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30
- 消息
- 11,781
- 荣誉分数
- 578
- 声望点数
- 273
林瑟:从《断背山》向李安学习
DWNEWS.COM-- 2006年5月4日4:15:41(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推荐网站
免费外汇交易模拟帐户引导您立即入门
美女朱茵、张柏芝、刘嘉玲性感大拼比
$500元开户网路交易美国股票佣金7元
24小时不间断的外汇交易
看完《断背山》的小说和影碟之后,我很意外,这片子没有一点戏剧性,是李安从影以来最低调平实的作品。我相信李安的话:一开始,他只是想拍一部没人看的电影。 可是,为什么一部低调的电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呢?这正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问题。作为创作者,我们应当向李安学习什么?
一、改编
原着是一部充满悲怆色彩的散文体短篇小说,而李安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风格忧伤的生活片。小说中绝大部分残酷、野性和浪漫的因素统统被果断地刨去,而这些恰恰是小说中最华彩亮丽的部分。
小说开头是这样的:
埃尼斯・德・玛尔不到五点就醒了,风摇晃着拖车,嘶嘶作响地从铝制门窗缝儿钻进来,吹得挂在钉子上的衬衣微微抖动。他爬起来,挠了挠下体和阴毛,慢腾腾地走到煤气灶前,把上次喝剩的咖啡倒进缺了个口儿的搪瓷锅子里。
简练写实的生活描写毫不避讳,有“挠了挠下体和阴毛”这样的字句。这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开头,充分表现出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的同性情欲狂放不羁,作者安妮・露普的描写也是写实而简练,情欲描写贯穿始终。到结尾处,也有这种简洁的情欲描写。
一觉醒来,他有时伤心,有时高兴。伤心的时候枕头会湿,高兴的时候床单会湿……
“高兴的时候床单会湿”,这是一句性描写。但是在电影中,这些场面统统被删去,开头结尾全部是宁静的情境画面,不带一丝情欲。
两人分别四年后重逢,去汽车旅馆做爱,小说中也有野性露骨的描写。杰克还对埃尼斯说,“老天,只有跟你干才会这么爽。”可是在电影中,两个人只是静静躺在床上休息,埃尼斯的头枕在杰克的怀里,一边抽烟一边和杰克说话。黄色温馨的灯光下,镜头对准他们赤裸的上身,这个镜头含蓄而深情,不带任何情欲。
本片中,同性恋的性场面被大肆删削,只留下一场戏,就是帐篷里那一场,那场戏在黑暗中进行,隐约只见两个人影。这是两个牛仔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此后他们再也没有性场面。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埃尼斯和杰克,似乎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依赖,而不是性依赖。
编导似乎想让观众以为,同性恋之间最可贵的是互相依恋的感情,而不是性。这种倾向暗中迎合大多数人的观念。多数人以为,性冲动是粗鄙的,太多的性场面会破坏爱情的纯净。就是说,李安认为同性恋的主要根源是感情而不是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看法,小说作者安妮・露普显然不这么看。
作为导演,李安与小说作者安妮・露普的艺术风格有明显差异。小说中很多优美动人的情境描写在剧本改编时全部被删除。比如汽车旅馆一场,小说中有冰雹有冷雨,有风撞击门声,两个人在悲凉的情境中做爱,这些电影里根本没有。
两个人分别四年后乍然重逢,情不自禁吻在一起,被埃尼斯的妻子看见了。小说有精心的描写:
门又被推开了几英寸,阿尔玛出现在细窄的光带里。
“没错。”阿尔玛低声说,她什么都看到了。在她身后的房间里,一道闪电把窗子照得好象一条正在舞动的白床单,婴儿开始哇哇大哭。
电闪雷鸣,婴儿大哭,那一刻惊心动魄。而电影中,只是个寻常的白天,楼上的妻子推开门,意外看见丈夫和另一个男人在楼下角落里拥吻,她忙关上门。然后埃尼斯带着杰克进来,向妻子介绍,说他们要出去喝一杯。妻子有些惊慌,似乎还来不及震惊,她站到楼梯口发愣。这场戏的气氛很家常化。
