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术术
当欲望张气扬的时代塑造了很多耀眼角色的时候,曾经自视甚高的大学生带着谁为我喝彩的寂寞降为配角。他们在经过一番与自我较量的阵痛之后,重新登上舞台,向世人展示生机勃勃的面貌。当传统观念的堤坝被咆哮而来的物欲洪流冲得不堪一击时,一批弱不禁风的女大学生却正悄悄结盟,向着纯粹的爱情,向着贞洁观念实现真正的回归。
爱情花园的观望者
走进人民大学的女生宿舍,我们遇到学中文的晓叶,她是个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女孩。宽大、粗犷的迷彩服裹住小巧玲珑的身躯,使她看起来像一朵迎风怒放的荆棘花。
一进门,她就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你们说电脑时代还有爱情吗?”“应该有,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她笑了,目光里有几分狡猾。“我信不过男人,还是自恋一点好,总不至于受伤。”她先后交过三个男朋友,据她说都是前卫一族。他们之间起初很来电,可是这种关系都在对方提出过界的要求之后嘎然而止。
“我不想受伤,就这么简单。男女之间走得太深有时会反目成仇,我姐和她原来的男朋友就是这样,最后弄得两个人都很不舒服。”当电影里出现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的失贞少女时,晓叶对自己的壮举欢欣喜舞,觉得她又走对了一步棋。
“失恋和失贞感觉不一样,即使加入失恋者军团,我还拥有自己,并不会输得很惨。也许是小说看多了,我能想象到失贞的可悲。每当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眼前总是浮现出《雾都孤儿》里那个被抛弃的女人在雨地里狂奔的情景。”
晓叶显示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有人说我在爱情上工于心计,怕吃亏,总是留着一手。说真的,在性爱上确实男女有别。很多男人在占有一个女人之后就觉得没有结婚的必要了。男人生来就不存在失贞问题,没有人谴责他们。有些新潮女人认为‘占有’这个概念是狭隘的,如果感觉没有了,女人也可以抛弃男人。不过我想,她在拥有这份潇洒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
据报道,美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重视贞操。调查显示,与两年前相比,美国守身如玉的大学生多了一倍。近60%的20多岁女性坚持不发生婚前性行为。担心艾滋病是产生这股洁身风气的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个权威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年轻成人在贞操方面比年长成人要较为谨慎,而且也比他们要保守。
晓叶说:“其实我也想投入一场恋爱,但我不能完全忘我,我真的很怕爱伤。”
超前文化助长了女大学生头脑中的浪漫因素。她们在爱得昏天黑地时竭力为自己打上“敢爱敢恨”的烙印,与“女权先驱”标榜自己。然而,像晓叶这样的女孩却在不知不觉地营造一种气氛。她没有融入潮流,始终保持某种纯朴的东西。 曾几何时,主张个性外部设备的潮流冲破了传统爱情观念的藩篱,作为一种潮流,它也有过时的时候。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早就说过:“现代西方社会的整个问题在于物质丰富的另一方面,是精神贫困化的日趋严重,由于滥用本能的冲动,现代西方社会处于混乱迷茫之中。”
贞洁仍是一张王牌
我们在校园的海报栏里看到一则摄影展的广告。据说那些照片全出自一个女大学生之手。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了这个女孩,她叫林菲,在政法大学学法律。她不是绝色美人,但在一大群人里,你绝对会第一眼看到她。那副表情是独特的。她双眉一挑隐隐一笑,就把男人不恭的殷勤化成粉碎。 林菲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两年前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但这种爱一直深埋心底,未敢表露。现在这个男人虽然离婚了,但林菲对他的爱仍然是小心谨慎的。
美感必定和忧郁联系在一起,此时,林菲的目光里有一种动人的感伤情调。
“现在他离婚了,但我的顾虑却更多了。我不可能不假思索地把一切都献给他。不走那一步,即使我们分手也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一起感悟人生。如果我们有了那层特殊关系,就会有占有欲,也许最后双方心中的美好感觉都会失掉。” “他的感觉呢?”“他是个成熟男人,对于我的禁闭有时显得缺乏理解,我一直对他讲,摆在他面前有两要路,要么去找别的女人,那样我和他保持友谊;要么等到我毕业和他结婚。”
“你好像对他留着一手,是吗?”“是啊,我从小就性情孤傲,自负使我思虑过多。他是个多情的人,我怕不能和他从一而终,所以必须保护自己,否则我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男女之间保持一点距离也好,在某些方面我宁愿是个愿望而已。”
林菲并不是女大学生的代表,但她的爱情观是谨慎的。女孩在争取自由的同时也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就不会在身心受伤的时候去虚构一个“曾经拥有”的神话。 男女生来不平等?
