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黑体][FONT=宋体](转载<钱江晚报>2007年9月30日B6版) [/FONT][/FONT]
[FONT=黑体][/FONT]
[FONT=黑体][FONT=宋体]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比成一个生产线,家庭教育是第一道工序,学校是第二道工序,家长必须把自己这道工序完成,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希望学校做好是绝对不可能的。 ——董进宇[/FONT][/FONT]
[FONT=黑体][/FONT]
[FONT=黑体][FONT=宋体]
教育孩子,首先要正视家长的问题
先问家长两个问题
讲座开始前,我想问两个问题。
问:曾经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种事的家长请举手(几乎所有人都举手)。根据你们的观察,比完之后,孩子发奋学习了吗?
众答:没有!
为什么会没有效果?我打个比方,在座的各位女士,假如你今天中午回到家里,一进门你老公就说,今天上 午我去老王家了,你看老王的妻子对老公多好,说话多温柔,多会做事,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请问各位作何反应?也许浙江女人相对温柔一点,如果是东北女 人听了这种话,她会指着老公的鼻子说,你给我听好了,你看谁好你跟谁过去,老娘就这样(众笑)!再举个例子。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班级第一名,另一个是班级 第35名,叫约翰。这两个孩子的爸爸在同一个公司工作。约翰的爸爸觉得很没面子,回家斥责约翰:为什么人家学习成绩这么好,你却每次都是最后一名,我真为 你感到丢脸!约翰正在看电视。他指着电视说,爸爸,你看!都是同龄的男人,为什么人家克林顿是总统,你还只是个小职员?我真为你感到丢脸(众笑)!
人和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我们要按照人的成长、人的心理规律,学习把事情做对。
再问:曾经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批评过孩子的请举手。批评之后,你感觉有效果吗?
众答:没有。
为什么没效果?因为批评是禁止性命令,他只能让人不做什么,不能让人做什么。卡耐基本人死了50年,他所创立的成人教育课程目前在全世界70个国家方兴未艾,他只不过发现一个小小的人性弱点: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
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有没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和护士小姐说“我不愿意学习,学习很烦”的?所以要教育孩子,首先我们要正视家长的问题。
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
一、首先要调整亲子关系
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调查研究,你到北大、清华或浙大也可以,找30位杭州出身的同学,去访问他的爸爸妈妈,问他们怎么把孩子教育成这么优秀,我保证你会很失望,因为那些家长会说:“其实我也没怎么教育!”
反过来你在杭州市高中找30位成绩很不好、或者天天泡网吧的孩子,你去访问他们的妈妈:“你是怎么把 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的?”我保证她会给你讲一个长长的故事:“这个孩子把我气死了,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都找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主任,上 中学的时候给他交了昂贵的学费,把他送到杭州市最好的中学;到现在我几乎工作都不要了,最后居然是这样子!”
这是个悖论,教育好的孩子仿佛是没怎么教育,没教育好的孩子,家长越是努力孩子越是不好,在这种现象背后蕴含什么深刻的教育原理?
心理学上把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称为“亲子关系”。我们发现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良好的 ——我所说的正常良好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体谅、理解、支持,家长学会了无条件爱孩子,孩子学会了感恩,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在这种亲子 关系状态下,那你不用怎么教育,孩子会遥遥领先。
反过来如果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扭曲,彼此之间相互抵触,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这种亲子关系状态下,那你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程度越高!