如果你耐心看完整部电影,你会相信这种家常化的处理是有意为之,绝对不是低成本所致。所有浪漫性质的煽情描写被李安删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朴素的、家常化的生活氛围。李安的这种家常化倾向从十几年前的《喜宴》可以看出来,他从不用雷雨冰雹烘托气氛。作为小津安二郎的信徒,李安相信只有细腻质朴的生活影像才能打动人,夸张的大喜大悲的戏剧场面只能在商业片里采用。
家常化的风格对于同性恋电影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让同性恋显得像异性恋一样正常。几年前《蓝宇》问世,有人批评导演关锦鹏把同性恋拍得跟异性恋一样平淡,关导则回应说,他就是希望观众意识到同性恋跟异性恋一样正常,爱是不分同性异性的。这种观点也被李安所继承。《断背山》讲述了一对牛仔的同性恋情,而牛仔一直被认为是美国英勇开拓的精神象征,很多观众很好奇:牛仔搞同性恋是怎么回事?李安偏要用朴实的影像告诉他们:这里没什么奇特的东西,同性恋牛仔的生活和常人一样,只是他们心中藏着秘密而已。这对于提升同性恋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大有好处。
所谓家常化,就是用可信的生活影像感染人,而不是用夸张的戏剧情节进行煽情。编剧添加了许多详细的生活片段,比如埃尼斯遇熊受伤,杰克替他敷伤,两人一起放羊打猎,因为一个小玩笑打起来,等等。两人各自成家后,怎样日常生活,怎样和家人相处,怎样同妻子行房,以及怎样同子女保持微妙的关系,诸如此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特意把埃尼斯同妻子的两次行房都拍了出来,一次后面干一次前面干,第二次尤其暴露,充分揭露无爱婚姻的虚伪,以及妻子的无辜。这些生活内容看似平淡无奇,由于每个角色都很鲜明,细节也很具体,因此比较有说服力。
原着中一些非常残酷的东西,都被削减。比如埃尼斯的父亲,在埃尼斯九岁那年带埃尼斯去看一个被打死的同性恋者,面对血肉模糊的尸体,他笑个不停,这件事让埃尼斯的心灵蒙上阴影。电影里埃尼斯的父亲只有一个背影,重要的是表现幼年埃尼斯看见尸体时的恐怖,根本没有父亲笑个不停的情节。又如杰克的父亲,小说中是个粗鲁无情的人,对死去的儿子骂骂咧咧,电影里改成一个沉浸于丧子之痛,对儿子的同性恋伴侣略带冷漠敌意的老头。
所有浪漫性质的爱情场面受到刻意压制。小说中瑰丽的恋情,被演绎成淡淡的、有一定忧伤气息的影像。影片开头有好几个隐喻场面,比如,让羊常和两个主角在一起,用羊隐喻两个主角,两人发生关系后,埃尼斯心情复杂,骑马去羊群那里,看见一只血淋淋的羊横尸于地。这预示了杰克的死,也预示他们爱情的悲剧。此外,两个人在打猎的时候都没打中,让猎物跑了,这预示他们的愿望将落空。这种隐喻场面有点滥觞,而真正感人的爱情场面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特意到此片寻找感动的人会失望,这片子根本不像《蓝宇》那样感人肺腑,只是在刻意塑造一种大山中两个男人互相慰籍的气氛。原着描写埃尼斯和杰克在篝火边痛快地聊了一晚上,埃尼斯喝得醉熏熏地回去,“快乐得都能伸手抓下一片白月光”,这种强烈的感性在影片中根本没有。埃尼斯被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两人的言语非常有限,镜头刻意让两人保持距离,两个人在一起的影像总是带有寂寞感伤的情调。
DWNEWS.COM-- 2006年5月4日4:15:41(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推荐网站
免费外汇交易模拟帐户引导您立即入门
美女朱茵、张柏芝、刘嘉玲性感大拼比
$500元开户网路交易美国股票佣金7元
24小时不间断的外汇交易
看完《断背山》的小说和影碟之后,我很意外,这片子没有一点戏剧性,是李安从影以来最低调平实的作品。我相信李安的话:一开始,他只是想拍一部没人看的电影。 可是,为什么一部低调的电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呢?这正是我们应当探讨的问题。作为创作者,我们应当向李安学习什么?