校园里有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打扮前卫的女孩在交友问题上却往往是小心谨慎的。她们伶牙俐齿,反应敏捷,颇具成熟女人的风范,也许正是由于四处风光、见世面,她们才容易把轻浮的两性吸引和爱情区别开。热恋并不等于漫无节制的放纵,在恋爱之际,两人都希望对方忠于自己,爱情是排他的。
“男女平等有时候是一种漂亮说法,既然未婚男人克制不住情欲,那么从权利平等出发,未婚女子也无需克制自己的欲望。”一个女孩忿忿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好强硬地批驳她的观点,事实上,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我只想对她说,假如你只是为了追求平等去“爱”,一旦你受到伤害和欺骗,岂不是赢得了双倍的不平等? “我的口号是:‘婚前百花齐放,婚后从一而终’。”
一个女孩颇为自信,号称她的爱情观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她补充说:“我说的‘百化齐放’并不是随意放纵。如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一样,我要选择最好的结婚对象。如果过早地和一个男人建立了特殊关系,以后遇到更为适合自己的对象也只能品尝目光短浅的遗憾了。”
有人说,男人不在乎女友是不是处女,但对于新婚妻子却很较真,女孩们,听了这话你们又该愤愤不平了吧? 自重不是禁欲主义。中世纪倡导的禁欲主义抑制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导致一幕幕爱情悲剧上演。今天,女大学生们强调的“自尊、自重”和禁欲主义是大相径庭的。
在北医的花园里,我遇到一对正在复习功课的小情侣,他俩看上去情投意合。男孩很斯文,说起话来倒挺自信:“中国是礼仪之邦,表达爱情的方式比较储蓄,很我人提出性别分层的问题,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其实男人并不像女人想象的那么坏,关键是女人要保持心理平衡。”“你好像很有优越感,是不是做男人很开心?”
“做女人才好呢,尤其是靓女,处处能受到照顾。”他女友在一旁说:“其实我们都不是老古董,尤其又是学医的,经常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我也喜欢看劳伦斯的小说,赞同他为畸形的人类生活而发出的直率的呼吁。我所理解的‘贞洁’和传统的‘贞洁’是两个同心圆,但时代变了,我的‘贞洁’范围要广得我。”
男孩又插话说:“两情相悦可以表达的爱慕方式其实很多,也很灵活。要想生理健康,首先得心理健康。这样就能自然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能想出一些不脱轨的对策。当然啦,我不可能说得太具体。”
他俩相视一笑。
温柔的幸福从何而来?爱情初始,它羞怯地跟随在欲望后面,然而最终它主宰了爱情。这种从情欲开始,但却持续下来的恋情从何而来?它来自信任和彼此的尊重。 “人类爱情的奇迹,就在于人能在单纯的本能和欲念的基础上,修筑起细微复杂的感情大厦。”
人是一个圆,这一半是男人,那一半是女人。女性解放靠女人,也靠男人。部分女大学生们已经举起了鲜明的旗帜,男孩,你可曾知道,当你想要采取轻率的举动之前,女孩已在百米之外抗议了。
当欲望张气扬的时代塑造了很多耀眼角色的时候,曾经自视甚高的大学生带着谁为我喝彩的寂寞降为配角。他们在经过一番与自我较量的阵痛之后,重新登上舞台,向世人展示生机勃勃的面貌。当传统观念的堤坝被咆哮而来的物欲洪流冲得不堪一击时,一批弱不禁风的女大学生却正悄悄结盟,向着纯粹的爱情,向着贞洁观念实现真正的回归。
爱情花园的观望者
走进人民大学的女生宿舍,我们遇到学中文的晓叶,她是个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的女孩。宽大、粗犷的迷彩服裹住小巧玲珑的身躯,使她看起来像一朵迎风怒放的荆棘花。
一进门,她就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你们说电脑时代还有爱情吗?”“应该有,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她笑了,目光里有几分狡猾。“我信不过男人,还是自恋一点好,总不至于受伤。”她先后交过三个男朋友,据她说都是前卫一族。他们之间起初很来电,可是这种关系都在对方提出过界的要求之后嘎然而止。
