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中国人民的骨气和建设成就使某崇洋媚外的舔派分子泄气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md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mds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6-09-30
消息
14,407
荣誉分数
94
声望点数
0
某个一贯披着“爱党爱国”美丽画皮的“加国正牌高级工程师”(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538956&forumid=1068 )(瞧瞧~~为了与其“热爱”的中国撤清关系,羞于被称为中国工程师,竟洋洋得意的自羽为“加国正牌高级工程师”!这就象一面镜子,把其真实的厌弃母国和崇洋媚外嘴脸打回原形!),最近,看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祖国,完成成昆铁路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介绍文章后,不仅没有丝毫的民族自豪感,反而象被泻了气的皮球!

一个一贯自我标榜“爱党爱国”的“爱国人士”,对经过艰苦卓绝的的奋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百年屈辱中站立起来并成为世界强国的毛泽东和其领导的共产党称为“义和团”。请问,这位“爱党爱国”人士到底爱的是什么党什么国?

对于加国政府赔偿“人头税”苦主这一洗清旧政府强加在华人移民头上的百年屈辱,还正义与华人移民,塑造平等正义加拿大形象的历史事件(这也是华人移民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争取来的),加拿大“主流社会”还没有说什么,这个“爱国爱党”人士就急忙跳出来,反对对“人头税”苦主的赔偿,并说什么花了他们纳税人的钱!还鼓动华人社会分裂,说什么支持“华联”,反对对华人移民“人头税”苦主的个人赔偿,只要建立一个彰显加拿大政府公正廉明的纪念碑或基金就行了!

今天,这位“爱党爱国人士”,又跳出来造谣攻击和诬蔑新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说什么新中国在计算机工业“没有一个成功投产的。直到1982年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以后,中国的电子产业才又走上正规”(什么叫“正规”?难道就是做血汗组装工厂攒机?) (http://www.comefromchina.com/new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540134&forumid=1068 ) 似乎中国人离开外国人就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中国人就是天生的劣等民族!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厘清事实,并把这位“爱党爱国”的“加国正牌高级工程师”歪曲事实诬蔑攻击中国和崇洋媚外的舔派本质打回原形,下面转贴一篇回顾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的文章。

--------------------------------------------------------


辉煌的毛泽东时代――中国计算机事业回顾

作者:左克

2006年9月8日




一. 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我们知道,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此外还有“第五代”即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即生物计算机的说法,但至今尚未成熟,本文不涉及。)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中国科学家研制从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工作,几乎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1943-1946,标志: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的ENIAC),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1956-1958,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103机),并生产了50台左右[文献2]。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1946-1954,标志:贝尔实验室的TRADIC),中国用了7年(1958-1964,标志: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机),生产了约200台[文献2]。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1954-1964,标志:IBM公司的IBM360),中国用了7年时间(1964-1970,标志: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文献3])。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等等。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这一时期的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了电子计算机首次专业会议(即7301会议),总结了60年代我国在计算机研制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放弃单纯追求提高运算速度的技术政策,确定了发展系列机的方针,提出联合研制小、中、大三个系列计算机的任务,以中小型机为主,着力普及和运用[文献4]。从此,中国计算机工业开始有了政策性指导,重点研究开发国际先进机型的兼容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和发展微机[文献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1964-1972,标志: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与伊利诺斯大学联合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1970-1977,标志:航天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的77型机)。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文献6]。另外,参照美国Intel 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文献5]。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与美国的差距不是某些人所歪曲的“被拉大了”,而是缩小了,从12年缩小到10年,再缩小到6年。到毛泽东离开我们之后不久,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仅比美国落后5年。

  毛泽东时代,是中国计算机奔跑的时代!


二. 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制造第四代计算机的基础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有人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不能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成为导致计算机事业后来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 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文献7]。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现电子工业部24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也就是说,到文革中期,我们在制造大规模集成电路上与国外的差距缩短到4年。


  这一时期,由于受国内外微电子业迅速发展的影响,加上集成电路的利润丰厚,国内出现一股电子热潮,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为以后进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工业基础。


  通过对比会发现,美、日等国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从实验阶段到定型,再到批量工业生产,通常用4、5年时间。到我国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的时候,这些国家已先后进入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规模生产阶段。参照这个速度,可以预计,我国到70年代中期就可以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批量生产,即使考虑到国外封锁和工业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也不会晚于70年代末,这已经被历史所证实。某些人说什么“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业生产”,是站不住脚的。


