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奇特的海中生物

爱喝牛奶的wawdj

{品品布鲁}
VIP
注册
2002-07-28
消息
14,148
荣誉分数
533
声望点数
273
刺魟(stingray)
刺魟(黄貂鱼)又称魔鬼鱼,刺魟尾部细长,体型呈扁型,因为具有强壮而扁平的身体,有时它们被称作扁鲨。刺魟的身体背部与腹部之间的厚度变薄,且往水平方向变宽,使它整个体形看来像是一个薄薄的圆盘,虽然运动能力比一般鱼类差了许多,但是,却相当有利其在水域底层的栖息、藏身及猎食。而其体表上的各种花纹图样,以及或深或浅之褐色、黑色体色,也使其在水域中行动或沈潜时,发挥了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
刺魟的尾部有几根粗壮的刺,尾刺的两边基部有许多腺体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的毒腺,这种毒腺会分泌出白色毒汁,并沿着刺两边的沟流到刺的尖端,当刺入动物体内时,动物很快就会中了神经毒,轻者伤口疼痛并伴有心慌,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平时它多静卧在泥沙里,一旦人在岸边赤脚踩着它,它就会抡起长鞭似的尾巴一扫,毒液立刻顺着刺尖进入人体。日前“鳄鱼先生”的澳洲捕鳄专家厄文(Steve Irwin)在澳洲海域拍摄一部纪录片时,就是被这种刺魟的毒刺刺到而不幸毒发身亡。 .
刺魟(stingray) (Photo by Robyn BECK / AFP)
在地中海所发现的真腔吻鳕(Caelorinchus mediterraneus) (AFP PHOTO/CENSUS OF MARINE LIFE-Tomio IWAMOTO)
在印度太平洋海域发现的石头鱼(scorpionfish,又称Scorpaenopsis Vittapinna)(AFP PHOTO/CENSUS OF MARINE LIFE)在西南太平洋的边缘海─塔斯曼海所发现的帕氏凹腹鳕(Ventrifossa paxtoni) (AFP PHOTO/CENSUS OF MARINE LIFE)
琵琶鱼(frogfish),俗称垃圾鱼,身体扁平,头很大,背鳍和胸鳍发达,属腐食性动物,肠胃等内脏杂秽物非常多。通常以水中死尸、藻类、落叶、青苔等物为食。(Photo by Robyn Beck/ AFP)海洋天使(Sea Angle),其实它是一种浮游性软体生物,终身飘浮在结冰的海水之下,全身呈现半透明状,约为人类小指一节的大小,最大的外观特征是透明的身体中央有一个红色消化器官(Photo by Sam Yeh / AFP)
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的向日葵海星(Sunflower Sea Stars) (AFP PHOTO/CENSUS OF MARINE LIFE)菲律宾中吉马拉斯岛(Guimaras Island):渔民手持形态各异的海星(Photo by Joel Nito / AFP)
埃及西奈半岛南端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附近海中漂浮的数千只水母,伞状的胶状物质加上下方有许多的触手,在海中蔚为奇观。(Photo by Tarik Tinazay/AFP)宽180公分、重200公斤剧毒巨型越前水母(Echizen kurage)是日本海域中最庞大的一种生物。潜水者在水母前方装上感应器。(Photo by Yomiuri Shimbun / AFP Photo)
属棘皮动物的海胆(Sea urchin),又名“海刺猬”。外型多为球状,外面胆壳布满棘刺。(Photo by LAURA FRANCIS/ AFP Photo)附着在海绵(Red Leather Sponge)上的豹纹蛞蝓(Leopard slugs),蛞蝓是甲壳类软体动物的一种,呈卵圆形(Photo by Tarik Tinazay/AFP Photo)
生活在热液出口附近的章鱼,它们是深海鱼类的群落之一,以捕食附近的软体动物为生。(Photo by FISHERIES AND OCEANS CANADA/Uqam-Kim Juniper / AFP PHOTO)
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头顶上有八条像飘带一样的长脚---腕,这八条感觉灵敏的触腕,每条上约有300多个吸盘,每个吸盘拉力为100克,小生物一旦被吸住,根本无法逃命。章鱼有十分惊人的变色能力,它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的皮肤颜色,使之和周围协调一致。(Photo by Tarik Tinazay/AFP Photo)
德国慕尼黑海拉布伦动物园水族馆中,一只章鱼正试图打开玻璃罐,取食里面的螃蟹。(Photo by MATTHIAS SCHRADER/ AFP Photo)
 
530)this.width=530" border=0>


  “小飞象”章鱼。

  水下深度:300~5000米

  大小:20厘米

  长有两只“耳朵”和一个长“鼻子”的小型章鱼,爪子很短,颜色鲜艳,憨态可掬。
 
深海鱼类为什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
深海奇鱼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在8000米以下的水层,发现仅18厘米大小的新鱼种。假如人们不是亲眼见到这许多的深海生命体,只听其传言,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些看起来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经受起数百个大气压力的考验。就拿人们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鱼来说,实际上它要承受700多个大气压力。这就是说,这条小鱼在我们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积上,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700千克的压力。这个压力,可以把钢制的坦克压扁。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深海小鱼竟能照样游动自如。在万米深的海渊里,人们见到了几厘米的小鱼和虾。这些小鱼虾,承受的压力接近一吨重。这么大的压力,不用说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坚硬的东西,也会被压扁的。

但是,深海鱼类为什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
原来,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另外,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我们常见的金鱼,不仅颜色非常鲜艳,两只眼睛特别大,而且好玩。和金鱼比较,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其眼睛结构要比金鱼眼丰富多了。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后□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章鱼的眼睛很迷人
 
美人鱼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