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情人
Moderator
- 注册
- 2002-05-21
- 消息
- 7,24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应不应该让孩子出国读书
――谈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
阿亚
我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我妻子几年前去美国留学,我和女儿相依为命。虽然我也去美国探亲好几趟、但我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女儿带回国,因为我看着那些海外留学生的孩子不但满嘴英文汉语忘得精光,变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是自然成长,小学三年级还搞不清加减法,考一个70分老师都要表扬你好几天。我想这样学出来的孩子不傻也是白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不打不成才,孩子必须要管。加上这几年国外老是闹校园枪击案,所以每次我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孩子带回来,我都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就这样,女儿在国内上完了小学,以优异成绩进入了重点中学,她的英语很流利,就这样下去,她在国内读完中学,考上大学,以后再去国外留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为她设计的人生道路,好像没有什么差错,似乎一切都很顺利。然而我最终还是舍弃了国内这些优越的条件,把她送到加拿大让她在母亲身边读中学。为了这个决定,我犹豫了很多年,进行了反复的比较,虽然还不能做出最后的定论,但倾向性已经很明显。我认为中国和西方的教育都有优劣,但从目前来看,中国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多,尤其是在教育理念上。
过去我对西方的教育抨击是最厉害的,我去了北美好几趟,亲眼看见他们学校对学生的放纵,家长对孩子的放纵、政府对老师的放纵。在北美的学校里,学生是大爷,学生对老师不但直呼其名,而且上课说话打闹老师最多只能把他带到校长那儿,绝对不能谩骂和体罚。有时老师气的发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就这样老师对那些淘气的孩子还要百般耐心,稍有进步就要拼命地表扬。在学校老师也布置作业但不改作业,只是第二天对一对答案,学生不做作业也没人管。这里的家长也是大放手,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独立成长,孩子应该由学校管。他们工作非常忙,每天早上开车把孩子拉来,晚上接走就觉得尽了家长的职责,其他就很少过问。这里的老师为了已经很高的工资三天两头闹罢工。一罢工学校关门,学生没人管,家长要请假,于是报纸广播电视大骂政府,政府一软,老师就加钱了,学生成了教师工会的人质。就这样一种学习环境,我真难相信会教出什么好学生,难怪不久前美国一所中学毕业的学生到法院起诉学校,说他毕业后不能从事基本的阅读和计算,要求学校赔偿。
面对这样一种教育体制,我不可能让女儿这里来放羊,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女儿带回国。在国内,我们有严格管理的学校,再淘气的孩子也有办法治你;有兢兢业业的老师,他们从来不罢工,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对学生认真负责;有尽职尽责的家长,孩子不但要完成大量学校的作业,还要跟着家长去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这样的学习环境,想必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吧?答案却并不令人满意。
有几件事使我改变了想法。我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是北京一所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生干部,老师的心目中的好学生。然而就在高考前半年,突然宣布什么都不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金庸的小说,同学的电话也不接,也不和家长说话,把家长急得火烧眉毛。直到临考的最后几周,才勉强看了一点书,考了一所外地的大学,才算了事。这就还算幸运的,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也是重点中学的优秀生,英语成绩很好,美国好几所大学都录取她了,因为没有奖学金得不到签证,她业余弹钢琴在北京钢琴界小有名气。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今年高考一失手,离理想分数相差很远,只好在家补习一年。这对这个家庭就是一年的灾难,这都是为了什么?我想来想去,可能就是为了考试,于是我把中外教育很笨拙地分成两类:考试教育和非考试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切都为了考试,教育官员、老师、家长、学生一直到整个社会,一切都围着考试转。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高考是一次大限。考好了,你平步青云、出人头地、全家光荣。考砸了那就脸面全无、终身倒霉、连父母在单位都抬不起头。为了这一大考,学生从小学开始拼搏,甚至会用99.8和99.9的差别,来判断一个小学生的好坏,这太残酷了。为了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乃至重点高中,学生拼掉了所有的童趣和青春,家长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和精力。于是我们培养出了无数的考试高手,有的学生在托福考试中甚至能够一不小心考出满分成绩,让母语是英语的人大跌眼镜。在国外的中学和大学中,只要有中国学生,考试成绩肯定是第一流的。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代价是什么呢?我认为在这样的考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培养出了低能的一代人。我们过去经常讲高分低能,其实大家并没有意识到低能的严重程度。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生毕业时除了书本上的东西他没有学到生存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说他到了18离开了父母的年龄还不能独立生存。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大小伙子让比他矮小许多的妈妈用自行车推着参加高考,这种长不大的孩子将来对社会真的有用吗?