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货币战争》错得没水平?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是近期左左们自鸣得意、一阵狂喜的所谓“石破天惊”之作。不料,这恰好暴露了左左们的不学无术和毫无辨析能力,可怜这些人还懵然不知。我上次在天涯煮酒发明史文章时就指出,这不过是一篇“错得没水平”的东东,如果你当它小说来看看,倒也未尝不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比较准确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文后将全文转贴。不过,这篇评论尚未写得很全面,也有待继续深入。
批判宋文,可以有两个途径:
1.最彻底的方法,是整个地、全面地批判左派思想的根本错误所在。这可以帮助那些半懂不懂的网友,不再被类似宋鸿兵之类的人忽悠。但说来话长,今天先不谈。不过,我倒是在这里作一个预告:我近期将有新论文发表,题目暂拟为《误人子弟的左派思想》,敬请留意。如果强国论坛不删改我的贴子,我将继续“原创首发”在深水区。今天先给各位一个提示:
众所周知,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国内,所谓左和右的标准其实是和“国际惯例”大有偏差的,于是出现不少“假左”、“伪左”和“形左实右”的人,这些人不在我的讨论之列。我所讨论的左派包括所谓“老左派”、“新左派”和“不合格的民社/社民主义者”,这些人的确是“真左”。那什么是“真左派”和“真右派”呢?其实很简单,倾向于认为“多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左;倾向于认为“少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右。如果这些“多数人”是确定不变的,而且这个“真理”至少肯定是“最高的”、“最大的”,这样的真左就是民粹主义者;如果这些“少数人”是确定不变的,而且这个“真理”至少肯定是“最高的”、“最大的”,这样的真右就是精英主义者。至于所谓“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大可不必理会,知道他们各自对于所谓“真理拥有者”的判断差异就行。
以此观之,很多被人视为左派,或自称左派的人,其实是右派,例如强国论坛的“数学”、“邋遢道人”和凯迪、天涯的“左派大佬”等等,不要被某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例如“反美”(本.拉登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反美,呵呵)。相反,一些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右派的人,很多方面更像一个左派;或者说,他们是不成熟的右派。对于这些不成熟的右派网友,我以后也将给予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2.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运用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的原理和价值观(文后的转贴即是此类),判断究竟是宋鸿兵所主张的那一套,还是现实西方社会所实践的这一套,更符合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如果判断的结果是西方实践的一套更符合,那么,除非你能整个地推翻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否则,宋文就纯属扯谈了。
不管你是研究、学习还是批判西方政治学、经济学,首先得弄明白它究竟讲些什么东西,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它的原理和价值观来分析问题。我之所以说宋文“没有水平”,就是因为宋某对于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可谓一知半解,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并闹出不少低级笑话。本文将揭示出为何类似宋鸿兵之类的观点,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的真正原因。所以,请那些看完后有异议的人,不要用不是这个体系的观点来反驳。因为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的原理和价值观是否正确,那是另一个问题,不是本文要谈的内容。
一、关于金本位制的问题
宋鸿兵无疑是大力鼓吹“金本位”的货币发行制度的,并将之称为“诚实货币”,那么,不是金本位的,例如“法定货币”,至少就是不那么“诚实”了(按逻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民币),这是他全书的一个基调。宋的这些主张究竟对不对?这需要具备一点金融和经济学的知识。
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
在商业银行制度下,如实行金本位制,最少的黄金储备应等值于基础货币发行量;其他货币依然由商业银行的贷款创造出来。假设现在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3万亿元,这些基础货币将成为银行的原始资本。按照目前10%的准备金率,理论上商业银行共可“创造”贷款3/0.1=30万亿元。由于贷款人会将这些贷款又存入银行,因此商业银行新增加的存款也是30万亿。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这些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由于存款和贷款,也即银行的债务和债权可以互相冲销,正常情况下,银行业整体上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现在国际黄金价格大致为560美元/盎司,即约15.3万元人民币/千克,因此共需黄金储备约19600吨。
金本位制并非从来就有,而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全盛时代主要在十九世纪。究其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宗跨国贸易以几何级数增长,于是在各交易方之间,就存在一个相互结算和兑换的问题。A国的商品卖到B国,只能接受B国的货币;显然,要么B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A国货币,要么A国的商家就必须在B国购买其他商品返销A国,后一种情况会使得商业活动成本和风险大增。其实,在工业革命前的跨国贸易中(例如丝绸之路等),跨国商人就一直乐于使用和接受黄金。当然,直接携带黄金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危险。因此在工业革命时代,各国出现和盛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是人类历史实践的自然结果,不是什么人拍脑袋做出来的,或是什么银行家的“阴谋”。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得对黄金的勘探、开采、冶炼水平极大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提供足够的黄金储备作为货币发行的支撑。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甚至直线、指数式上升;而贵重金属的存量,则严重受限于自然资源和开采、冶炼水平。总有一天,金本位制是撑不下去的。这个时候再顽固坚持金本位制,只能使社会流通货币日益稀缺,交易活动难以进行,严重阻碍经济的运转。
