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屈死?--- 读“张艺谋与刘晓庆”有感

~流浪的狮子~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2-18
消息
1,345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如果将中国的文艺完全嫁祸于政治,不免过于牵强!不可否认,现今很多文艺界人士是
和政界有往来的,但这很正常,不独中国一家。

而很多人声讨的所谓文艺被强加的“主旋律”之说,也不尽然。

比如海子兄崇拜的一个人:崔建,他的作品大都刻有时代的烙印,而其主旋律却充满着
叛逆和无望,代表一个时代的共鸣。与所谓的“主旋律”那么地不和谐,没有强加之意,
却一样可以很好地推广流行。

还有一位推崇崔建至致的作家:王朔。

王朔自己是个批判者,理所应当地也就成了被批判的众矢之的。王朔是中国的王朔!

自从80年代的“王朔年”以来,围绕王朔的争论就没断过。但这种争论与一般的作家和
作品争鸣不同,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越出了所谓的“文坛”的界限,而波及到整个社会、
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王朔的文字和张艺谋的电影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文艺
领域持续时间最长、争议最大的两个焦点。他们两位的风吹草动、只言片语都能搅动起
不小的波澜。声音甚至压过了“主旋律”。

艺术家们有时总是以过于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一个主题,以刻画效果、加深印象。这有时
难免会给观众以曲意,后现代主义给这种手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比如说前一段的两个
影片,片名倒是忘记了。其中有一部是拿到柏林电影节上放映的。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
帖子,是参加了电影节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写的,对这个影片很不满。

片中以北京为背景,主题围绕着两个小孩为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勾心斗角的事。值得
注意的是,年代是现代的北京。电影里主要背景却是破旧的小巷,横七竖八的自行车,
麻木的人群,阴晦的街景。当导演被记者问及这种布景是怎么构思出来的,那位导演竟
然说北京就是这样,随处可见。恐怕导演大有牵强此影片“来源于真实生活”之意。

另一部影片《幸福时光》大概说一个盲人少女被骗做按摩女,却用纸来抵工钱之意。据
传被国人定为轻喜剧一类,接着就出现一大堆批判中国人的文章,还把外国人搬了出来,
耻笑国人冷血变态。这种影片,我看中国人也无法接受,说它另类、哗众取宠已经很客
气了。

谈到张艺谋,先谈谈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观为特征或旗帜,
它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90年代以来在我国也有相当影响。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以反叛人
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传统为自己的逻辑出发点的。

然而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不赞成我们的创新观的,他的主导倾向不是追求真善美的新,而
是想方设法去追求稀奇古怪的病态的新,反常的新,令人呕心、血性、残忍、恐怖、惊
骸的新,这是比赛假恶丑的创新,把聪明才智全部用在挖掘和展示假恶丑上。有人分辨
说,他们表现骇人听闻的假恶丑,是为了揭露假恶丑,这种自欺欺人的诡辩,恐怕也会
遭到被辨护者的怒斥,因为这会俗化作者阅割作者的反叛个性,歪曲作者超凡脱俗的原
创性观念。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高举反传统的旗帜,几乎不断革命了一整个世纪,但并
没有能够摧毁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理想的伟大传统,并没有能够扭转人类审美的大方向。
虽然“后现代”浪潮起伏不断,但世界上大多数有正常健康审美情趣的人,还是喜欢从
古希腊罗马以来能够体现人类审美理想而具有人道主义亲切感的健康艺术。不管后现代
主义的理论家们怎样攻击伟大传统过时和落后,鼓吹后现代主义的先锋和超前,世界上
大多数审美主体还是不买它的帐,卢浮宫永远比蓬皮杜现代美术馆能够吸引更多世人。

由于时间的恰好,后现代主义对电影发展影响至深.比如早期的代表作《沉默的羔羊》,
一直到《阿甘正传》,大量的作品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由深至浅。随着时代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对艺术的影响以越来越为人所弃,20世纪90年代末在美国发起的对后现代主
义的批判就是典型例证。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界的影响,不言而喻,和世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
这从张艺谋身上也体现出来。后现代主义最初流入中国,马上就被某些人接受,盲目崇
拜。迷信它的“反叛革命性”和“后现代性”。这批人中除了许多年轻乏识、暂时卷人
的青年人之外,还有一些雄心勃勃想另立山头、占山为王干大事业的导师和教父们,他
们总想在中国艺术界搞“长江分界”,搞“南北朝”,等站稳脚跟后再图“统一大业”。
张艺谋、陈凯歌曾经就是中国电影界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然而以其作品意境的阴晦,很
难取得良好的社会与市场效果。艺术牵强附会,市场也就一塌糊涂。滑稽的是,周星驰
竟被称为“后现代主义新青年”。同意不同意此说法,恐怕得去问问他本人才行。

