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9-30
- 消息
- 14,407
- 荣誉分数
- 94
- 声望点数
- 0
回观历史,笔者惊奇地发现:指导修建成昆铁路的构思,可以清晰地划分为3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发展过程;勘探、设计和施工过程也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具有明显分界的3个时间段;可谓“一波三折”。3个阶段相互演变、补充,最终发展为一个完整、缜密的战略思想体系;这种“3阶段”现象同样贯穿于整个新中国的建设过程。
1)1952---1963快速工业化、开发大西南的“和平建设”构思阶段。
2)1964---1967以针对美国为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3)1968---1970铁路建成通车,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延续到1972的以针对苏联为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一、大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铁路网
西南地区仅有昆明--河口线(窄轨),柳州--贵阳线东段
50年代初,刚刚完成了土地革命的新中国,一边还在进行着抗美援朝战争,一边就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国家大建设序幕。有感于旧中国没有在西南为我们留下一条象样的铁路的历史,在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就着手了成昆铁路的先期勘探、设计工作。
毛泽东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辞
注:“天成铁路”即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
至少于1956年之前完成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初案。 其中东西两线修建难度大,而中线相对容易。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但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由于攀枝花矿藏的发现和勘探完成,更显意义重大。
1956年底,选定最为险峻的西线方案,大致就是古老的“蜀身毒道”(“南丝路”的组成部分)的走向。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1952年前期勘工作开始,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米。
线路确定后,又经过2年的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李之里的《高原铁路杂记》以采访录的形式记述了宏大的勘探规模和无比艰辛的工作。
还有文献记载,成昆铁路的勘探设计队伍,规模最大时,曾达1万2千人。
早在30、40年代,地质学者常隆庆、刘之祥就发现了攀枝花的磁铁矿藏,但囿于
旧中国的条件,其储量和全面价值没有得到查明。
1)1952---1963快速工业化、开发大西南的“和平建设”构思阶段。
2)1964---1967以针对美国为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3)1968---1970铁路建成通车,但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延续到1972的以针对苏联为主的国家安全建设构想阶段。
一、大建设时期:
1949年中国铁路网
西南地区仅有昆明--河口线(窄轨),柳州--贵阳线东段
50年代初,刚刚完成了土地革命的新中国,一边还在进行着抗美援朝战争,一边就拉开了气壮山河的国家大建设序幕。有感于旧中国没有在西南为我们留下一条象样的铁路的历史,在1952年7月,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就着手了成昆铁路的先期勘探、设计工作。
毛泽东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辞
注:“天成铁路”即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宝鸡--天水段。
至少于1956年之前完成了东、中、西三条线路初案。 其中东西两线修建难度大,而中线相对容易。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但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由于攀枝花矿藏的发现和勘探完成,更显意义重大。
1956年底,选定最为险峻的西线方案,大致就是古老的“蜀身毒道”(“南丝路”的组成部分)的走向。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1952年前期勘工作开始,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米。
线路确定后,又经过2年的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李之里的《高原铁路杂记》以采访录的形式记述了宏大的勘探规模和无比艰辛的工作。
还有文献记载,成昆铁路的勘探设计队伍,规模最大时,曾达1万2千人。
早在30、40年代,地质学者常隆庆、刘之祥就发现了攀枝花的磁铁矿藏,但囿于
旧中国的条件,其储量和全面价值没有得到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