“我不想受伤,就这么简单。男女之间走得太深有时会反目成仇,我姐和她原来的男朋友就是这样,最后弄得两个人都很不舒服。”当电影里出现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的失贞少女时,晓叶对自己的壮举欢欣喜舞,觉得她又走对了一步棋。
“失恋和失贞感觉不一样,即使加入失恋者军团,我还拥有自己,并不会输得很惨。也许是小说看多了,我能想象到失贞的可悲。每当我感到迷茫的时候,我眼前总是浮现出《雾都孤儿》里那个被抛弃的女人在雨地里狂奔的情景。”
晓叶显示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
“有人说我在爱情上工于心计,怕吃亏,总是留着一手。说真的,在性爱上确实男女有别。很多男人在占有一个女人之后就觉得没有结婚的必要了。男人生来就不存在失贞问题,没有人谴责他们。有些新潮女人认为‘占有’这个概念是狭隘的,如果感觉没有了,女人也可以抛弃男人。不过我想,她在拥有这份潇洒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
据报道,美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重视贞操。调查显示,与两年前相比,美国守身如玉的大学生多了一倍。近60%的20多岁女性坚持不发生婚前性行为。担心艾滋病是产生这股洁身风气的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个权威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年轻成人在贞操方面比年长成人要较为谨慎,而且也比他们要保守。
晓叶说:“其实我也想投入一场恋爱,但我不能完全忘我,我真的很怕爱伤。”
超前文化助长了女大学生头脑中的浪漫因素。她们在爱得昏天黑地时竭力为自己打上“敢爱敢恨”的烙印,与“女权先驱”标榜自己。然而,像晓叶这样的女孩却在不知不觉地营造一种气氛。她没有融入潮流,始终保持某种纯朴的东西。 曾几何时,主张个性外部设备的潮流冲破了传统爱情观念的藩篱,作为一种潮流,它也有过时的时候。弗洛姆在《逃避自由》里早就说过:“现代西方社会的整个问题在于物质丰富的另一方面,是精神贫困化的日趋严重,由于滥用本能的冲动,现代西方社会处于混乱迷茫之中。”
贞洁仍是一张王牌
我们在校园的海报栏里看到一则摄影展的广告。据说那些照片全出自一个女大学生之手。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了这个女孩,她叫林菲,在政法大学学法律。她不是绝色美人,但在一大群人里,你绝对会第一眼看到她。那副表情是独特的。她双眉一挑隐隐一笑,就把男人不恭的殷勤化成粉碎。 林菲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两年前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但这种爱一直深埋心底,未敢表露。现在这个男人虽然离婚了,但林菲对他的爱仍然是小心谨慎的。
美感必定和忧郁联系在一起,此时,林菲的目光里有一种动人的感伤情调。
“现在他离婚了,但我的顾虑却更多了。我不可能不假思索地把一切都献给他。不走那一步,即使我们分手也可以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一起感悟人生。如果我们有了那层特殊关系,就会有占有欲,也许最后双方心中的美好感觉都会失掉。” “他的感觉呢?”“他是个成熟男人,对于我的禁闭有时显得缺乏理解,我一直对他讲,摆在他面前有两要路,要么去找别的女人,那样我和他保持友谊;要么等到我毕业和他结婚。”
“你好像对他留着一手,是吗?”“是啊,我从小就性情孤傲,自负使我思虑过多。他是个多情的人,我怕不能和他从一而终,所以必须保护自己,否则我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男女之间保持一点距离也好,在某些方面我宁愿是个愿望而已。”
林菲并不是女大学生的代表,但她的爱情观是谨慎的。女孩在争取自由的同时也学会保护自己,这样就不会在身心受伤的时候去虚构一个“曾经拥有”的神话。 男女生来不平等?