  在此之后,我国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业方面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和生产工作。1975年,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又成功开发出当时属国内最高水平的1024位移位存储器,集成度达8820个元器件[文献8],达到国外同期水平。另一方面,在那个据说是“闭关锁国”的时期,我国通过购买国外单台设备,自己组建了三条生产线,以缓解国内制造计算机的迫切需要。


  当然,在这一时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科研与生产联系得不够紧密,一些科研成果未能及时转化为商品。二是生产线过多,国家投资分散,没有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一些地方难以形成规模生产效应。[文献9]


  即便如此,到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陆续研制出256和1024位ECL高速随机存储器,后者达到国际同期的先进水平;可以生产NMOS 256位和4096位、PMOS 1024位随机存储器;掌握了对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起着重要作用的无显影光刻技术,可用于制造分子束外延设备[文献10];中科院上海冶金所还独立发展了制造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离子注入机,并出口到日本[文献7]。

  毛泽东时代给我们的微电子业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家底。


三. 中国计算机事业在毛泽东时代之后的短暂辉煌


  从文革结束到80年代初的这段时期,我国科研队伍基本上继承了毛泽东时代的传统,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进口成套件或关键件的组装,并积极开展引进技术本土化的工作,在计算机事业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继续取得一系列成就。但是在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失误。


  在1977年4月的全国微型机专业会议上,确定了中国微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参照Intel 8008的DJS-050系列五个机型,以及参照Motorola 6800的DJS-060系列四个机型。这两大系列的样机于1980年前后陆续研制成功。[文献5]


  在1979年11月陕西的微型机交流会上,参展的国产微型机有六十多个品种,包括我国当时速度最快、外部设备最齐全的微型机DJS-061-1。[文献10]


  1982年,参考DG公司NOVA 16位小型计算机,采用国产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DJS-153小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同时,与NOVA-3机兼容的DJS-185机也由上海电子计算机厂完成。[文献2]


  1983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自行设计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通过鉴定。它是一个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成为我国第四代计算机中的巨型机代表机型。


  同年,南京的734厂研制成功紫金1号,这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仿制机;装有中文操作系统CCDOS的16位长城0520-A诞生;浪潮公司通过采用英特尔8088芯片,以进口元散件为主,组装的0520微机在济南诞生。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方面,截止到1983年,16K MOS动态存储器研制成功,8位机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品种基本配套,4K MOS静态存储器进入小批量生产,高性能4位处理机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研制成功6800八位微处理器(仿制美国Motorola公司1974年推出的6800),甘肃天光电工厂生产出64位、256位、1024位双极型ECL存储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生产出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1981年),等。另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设备研制工作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不少基础材料基本达到生产要求。[文献11]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元件五厂和上海无线电十四厂于1979年研制成功单片8080八位微处理器[文献8]。8080为美国Intel公司1974年的产品,西德仿制出该类产品是在1980年10月(Siemens SAB 8080 A-C),苏联是在1986年(Eastern Bloc 8080 KP580BM80A)。这标志着我们此时与美国的差距只有5年。


  这个时期,国际计算机行业出现两个新的变化。一是美国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从此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第二个变化是微处理器(CPU)的研发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PC机的出现得益于CPU的价格不断下降和速度不断提高。PC机出现后,国外一些从事计算机研制的科研人员逐渐独立出来,专门从事CPU设计。


  我国及时注意到了第一个发展趋势。1983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议上,把生产IBM 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提出“照着IBM的PC做”。所谓“照着IBM的PC做”,并不是现在电脑市场上的攒机,实际上当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但是对第二个变化,我国没有注意,虽然此时已经可以仿造出8080、6800等CPU芯片,没能及时将CPU的研究独立出来,专门培养,这为日后中国微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在对待技术引进和发展高端计算机方面,当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银河I”巨型计算机为例,这项工程耗费1亿元人民币,由于片面追求国际最先进技术,忽视了国内相关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合作,硬件大量从国外购买,没有使我国的整体技术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此时国内一些具有实力的集成电路科研和生产单位,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经费进行技术开发和设备改进,生产的计算机硬件没有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这样,国际上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我国却在迈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途中慢了下来。