这一点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后尤其明显。因为工业革命不仅使得原有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也使得新产品大量涌现,同时,一些原来不可能进行的交易活动也变得可行了。例如,没有火车、轮船之前,许多人一生连本县的范围都未曾走出过,更遑论什么“80天环游世界”了;再譬如,没有IT技术之前,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网络广告和网上购物。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量完全是一种指数式上升的趋势。
那么,对货币的需求量是否也随着指数式上升呢?这倒不一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因为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在制造大量的货币需求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货币流动的速度,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缓对货币总量需求的增长。例如以前异地大额付款都必须直接携带或邮寄转帐支票,光是支票的送达过程就少不了三五天;后来可以用电汇了,划帐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即使加上办理时间,最多一两个小时(当然,结帐时间是少不了的,但那是银行的问题,不是客户的原因)。再比如,虽然网络产业增加了大量的货币交易需求,但大部份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来实现,也是瞬间完成。因为货币最终的效果要体现在其交易上,较快的流通速度,就使较少的货币总量也可以得到放大。
但是,对货币总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可用黄金资源的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是确定无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要一定坚持金本位制度,除非准备金率可以无限下降,直至趋向于0。如果准备金率趋向于0,等于说,我用“一条金链”那么多的资本就可以发行现在中国全部的3万亿基础货币,那和不实行金本位制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更严重、更关键的问题是,金本位制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是不可能无限下降的。这是因为:
1.如果无限降低准备金率,也即无限提高黄金的价格,无限提高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但是实际上,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而且,黄金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断下降,尽管黄金财富本身的存量不断增加)。超出了这个范围,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就发生扭曲,黄金持有人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其他商品或财富。这是否“剥削”???是否“公平”???
2.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仅有与基础货币等值的黄金储备也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发生银行挤提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赶到银行去将货币兑换成黄金,银行对于兑换黄金的承诺没有时间限制;但银行的贷款则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的期限,不应该,也做不到马上收回。此时,银行的债权和债务就不能冲销,必然破产。再比如出现严重的货币投机炒作情况下,多少黄金也会淘空。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是近期左左们自鸣得意、一阵狂喜的所谓“石破天惊”之作。不料,这恰好暴露了左左们的不学无术和毫无辨析能力,可怜这些人还懵然不知。我上次在天涯煮酒发明史文章时就指出,这不过是一篇“错得没水平”的东东,如果你当它小说来看看,倒也未尝不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比较准确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文后将全文转贴。不过,这篇评论尚未写得很全面,也有待继续深入。
批判宋文,可以有两个途径:
1.最彻底的方法,是整个地、全面地批判左派思想的根本错误所在。这可以帮助那些半懂不懂的网友,不再被类似宋鸿兵之类的人忽悠。但说来话长,今天先不谈。不过,我倒是在这里作一个预告:我近期将有新论文发表,题目暂拟为《误人子弟的左派思想》,敬请留意。如果强国论坛不删改我的贴子,我将继续“原创首发”在深水区。今天先给各位一个提示:
众所周知,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国内,所谓左和右的标准其实是和“国际惯例”大有偏差的,于是出现不少“假左”、“伪左”和“形左实右”的人,这些人不在我的讨论之列。我所讨论的左派包括所谓“老左派”、“新左派”和“不合格的民社/社民主义者”,这些人的确是“真左”。那什么是“真左派”和“真右派”呢?其实很简单,倾向于认为“多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左;倾向于认为“少数人”掌握“真理”的就是真右。如果这些“多数人”是确定不变的,而且这个“真理”至少肯定是“最高的”、“最大的”,这样的真左就是民粹主义者;如果这些“少数人”是确定不变的,而且这个“真理”至少肯定是“最高的”、“最大的”,这样的真右就是精英主义者。至于所谓“真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那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大可不必理会,知道他们各自对于所谓“真理拥有者”的判断差异就行。
以此观之,很多被人视为左派,或自称左派的人,其实是右派,例如强国论坛的“数学”、“邋遢道人”和凯迪、天涯的“左派大佬”等等,不要被某些表面的假象所迷惑,例如“反美”(本.拉登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也反美,呵呵)。相反,一些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右派的人,很多方面更像一个左派;或者说,他们是不成熟的右派。对于这些不成熟的右派网友,我以后也将给予善意的批评和建议。
2.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直接运用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的原理和价值观(文后的转贴即是此类),判断究竟是宋鸿兵所主张的那一套,还是现实西方社会所实践的这一套,更符合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如果判断的结果是西方实践的一套更符合,那么,除非你能整个地推翻西方政治学、经济学,否则,宋文就纯属扯谈了。
不管你是研究、学习还是批判西方政治学、经济学,首先得弄明白它究竟讲些什么东西,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它的原理和价值观来分析问题。我之所以说宋文“没有水平”,就是因为宋某对于这些原理和价值观可谓一知半解,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并闹出不少低级笑话。本文将揭示出为何类似宋鸿兵之类的观点,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的真正原因。所以,请那些看完后有异议的人,不要用不是这个体系的观点来反驳。因为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的原理和价值观是否正确,那是另一个问题,不是本文要谈的内容。
