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5,925
- 荣誉分数
- 18,522
- 声望点数
- 1,393
我家的国际电影节
文:凡凡
07-08-21
我昨晚去Silvercity看了The Bourne Ultimum。在英语网上,这部片子赞声如潮。可能是我老了,从电影院出来,我感觉好像看所有的大片那样,有点麻木了。
我的眼睛一直在晃,晃阿晃,满脑子的印象就是男主角Matt Damon不停地跑,跑啊跑!
拍得和第一第二部有点不一样了,从头到尾都在跑步,不能喘气,一分钟的功夫也没有。我连厕所都没上,生怕错过什么关键的“跑步”。
看完了,笑笑,问大树,好看吗?他说:唉,Hollywood电影,不就是娱乐吗?当然了,还是industrialized,再带高科技。
我经常把电影当成艺术看了,看完后,倘若不带5分钟思考的电影,通通被我列入普通类。
我看来是真的老了。我最近一直在Rogers租片子,租的都是“We are awards", 全世界各国的都有,全是得奖片。前天晚上看匈牙利的
No man's land,我就觉得比这个 Bourne要好看。看完电影,我在沙发上坐了许久,我想那两个讲同一种语言的士兵,(塞尔维亚、博西尼亚地区)在那儿用枪逼着对方,让对方承认,是他们发起了战争。于是,我进行了人类为何互相残杀的思考。这部反战的片子就一颗跳弹的故事展开,在那片No man’s land,一个士兵躺在了跳弹上,这种地雷无人能排除,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来了,德国的排雷专家来了,英国的战地记者来了,都挽救不了一个孤独的士兵,他躺在那颗地雷上,不能移动半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最近看的好片子有:
德国的Soundless(无声复仇), 棒及了!终于看到久违的小时候看过的德国片的样子。职业 杀手的专业技巧漂亮干净,影片画面处理不拖泥带水,除了音乐和对白,就是“无声无息”。音乐非常好听,我还怀疑是不是好耒呜制作的。看电影看多了,尤其是制作成本高的看多了,怀疑所有的美国以外的国家是否还能制作出“好看”的电影。当我看完了德国的这部soundless,我终于满怀信心了。
加拿大的Bon cop,bad cop(好警察,坏警察)加拿大英法裔的文化冲突,原汁原味的加拿大,终于摆脱了那个好耒呜的模式。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边界上发现了一个尸体,各操英语和法语的警察老大不情愿地走在了一起,成了临时的partner。两个警察不停地吵架,我感受到了加拿大人的幽默。影片有英法语字母,英语对白和法语对白交错在两个可爱的警察身上。魁北克警察粗鲁,急性,感性,安大略警察文明,机智,刻板,最后两警察做到了文化融合,尽显英雄本色,一举消灭黑帮。
比利时和意大利合拍的L'enfant(孩子),原来,欧洲有如此底层的人们,依靠卖小孩为生。我看了采访导演的花絮,原来导演是在比利时的一个小城,看到一个15、6岁的少女推着一个婴儿车引发的灵感。制作一部找寻父亲的电影,太平庸,于是,弄出了卖小孩的故事,更加深刻,这才shocking!
日本的“六月之蛇”(日语片名就是这几个字),我不必翻译了,我不懂日语,现在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天哪!日本人玩挖掘人性都到了冰冷和打寒颤的程度。我也是没有喘气,和看Bourne的感觉一样。但这次是心理上的,自己的心脏在跑步,心脏和身体比赛时间的长度。看完这部片子,我也是久久地长吁短叹,后来觉得,所有活着很累的人都需要看这部片子,尤其是中国人。电影手法用了许多意识流,有导演自己的电影诠释语言,许多暗喻。看这部电影,自觉不自觉都会运用想像力。当你的人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天的时候,还有什么事需要瞻前顾后才敢去做呢?把所有的面具通通摘下来吧!这部片子,把人在隐处意淫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你面前。在死亡面前,没有YY这两个字母。我突然想到最近的网络语言,那么多的YY,多少无奈和叹息哦。
韩国电影 JSA(安全地带)。这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和匈牙利的 No Man’s land 主题一样深刻。守卫北韩、南韩三八线的士兵私下居然串起门来了!漫长的冬夜,南韩边境的士兵跑去北韩的哨所把盏言欢,打牌下棋,热闹非凡。终于,有一天,一个北韩的上司闯入,敌对的本色煞是显现,枪林弹雨之中,一个不幸身亡。事故调查,各种情感,复杂异常。金元帅共产主义武装的北韩士兵和自由资本主义中成长的韩国士兵算是在影片中来了个彻底的灵与肉的碰撞。我对韩剧一直排斥,总觉得他们弄些又臭又长的电视剧专门捕获无知少男少女或者无处打法时间的阿婆阿公,没想到这部电影让我刮目相看,相形之下,看看我们的大导演们,从“无极”到“黄金甲”,都是些什么东西。
摩洛哥电影:Le grand voyage (法语)。讲述一对摩洛哥的父与子的“千里走单骑”(当然是汽车)在欧洲的故事。电影表现了移民的儿子与父亲的文化冲突。那个无论行在欧洲的哪条高速公路上,到了正午12点,雷打不动要朝拜真主安拉的父亲,那个在中国人眼里看来孝心尚存的儿子,他们的漫漫长途,穿越文化的鸿沟,交汇在欧洲的各种语言里面。很沉重的片子,看完后,想想加拿大的日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可以当作娱乐,可以当作艺术,两者相加,何乐而不为?不能总是傻乎乎跟着Hollywood的风向标走吧?我家的国际电影节,我自己承办。
文:凡凡
07-08-21
我昨晚去Silvercity看了The Bourne Ultimum。在英语网上,这部片子赞声如潮。可能是我老了,从电影院出来,我感觉好像看所有的大片那样,有点麻木了。
我的眼睛一直在晃,晃阿晃,满脑子的印象就是男主角Matt Damon不停地跑,跑啊跑!
