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朋友请不要忘记子女教育

oldman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2-02
消息
23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有两件事老夫印象深刻。

1,一日逛商店,见一华人夫妻带一孩子,孩子要买一玩具,大人不允,小孩躺在地下一阵耍泼,哭声响亮,引众人注目,最后夫妻俩无奈就范。

2,友人一邻,也是一夫妻带一孩子,那孩子小小年龄,说谎话一点不脸红,甚至搬弄是非,那家大人对孩子百般娇惯,弄得邻里不睦。

新移民来到加国,大人忙于生计,对孩子往往疏于教育,而注重的往往也是学习成绩,弹琴,书画等,忽略道德培养。加拿大是个讲诚信的国家,个人信用直接关系到其事业前途,希望大家重视。
 
那个躺在地上撒颇的孩子最终还是得逞了。他/她下次会变本加厉地使用这项武器。但是这绝对不是孩子的错。我上次在商店里见到类似的一幕,但是是西人母亲。她的那句话我仍然记得:You can get nothing by doing this. 说完头也不回就走。躺在地上的小孩乖乖地起来跟着走。

教小孩有时就跟训练小狗没有两样。只有不合格的训练员,从来没有不合格的狗。
 
最初由 klin 发布
那个躺在地上撒颇的孩子最终还是得逞了。他/她下次会变本加厉地使用这项武器。但是这绝对不是孩子的错。我上次在商店里见到类似的一幕,但是是西人母亲。她的那句话我仍然记得:You can get nothing by doing this. 说完头也不回就走。躺在地上的小孩乖乖地起来跟着走。

教小孩有时就跟训练小狗没有两样。只有不合格的训练员,从来没有不合格的狗。

其实这就是华人与西人教育孩子的区别。 很值得每一个人借鉴。
 
我看见一两个咱们网友家的孩子,非常有教养,跟大人逛商店,小小孩子,见到实在喜欢的东西,都是商量的口气问:妈妈我可不可以要一个这个?知道是'贵重'的东西,还说:我明年过生日可不可以要一个这个?:cool:
本人小时候也有:不跟大人要的时候,可以吃到2毛钱的冰砖;为了要一只3、5分钱的冰棍儿,哭着跟老妈走了几条街也没得逞…的经验。:blowzy:
我本人也在侯诊室里看到一个妈妈控制不了她调皮儿子的疯狂捣乱而不得不带孩子离开。
注意教养小孩非常重要,但可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华人父母:o
 
最初由 丫丫 发布
。。。。。。注意教养小孩非常重要,但可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华人父母:o

:cool: 我身边的中国朋友们的孩子没有一个是那样的。
 
最初由 丫丫 发布
.....
注意教养小孩非常重要,但可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华人父母:o

第一:人家并没有说所有的华人子女都这样。
第二:人家有亲身经历为怔。

发现个问题,现在只要有人发贴提醒咱国人注意点什么,就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两句话:1......不能一棒子打死....
2....老外不也....

人家(大部分人)好心给大家提醒,但最后肯定被骂个狗血喷头,然后再扣上一歧视华人的帽子(目前为止,此贴除外)。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点批评,意见都听不进去,反应过激是自卑心理的充分体现。
就事论事,大部分(满意了吧?) 老外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有一次在macdonalds,一母亲问她一7,8岁的孩子要什么。小孩说完之后转身要走,母亲严肃的问他:...whats the magical word?”“please" "you are welcome."
顺便提醒一下那些善意的批评者,别懒,下次要再有什么想法的话记得要在中国人前面加上“有些”(极少更好);表扬的话就直接说咱中国人...就可以了,大家都爱这口。
 
最初由 colorfulwolf 发布


第一:人家并没有说所有的华人子女都这样。
第二:人家有亲身经历为怔。

发现个问题,现在只要有人发贴提醒咱国人注意点什么,就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这两句话:1......不能一棒子打死....
2....老外不也....

人家(大部分人)好心给大家提醒,但最后肯定被骂个狗血喷头,然后再扣上一歧视华人的帽子(目前为止,此贴除外)。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点批评,意见都听不进去,反应过激是自卑心理的充分体现。
就事论事,大部分(满意了吧?) 老外教育子女的方式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有一次在macdonalds,一母亲问她一7,8岁的孩子要什么。小孩说完之后转身要走,母亲严肃的问他:...whats the magical word?”“please" "you are welcome."
顺便提醒一下那些善意的批评者,别懒,下次要再有什么想法的话记得要在中国人前面加上“有些”(极少更好);表扬的话就直接说咱中国人...就可以了,大家都爱这口。

:cool: 别看戴着墨镜,看问题倒是很清楚。
 
最初由 Shrek 发布


其实这就是华人与西人教育孩子的区别。 很值得每一个人借鉴。
俺说的棒子在这里:o
那戴墨镜的,再来看看颜色对不对。:o
另外,我举的那个候诊室里的例子,是本地人家。也是亲身经历。
说话讲分寸,尽量使用量词,程度副词等发表评论,是少挨板砖的好办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