校园里有个奇特的现象:一些打扮前卫的女孩在交友问题上却往往是小心谨慎的。她们伶牙俐齿,反应敏捷,颇具成熟女人的风范,也许正是由于四处风光、见世面,她们才容易把轻浮的两性吸引和爱情区别开。热恋并不等于漫无节制的放纵,在恋爱之际,两人都希望对方忠于自己,爱情是排他的。
“男女平等有时候是一种漂亮说法,既然未婚男人克制不住情欲,那么从权利平等出发,未婚女子也无需克制自己的欲望。”一个女孩忿忿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不好强硬地批驳她的观点,事实上,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我只想对她说,假如你只是为了追求平等去“爱”,一旦你受到伤害和欺骗,岂不是赢得了双倍的不平等? “我的口号是:‘婚前百花齐放,婚后从一而终’。”
一个女孩颇为自信,号称她的爱情观集传统和现代于一身。她补充说:“我说的‘百化齐放’并不是随意放纵。如同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一样,我要选择最好的结婚对象。如果过早地和一个男人建立了特殊关系,以后遇到更为适合自己的对象也只能品尝目光短浅的遗憾了。”
有人说,男人不在乎女友是不是处女,但对于新婚妻子却很较真,女孩们,听了这话你们又该愤愤不平了吧? 自重不是禁欲主义。中世纪倡导的禁欲主义抑制了个性的自由发展,导致一幕幕爱情悲剧上演。今天,女大学生们强调的“自尊、自重”和禁欲主义是大相径庭的。
在北医的花园里,我遇到一对正在复习功课的小情侣,他俩看上去情投意合。男孩很斯文,说起话来倒挺自信:“中国是礼仪之邦,表达爱情的方式比较储蓄,很我人提出性别分层的问题,指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其实男人并不像女人想象的那么坏,关键是女人要保持心理平衡。”“你好像很有优越感,是不是做男人很开心?”
“做女人才好呢,尤其是靓女,处处能受到照顾。”他女友在一旁说:“其实我们都不是老古董,尤其又是学医的,经常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我也喜欢看劳伦斯的小说,赞同他为畸形的人类生活而发出的直率的呼吁。我所理解的‘贞洁’和传统的‘贞洁’是两个同心圆,但时代变了,我的‘贞洁’范围要广得我。”
男孩又插话说:“两情相悦可以表达的爱慕方式其实很多,也很灵活。要想生理健康,首先得心理健康。这样就能自然地看待这个问题,也能想出一些不脱轨的对策。当然啦,我不可能说得太具体。”
他俩相视一笑。
温柔的幸福从何而来?爱情初始,它羞怯地跟随在欲望后面,然而最终它主宰了爱情。这种从情欲开始,但却持续下来的恋情从何而来?它来自信任和彼此的尊重。 “人类爱情的奇迹,就在于人能在单纯的本能和欲念的基础上,修筑起细微复杂的感情大厦。”
人是一个圆,这一半是男人,那一半是女人。女性解放靠女人,也靠男人。部分女大学生们已经举起了鲜明的旗帜,男孩,你可曾知道,当你想要采取轻率的举动之前,女孩已在百米之外抗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