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明星设计师实用灵感设计 (图)

自在随缘

学海无崖
VIP
注册
2006-01-23
消息
9,188
荣誉分数
1,771
声望点数
0

旅行箱,是箱子与家具概念的拼接。
 
获得德国红点奖“好中最好”大奖的沙发。


  安卡•桑培是法国设计界冉冉上升的明星,她的设计极好诠释了这样的观念: 丰富细腻的情感沉淀于琐屑的日常生活中,沉淀于3与4之间而不是宏大叙事中。

  安卡•桑培1968年生于巴黎――这里时间和地点很重要――设计师在70年代度过青少年时期,“穿行于审美难堪的世界中”。不过她经常光顾独具特色的露天跳蚤市场,那里稀奇古怪、充满生活气息并游离于商业之外的物品对她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桑培出生和居住的巴黎是座“所有人的城市”――也许这是描绘巴黎最恰当的词汇――也给桑培的设计打下烙印:恬静的优雅与大家闺秀气质。

  1993年桑培在著名的ENSCI(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完成学业后,得到很多与国际一流设计大师工作的机会。她先后在米兰的Bruno Vigano工作室、伦敦的马克•纽森设计工作室实习,并一度跟随安翠•普特曼(Andree Putman)工作。从2000年起桑培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独有的桑培风格慢慢成型。今年她赢得VIA“年度设计师”称号,德国红点奖则把“好中最好”大奖授予她最新设计的一款美丽沙发。
 



  
钱夹草图,灵感可能来自葡萄酒的波纹。安装放大镜的钱夹,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里面装了些什么。


  桑培作品吸引力的另一来源则是一种捉摸不定的“无定形”感。观看桑培的作品像是引导你进行一场“用途”的探索。灵活多变的用途突破了单一功能的向度,不需要阅读说明书,她的设计自然而然地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种无缝结合也许来自某种同构关系:生活的丰富与用途的多样暗合。这方面可以举出拉杆旅行箱的例子,到达目的地时它可以竖立而为分层储物箱,据说灵感来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搬运工具能迅速变成家具。或者可以举出著名的书橱脚凳,既是典雅的鼓形小凳同时能迅速变为有扶手的微型登高梯。桑培迷恋用途剪拼造成的意外效果,也许是某种微妙精致的思考吸引了她,好比双面书橱的暗喻:简单的结构调整带来错综复杂的视觉辐射力。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描述日本设计时使用过这样的比喻,好设计并不必然是1到100之间的东西,好设计也可以产生于3与4之间。桑培的设计极好地诠释了这一观念,丰富细腻的情感沉淀于琐屑的日常生活中,沉淀于3与4之间而不是宏大的叙事中。桑培最近赢得红点奖的一款沙发,在扶手舒展的姿态或如斧凿的凹纹中,在种种细节中,释放出清新的优雅。
 
搁板与钩子,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灯光的魔术,内外灯罩的设置使得灯光可无穷变幻。
 

放大镜式储物桶,有红绿两种颜色搭配。
 

书架小凳,是凳与拉杆箱概念的拼贴。
 

双面书橱,随着物品的排列造成跳荡的节奏。
 
安卡•桑培肖像。

  放大镜玻璃盒子、双面书架、搁板上的金属钩,或者储物箱与旅行箱的合一,这些设计反映出桑培对日常用品的浓厚兴趣。没有令人惊叹的奇迹、也没有波澜壮阔的一百八十度的更迭,设计师只着意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添加诗意和便利。这种诗意来自不经意的陌生感,来自原本熟悉到忘记它们存在的物什刹那间散发出的异样感。因此有人把桑培的作品类比于法国新浪潮电影――两者都有着平淡中的清爽新鲜。桑培的设计具有一种特殊的黏合力,似乎一旦使用就无法再次离开它们。

  这种黏着的力量来自设计师真挚直接的表达手法。桑培的作品与其说是外向炫示的,不如说是内向质朴的。她曾经设计过一盏灯,灯泡紧身的灯罩可以灵活地开合升降。当开合时,灯光为外层灯罩剪影,当升降时,灯光可上下切换。在这里形式与功能都明白无误地展现,仿佛设计师的静思被固化呈现出来。另一件有趣的作品则是搁板与裸露金属钩,放置在玄关处,有评论说这像蒙太奇的拼接,搁板一头不断变换魔法――挂钩本身和物品都是灵活的变量,里面有种干干的诗意和幽默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