四. 决策上昏招叠出,中国的计算机业进入严冬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也是在这一年,邓小平访问美国。这一年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我国的大量技术引进提供了机遇。在大量进口汽车、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同时,各科研、制造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引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从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后共引进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于当时“巴统”的禁运政策,引进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已淘汰的[文献12]。


  虽然引进技术会受制于人,容易造成“引进一代,落后一代”的被动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过去的方针,用已有的技术力量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仍然是有希望的,同时这也会对中国的计算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日本、韩国就是成功的例子。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文献12]。这种对改革开放的片面理解,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我国自废武功,停止了半导体研发计划,天真地幻想依靠市场能自动生成和换取技术。[文献13]


  第二,一味地强调技术引进,促使集成电路企业急功近利,很少有明确的消化吸收方案,最后都亏本了,引进的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文献12]


  第三,对洋技术、洋理论的无限美化,使国内出现了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气,国产技术被贬为垃圾,科研单位和企业生存面临困境。在生存压力和崇洋媚外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原有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科研队伍流失严重,很多科技人员流到国外。[文献9]


  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国也仿制或研制出了几种机型,如1984年的2780机,1985年的银河超级小型机,1986年的HN-2730超级小型机,1987年的太极2220[文献5],但由于缺乏微电子工业的支持,加上国家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略有拉大。例如,2780机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VAX-II/780 32位小型机落后6年,太极2220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MicroVAX也落后6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完全依靠进口,我国这个时候单凭自己的技术已经很难生产出一台计算机了。


  这一时期又出现两个极其错误的政策,给我们的计算机业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业雪上加霜。


  1984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听信一些智囊和洋专家的建议,未经科学论证,在违反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情况下贸然实行“拨改贷”,从过去国家向企业拨款作为流动资金和设备更新改造基金,改为银行向企业贷款,企业不仅要偿还银行贷款,还要付高额利息。而政府不仅不投一分钱,反而像从前一样抽走企业的大部分收入。这样一来把大部分国营企业搞亏损了,为以后的“产权”改革和公开搞私有化提供了口实。然而,“拨改贷”至今没有被政府公开否定,赵紫阳的错误也一直没有得到清算。


  正是由于“拨改贷”,使得我国当时的集成电路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企业只能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精力和经费去消化引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就是企业急功近利的根源。当时曾有一些专家警告说:“计算机工业投资不足,资金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文献14],但始终没有引起重视。


  另外一个失误,是当时的决策者在进入了“科学的春天”后,并没有真正重视科学技术。


  国际上,通常把科技经费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部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称作“R&G/GDP”,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在整个毛泽东时代,我国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在1.28%,达到当时几个初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意大利、西班牙)。到了毛泽东时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指标增加到2.32%,达到同期几个最发达国家英、法、西德的水平,仅比当时的美国、日本低一些(美国长期为2.8-3.0%,日本70年代以前1.6%,进入70年代后与美国接近)[文献15,16]。这个数字如果拿到今天,甚至比2003年全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2.2%还要高[文献17],可见毛泽东时代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有些人指责文革时期或者毛泽东本人不重视科学技术,完全是睁眼说瞎话。


  进入上世纪70时年代以后,特别是到了8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等部门纷纷增加对研发经费的投入。这个时候,如果我国对科学技术有起码的重视,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即使我们能保持毛泽东时代后期那个据说是“不重视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时期的2.3%的水平,中国的微电子业和计算机业的情况也会好很多。但是从80年代开始,我们的决策者却把R&G/GDP大幅度往下砍,到了80年代中期,全社会对研发经费投入的R&G/GDP值不到0.7%。1984年以后由于“拨改贷”造成了的困境,使企业基本无力进行研发投资,R&G/GDP骤然降到0.6%以下[文献16]。


  由于研发经费缩水,我国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自主研制的计算机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都以“没钱”为由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


  这一时期,我国的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文献12]。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


五. 一错再错,中国的计算机业被彻底剿灭


  进入90年代,我国仍然延续了研发经费的低投入,除了1993年之前的几年受国际封锁的影响有了点紧迫感,R&D/GDP略微超过0.70%以外,90年代中期再次回到80年代的水平,其中1995和1996连续两年下跌到0.60%[文献18]。


  1989年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结束,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除了要付出高额的采购费用外,还要把服务器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中,由洋人监控,以防止用于其他目的。中国因技不如人而饱受屈辱的情形可想而知。痛定思痛,国人自主研发高性能计算机的激情终于被唤醒。