再回头说说中国文艺界的“主旋律”。再我看来,“主旋律”之说大有被某些别有用心
之人炒作的意思。就拿电影界来说吧,这些年国内电影可谓花样百出,体裁千变。记得
当时上演《雷锋》后,又出了一部抗日电影,是演雷锋的演员演的。再这部抗日片中,
却演成了戏剧角色,抗日英雄贪生怕死、唯利是图,还有些弱智的成分,却是在这样的
人群中、这样的歪打正着中,击败了日本人。风格使人想起法国的《虎口脱险》。就是
这样的电影,我和家人连着看了两遍,没有英雄光辉形象的塑造,没有可歌可泣的场景,
却就是这样地令人喜欢,此后出了第二集也是必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电视剧
《我爱我家》、比如《黑洞》等等。在文艺越发放开的今天,鼓噪所谓莫须有的文艺
“主旋律”尘嚣日上,这点真是很令人怀疑。

这不,张艺谋出的事也不少,风格一变,便马上有人跳出来指责张艺谋没落了,被“主
旋律”压制了。从《有话好好说》起,到《一个都不能少》,到《幸福时光》,一路批
将下来。我以前一直就不喜欢张艺谋,他的片子格调阴晦,体裁单调,总是脱干不了压
抑的气氛。这样的影片,市场影响力可想而知。电影改革,市场化,商业化,讲了这么
多年,进展缓慢,关键在于电影人的观念以及电影制作体制的转变,观念守旧,停留在
旧的思维上,电影水平也难提升。然而改变终究要改变,最不可能变的张艺谋竟也变了,
巩利情结也不见了,影片里也出现了以前鲜见的亲情,甚至拍起了武打片。于是倒了某
些人的胃口,于是就马上有人跳出来指责。帽子也扣得不少,没落了,走下坡路了,为
的是在当前政治气候下求生存了,为了迎合那些有了点电影教养就骂骂咧咧的愤青观众
了,张艺谋变成商人了云云......优胜劣汰,我看,要是张艺谋再拿着以前那样格调阴
晦的片子去国际上混奖,恐怕外国人也要呕吐了。

《英雄》本来是令人叫好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和制作水平上要超过《卧虎藏龙》,用
它去角逐奥斯卡奖,无可厚非,中国导演去角逐奥斯卡奖很是一件大事,其商业价值也
不可估量,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一大尝试,一座里程碑。如今,《英雄》也被做了文
章,被无中生有地披上政治色彩,又跑不了又要被某些遗老遗少和别有用心之人数落一
番。如此看来,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香港的徐克若是在中国大陆岂不要被骂死?

多说一句,以前就看过香港拍的《秦始皇》,刘伟演秦王,刘松仁演荆柯,里面秦王歌
颂得更好,怎么没见有人放屁?难怪《英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少数无赖的记者,香
港演员感到恼火和不解。

早就想问问张艺谋,拍不出适合大众胃口的好影片,没有好的票房,你哪来钱去拍大戏?
我为《英雄》叫好!

至于刘晓庆,演艺圈里税务新闻多了。从毛阿敏到刘晓庆,中国明星逃税一直就是倍受
关注的问题,而刘晓庆,恐怕是做得最绝的一个。正好是上个月,一个在国内演艺界的
朋友从国内回来,来渥太华玩,我们去东方皇宫吃饭。席间,正好谈到刘晓庆。我问她
有没有政治原因,凑巧她在北京的时候和国税局的一个官员吃饭时也问过这个问题。便
知道纯粹是逃税的原因,国税局对明星们当然不能放过,刘晓庆也一直被盯着,只不过
她竟然和国税局对着干,不把国家法律当回事,这边给了警告,她那边就开记者招待会。
用国税局的话来说,胆子太大了!影响虽大,不抓不行,根本没有什么其它原因。

张艺谋被招安,刘晓庆屈死?何来招安?招谁的安?刘晓庆又屈死在谁手里?有什么屈?
不做谁的二奶?