拍得和第一第二部有点不一样了,从头到尾都在跑步,不能喘气,一分钟的功夫也没有。我连厕所都没上,生怕错过什么关键的“跑步”。
看完了,笑笑,问大树,好看吗?他说:唉,Hollywood电影,不就是娱乐吗?当然了,还是industrialized,再带高科技。
我经常把电影当成艺术看了,看完后,倘若不带5分钟思考的电影,通通被我列入普通类。
我看来是真的老了。我最近一直在Rogers租片子,租的都是“We are awards", 全世界各国的都有,全是得奖片。前天晚上看匈牙利的
No man's land,我就觉得比这个 Bourne要好看。看完电影,我在沙发上坐了许久,我想那两个讲同一种语言的士兵,(塞尔维亚、博西尼亚地区)在那儿用枪逼着对方,让对方承认,是他们发起了战争。于是,我进行了人类为何互相残杀的思考。这部反战的片子就一颗跳弹的故事展开,在那片No man’s land,一个士兵躺在了跳弹上,这种地雷无人能排除,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人来了,德国的排雷专家来了,英国的战地记者来了,都挽救不了一个孤独的士兵,他躺在那颗地雷上,不能移动半步,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最近看的好片子有:
德国的Soundless(无声复仇), 棒及了!终于看到久违的小时候看过的德国片的样子。职业 杀手的专业技巧漂亮干净,影片画面处理不拖泥带水,除了音乐和对白,就是“无声无息”。音乐非常好听,我还怀疑是不是好耒呜制作的。看电影看多了,尤其是制作成本高的看多了,怀疑所有的美国以外的国家是否还能制作出“好看”的电影。当我看完了德国的这部soundless,我终于满怀信心了。
加拿大的Bon cop,bad cop(好警察,坏警察)加拿大英法裔的文化冲突,原汁原味的加拿大,终于摆脱了那个好耒呜的模式。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边界上发现了一个尸体,各操英语和法语的警察老大不情愿地走在了一起,成了临时的partner。两个警察不停地吵架,我感受到了加拿大人的幽默。影片有英法语字母,英语对白和法语对白交错在两个可爱的警察身上。魁北克警察粗鲁,急性,感性,安大略警察文明,机智,刻板,最后两警察做到了文化融合,尽显英雄本色,一举消灭黑帮。
比利时和意大利合拍的L'enfant(孩子),原来,欧洲有如此底层的人们,依靠卖小孩为生。我看了采访导演的花絮,原来导演是在比利时的一个小城,看到一个15、6岁的少女推着一个婴儿车引发的灵感。制作一部找寻父亲的电影,太平庸,于是,弄出了卖小孩的故事,更加深刻,这才shocking!
日本的“六月之蛇”(日语片名就是这几个字),我不必翻译了,我不懂日语,现在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天哪!日本人玩挖掘人性都到了冰冷和打寒颤的程度。我也是没有喘气,和看Bourne的感觉一样。但这次是心理上的,自己的心脏在跑步,心脏和身体比赛时间的长度。看完这部片子,我也是久久地长吁短叹,后来觉得,所有活着很累的人都需要看这部片子,尤其是中国人。电影手法用了许多意识流,有导演自己的电影诠释语言,许多暗喻。看这部电影,自觉不自觉都会运用想像力。当你的人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天的时候,还有什么事需要瞻前顾后才敢去做呢?把所有的面具通通摘下来吧!这部片子,把人在隐处意淫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你面前。在死亡面前,没有YY这两个字母。我突然想到最近的网络语言,那么多的YY,多少无奈和叹息哦。
韩国电影 JSA(安全地带)。这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和匈牙利的 No Man’s land 主题一样深刻。守卫北韩、南韩三八线的士兵私下居然串起门来了!漫长的冬夜,南韩边境的士兵跑去北韩的哨所把盏言欢,打牌下棋,热闹非凡。终于,有一天,一个北韩的上司闯入,敌对的本色煞是显现,枪林弹雨之中,一个不幸身亡。事故调查,各种情感,复杂异常。金元帅共产主义武装的北韩士兵和自由资本主义中成长的韩国士兵算是在影片中来了个彻底的灵与肉的碰撞。我对韩剧一直排斥,总觉得他们弄些又臭又长的电视剧专门捕获无知少男少女或者无处打法时间的阿婆阿公,没想到这部电影让我刮目相看,相形之下,看看我们的大导演们,从“无极”到“黄金甲”,都是些什么东西。
摩洛哥电影:Le grand voyage (法语)。讲述一对摩洛哥的父与子的“千里走单骑”(当然是汽车)在欧洲的故事。电影表现了移民的儿子与父亲的文化冲突。那个无论行在欧洲的哪条高速公路上,到了正午12点,雷打不动要朝拜真主安拉的父亲,那个在中国人眼里看来孝心尚存的儿子,他们的漫漫长途,穿越文化的鸿沟,交汇在欧洲的各种语言里面。很沉重的片子,看完后,想想加拿大的日子,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电影,可以当作娱乐,可以当作艺术,两者相加,何乐而不为?不能总是傻乎乎跟着Hollywood的风向标走吧?我家的国际电影节,我自己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