二、关注“精神的人”的成长
任何人都是两个层面的人,一个是物质的人,一个是精神的人。物质的人需要营养,孩子的精神更需要营养才能发育生长。一个人伟大不伟大指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要有一个人站在他的背后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他、鼓励他、赞美他、承认 他。当我们无条件爱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这两个动作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当你欣赏他的时候,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当一个孩子内心和自我价值开始 向外扩张,就会向上发展,向善发展。“向善”代表着他要遵守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则,不做破坏者;“向上”代表他要学习人类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孩子在上课 的时候能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这个前提是他要先接收到你对他的爱,还得接收到你对他的欣赏、鼓励、表扬、赞美、承认……他才开始有了生命的成长动力,如果 大家真正明白人性的基础原理的话,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不用我说了。
三、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
我们把一个人跟一棵树相互比喻,树冠代表人的知识和技能,树干代表人的身体,树根代表人的心灵。为人父母,很多家长忙于树冠,可其实那是学校的工作;树干是自然规律,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孩子的身体也不是家长的主要工作领域;那剩下树根,树根代表孩子的心灵,是家庭教育真正的工作领域。
英国大思想家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这句话是真理,但是心灵这个概念太大了,里面有上万个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我们总结提炼出孩子六个心灵品质,如果你把这些心灵品质培养出来了,20年后你的孩子一定是个杰出的人。这六个心灵品质分别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怎么培养孩子的心灵品质
■自尊心
我上大学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东北冬天很冷,大约零下25℃,当时在街上给人钉鞋的清一色是浙江人, 钉一双鞋大约赚1元钱,从早到晚,他们冻得哆哆嗦嗦地在那一锤锤钉。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幕,街上有不少要饭的,他们都不是浙江人。一天钉鞋大概可以赚到 30元钱,一天要饭可以赚到40多元钱。我对浙江人内心怀着绝对的敬意,是什么让浙江人坐在地上钉鞋?是人的自尊!用树根来比喻的话,自尊心是一个人生命 之树的大树根,有了自尊心这个大树根,下面会长出两个小树根,一个是羞耻心,一个叫上进心,有了羞耻心的孩子有不良行为被人家嘲笑而脸红心跳,下次不做这 个不良行为。反过来如果没有羞耻心,那就表现为没皮没脸,一个孩子如果这样你就无法教育他了,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就破罐子破摔。
孩子的自尊心该怎么培养?太简单了,就两个字:尊重。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对待,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自尊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再说得形象点,你怎么和你的领导说话,就怎么和孩子说话。
■自信心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之一,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望子成龙心切就错了。一心切就着急,在家里天天盯着孩子读书,让孩子在家得不到休息,太累了。家长的这种做法正好是孩子压力过大,跑到学校里偷懒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家里该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出来,这才是家长真正该干的正事。自信心是什么东西?面对一样新事情,我们有三种基本心态,一我能;二我不能;三让我试试。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把他的心理状态推到第一种。
■责任心
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才有自律精神产生,有了自律精神产生才能收敛自己的行为,按照事先的预定去行为。这样孩子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
责任心怎么培养?在孩子的童年,该让他做的事你必须让他自己来做,学会对自己行为要负责。第二步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其实孩子在出生状态下不是完整的人,是一个小动物,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我们才把他变成了人。
■进取心
一个人从小培养出一种心理状态,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梦想,过成功快乐的人生,而不能依赖他人,这种心理状态叫做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有进取精神,他的人生潜能才能开发出来,这个孩子才能成大才。
怎么培养进取心?一、及时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二、切断他的后路,不要让他对你的地位、财富产生依赖。
■学习兴趣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一、先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第二、当孩子上了中学,一定让他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把这些都做对,孩子一定会很出色。
教给家长几大基本工具
■爱
爱要敢于向孩子表达出来。爱是无条件的,不是说今天孩子考得好,就给多少奖励,爱是整体接纳的,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就不爱他了……
■表扬
表扬有四段论,一陈述事实,二确认事实的可贵性,三表达为孩子感到高兴的感受,四表达期望。说起来简单,但如果把这四段都做对,孩子绝对不会骄傲自满。
■确认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某个优点而他现在还没有,你就当作他已经有了这个优点,慢慢这个优点就会被发掘出来,对他说“你很聪明、你很自觉、你很爱干净……”慢慢地鼓励他,他就会渐渐产生这个优点。这是一个神奇的工具。
■理解
家长要用孩子的价值观来评断孩子。我们中学生训练营在间歇的时候,放周杰伦的《双节棍》。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可是孩子们喜欢,你能不能说周杰伦错,能否说孩子错?不能,这叫价值观冲突。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可以说人家错。很多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行为,就批评孩子,他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真正不懂事的是家长,不懂得这是价值观冲突。
此外,还有三根高压线要注意:一忽略孩子存在;二是强迫,三是破坏性的批评。还有两个陷阱:一是有条件的爱;二是家长输不起的心态。
[/FONT][/FONT]
[FONT=黑体][/FONT]
[FONT=黑体][FONT=宋体]假如我们把教育孩子比成一个生产线,家庭教育是第一道工序,学校是第二道工序,家长必须把自己这道工序完成,如果家长没有做好,希望学校做好是绝对不可能的。 ——董进宇[/FONT][/FONT]
[FONT=黑体][/FONT]
[FONT=黑体][FONT=宋体]
教育孩子,首先要正视家长的问题
先问家长两个问题
讲座开始前,我想问两个问题。
问:曾经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更优秀的孩子比,希望你的孩子向人家学习,做过这种事的家长请举手(几乎所有人都举手)。根据你们的观察,比完之后,孩子发奋学习了吗?