  1993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曙光一号诞生;1995年曙光1000诞生,它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产品的技术相近,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文献4]。然而,由于国内微电子业近十年的技术停滞,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例如,曙光一号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1989年底推出的M88100商业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移植了美国IBM公司的AT&T UNIX。后来的国产计算机,也都没有“中国芯”。


  尽管如此,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并没有被拉得太大。这要感谢国外对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封锁,使我国不能买到相关技术,不得不自行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微机业由于没有遭到封锁,在“造船不如买船”的洋奴哲学指导下,日子反而不好过了。


  1990年,中国大幅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了国内微机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长城、浪潮、联想等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中国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一家家整机厂商前赴后继般悲壮地倒在了血雨腥风之中。长城、浪潮和联想也都元气大伤;1992年,国家实施控购,进一步使中国PC整机制造业进入发展的低潮[文献19]。此后,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微机组装。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外国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由于日本非常注意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微机必须支持日语环境,从而使美国微机难以进入日本市场。


  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90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据专家估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文献20]。


  其实我们还可以假设一下,即使没有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一系列失误,即使我国的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能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到90年代中后期,这些工业也会被龙永图这类败家子们卖掉,成为他们与国际接轨的政绩。这样看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提前死亡,死得干净,没有落得个“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件好事。


六. 尾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侵略军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帝国主义的暴行,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家安全是花钱买不来的。中国政府在这个时候,似乎也意识到了自主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有了危机感,增加了科技投资。2000年,中国的R&D/GDP比例首次达到1.00%,2003年增加到1.31%,首次达到毛泽东时代的平均水平,但是离毛泽东时代后期的水平仍有一段距离。这个时候的中国民间,还出现了反思改革的思潮,一些长期居于主流的学说遭到了全民声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濒临死亡的计算机业出现了一丝转机。


  2002年8月10日,我国成功制造出首枚高性能通用CPU――龙芯一号。此后龙芯二号问世,龙芯三号也正在紧张的研制中。


  此时的国际CPU市场,除了美国、日本一些高端机型的专用CPU,以及苹果公司的PC专用CPU以外,主要被美国的Intel和AMD两家公司垄断,两家的市场份额约占98%。第三家是我国台湾的威盛公司,但它是1999年连续收购了美国两家制造CPU的小公司之后,才进军处理器市场的,因此尽管威盛公司也打着“中国芯”的牌子,但严格地说仍属于美国芯。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


  龙芯的成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激励和和指引下实现的。“龙芯”系列CPU的主设计师、青年科学家胡伟武经常强调要学习毛泽东思想,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他还把“龙芯2号”芯片命名为“毛泽东110”。他说:“我们年青一代如何学习毛泽东思想是我在科研工作中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对毛主席了解得越多,心里对毛主席就越敬佩,我在计算所经常说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课时组。”[文献21]


七. 结语: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历程证明,毛泽东时代是中国计算机事业最辉煌的时代。特别是第三代和第四代计算机的研制过程,正处在据说是“科研工作停滞”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很长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思维逻辑:要么否认文革期间取得的一切进步,然后指责说“文革期间某某事业被破坏殆尽”;如果成绩否认不掉,就说“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某某事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文献22]。包括本文正面引用的部分文献在内,也都是在遵守这种逻辑。但是文革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历史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国的计算机事业不仅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反而被搞死了。那些给毛泽东时代泼污水的人,难道就不脸红吗?


  其实不单计算机业,命运类似的还有汽车业、飞机制造业,等等。可见这些绝不是孤立的现象,也不是某几个部门内部的政策失误。尽管主流精英们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明摆着,是路线出现了错误。国产计算机的死亡,就是路线错误造成的恶果。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关键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路线。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而且还将会继续证明:中国依靠毛泽东思想,事业可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放弃毛泽东思想,不论找什么虚张声势、花里胡哨的理论,强势会变成弱势,已有的成果也会被葬送。计算机业就是一个证明。

  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中国才能真正得到发展。这就是本文的结论。

-----------------------
[文献1] 许良英等,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版,1999第二版。