中国就是总有这么一些人,容不得别人。一方面在制造麻烦,一方面又挖苦、打击,勾
心斗角,你死我活,难道中国人的劣根如此?看看那几个满口民主、仁义,在史坛闹了
一阵子,得了便宜卖乖,又跑去别的坛子兴风作乱,要把人千刀万剐的老家伙就知道了!
 
最初由 ~流浪的狮子~ 发布
如果将中国的文艺完全嫁祸于政治,不免过于牵强!不可否认,现今很多文艺界人士是
和政界有往来的,但这很正常,不独中国一家。


说你的中文烂,你还不服气。文艺怎么个嫁祸于政治法?文艺本身是中性词,没有任何褒贬之意,何来嫁祸一说?你是想表达“把文艺和政治拉上关系”的意思吧?至于文艺在中国是不是受政治因素影响,你可以问前中宣部丁八爷,也可以重新学习先皇在延安整风中的讲话。文艺界人士和政界有往来这个事实放在这里和你想表达的东西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关系,不过是阁下逻辑思维高超的佐证。


而很多人声讨的所谓文艺被强加的“主旋律”之说,也不尽然。

比如海子兄崇拜的一个人:崔建,他的作品大都刻有时代的烙印,而其主旋律却充满着
叛逆和无望,代表一个时代的共鸣。与所谓的“主旋律”那么地不和谐,没有强加之意,
却一样可以很好地推广流行。

崔建的歌流行的时候还没有“主旋律”这个词,而且那也是胡赵时代,中共历史上最开明的时期。


还有一位推崇崔建至致的作家:王朔。

王朔自己是个批判者,理所应当地也就成了被批判的众矢之的。
王朔是中国的王朔!

自从80年代的“王朔年”以来,围绕王朔的争论就没断过。但这种争论与一般的作家和
作品争鸣不同,它的意义与范围早已越出了所谓的“文坛”的界限,而波及到整个社会、
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王朔的文字和张艺谋的电影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文艺
领域持续时间最长、争议最大的两个焦点。他们两位的风吹草动、只言片语都能搅动起
不小的波澜。声音甚至压过了“主旋律”。

艺术家们有时总是以过于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一个主题,以刻画效果、加深印象。这有时
难免会给观众以曲意,后现代主义给这种手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比如说前一段的两个
影片,片名倒是忘记了。其中有一部是拿到柏林电影节上放映的。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
帖子,是参加了电影节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写的,对这个影片很不满。

片中以北京为背景,主题围绕着两个小孩为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勾心斗角的事。值得
注意的是,年代是现代的北京。电影里主要背景却是破旧的小巷,横七竖八的自行车,
麻木的人群,阴晦的街景。当导演被记者问及这种布景是怎么构思出来的,那位导演竟
然说北京就是这样,随处可见。恐怕导演大有牵强此影片“来源于真实生活”之意。

另一部影片《幸福时光》大概说一个盲人少女被骗做按摩女,却用纸来抵工钱之意。据
传被国人定为轻喜剧一类,接着就出现一大堆批判中国人的文章,还把外国人搬了出来,
耻笑国人冷血变态。这种影片,我看中国人也无法接受,说它另类、哗众取宠已经很客
气了。

谈到张艺谋,先谈谈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批判现代性、现代世界观为特征或旗帜,
……
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比如电视剧
《我爱我家》、比如《黑洞》等等。在文艺越发放开的今天,鼓噪所谓莫须有的文艺
“主旋律”尘嚣日上,这点真是很令人怀疑。



无知的人的勇气向来让人惊叹。学术界至今还没有人敢给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下严格定义,我们这位中英文水平都让人叹为观止的狮子在看了几篇文章略晓皮毛后,居然可以如此“权威”地引用和评价它,还没有给原作者应有的credit。

“鼓噪所谓莫须有的文艺“主旋律”尘嚣日上,这点真是很令人怀疑”
所谓的和莫须有是同一个意思,没必要连在一起用。主旋律这三个字不是“别有用心”的人发明的,这是丁八爷的倡导,你不知道?


