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5,925
- 荣誉分数
- 18,522
- 声望点数
- 1,393
http://www.xiaoyan.com/title/title_disp.cfm?tn=18668
两种文化的勾连与一种心灵的依附
李家淳
发表时间:2007-01-18 12:55:28.0 字节数:1901
要是时光回到十年前,“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是相当陌生的。自从1998年它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以后,短暂的几年,从京城到上海,再到广州,这一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咖啡连锁店已经在中国的大城市攻城略地,稳稳地占据着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星巴克已经在全球开设了6500余家连锁店,并且有继续扩张的趋势。毋庸讳言,与麦当劳、肯德基的饮食文化一样,今天的星巴克能够在全球遍地开花,离不开它自身优秀的商业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营销……一系列的一流之下,文化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的融进了那杯浓香四溢的咖啡里。以致拼命赚钱后有钱有闲人士在品味自己的成功人生时,自然就怡然自乐地踱入了星巴克装潢考究、环境优雅的门面内。音乐响起,咖啡飘着淡淡的清香,自由、随意、轻松、雅致、舒适、尊贵、高尚,许多魅力四射的美丽词汇都在此间得到充分的诠释。“我不在家的时候,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典型的小资语录,这个咖啡馆说的是星巴克。一种星巴克的生活就这样融入了消费者的内心,一种星巴克的文化就这样轻易地俘获了许多的心灵。
当全世界的星巴克连锁店每天播放着同样的背景音乐,依照同一种焙烤方式,装点出同一种门面;当千千万万杯同样的咖啡灌入同样的喉咙,让同样的喉咙品味着同一种口味;当人们的目光久久地注目Starbuck这几个英文拼音,内心深处时时冒出一股进入那道绿色门面的冲动,甚至下班后的唯一去处就是星巴克……世界开始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文化模糊,语言模糊,肤色模糊,地域模糊……一种被人们诠释为先进、文明的概念――星巴克所释放的东西开始占据着许多的大脑。也许若干年后,年轻一代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们固有的文明。
本人基本上属于食古不化的种群,对于2003年8月29日那场广州星巴克开张盛典,竟然无动于衷。尽管那天我正在广州出差,亲眼目睹了此店隆重的开张仪式,可我就是难被感化,没有一迈尊腿进去享受一番。好在本人染上了每天读报的恶习,媒体大幅度的介绍还是清晰地撩拨着我的视觉神经。那一刻,我记住了星巴克。
拉扯这么多,读我博文的人早就不耐烦了。不过没关系,我这是写给自己看的。消遣嘛,说多说少问题不大。就像星巴克也是消遣一样。我想说的是:星巴克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优秀、先进的商业模式!如果给予这种咖啡连锁店冠上“文化”的名词,也还是一种可以包容的商业文化,仅此而已。如果硬要给它太多的文化定义,几杯浅浅的咖啡承载得下么?
所以,当星巴克开进故宫,当央视英语栏目主持人芮成钢呼吁星巴克应从故宫搬出去时,我是投支持票的一分子。
恐怕没有谁不知道故宫。这座由明朝第三代朱棣皇帝开始兴建,历明清两朝五百余年,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掌权利的紫禁城,虽然已经随着封建朝代的崩溃成为历史。可是,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的象征。这是不容置疑的。自从1987年故宫博物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日起,故宫的一切文化遗产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原因就在于故宫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无法复制的,兼具物质、符号上的文化意义。它与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卢浮宫……等等建筑和文化遗产都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历史标记物。故宫的所有设施、所有环境,包含里面收藏的所有文物,除了尽可能地保留原貌,修复破损地方,让这座极具文化含量、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及其文化遗产得以更纯粹、更长久地保存下去,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如果为了某些商业上的动机,把标志着美国商业主义的一个符号放入故宫,这是一个对于自身文化漠视的态度。即使不是出于商业利益,在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故宫一侧,赫然长出一家来自西方的咖啡店来,让走进故宫参观旅游的人们一边品咂着洋文化,一边惊叹于如此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这种感觉不知会不会令人顿觉不伦不类。面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还谈得上所谓的特色和文化的纯粹吗?
也许,有人会以为如此阐述太过于偏颇,并且把问题上升到了某种高度。事实上,本文并没有把文化本身的含义与政治勾连到一起。倒是故宫管理人员任由两种难以相提并论的文化勾连在一处,让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庄严、积极性打了折扣。同时,更让国人找不到一种心灵的皈依之地,那就是,中国自身独具魅力的文化。
当然。星巴克可以开在京城――王府井大街、中关村大街多好啊!为何硬要占据在文化的敏感地带?!