[文献2] 周蕾,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大事记。
[文献3] 孙凝晖,计算所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文献4] 李国杰,从103机到曙光机――中国高性能通用计算机研制历程回顾。见李国杰院士主页:http://www.ict.ac.cn/liguojiewenxuan/
[文献5] 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文献6] 黎言,前进中的骊山微电子公司,p.VIII-56,中国经济年鉴,1984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4。
[文献7]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反思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
[文献8] 上海科学技术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文献9] 邹世昌。摘自李尚志等,两院院士展望新世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文献10] 李少白,科学技术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文献11] 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总公司办公室,中国电子器件工业,p.IV-79,中国经济年鉴,1983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杂志社,1983。
[文献12] 高粱,挺起 中国的脊梁?
[文献13] 钟庆,中国彩电业的危机、机遇和出路。
[文献14] 丁诗武,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p.VI-87,中国经济年鉴,1987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
[文献15]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在中国化学学会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记录,2004,长沙。见笔者的《科技部副部长公布的数据,证明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注:文章张贴外互联网上,并不像有些转载所说的来自《中国科技报》)
[文献16] 梁战平,《各国科技要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文献17] 世界经合组织(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4。
[文献18] 国家统计局和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文献19] 肖平,二十年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写就宏图大业,《国际电子商情》网站。
[文献20] 胡启衡,两岸三地信息产业发展研讨会纪要(半导体篇),产业论坛,1998年第16期。转引自[文献12]。
[文献21] 郑千里,龙芯2号的响亮命名―“毛泽东110”――青年科学家胡伟武说研制中国芯要有井冈山精神,科技日报,2003年12月26日。转自中国科学院网站:http://www.cas.ac.cn/html/Dir/2003/12/26/0345.htm
[文献22] 中国科技部,图强・改革・创新――共和国科技事业50年,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义和团除了自己沉浸在以往的“辉煌”外,连电子工业和计算机工业都分不清,难怪说话总是颠三倒四呢。
就说这计算机工业,按这篇“老左”的文章,中国在老毛时代“到毛泽东离开我们之后不久,中国的计算机水平仅比美国落后5年”。那么请问第四代计算机的CPU是哪个国家生产的。是不是也是那些科学家们崇洋媚外,非要用国外的?不要泛泛地说是中国自行设计。此外此文多出说“参照”“仿照”老美的计
算机,是否让义和团员们很泄气?

按这篇文章的意思,中国在老毛死的时候,中国已经是计算机强国了。可是此坛子里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时
候上学的。我的记忆是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的计算机还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是老毛时代(因为我用的时候早就引进多年了),和中科院一起批引进的小型计算机。可见老毛那时候从中科院,教委,大学,都是崇洋媚外。

有意思的是,这篇义和团的“辉煌”战绩,不知在老毛死后,中国的计算机就不辉煌了?又是“邓修”破
坏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中国芯还是一个小baby,按义和团那感觉,早就应该是国际领先了。中国到目前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863项目支持了一个,后来还被爆是freeBSD的翻版。读这些事实真泄气,还是有请义和团再上几个“辉煌”的。
 
给“高级工程师”科普一下

以下摘自wikipedia
很明显,1980年以后大事明显越来越稀稀落落,和日进千里的第三次浪潮呈鲜明对比。




中国计算机科学大事记 时间 事件 备注
1956 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由华罗庚受命筹建
设计第一台?子?算?运算器和控制器 由夏培肃完成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子?算?原理讲义。
1955 第一台模拟式?子?算?研制成功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
1958 103型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与北京有线电厂共同研制;字长31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运算速度每秒450次。
数字指挥仪901样机问世 第一台电子管专用数字计算机
1959 104型机研制成功
1960 105型机研制成功 第一台大型通用?子?算?;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1024字节,有加减乘除等16条指令;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1961 《程序设计》问世 由徐家福、杨芙清等人撰写;是一本中国早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高级语言通用教材。
1963 109型机研制成功 第一台大型晶体管?子?算?;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子?算?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 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40位。
1965 DJS-II型机的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08乙型机 华北计算所设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前后共生产56台。
筹建?子?算?外部设备研究所
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在北京诞生

1969 150机 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子?算?的任务;为了支持石油勘探事业。
1970 441B-III型机研制成功 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全晶体管计算机。
1972 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子?算? 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子?算?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
1973 150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子?算?;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DJS-100机研制成功 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4 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 四机部、一机部、中国科学院、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提出
1976 仓颉输入法 台湾台中农学院毕业生朱邦复发明
DJS-183机研制成功
1977 DJS-050机 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银河巨型计算机开始研制 由长沙国防科技大学承担研制工作。