一、改编
原着是一部充满悲怆色彩的散文体短篇小说,而李安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风格忧伤的生活片。小说中绝大部分残酷、野性和浪漫的因素统统被果断地刨去,而这些恰恰是小说中最华彩亮丽的部分。
小说开头是这样的:
埃尼斯・德・玛尔不到五点就醒了,风摇晃着拖车,嘶嘶作响地从铝制门窗缝儿钻进来,吹得挂在钉子上的衬衣微微抖动。他爬起来,挠了挠下体和阴毛,慢腾腾地走到煤气灶前,把上次喝剩的咖啡倒进缺了个口儿的搪瓷锅子里。
简练写实的生活描写毫不避讳,有“挠了挠下体和阴毛”这样的字句。这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开头,充分表现出小说的自然主义倾向。在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的同性情欲狂放不羁,作者安妮・露普的描写也是写实而简练,情欲描写贯穿始终。到结尾处,也有这种简洁的情欲描写。
一觉醒来,他有时伤心,有时高兴。伤心的时候枕头会湿,高兴的时候床单会湿……
“高兴的时候床单会湿”,这是一句性描写。但是在电影中,这些场面统统被删去,开头结尾全部是宁静的情境画面,不带一丝情欲。
两人分别四年后重逢,去汽车旅馆做爱,小说中也有野性露骨的描写。杰克还对埃尼斯说,“老天,只有跟你干才会这么爽。”可是在电影中,两个人只是静静躺在床上休息,埃尼斯的头枕在杰克的怀里,一边抽烟一边和杰克说话。黄色温馨的灯光下,镜头对准他们赤裸的上身,这个镜头含蓄而深情,不带任何情欲。
本片中,同性恋的性场面被大肆删削,只留下一场戏,就是帐篷里那一场,那场戏在黑暗中进行,隐约只见两个人影。这是两个牛仔第一次发生性关系,此后他们再也没有性场面。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埃尼斯和杰克,似乎更多的是情感上的依赖,而不是性依赖。
编导似乎想让观众以为,同性恋之间最可贵的是互相依恋的感情,而不是性。这种倾向暗中迎合大多数人的观念。多数人以为,性冲动是粗鄙的,太多的性场面会破坏爱情的纯净。就是说,李安认为同性恋的主要根源是感情而不是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看法,小说作者安妮・露普显然不这么看。
作为导演,李安与小说作者安妮・露普的艺术风格有明显差异。小说中很多优美动人的情境描写在剧本改编时全部被删除。比如汽车旅馆一场,小说中有冰雹有冷雨,有风撞击门声,两个人在悲凉的情境中做爱,这些电影里根本没有。
两个人分别四年后乍然重逢,情不自禁吻在一起,被埃尼斯的妻子看见了。小说有精心的描写:
门又被推开了几英寸,阿尔玛出现在细窄的光带里。
“没错。”阿尔玛低声说,她什么都看到了。在她身后的房间里,一道闪电把窗子照得好象一条正在舞动的白床单,婴儿开始哇哇大哭。
电闪雷鸣,婴儿大哭,那一刻惊心动魄。而电影中,只是个寻常的白天,楼上的妻子推开门,意外看见丈夫和另一个男人在楼下角落里拥吻,她忙关上门。然后埃尼斯带着杰克进来,向妻子介绍,说他们要出去喝一杯。妻子有些惊慌,似乎还来不及震惊,她站到楼梯口发愣。这场戏的气氛很家常化。