一、关于金本位制的问题
宋鸿兵无疑是大力鼓吹“金本位”的货币发行制度的,并将之称为“诚实货币”,那么,不是金本位的,例如“法定货币”,至少就是不那么“诚实”了(按逻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人民币),这是他全书的一个基调。宋的这些主张究竟对不对?这需要具备一点金融和经济学的知识。
所谓金本位,是指以黄金(某种规定的成色下)储备为货币发行的依据,并且持币人可以用固定的兑换率随时换取等值黄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黄金的价格是固定的(即兑换率),而非其他商品的价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也就反映了它们相对于黄金的比价变化。不过,对于同样实行金本位的多个国家来说,由于其本币的单位含金量是固定的,因此相互间的汇率当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及方便进行国际交易和结算。
在商业银行制度下,如实行金本位制,最少的黄金储备应等值于基础货币发行量;其他货币依然由商业银行的贷款创造出来。假设现在人民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是3万亿元,这些基础货币将成为银行的原始资本。按照目前10%的准备金率,理论上商业银行共可“创造”贷款3/0.1=30万亿元。由于贷款人会将这些贷款又存入银行,因此商业银行新增加的存款也是30万亿。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这些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差。由于存款和贷款,也即银行的债务和债权可以互相冲销,正常情况下,银行业整体上不存在“资不抵债”的问题。现在国际黄金价格大致为560美元/盎司,即约15.3万元人民币/千克,因此共需黄金储备约19600吨。
金本位制并非从来就有,而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全盛时代主要在十九世纪。究其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宗跨国贸易以几何级数增长,于是在各交易方之间,就存在一个相互结算和兑换的问题。A国的商品卖到B国,只能接受B国的货币;显然,要么B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成A国货币,要么A国的商家就必须在B国购买其他商品返销A国,后一种情况会使得商业活动成本和风险大增。其实,在工业革命前的跨国贸易中(例如丝绸之路等),跨国商人就一直乐于使用和接受黄金。当然,直接携带黄金会带来很多不便和危险。因此在工业革命时代,各国出现和盛行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是人类历史实践的自然结果,不是什么人拍脑袋做出来的,或是什么银行家的“阴谋”。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得对黄金的勘探、开采、冶炼水平极大提高,这样才有可能提供足够的黄金储备作为货币发行的支撑。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加,甚至直线、指数式上升;而贵重金属的存量,则严重受限于自然资源和开采、冶炼水平。总有一天,金本位制是撑不下去的。这个时候再顽固坚持金本位制,只能使社会流通货币日益稀缺,交易活动难以进行,严重阻碍经济的运转。
这一点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后尤其明显。因为工业革命不仅使得原有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也使得新产品大量涌现,同时,一些原来不可能进行的交易活动也变得可行了。例如,没有火车、轮船之前,许多人一生连本县的范围都未曾走出过,更遑论什么“80天环游世界”了;再譬如,没有IT技术之前,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网络广告和网上购物。因此,随着经济发展,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量完全是一种指数式上升的趋势。
那么,对货币的需求量是否也随着指数式上升呢?这倒不一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不是。因为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在制造大量的货币需求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货币流动的速度,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减缓对货币总量需求的增长。例如以前异地大额付款都必须直接携带或邮寄转帐支票,光是支票的送达过程就少不了三五天;后来可以用电汇了,划帐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即使加上办理时间,最多一两个小时(当然,结帐时间是少不了的,但那是银行的问题,不是客户的原因)。再比如,虽然网络产业增加了大量的货币交易需求,但大部份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网络支付来实现,也是瞬间完成。因为货币最终的效果要体现在其交易上,较快的流通速度,就使较少的货币总量也可以得到放大。
但是,对货币总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可用黄金资源的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是确定无疑的。在这种情况下,如要一定坚持金本位制度,除非准备金率可以无限下降,直至趋向于0。如果准备金率趋向于0,等于说,我用“一条金链”那么多的资本就可以发行现在中国全部的3万亿基础货币,那和不实行金本位制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更严重、更关键的问题是,金本位制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是不可能无限下降的。这是因为:
1.如果无限降低准备金率,也即无限提高黄金的价格,无限提高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但是实际上,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或交换比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而且,黄金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不断下降,尽管黄金财富本身的存量不断增加)。超出了这个范围,黄金与其他商品的比价就发生扭曲,黄金持有人就可以轻易地获得其他商品或财富。这是否“剥削”???是否“公平”???
2.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经济和金融风险,仅有与基础货币等值的黄金储备也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发生银行挤提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赶到银行去将货币兑换成黄金,银行对于兑换黄金的承诺没有时间限制;但银行的贷款则绝大多数都有不同的期限,不应该,也做不到马上收回。此时,银行的债权和债务就不能冲销,必然破产。再比如出现严重的货币投机炒作情况下,多少黄金也会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