众答:没有!
为什么会没有效果?我打个比方,在座的各位女士,假如你今天中午回到家里,一进门你老公就说,今天上 午我去老王家了,你看老王的妻子对老公多好,说话多温柔,多会做事,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请问各位作何反应?也许浙江女人相对温柔一点,如果是东北女 人听了这种话,她会指着老公的鼻子说,你给我听好了,你看谁好你跟谁过去,老娘就这样(众笑)!再举个例子。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班级第一名,另一个是班级 第35名,叫约翰。这两个孩子的爸爸在同一个公司工作。约翰的爸爸觉得很没面子,回家斥责约翰:为什么人家学习成绩这么好,你却每次都是最后一名,我真为 你感到丢脸!约翰正在看电视。他指着电视说,爸爸,你看!都是同龄的男人,为什么人家克林顿是总统,你还只是个小职员?我真为你感到丢脸(众笑)!
人和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我们要按照人的成长、人的心理规律,学习把事情做对。
再问:曾经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批评过孩子的请举手。批评之后,你感觉有效果吗?
众答:没有。
为什么没效果?因为批评是禁止性命令,他只能让人不做什么,不能让人做什么。卡耐基本人死了50年,他所创立的成人教育课程目前在全世界70个国家方兴未艾,他只不过发现一个小小的人性弱点: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
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有没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和护士小姐说“我不愿意学习,学习很烦”的?所以要教育孩子,首先我们要正视家长的问题。
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
一、首先要调整亲子关系
大家可以做这样一个调查研究,你到北大、清华或浙大也可以,找30位杭州出身的同学,去访问他的爸爸妈妈,问他们怎么把孩子教育成这么优秀,我保证你会很失望,因为那些家长会说:“其实我也没怎么教育!”
反过来你在杭州市高中找30位成绩很不好、或者天天泡网吧的孩子,你去访问他们的妈妈:“你是怎么把 孩子教育成这个样子的?”我保证她会给你讲一个长长的故事:“这个孩子把我气死了,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我都找最好的班级、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主任,上 中学的时候给他交了昂贵的学费,把他送到杭州市最好的中学;到现在我几乎工作都不要了,最后居然是这样子!”
这是个悖论,教育好的孩子仿佛是没怎么教育,没教育好的孩子,家长越是努力孩子越是不好,在这种现象背后蕴含什么深刻的教育原理?
心理学上把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称为“亲子关系”。我们发现如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正常的,良好的 ——我所说的正常良好是指家长与孩子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体谅、理解、支持,家长学会了无条件爱孩子,孩子学会了感恩,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在这种亲子 关系状态下,那你不用怎么教育,孩子会遥遥领先。
反过来如果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扭曲,彼此之间相互抵触,相互仇恨,相互不信任,这种亲子关系状态下,那你越努力教育孩子,孩子出毛病的程度越高!
