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半闯天下

*冷裤到底*

好孩子,用功学习i ng ~
注册
2002-11-11
消息
24,761
荣誉分数
14
声望点数
0
据我考证,普通话和英语之间,存在着某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比如我中学时候,英语课的启蒙老师是个地道的成都人,他经常很勤奋地带领着我们朗读课文――四川话腔调的英语在教室里抑扬顿挫。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若干年后,在大学的口语课上,当我第一次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时,教室里笑倒一片。那一瞬间,我有点窘迫也有点愤怒,我自尊地想到:既然“牛津腔”的英语很时髦,为什么不能允许有“四川腔”的英语呢?!这不摆明了是歧视第三世界吗?!

  但,从此以后,口语课的老师竟然再也不点名让我发言了。“四川腔”的英语就此成为T大绝响,象一个传奇一样,在我的老乡之间交头接耳,害得他们和她们,每天早早就来到“青年湖”边,拿出课本,先用普通话朗诵一遍翻译的文字,再用英语朗诵一遍原文――双修,也就是那几年流行的所谓“双学士”了。

  而我,坚持着自己富有韵味的英语,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从来没有感觉艰难。比如,我混进了IT行业,IT行业英语单词多吧,还都是缩略语,但我怕什么?我有“金山词霸”啊!又比如,我甚至混进了外企,外企可需要口语了吧,但,我还是不怕,因为我有我的“3句半”――who怕who!

  3句半的第一句是招聘时候用的。当时,那个号称人事总监的猪头三问我:

  “恩,你的英语怎么样,我们可是外企,办公都是英语环境喔!”我淡然一笑,从容答道:“我的英语水平???得,还是我问问你吧,‘生存或生活’,你认为怎么翻译为好?”“这,,,这,,,”,他的汗有点下来了“你看,翻成‘living or life’成不?”“咳咳,不太准确吧,我看还是‘being or living’好点”,接着,我大度地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你那翻译也过得去”...

  所以,外企“生存”的第一句话就是:being――冷不丁瞅着跟“北京”一样。

  第二句就是share,在办公室中,再没有比这个单词用得更广的了――别人的任何东西都是可以share的:思想、点子、工作成绩、bonus、方便面、口香糖还有香烟,等等等等,everything of other scan be shared――女朋友就算了,那是另一个单词:3P。

  要是有小气鬼不愿意和你share,你就用得着第三句话了:team building。你要告诉他,现在这个社会,单打独斗是不成的,需要群殴痛打落水狗。好吧,兄弟,你选择,是team building,还是当个落水狗。一般而言,他就会乖乖地掏出钱来,请哥们姐们到一个小饭馆,暴撮一顿,team,就这样building了。

  3句半的最后半句,是我昨天才总结出来的――昨天,我不混外企已经很多年了,但突然接到一个外地客户的电话,假洋鬼子三句话夹一个单词,听得我心肝一颤一颤的。万般无奈下,我强打起精神,耐心地用基本普通的“普通话”向他推销了老半天。嘿,没曾想这哥们是个混不吝,我“普通话”都出来了,他还跟我五迷三道的cost、OEM、cortrol什么的。我一看,实在降不住,只好操起我的“四川腔”训斥道:“你说的事情,我们得一件件地办,case by case,understand?!”

  丫才老实,后来就一直说中国话了。

  不过,这样的情况出现,也足以使我警惕:都新世纪了,都WTO了,三句半闯天下的年代,是不是也要过去了啊?!所以今天在聊天室,我遇见偶像段阿紫。我想,段偶的英语可好了,别说三句半,900句都倒背如流,于是耐心地不无耻地问道:

  “段偶,你看我以三十几岁的高龄,再从头来学英语,是不是有点晚挖?”

  “不晚!”,段阿紫坚定地说,“只要你嫁个人高马大的外国女人就成了!”

  “外国女人”?!还“人高马大”?!

  为我二十几岁的身体着想,我想,我还是三句半算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