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公司置国际通例与中国法律于不顾,对中国著名品牌公司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撒网式收购,从如下三个方面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1通吃同一行业的绝大多数著名品牌的股权,无视中国民众的民族品牌感情,冲撞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
1992年到1994年,达能开始与上海光明乳业进行战略性合作,在上海的双方合资企业中占45.2%的股份,此后又于2001年、2005年4月、2005年10月、2006年4月四次转股、增股,达到20.01%的比例,并在董事会中占有席位。
1996年起,达能与娃哈哈成立了5家合资公司,达能名义获得41%,实际拿到51%股权。同年,达能又收购深圳益力食品公司54.2%股权,后增持股份达100%。;
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从娃哈哈方面披露的信息看,2000年达能入股乐百氏92%之后,两家同业者自相竞争,娃哈哈的纯净水产品以每吨165.02元利润降至135.93元。钙奶吨利870.26降到760.75元。仅此两项产品的利润损失共达8368.5万元;
2001年,达能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50%股份,并在合资协议规定中方必须将“正广和”商标使用权转让给合资企业,过去正广和要向集团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合资后集团内的其他企业必须向合资公司交商标使用费。集团从此失去了“正广和”品牌,转为以“梅林”品牌产品为主。其情况与1996年前后与娃哈哈的合资协议非常相似;
2006年7月法国达能以持股22.18%的比例成为中国汇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2007年2月,达能在汇源果汁(1886.HK)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之后汇源随即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了6000万股,再将达能持有股份稀释到21.3%;
2006年12月达能与蒙牛组建酸奶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达能入股蒙牛之后,蒙牛股价猛涨,从2005年6月为11港元左右,到2007年3月达20港元,现在则超过27.20港元。
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达能根据“商标合同”,提出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所有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而非合资公司资产已达56亿,销售收达47亿,利润达10亿元。
上述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大都是行业的领袖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与企业分化中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达能同时搅入这么多的本土知名品牌,这不仅仅是在“导致拥有驰名商标或中华老字号的境内企业实际控制权转移”的问题上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而且已经在行业垄断方面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 设置法律陷阱取得娃哈哈合资企业控股权,违法抢夺娃哈哈著名品牌的商标权,以国际诉讼与仲裁冲撞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主权管辖。
1996年达能娃哈哈的合资由三方构成,合资后建立的董事会安排有着较为合理的制衡机制。但是,由于达能设置法律陷阱,与百富勤的投资融于一体进入,并在双方的股权转让时,不与娃哈哈方面协商通气,构成了敌意控股我国著名品牌公司的行为,由此埋下了破坏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种子。
达能在抢夺娃哈哈品牌上的违规违法已经为世人所知。但是,在国家工商局发出函件后的态度。在7月13日达能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律师居然称:“娃哈哈集团向媒体出示的国家商标局‘未予同意转让’的回函不能与‘驳回申请’画等号。”他说,国家商标局只可能有两种具体行政行为,一是核准,二是驳回,“未予同意转让”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难免让人诧异:“未予同意转让”跟“驳回”又有什么区别?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如果达能认为商标转让没被驳回,他又有什么必要在事隔三年后,与娃哈哈特意起草并上报阴阳合同?达能的这种可笑说辞,明显暴露出其不择手段坚持违法抢夺娃哈哈著名品牌商标权的目的。
更不能让人容忍的事实是,达能选择境外诉讼,将争端引入国际社会,又把一场商业争论置于全球政治关系之中和全球舆论聚焦之下。这分明是蔑视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管理权,以国际诉讼与仲裁冲撞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主权管辖。
3. 热衷利益冲突企业的同业竞争并购,忽视乐百氏等被收购企业的运营管理,损毁中国著名品牌的市场能力与市场价值。
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与中国品牌的交往记录上,应该说有很多不光彩行为,从造纸、日化、医药、食品、饮料,到水泥、化工、感光材料、机械装备等等各行各业中,许多跨国公司都有损毁与消灭着中国知名品牌的不良劣迹。与此相同,达能通吃中国品牌的资本性运作,对中国品牌的杀伤力更为严重。
在光明品牌上,这个早年帮过达能大忙的中国合作伙伴,自1996年起,先后被达能六次与其竞争对手合资合作,不仅严重伤害了光明的合作感情,而且明显损害了光明品牌的业绩发展。今天,这家已被达能投资的同业竞争挤压得日渐衰退。
在乐百氏品牌上,达能导致乐百氏品牌全面衰落。2000年,达能收购中国饮料第二位的乐百氏。乐百氏1999年销售额达20亿元,并购后原领导班子很快走人,新领导不了解中国饮料市场,内部难沟通,经营方针僵硬,企业严重亏损、效益严重下滑。目前,茶饮料、乳业产品已基本退市,原来国内销售量第一的桶装水不断萎缩,2005、2006年亏损均达1.5亿。企业大规模裁员。在正广和品牌上,达能控股上海正广和后,硬性变更了董事会组成,获得多于中方一票的优势,控制了总经理任命权,从此,正广和的经营也每况愈下。 对于娃哈哈品牌,达能一方面口口声声说 “我们珍视娃哈哈品牌”,另一方面以强横姿态无理抢吞整个娃哈哈企业,并因此诉讼于国际法庭和美国法庭,提出天文数字的赔偿要求,无论如何不可能不严重损害娃哈哈品牌。据调查,由于“达―娃之争”白热化升级,多年稳居首位的娃哈哈在水市场已被康师傅超越。达能为了达到资本控制目的可以鱼死网破、无所不用其极的本性,已经是人人可见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