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公立学校都这样吗?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DU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EDU

新手上路
注册
2005-09-08
消息
8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都说这里的公立学校全免费,可是最近发生在我孩子学校的事情让我颇感怀疑,想问问大家这里的公立学校都是这样子的吗?

1。刚开学,除了让家长买齐一学年用具让孩子背了一书包到学校外,还让交$15的voluntary fee. 自愿就自愿吧,想想学校也不容易,就交了。还好交了,第二个星期,学校给家长发的信上就变成“请记住交上$15的voluntary fee“。一身冷汗:这好像不是自愿了吧?客气的告诉你,没交的快交!

2。开学才五周,硬是每周都有类似推销的彩页甚至是整整一本,从吃到用的广告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带回来,更有甚者,告诉孩子,只要一次交$140买一本什么书,以后就不用再捐钱了。我姑且不把孩子的话当真,我却对孩子的教育很认真,每次书包里带回来的大小纸张,我都仔细阅读,可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广告,我生怕遗漏重要信息的同时,实在开始怀疑要不要把所有花花绿绿的纸张都快速读一遍。

3。关于Terry Fox Run,捐钱支持抗癌是好事,可是学校的信上是这样说的:为了不让孩子在run的过程中挨家挨户的敲门筹捐款,请孩子先到邻近去筹款,再把筹来的钱带到学校。附上一个捐助者名单。-- 孩子六岁不到,说得好听是锻炼他呢,可学校考虑过孩子是不是已经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就算懂了,是不是愿意这样做呢?

4。上周又收到一张纸,说要大家交Canadian Tire Money,为学校添置设备用。可是我家很少去Canadian Tire,更没有Canadian Tire Money。是不是为了这个,还非要到Canadian Tire 去买次东西呢?

开学五周,有关真正的学习,孩子合适的郊游,体育活动的通知远少于各色捐款,赞助的通知,每周都有各式各样的名头要孩子交钱到学校。我不知大家孩子的学校都这样吗?如果都是,那这就是普遍现象了?你们都怎么应对类似情况?

别的我不能肯定,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对孩子的影响就是:上周四,他回来说,又要交钱了啊。意思是你要准备好啊!我问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有人来照了像,买照片是要钱的!
 
除了2以外,好像都经历过。
照片是以后如果要放大的需交钱,拍得不好不要也行。
不必太认真较劲。
 
1. 没碰到过, 不知道. 你可以问问学校这是什么名头啊.

2. 经常碰到, 习以为常, 不想买那些书的话, 不买就是了, 犯不上为它发愁. 给孩子一个机会学习一下这个社会有很多诱惑, 不是你需要的东西, 即使有诱惑也应该学会抵制.

3. 年年有, 俺年年捐, 支持这个活动, 也教育孩子学会为别人做些事情. 我儿子捐了三年了, 到今年才醒悟, 问, 为什么Terry要做的事情, 是完全为别人的, 而一点都帮不了他自己呢. (孩子知道Terry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快死了, 再多的钱, 再快速的研究, 再成功的成果, 也救不了他自己了, 但是还是坚持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为的是后人, 不是为自己... ... )

4. 我儿子学校也有. 偶尔捐一些, 就是放在那个信箱边专门接受CT钱的小纸盒里, 也没有人来追着收, 捐了也没有人夹道欢迎. 纯属自愿, 反正左一个25分右一个10分的, 在我们手里也成不了什么事, 捐了对孩子们有用, 就算是给他们多买了一个灯泡也好.


照相是年年照的. 照相不要钱, 过后你看了小样, 要哪张就买哪张, 再交钱. 给孩子留一个成长记录, 这点钱我咬牙也会省出来的.

反正我的原则是, 有些一定要做的, (比如Terry Fox Run), 责无旁贷. 其他的么, 对我无所谓, 对他们有好处的事情, 做就做吧.
 
楼主,感觉你正把自己对加拿大社会的情绪或者偏见,在你自己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表达出来。

属于个人感觉,猜错了就算了。
 
想起一件杂事, 两年前我儿子班里跟非洲一个小学校结什么友好, 每个人每月要上交1块钱, 支持那个学校的. 老师要求家长督促孩子自己挣这一块钱, 给家里帮忙干活什么的. 那时候儿子很不理解, 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块钱, 要送给别人, 他很不情愿, 每个月都被老师送条子到家里来, 提醒那一块钱还没有交. 一块钱实在不大, 但是在孩子不理解帮助别人的时候硬要他交, 他很受伤, 我反映过几次, 每次我替孩子垫钱, 我就反映一次, 好像别的家长也有此反映, 后来这个活动就取消了, 但是老师用了很多时间去开导和教育孩子们为什么我们要帮助一些贫穷地区的小孩子, 让他们慢慢理解, 然后再让他们出主意应该怎么帮助那些孩子. 这个办法挺有效果, 后来他们采取在圣诞节打包送礼物的办法, 实际捐出去的书本文具玩具什么的, 也不比一个月一块钱少, 还要费时费事去买, 但是效果好了很多, 孩子们慢慢开始愿意帮助别人了, 远比一开始被老师强硬支派的好. 所以, 该问的时候要问, 该说的时候要说, 就算没改变没效果, 至少比自己闷在心里强吧.
 
谢谢各位指教。本来没想较这个真,因为其实每次钱也不多,就是怕每周来一趟。还不如一开学说明白,一共要交多少钱,在列个明细,让家长知道是怎么回事,交了就完了。再有就是觉得学校的态度有问题,既然是自愿,就不该催着要。还有就是,以前照相,都事先通知,这次连通知都没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事论事,世界任何国家都有好有不好。觉得不对头的地方跟大家交流交流,没有什么认识上的高度可言。至于情绪和偏见,谁都有,要看对什么有情绪,对什么有偏见。父母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这很正常。连学校的教育都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教育政策和道德取向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你们说这是不是把更大的偏见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学校的形式堂而皇之的表达到孩子的身上了呢?
 
最初由 EDU 发布
谢谢各位指教。本来没想较这个真,因为其实每次钱也不多,就是怕每周来一趟。还不如一开学说明白,一共要交多少钱,在列个明细,让家长知道是怎么回事,交了就完了。再有就是觉得学校的态度有问题,既然是自愿,就不该催着要。还有就是,以前照相,都事先通知,这次连通知都没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事论事,世界任何国家都有好有不好。觉得不对头的地方跟大家交流交流,没有什么认识上的高度可言。至于情绪和偏见,谁都有,要看对什么有情绪,对什么有偏见。父母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这很正常。连学校的教育都不是绝对客观公正的,教育政策和道德取向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层的价值观。你们说这是不是把更大的偏见通过教育的手段以学校的形式堂而皇之的表达到孩子的身上了呢?

楼主这个帖子很好,对将要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我们是个提醒和借鉴。
本来一直关注这个帖子的内容,发现在综合板块的帖子已经被一个老鼠屎毁了。只能往这里跑了。
 
在多伦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事件。我们只有开学交agenda fee和拍学生卡的钱,还有year book的钱,总共也只有15元。
 
It kind of charity work is part of education here. It let kid know it is your duty to help others.
 
其实有很多都是自愿的......
 
我的孩子也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是自愿的没错,可是如果别的孩子交了,我却总不愿给孩子花这个钱,孩子心理会怎么想?大人有时候还要有点虚荣或面子,何况一个孩子?所以有时候就觉得孩子就是个人质。但成长嘛,都有这个过程,也是人生经历吧,对大人或孩子都是一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