章。在政府公文,教科书,新闻广播中当然要用规范的语言。在一些知名的国外传媒中,象BBC,CNN等,他们的主持人连一些诸如you know, sort of,king of ,like.之类的口语都相当少。语言相当的简洁规范。而且这次上海政府只是规定政府公文,教科书和新闻这三者中不得使用网络用语。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几乎没有人的权利受到剥夺,不知道本文作者的“胡作非为”又从何谈起?不知道本文作者知不知道这样一个事件:1992年法国政府规定,法国公民在某些特定的公共场合不说法语将被视为违法。那法国政府是不是更应该停止“胡作非为”,外加“好好反省”呢?

言之有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