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美国:内部说 公开不说

布什在他的得克萨斯私人牧场与江主席会谈时称,反对台湾「独立」。但是,他在与江主席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又没有用「反对」的字样,而仍用多年来美国政府所使用的「不支持」。于是,究竟布什在与江主席会谈时有没有讲过「反对」,就引起了怀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重申,布什在与江主席会谈时确实是用了「oppose」。而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虽然仍用「不支持」的字眼,但也没有反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关于「反对」的说法;由此可见,布什在与江主席内部会谈时,使用了「反对台湾独立」的用语,应当是明确无误、不必怀疑的了。


人们记得,一九九五年六月李登辉访美后,中国大陆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当时在美国执政的民主党政府用了著名的「三不」,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来表示其对台湾当局搞分裂活动的态度。「三不」首先是在中美内部会谈时,由美方向中方承诺的:以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美国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后来是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也公开讲「三不」,但是,克林顿本人却只是在与中国领导人内部接触时讲「三不」,而不在公开场合讲「三不」。直到一九九八年克林顿总统访华,尽管他在北大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也与中国领导人一起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他也没有亲口公开讲「三不」,直到他结束在中国首都的访问到了上海以后,他才在与上海各界人士交谈时公开亲口讲「三不」。而这次共和党布什政府处理「反对台湾独立」的做法,与上次克林顿政府讲「三不」的情况有类似之处。今年五月十五日,被认为是本届美国政府中鹰派骨干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就笫一次语出惊人地公开表示,「美国无意也不想让台湾自大陆分离」,从而成为了三十年来第一位公开使用「反对台湾独立」用语的美国高层政府官员。五月二十九日,在记者追问下,他进一步阐明,「我认为那是另一种指美国『反对』台湾独立的方式。」沃尔福威茨的话引起台湾舆论的关注;而国务院当时则重申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当时,沃尔福威茨的发言,被有些评论解释为说漏了嘴。从这次布什本人向中国领导人内部讲反对台湾独立的情况看,应当认为沃尔福威茨的五月讲话是有备而来的。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内部向外国领导人承诺的,不一定在公开场合承诺,而往往由级别较低的官员先去公开讲;然后,也许在适当时候,再由最高领导人公开承诺。这种情况,在国与国的外交实践中也是常见的。


有可能是有深远影响的一步

「反对」的含义,明显地强于「不支持」,这是毫无疑问的。除此以外,就敏感的台湾问题而言,美国当局似乎还对「反对」和「不支持」这两个词赋予其它含义。记得多年前,当笔者与一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谈起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民进党的「住民自决」的立场时,尽管我给他解释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位我熟悉而且与中国友好的众议员说,美国的政界人士一般都不愿意表示反对「自决」的立场,因为美国就是从英国那里分出来立国的。公开讲反对「自决」,在有过从英国分出来的历史的美国,会冒遭人批评、失去某些选票的风险。因此,从与这位美国政界人士交谈后,我意识到,所谓「不支持台湾独立」,在美国政界人士的脑海中,意味着台湾的政治势力有权追求台湾独立,但由于各种考虑,我「不支持」你这样做;而「反对台湾独立」,则意味着你无权或者不应该单方面去寻求台湾独立。这就是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今年八月间访问北京时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这个问题(指台湾独立问题)应由两岸人民来解决」。因此,布什总统在与江主席会谈时说「反对台湾独立」,应当表明这届美国政府在台湾独立的问题上的认识和态度,已经开始有了重要的变化。