二、关注“精神的人”的成长
任何人都是两个层面的人,一个是物质的人,一个是精神的人。物质的人需要营养,孩子的精神更需要营养才能发育生长。一个人伟大不伟大指的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通常要有一个人站在他的背后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他、鼓励他、赞美他、承认 他。当我们无条件爱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这两个动作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当你欣赏他的时候,孩子找到了自我价值;当一个孩子内心和自我价值开始 向外扩张,就会向上发展,向善发展。“向善”代表着他要遵守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则,不做破坏者;“向上”代表他要学习人类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孩子在上课 的时候能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课,这个前提是他要先接收到你对他的爱,还得接收到你对他的欣赏、鼓励、表扬、赞美、承认……他才开始有了生命的成长动力,如果 大家真正明白人性的基础原理的话,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不用我说了。
三、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
我们把一个人跟一棵树相互比喻,树冠代表人的知识和技能,树干代表人的身体,树根代表人的心灵。为人父母,很多家长忙于树冠,可其实那是学校的工作;树干是自然规律,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孩子的身体也不是家长的主要工作领域;那剩下树根,树根代表孩子的心灵,是家庭教育真正的工作领域。
英国大思想家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孩子的心灵。这句话是真理,但是心灵这个概念太大了,里面有上万个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我们总结提炼出孩子六个心灵品质,如果你把这些心灵品质培养出来了,20年后你的孩子一定是个杰出的人。这六个心灵品质分别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怎么培养孩子的心灵品质
■自尊心
我上大学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东北冬天很冷,大约零下25℃,当时在街上给人钉鞋的清一色是浙江人, 钉一双鞋大约赚1元钱,从早到晚,他们冻得哆哆嗦嗦地在那一锤锤钉。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幕,街上有不少要饭的,他们都不是浙江人。一天钉鞋大概可以赚到 30元钱,一天要饭可以赚到40多元钱。我对浙江人内心怀着绝对的敬意,是什么让浙江人坐在地上钉鞋?是人的自尊!用树根来比喻的话,自尊心是一个人生命 之树的大树根,有了自尊心这个大树根,下面会长出两个小树根,一个是羞耻心,一个叫上进心,有了羞耻心的孩子有不良行为被人家嘲笑而脸红心跳,下次不做这 个不良行为。反过来如果没有羞耻心,那就表现为没皮没脸,一个孩子如果这样你就无法教育他了,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就破罐子破摔。
孩子的自尊心该怎么培养?太简单了,就两个字:尊重。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对待,有话好好说,有事平等协商,孩子自尊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再说得形象点,你怎么和你的领导说话,就怎么和孩子说话。
■自信心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家庭教育的民族之一,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望子成龙心切就错了。一心切就着急,在家里天天盯着孩子读书,让孩子在家得不到休息,太累了。家长的这种做法正好是孩子压力过大,跑到学校里偷懒的根本原因。
我们在家里该把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出来,这才是家长真正该干的正事。自信心是什么东西?面对一样新事情,我们有三种基本心态,一我能;二我不能;三让我试试。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好,就必须把他的心理状态推到第一种。
■责任心
一个人有了责任心,他才有自律精神产生,有了自律精神产生才能收敛自己的行为,按照事先的预定去行为。这样孩子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
责任心怎么培养?在孩子的童年,该让他做的事你必须让他自己来做,学会对自己行为要负责。第二步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其实孩子在出生状态下不是完整的人,是一个小动物,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我们才把他变成了人。
■进取心
一个人从小培养出一种心理状态,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梦想,过成功快乐的人生,而不能依赖他人,这种心理状态叫做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有进取精神,他的人生潜能才能开发出来,这个孩子才能成大才。
怎么培养进取心?一、及时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二、切断他的后路,不要让他对你的地位、财富产生依赖。
■学习兴趣
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一、先把学习跟快乐联系在一起;第二、当孩子上了中学,一定让他寻找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把这些都做对,孩子一定会很出色。
教给家长几大基本工具
■爱
爱要敢于向孩子表达出来。爱是无条件的,不是说今天孩子考得好,就给多少奖励,爱是整体接纳的,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就不爱他了……
■表扬
表扬有四段论,一陈述事实,二确认事实的可贵性,三表达为孩子感到高兴的感受,四表达期望。说起来简单,但如果把这四段都做对,孩子绝对不会骄傲自满。
■确认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某个优点而他现在还没有,你就当作他已经有了这个优点,慢慢这个优点就会被发掘出来,对他说“你很聪明、你很自觉、你很爱干净……”慢慢地鼓励他,他就会渐渐产生这个优点。这是一个神奇的工具。
■理解
家长要用孩子的价值观来评断孩子。我们中学生训练营在间歇的时候,放周杰伦的《双节棍》。我一个字都没听懂,可是孩子们喜欢,你能不能说周杰伦错,能否说孩子错?不能,这叫价值观冲突。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可以说人家错。很多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行为,就批评孩子,他觉得孩子不懂事,其实真正不懂事的是家长,不懂得这是价值观冲突。
此外,还有三根高压线要注意:一忽略孩子存在;二是强迫,三是破坏性的批评。还有两个陷阱:一是有条件的爱;二是家长输不起的心态。
[/FONT][/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