这不,张艺谋出的事也不少,风格一变,便马上有人跳出来指责张艺谋没落了,被“主
旋律”压制了。从《有话好好说》起,到《一个都不能少》,到《幸福时光》,一路批
将下来。我以前一直就不喜欢张艺谋,他的片子格调阴晦,体裁单调,总是脱干不了压
抑的气氛。这样的影片,市场影响力可想而知。电影改革,市场化,商业化,讲了这么
多年,进展缓慢,关键在于电影人的观念以及电影制作体制的转变,观念守旧,停留在
旧的思维上,电影水平也难提升。然而改变终究要改变,最不可能变的张艺谋竟也变了,
巩利情结也不见了,影片里也出现了以前鲜见的亲情,甚至拍起了武打片。于是倒了某
些人的胃口,于是就马上有人跳出来指责。帽子也扣得不少,没落了,走下坡路了,为
的是在当前政治气候下求生存了,为了迎合那些有了点电影教养就骂骂咧咧的愤青观众
了,张艺谋变成商人了云云......优胜劣汰,我看,要是张艺谋再拿着以前那样格调阴
晦的片子去国际上混奖,恐怕外国人也要呕吐了。

《英雄》本来是令人叫好的一部影片,故事情节和制作水平上要超过《卧虎藏龙》,用
它去角逐奥斯卡奖,无可厚非,中国导演去角逐奥斯卡奖很是一件大事,其商业价值也
不可估量,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的一大尝试,一座里程碑。如今,《英雄》也被做了文
章,被无中生有地披上政治色彩,又跑不了又要被某些遗老遗少和别有用心之人数落一
番。如此看来,美国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和香港的徐克若是在中国大陆岂不要被骂死?

多说一句,以前就看过香港拍的《秦始皇》,刘伟演秦王,刘松仁演荆柯,里面秦王歌
颂得更好,怎么没见有人放屁?难怪《英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少数无赖的记者,香
港演员感到恼火和不解。

早就想问问张艺谋,拍不出适合大众胃口的好影片,没有好的票房,你哪来钱去拍大戏?
我为《英雄》叫好!

至于刘晓庆,演艺圈里税务新闻多了。从毛阿敏到刘晓庆,中国明星逃税一直就是倍受
关注的问题,而刘晓庆,恐怕是做得最绝的一个。正好是上个月,一个在国内演艺界的
朋友从国内回来,来渥太华玩,我们去东方皇宫吃饭。席间,正好谈到刘晓庆。我问她
有没有政治原因,凑巧她在北京的时候和国税局的一个官员吃饭时也问过这个问题。便
知道纯粹是逃税的原因,国税局对明星们当然不能放过,刘晓庆也一直被盯着,只不过
她竟然和国税局对着干,不把国家法律当回事,这边给了警告,她那边就开记者招待会。
用国税局的话来说,胆子太大了!影响虽大,不抓不行,根本没有什么其它原因。

张艺谋被招安,刘晓庆屈死?何来招安?招谁的安?刘晓庆又屈死在谁手里?有什么屈?
不做谁的二奶?


说你弱智,你还越发得意。难道刘晓庆案有政治因素,一个从中国过来的和国税局官员吃过饭的人可以告诉你什么真相?如果你知道真相,你会不会跟别人在饭桌上说?以你的思维能力,也许会吧?人们为什么要猜测刘案有政治因素?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知情权,人们只有猜测。告诉我,刘案公开审理了吗?刘被关押这么久,既不公开审理,又不放人,是哪家的法律?





中国就是总有这么一些人,容不得别人。一方面在制造麻烦,一方面又挖苦、打击,勾
心斗角,你死我活,难道中国人的劣根如此?看看那几个满口民主、仁义,在史坛闹了
一阵子,得了便宜卖乖,又跑去别的坛子兴风作乱,要把人千刀万剐的老家伙就知道了!

谁制造了什么麻烦?你的一方面…一方面…句式究竟想说什么?语文老师有没有教过你怎么用一方面…一方面…造句?还有“得了便宜卖乖”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用的?谁在“在史坛闹了一阵子”?谁在“兴风作乱”,拜托你说话不要这么象人民日报。我真的很讨厌自己,居然花这么多时间在你的裹脚布上。
 
强烈反对qlgc这种文革式的评判和人身攻击.如道不同,可以争鸣,抗议针对作者使用"弱智"等侮辱式语言. 建议版主对Qlgc警告.

qlgc :gun: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