有人认为生活常识不用学校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学会了,这是极错误的观点。我举个例子,在加拿大的初中和高中有一门表演课是必须要学的,这是由专业老师教授学生如何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与人交往的课程。有这种训练的学生,在出去找工作面试时,成功的机会就大的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前面被我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北美的非考试教育的利弊。加拿大过去也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大考,这个成绩也是北美各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由于近几年华人的孩子在大考中占尽了优势,所以从明年开始,这唯一的大考也取消了。以后北美大学录取学生只看平时成绩。这个平时成绩是什么呢?由于我女儿明年要上高中,为此我去附近几个高中了解了一下,才知道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我们国内大不一样。这里的学生一上高中就有两类课程给你选择,一种是为上大学设置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另一种是为以后直接工作或上大专的学生设置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期间还可以互相转换。我去参观了一个普通高中的实践课教室让我大吃一惊。这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小工厂,比如设计课程学生从电脑制图开始,到把一所房子装修好,全部的过程都要学。烹调课有巨大的厨房和各种食品原料,机械课有各种机床,电脑课包括拆装电脑的全过程,可以看得出来,学过这些课程可以掌握许多劳动技能。我过去很奇怪,北美人特别喜欢自己装修房子,而且男男女女都是好手,原来他们早就学过。这里的高中生还必须做30个小时的义工,一分钟都不能少。这种强制性为社会义务服务的要求我也认为非常重要。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米卢,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个理念,也就是足球是一种游戏,踢足球是一种乐趣。实际上学习也是一样,真正的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应该越学越有意思,而不是越学越厌烦。我们中国的考试教育违背了这个方向,再好的学生到高三时对学习已经是极其厌烦了。另外还有一条,人是有惰性的,不管也成不了才,北美的非考试教育也忽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太放纵。我们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子讲中庸,讲过犹不及。中外教育的不同理念应该各取所长,才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中国的低能和外国的低分都不足取,我的经验是,孩子小学要在国内上,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要在国外上,躲开近乎残酷的考试和极不人道的排名。当然,改变一种教育观念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好在我们国内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外国朋友因为我们教育的优势而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来上学。
――谈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
阿亚
我在北京一所大学教书,我妻子几年前去美国留学,我和女儿相依为命。虽然我也去美国探亲好几趟、但我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女儿带回国,因为我看着那些海外留学生的孩子不但满嘴英文汉语忘得精光,变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是自然成长,小学三年级还搞不清加减法,考一个70分老师都要表扬你好几天。我想这样学出来的孩子不傻也是白痴。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不打不成才,孩子必须要管。加上这几年国外老是闹校园枪击案,所以每次我不顾妻子的反对把孩子带回来,我都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就这样,女儿在国内上完了小学,以优异成绩进入了重点中学,她的英语很流利,就这样下去,她在国内读完中学,考上大学,以后再去国外留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为她设计的人生道路,好像没有什么差错,似乎一切都很顺利。然而我最终还是舍弃了国内这些优越的条件,把她送到加拿大让她在母亲身边读中学。为了这个决定,我犹豫了很多年,进行了反复的比较,虽然还不能做出最后的定论,但倾向性已经很明显。我认为中国和西方的教育都有优劣,但从目前来看,中国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多,尤其是在教育理念上。
过去我对西方的教育抨击是最厉害的,我去了北美好几趟,亲眼看见他们学校对学生的放纵,家长对孩子的放纵、政府对老师的放纵。在北美的学校里,学生是大爷,学生对老师不但直呼其名,而且上课说话打闹老师最多只能把他带到校长那儿,绝对不能谩骂和体罚。有时老师气的发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就这样老师对那些淘气的孩子还要百般耐心,稍有进步就要拼命地表扬。在学校老师也布置作业但不改作业,只是第二天对一对答案,学生不做作业也没人管。这里的家长也是大放手,他们认为孩子应该独立成长,孩子应该由学校管。他们工作非常忙,每天早上开车把孩子拉来,晚上接走就觉得尽了家长的职责,其他就很少过问。这里的老师为了已经很高的工资三天两头闹罢工。一罢工学校关门,学生没人管,家长要请假,于是报纸广播电视大骂政府,政府一软,老师就加钱了,学生成了教师工会的人质。就这样一种学习环境,我真难相信会教出什么好学生,难怪不久前美国一所中学毕业的学生到法院起诉学校,说他毕业后不能从事基本的阅读和计算,要求学校赔偿。
面对这样一种教育体制,我不可能让女儿这里来放羊,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把女儿带回国。在国内,我们有严格管理的学校,再淘气的孩子也有办法治你;有兢兢业业的老师,他们从来不罢工,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对学生认真负责;有尽职尽责的家长,孩子不但要完成大量学校的作业,还要跟着家长去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这样的学习环境,想必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吧?答案却并不令人满意。