1978 关幼波肝炎专家系统 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医学专家合作开发出第一个关幼波
1979 成功仿制 8080 的微处理器和 6800 微处理器 微机DJS-045系列及DJS-045060系列。
DJS-140系列机
HDS-9机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每秒运算45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王选教授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 GB2312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字符集(基本集)》
1982 DJS-153机
DJS-185机 上海?子?算?厂
DJS-186机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到1982年底,中国已经有了4000台计算机(不包括微型机),其中进口计算机450台,大概有200种机型,中国第一代计算机共生产了45台,第二代计算机生产了200台,其余都是DJS-100系列。
1983 计算机外部设备 华北终端设备公司已能批量生产D-2000型汉字智能终端及ZD-1110型字符显示终端;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已生产出24兆磁盘机、6兆盒式磁盘机等产品。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通过鉴定
757型机 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0.1亿次。
银河I型机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 新技术发展公司宣布成立 联想集团的前身
1985 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产
1985 长城286
1986 中华学习机
1987 中国首次实现与国外的计算机联网 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钱天白教授向西德卡尔斯鲁厄大学发出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E-mail)。
1988 长城386
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89 EST/IS4260智能工作站
1990
1991
1992
1993 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 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
1995 曙光1000
1996
1995 银河Ⅲ
1998
1999 银河四
2000 GB18030编码标准
2001 “龙芯”计划开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开始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他们把这一项目命名为“龙芯”。
2002 “龙芯”1号 该年8月份,“龙芯”1号研制成功,9月28日正式面世;同年12月,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家联手发起的“龙芯联盟”正式成立,这意味着龙芯从此有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4 王小云等攻破MD5 2004年8月17日,山东大学王小云、冯登国、来学嘉、于红波四人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举行的国际密码学会议(Crypto’2004)上公布对于MD5、HAVAL-128、MD4和RIPEMD四个著名HASH算法的破译结果。
2005 龙芯2号正式面世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中国学术都是很正经的。


文化大革命以后,搞学术的人,大多都很难再静下心来。学术氛围已经严重破坏。
十年来,人才损失惨重。


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

文化大革命,谁发动的?

毛泽东。

毛泽东至死不承认其错误。
 
大家看一看义和团又放出的卫星:
“1963 109型机研制成功 第一台大型晶体管?子?算?;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子?算?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 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40位。”
“1973 150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子?算?;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DJS-100机研制成功 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9 成功仿制 8080 的微处理器和 6800 微处理器 微机DJS-045系列及DJS-045060系列。”

老美的第一块32位CPU在1980年以后退出的。因此许多早期的小型机都是16位字长的。咱中国
牛呀,63年就超过美国多年,73年就国际领先了。不知道这13KB的存储器,48位的字长能写几
行程序?
既然1973年国内已经有48位的计算机了,为什么还“借鉴”老美的16位机,既“崇洋媚外”又浪
费钱财。让义和团员们很丢面子。
这79年又倒退到“仿制”8位机的地步。难道文革期间的研究越来越倒退了不成?

当然,卫星既然放了,不知道那些成果老毛去世后哪去了,也被老毛带到马克斯那儿去了?倒是那“仿制
”的8位机我们见过。可是那CPU也是老美的,汇编语言也是盗版的。

总之,义和团给解释一下从1968年到1978年我国研制的那些国际领先的计算机哪里去了?
 
你别他妈的丢“加拿大正牌高级工程师”的脸了。还放卫星呢,你就一个250。你是不是就听说过pc?就那一点计算机水平还高级工程师呢,agriculture museum的猪屎还有好多,赶紧去吃一点,你填饱肚子就不狂吠了



最初由 northernwolf 发布
大家看一看义和团又放出的卫星:
“1963 109型机研制成功 第一台大型晶体管?子?算?;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标志中国?子?算?技术进入第二代。 1964 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由慈云桂支持研制,字长40位。”
“1973 150机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子?算?;由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有关单位共同研制;字长48位,存储容量13KB。
“DJS-100机研制成功 借鉴美国通用数据机器公司的16位小型机的技术,硬件自行设计,软件兼容”
“1979 成功仿制 8080 的微处理器和 6800 微处理器 微机DJS-045系列及DJS-045060系列。”

老美的第一块32位CPU在1980年以后退出的。因此许多早期的小型机都是16位字长的。咱中国
牛呀,63年就超过美国多年,73年就国际领先了。不知道这13KB的存储器,48位的字长能写几
行程序?
既然1973年国内已经有48位的计算机了,为什么还“借鉴”老美的16位机,既“崇洋媚外”又浪
费钱财。让义和团员们很丢面子。
这79年又倒退到“仿制”8位机的地步。难道文革期间的研究越来越倒退了不成?