两种文化的勾连与一种心灵的依附
李家淳
发表时间:2007-01-18 12:55:28.0 字节数:1901
要是时光回到十年前,“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无疑是相当陌生的。自从1998年它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以后,短暂的几年,从京城到上海,再到广州,这一来自美国西雅图的咖啡连锁店已经在中国的大城市攻城略地,稳稳地占据着各大城市的黄金地段。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星巴克已经在全球开设了6500余家连锁店,并且有继续扩张的趋势。毋庸讳言,与麦当劳、肯德基的饮食文化一样,今天的星巴克能够在全球遍地开花,离不开它自身优秀的商业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营销……一系列的一流之下,文化的概念也就顺理成章的融进了那杯浓香四溢的咖啡里。以致拼命赚钱后有钱有闲人士在品味自己的成功人生时,自然就怡然自乐地踱入了星巴克装潢考究、环境优雅的门面内。音乐响起,咖啡飘着淡淡的清香,自由、随意、轻松、雅致、舒适、尊贵、高尚,许多魅力四射的美丽词汇都在此间得到充分的诠释。“我不在家的时候,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典型的小资语录,这个咖啡馆说的是星巴克。一种星巴克的生活就这样融入了消费者的内心,一种星巴克的文化就这样轻易地俘获了许多的心灵。
当全世界的星巴克连锁店每天播放着同样的背景音乐,依照同一种焙烤方式,装点出同一种门面;当千千万万杯同样的咖啡灌入同样的喉咙,让同样的喉咙品味着同一种口味;当人们的目光久久地注目Starbuck这几个英文拼音,内心深处时时冒出一股进入那道绿色门面的冲动,甚至下班后的唯一去处就是星巴克……世界开始发生一种微妙的变化。文化模糊,语言模糊,肤色模糊,地域模糊……一种被人们诠释为先进、文明的概念――星巴克所释放的东西开始占据着许多的大脑。也许若干年后,年轻一代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们固有的文明。
本人基本上属于食古不化的种群,对于2003年8月29日那场广州星巴克开张盛典,竟然无动于衷。尽管那天我正在广州出差,亲眼目睹了此店隆重的开张仪式,可我就是难被感化,没有一迈尊腿进去享受一番。好在本人染上了每天读报的恶习,媒体大幅度的介绍还是清晰地撩拨着我的视觉神经。那一刻,我记住了星巴克。
拉扯这么多,读我博文的人早就不耐烦了。不过没关系,我这是写给自己看的。消遣嘛,说多说少问题不大。就像星巴克也是消遣一样。我想说的是:星巴克就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优秀、先进的商业模式!如果给予这种咖啡连锁店冠上“文化”的名词,也还是一种可以包容的商业文化,仅此而已。如果硬要给它太多的文化定义,几杯浅浅的咖啡承载得下么?
所以,当星巴克开进故宫,当央视英语栏目主持人芮成钢呼吁星巴克应从故宫搬出去时,我是投支持票的一分子。
恐怕没有谁不知道故宫。这座由明朝第三代朱棣皇帝开始兴建,历明清两朝五百余年,共有24位皇帝在此执掌权利的紫禁城,虽然已经随着封建朝代的崩溃成为历史。可是,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的象征。这是不容置疑的。自从1987年故宫博物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日起,故宫的一切文化遗产已经不仅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原因就在于故宫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无法复制的,兼具物质、符号上的文化意义。它与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卢浮宫……等等建筑和文化遗产都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历史标记物。故宫的所有设施、所有环境,包含里面收藏的所有文物,除了尽可能地保留原貌,修复破损地方,让这座极具文化含量、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物及其文化遗产得以更纯粹、更长久地保存下去,是我们每一个国人的责任。如果为了某些商业上的动机,把标志着美国商业主义的一个符号放入故宫,这是一个对于自身文化漠视的态度。即使不是出于商业利益,在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故宫一侧,赫然长出一家来自西方的咖啡店来,让走进故宫参观旅游的人们一边品咂着洋文化,一边惊叹于如此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这种感觉不知会不会令人顿觉不伦不类。面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故宫,还谈得上所谓的特色和文化的纯粹吗?
也许,有人会以为如此阐述太过于偏颇,并且把问题上升到了某种高度。事实上,本文并没有把文化本身的含义与政治勾连到一起。倒是故宫管理人员任由两种难以相提并论的文化勾连在一处,让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庄严、积极性打了折扣。同时,更让国人找不到一种心灵的皈依之地,那就是,中国自身独具魅力的文化。
当然。星巴克可以开在京城――王府井大街、中关村大街多好啊!为何硬要占据在文化的敏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