有几件事使我改变了想法。我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是北京一所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生干部,老师的心目中的好学生。然而就在高考前半年,突然宣布什么都不学了,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金庸的小说,同学的电话也不接,也不和家长说话,把家长急得火烧眉毛。直到临考的最后几周,才勉强看了一点书,考了一所外地的大学,才算了事。这就还算幸运的,我的一个同事的孩子,也是重点中学的优秀生,英语成绩很好,美国好几所大学都录取她了,因为没有奖学金得不到签证,她业余弹钢琴在北京钢琴界小有名气。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今年高考一失手,离理想分数相差很远,只好在家补习一年。这对这个家庭就是一年的灾难,这都是为了什么?我想来想去,可能就是为了考试,于是我把中外教育很笨拙地分成两类:考试教育和非考试教育。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切都为了考试,教育官员、老师、家长、学生一直到整个社会,一切都围着考试转。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高考是一次大限。考好了,你平步青云、出人头地、全家光荣。考砸了那就脸面全无、终身倒霉、连父母在单位都抬不起头。为了这一大考,学生从小学开始拼搏,甚至会用99.8和99.9的差别,来判断一个小学生的好坏,这太残酷了。为了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乃至重点高中,学生拼掉了所有的童趣和青春,家长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和精力。于是我们培养出了无数的考试高手,有的学生在托福考试中甚至能够一不小心考出满分成绩,让母语是英语的人大跌眼镜。在国外的中学和大学中,只要有中国学生,考试成绩肯定是第一流的。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代价是什么呢?我认为在这样的考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培养出了低能的一代人。我们过去经常讲高分低能,其实大家并没有意识到低能的严重程度。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生毕业时除了书本上的东西他没有学到生存的基本知识,也就是说他到了18离开了父母的年龄还不能独立生存。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大小伙子让比他矮小许多的妈妈用自行车推着参加高考,这种长不大的孩子将来对社会真的有用吗?有人认为生活常识不用学校教,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学会了,这是极错误的观点。我举个例子,在加拿大的初中和高中有一门表演课是必须要学的,这是由专业老师教授学生如何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与人交往的课程。有这种训练的学生,在出去找工作面试时,成功的机会就大的多。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前面被我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北美的非考试教育的利弊。加拿大过去也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大考,这个成绩也是北美各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由于近几年华人的孩子在大考中占尽了优势,所以从明年开始,这唯一的大考也取消了。以后北美大学录取学生只看平时成绩。这个平时成绩是什么呢?由于我女儿明年要上高中,为此我去附近几个高中了解了一下,才知道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我们国内大不一样。这里的学生一上高中就有两类课程给你选择,一种是为上大学设置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另一种是为以后直接工作或上大专的学生设置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期间还可以互相转换。我去参观了一个普通高中的实践课教室让我大吃一惊。这里面简直就是一个小工厂,比如设计课程学生从电脑制图开始,到把一所房子装修好,全部的过程都要学。烹调课有巨大的厨房和各种食品原料,机械课有各种机床,电脑课包括拆装电脑的全过程,可以看得出来,学过这些课程可以掌握许多劳动技能。我过去很奇怪,北美人特别喜欢自己装修房子,而且男男女女都是好手,原来他们早就学过。这里的高中生还必须做30个小时的义工,一分钟都不能少。这种强制性为社会义务服务的要求我也认为非常重要。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米卢,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个理念,也就是足球是一种游戏,踢足球是一种乐趣。实际上学习也是一样,真正的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应该越学越有意思,而不是越学越厌烦。我们中国的考试教育违背了这个方向,再好的学生到高三时对学习已经是极其厌烦了。另外还有一条,人是有惰性的,不管也成不了才,北美的非考试教育也忽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太放纵。我们教育界的老祖宗孔子讲中庸,讲过犹不及。中外教育的不同理念应该各取所长,才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中国的低能和外国的低分都不足取,我的经验是,孩子小学要在国内上,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要在国外上,躲开近乎残酷的考试和极不人道的排名。当然,改变一种教育观念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好在我们国内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外国朋友因为我们教育的优势而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国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