如果你耐心看完整部电影,你会相信这种家常化的处理是有意为之,绝对不是低成本所致。所有浪漫性质的煽情描写被李安删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朴素的、家常化的生活氛围。李安的这种家常化倾向从十几年前的《喜宴》可以看出来,他从不用雷雨冰雹烘托气氛。作为小津安二郎的信徒,李安相信只有细腻质朴的生活影像才能打动人,夸张的大喜大悲的戏剧场面只能在商业片里采用。
家常化的风格对于同性恋电影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可以让同性恋显得像异性恋一样正常。几年前《蓝宇》问世,有人批评导演关锦鹏把同性恋拍得跟异性恋一样平淡,关导则回应说,他就是希望观众意识到同性恋跟异性恋一样正常,爱是不分同性异性的。这种观点也被李安所继承。《断背山》讲述了一对牛仔的同性恋情,而牛仔一直被认为是美国英勇开拓的精神象征,很多观众很好奇:牛仔搞同性恋是怎么回事?李安偏要用朴实的影像告诉他们:这里没什么奇特的东西,同性恋牛仔的生活和常人一样,只是他们心中藏着秘密而已。这对于提升同性恋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大有好处。
所谓家常化,就是用可信的生活影像感染人,而不是用夸张的戏剧情节进行煽情。编剧添加了许多详细的生活片段,比如埃尼斯遇熊受伤,杰克替他敷伤,两人一起放羊打猎,因为一个小玩笑打起来,等等。两人各自成家后,怎样日常生活,怎样和家人相处,怎样同妻子行房,以及怎样同子女保持微妙的关系,诸如此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安特意把埃尼斯同妻子的两次行房都拍了出来,一次后面干一次前面干,第二次尤其暴露,充分揭露无爱婚姻的虚伪,以及妻子的无辜。这些生活内容看似平淡无奇,由于每个角色都很鲜明,细节也很具体,因此比较有说服力。
原着中一些非常残酷的东西,都被削减。比如埃尼斯的父亲,在埃尼斯九岁那年带埃尼斯去看一个被打死的同性恋者,面对血肉模糊的尸体,他笑个不停,这件事让埃尼斯的心灵蒙上阴影。电影里埃尼斯的父亲只有一个背影,重要的是表现幼年埃尼斯看见尸体时的恐怖,根本没有父亲笑个不停的情节。又如杰克的父亲,小说中是个粗鲁无情的人,对死去的儿子骂骂咧咧,电影里改成一个沉浸于丧子之痛,对儿子的同性恋伴侣略带冷漠敌意的老头。
所有浪漫性质的爱情场面受到刻意压制。小说中瑰丽的恋情,被演绎成淡淡的、有一定忧伤气息的影像。影片开头有好几个隐喻场面,比如,让羊常和两个主角在一起,用羊隐喻两个主角,两人发生关系后,埃尼斯心情复杂,骑马去羊群那里,看见一只血淋淋的羊横尸于地。这预示了杰克的死,也预示他们爱情的悲剧。此外,两个人在打猎的时候都没打中,让猎物跑了,这预示他们的愿望将落空。这种隐喻场面有点滥觞,而真正感人的爱情场面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特意到此片寻找感动的人会失望,这片子根本不像《蓝宇》那样感人肺腑,只是在刻意塑造一种大山中两个男人互相慰籍的气氛。原着描写埃尼斯和杰克在篝火边痛快地聊了一晚上,埃尼斯喝得醉熏熏地回去,“快乐得都能伸手抓下一片白月光”,这种强烈的感性在影片中根本没有。埃尼斯被塑造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两人的言语非常有限,镜头刻意让两人保持距离,两个人在一起的影像总是带有寂寞感伤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