当然,卫星既然放了,不知道那些成果老毛去世后哪去了,也被老毛带到马克斯那儿去了?倒是那“仿制
”的8位机我们见过。可是那CPU也是老美的,汇编语言也是盗版的。

总之,义和团给解释一下从1968年到1978年我国研制的那些国际领先的计算机哪里去了?
 
最初由 mooncake 发布
你别他妈的丢“加拿大正牌高级工程师”的脸了。还放卫星呢,你就一个250。你是不是就听说过pc?就那一点计算机水平还高级工程师呢,agriculture museum的猪屎还有好多,赶紧去吃一点,你填饱肚子就不狂吠了


有意思,义和团放卫星,放出一个大烧饼。这"月饼"充其量不过一个烧饼。
我丢谁的脸也丢不到你家去,你又何必这么刺激呢?
要是你有水平,给大家解释一下从1968年到1978年我国研制的那些国际领先的计算机哪里去了?
不要吃了agriculture museum的猪屎就到处放有害气体。
 
最初由 mooncake 发布
你别他妈的丢“加拿大正牌高级工程师”的脸了。还放卫星呢,你就一个250。你是不是就听说过pc?就那一点计算机水平还高级工程师呢,agriculture museum的猪屎还有好多,赶紧去吃一点,你填饱肚子就不狂吠了

谈技术有什么不能谈PC得。都是计算机,原理都大同小异。

都得有芯片。最简单的芯片像计算逻辑 x and y, x or y 这些逻辑函数的。还有选择芯片,解码芯片(这些芯片一般都集成在电路板上的)。说到CPU这已经算是很复杂程度的芯片了。
也得有记忆体,一般都是说内存,外行人能看得懂。说的复杂点的,恐怕都没什么人知道。这些记忆体能随时记录数据,并且读取数据。原理不想多解释。

看不起PC没关系。PC在很多公司的业务里确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但是计算原理都是一样的。

PC也好,车用ABS也好,微波炉控制电路也好。导弹上的计算机也好,都是一着一个原理构造的。
 
最初由 mds 发布
对于加国政府赔偿“人头税”苦主这一洗清旧政府强加在华人移民头上的百年屈辱,还正义与华人移民,塑造平等正义加拿大形象的历史事件(这也是华人移民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争取来的),加拿大“主流社会”还没有说什么,这个“爱国爱党”人士就急忙跳出来,反对对“人头税”苦主的赔偿,并说什么花了他们纳税人的钱!还鼓动华人社会分裂,说什么支持“华联”,反对对华人移民“人头税”苦主的个人赔偿,只要建立一个彰显加拿大政府公正廉明的纪念碑或基金就行了!

原来这CFC上不只一个唐吉科德,连“人头税”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都不知道,就举起“长毛(义和团别
称)”乱刺一气。“人头税”争论的焦点是:
“华联”和政府经过多年谈判,达成道歉和赔偿协议。其中只对人头税苦主赔偿,不对其后裔进行赔偿。
另一自称代表苦主的团体及CFC个别人说华联出卖了苦主,是“吃人血馒头”。本人支持华联的努力和
政府达成的协议。如果哪位不服气,本人乐观其成,请不要骂骂咧咧,做缩头乌龟,去和政府示威,游行
,实在不行,把义和团的传统在加拿大发扬光大,让加拿大政府吃不了兜着走。:smokin:
 
最初由 老板 发布


谈技术有什么不能谈PC得。都是计算机,原理都大同小异。


那位月饼同志根本不知道其实PC才是计算机真正进步的产物。以前小型机之所以称霸计算机领域主要是
成本太高和集成度太低。PC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非常成熟后的产物。如果按月饼同志的观点,那
掌上系统(PDA,手记)更是不屑一顾的东西。可是他不知道这都是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成熟的产物。
其实跟他讲也是对牛弹琴。
 