目前在台湾的极少数顽固坚持台独的台独分裂势力,有的就是美、日某种政治势力长期豢养的,美、日特别是美国的支持,是他们认为可以实现台独目标的重要因素。他们就是靠这种判断或者抱着这种希望,在顽固地坚持台独;他们也是用这种判断来影响和蒙蔽台湾民众。因此,当被认为亲台的布什政府说出「反对台独」时,这在精神上对这些顽固的台独分子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形势发展的必然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几十年的周旋表明,美国一直把台湾作为一个筹码,在美国国家利益需要时,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掌握的筹码,从中国方面换取美国需要的东西。中美两国能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走在一起,就是在当时美国、苏联两霸争夺中,苏方处于攻势、而美方处于守势;美国需要中国在反对苏联霸权主义方面的合作;而中国当时面对苏联百万大军陈兵中苏边境,也希望与美国合作以纾解来自北部边界的压力。中美合作在台湾问题上的体现,就是美国接受了中方的要求,与「中华民国」断「交」,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废除1954年签订的美台防御条约;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美国军事力量。但是,美国政府没有完全甩掉它在台湾问题上掌握的牌,它通过单方面的国内立法,以执行《台湾关系法》为名,在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的借口下,对台湾进行变相的美国军事保护。并以「和平解决」为幌子,实际上支持台湾当局拒绝和平统一,从而使两岸不统、不独。这是中美1979年建交以来两国在外交上的合作和角力在台湾问题上呈现的基本态势。


但是,形势的发展对美国想守住的上述态势形成了冲击。首先,二十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中国人民强烈追求两岸和平统一的决心,以及中国政府视台湾问题为中美关系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的态度。所有这些,对美国的「不统」政策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其次,在美国不知情的情况下,李登辉在1999年7月?出了「两国论」,事隔三年后,陈水扁又在2002年7月?出了「一边一国论」,从而向美国的「不独」政策提出挑战。再次,也是更迫切地需要美国不得不对上述基本态势进行某种调整的,是美国希望中国政府在安理会讨论和通过有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时,得到中国的支持;在面对朝鲜公开表明发展核武的问题上,也希望与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中国政府加强合作。正是在上述客观形势面前,布什在内部会谈中表明了「反对台独」的立场。这是中美两国在「反恐」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也是中美两国外交角力的结果。它标志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又释放出了筹码。如果布什政府的这种认识和态度,能落实到美国对台湾的具体政策上,那么无论对台湾海峡和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均将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台湾当局注意的是,据李登辉自称,他是为了对克林顿总统1998年在上海公开讲「三不」表示不满,而讲「两国论」的。而这次的程序是被颠倒了:先是陈水扁在江主席访美前夕,?出「一边一国论」,其用意之一可能包括要提醒布什,在中美领导人会晤时,不要忽视台湾当局的声音。但结果,美国以「反对台湾独立」来响应。陈水扁可以说是弄巧成拙,自讨苦吃。

合作和角力将继续下去


尽管布什的表态从「不支持台湾独立」走到「反对台湾独立」,但是,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仍是很明显的。从江、布会谈后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和相关官员的谈话看,这种分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方要求美方在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而美方未予响应。这就是说,美方不愿意中国统一的一贯立场没有改变。美国过去的政策底线是「不统不独」,现在可能向「不统反独」的方向发展。二是,中方强调美方应「恪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而布什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虽然也说美国立基于三个公报的一个中国政策不变,但仍然提到《台湾关系法》,实际上就是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以上两点表明:美国在一个中国下、继续维持两岸不统一、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对台湾进行实际上的军事保护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美国手中仍旧握着阻挡两岸统一的牌。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布什政府如何兑现他们的总统向中国作出的「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承诺的问题。有鉴于此,北京《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谈及江布这次会谈的成果时,除了要求美方恪守三个联合公报外,还特别提到要美方「信守诺言」。预料,中方下一步很可能要推动布什公开亲口说出「反对台湾独立」,并继续要求美方在减少武器销售和停止美台军事合作、不提升美台往来水平、在两岸和平统一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等方面作出让步。美方是否信守承诺,或者美方是否在台湾问题上进一步考虑中方的立场,决定于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长和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国际影响的增大,以及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还决定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需要中国合作的程度。因此,中美两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在外交上的互利合作,和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外交角力,将会继续下去。(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