最初由 老板 发布


谈技术有什么不能谈PC得。都是计算机,原理都大同小异。

都得有芯片。最简单的芯片像计算逻辑 x and y, x or y 这些逻辑函数的。还有选择芯片,解码芯片(这些芯片一般都集成在电路板上的)。说到CPU这已经算是很复杂程度的芯片了。
也得有记忆体,一般都是说内存,外行人能看得懂。说的复杂点的,恐怕都没什么人知道。这些记忆体能随时记录数据,并且读取数据。原理不想多解释。

看不起PC没关系。PC在很多公司的业务里确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但是计算原理都是一样的。

PC也好,车用ABS也好,微波炉控制电路也好。导弹上的计算机也好,都是一着一个原理构造的。

在国内恢复高考后上大学早的理工学生,一般都用过441B-III型晶体管中型计算机和DJS-6小型机,很多年后才用到进口的Vax小型机,以及Apollo, DEC,IBM等工作站.至于微机最初是Apple-II, IBM-PC, PC-AT/XT, 从只有5寸软盘的,到配有磁带机,10M硬盘的,后来就品种繁多了。从开始的用纸带打孔,到后来的键盘输入,发展确实很快。不过,从84,85年后,一般院校和单位确实几乎见不到用全国产的计算机了(银河巨型机是个特例,全国也就气象和国防院校那几台)。

不知是否还记得当年的PC上“挖金子”游戏?

我想mooncake没有不能谈PC的意思。但对一个只听说过PC的人,讲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确实很难。
 
和那个250不可能谈什么技术,我还没傻到要和那个250“高级工程师”谈技术。能完全了解pc体系结构算得上是牛人了,但是只知道一点点pc历史就敢于评价整个计算机发展史,大概就是那个sb自己所说的“义和团”和“唐吉科德”了。那个sb接下来无非就是东拉西扯,绝不敢再正面应对主体了,不然必定洋相越出越大,不过他也不在乎,反正他早就不要脸了。

最初由 老板 发布


谈技术有什么不能谈PC得。都是计算机,原理都大同小异。

都得有芯片。最简单的芯片像计算逻辑 x and y, x or y 这些逻辑函数的。还有选择芯片,解码芯片(这些芯片一般都集成在电路板上的)。说到CPU这已经算是很复杂程度的芯片了。
也得有记忆体,一般都是说内存,外行人能看得懂。说的复杂点的,恐怕都没什么人知道。这些记忆体能随时记录数据,并且读取数据。原理不想多解释。

看不起PC没关系。PC在很多公司的业务里确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但是计算原理都是一样的。

PC也好,车用ABS也好,微波炉控制电路也好。导弹上的计算机也好,都是一着一个原理构造的。
 
最初由 mooncake 发布
和那个250不可能谈什么技术,我还没傻到要和那个250“高级工程师”谈技术。能完全了解pc体系结构算得上是牛人了,但是只知道一点点pc历史就敢于评价整个计算机发展史,大概就是那个sb自己所说的“义和团”和“唐吉科德”了。那个sb接下来无非就是东拉西扯,绝不敢再正面应对主体了,不然必定洋相越出越大,不过他也不在乎,反正他早就不要脸了。


此帖子中几个人再无耻也没有像你骂街呢。
那我要请教一下你这为500(双料二百五)博士,义和团说的441B和DJS-6小型机是那年研制成功的?
跟你这种蠢材说也没用,借鉴一下义和团抄袭的本领,给你补一补历史:

“我国的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前夕研制的,当国外在发展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1964~1972年),我们对于以IBM 360(1964年推出)为代表的大型机系列机以及以DEC公司PDP系列为代表的小型机(1963年推出PDP-8)还没有多大反应,一直到1970年中期才开始重视与国外主流产品兼容的系列机,已经晚了10年”

http://www.ict.ac.cn/liguojiewenxuan/kp/3.doc
 
最初由 mooncake 发布
和那个250不可能谈什么技术,我还没傻到要和那个250“高级工程师”谈技术。能完全了解pc体系结构算得上是牛人了,但是只知道一点点pc历史就敢于评价整个计算机发展史,大概就是那个sb自己所说的“义和团”和“唐吉科德”了。那个sb接下来无非就是东拉西扯,绝不敢再正面应对主体了,不然必定洋相越出越大,不过他也不在乎,反正他早就不要脸了。


那个SB250“高级工程师“也算CFC一宝了!:)
 
呵呵,在中国人里混要低调。

谁敢说自己很牛X,很定会有好多人跃跃欲试的要灭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