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开幕式成中国大广告受外媒好评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24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本报主笔邱永峥 本报驻日特约记者谢德良
  8月8日,全球4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外国媒体纷纷对开幕式给予积极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有分析人士认为,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做的最大、最好的广告。
  日韩媒体充满赞叹
  作为有影响力的两个亚洲邻国――日本与韩国的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赞叹溢于言表。
  8月8日晚,日本共同社总结出本届奥运会“三最”:
  一是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刷新历史纪录,包括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图瓦卢和黑山共和国(还应该包括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本报注)。
  二是参加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届奥运会最多。
  三是日本派出了本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由576人组成。
  日本NHK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整个开幕式。也许因为精彩迭出、悬念环生,在直播过程中,NHK电视台主持人七八次惊讶地发出“唔”声,尤其当“飞天女神”将银色的五环标志立体地呈现在“画卷”中央时,主持人问身边的同事:“唔,怎么立起来的?”主持人对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更是佩服有加,直播解说中,五六次由衷地提到他的名字。
  8月9日上午,很多邻居和《青年参考》报驻日记者打招呼时,都省去了日常寒暄用语,直接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棒了!”听到这样的赞誉,作为在海外的中国人,那自豪感就甭提了。
  据《读卖新闻》网络版披露,虽然NHK的转播被称为“现场直播”,但日本观众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开幕式时,比中国央视直播晚了10秒钟左右。但这并没有妨碍日本观众对开幕式的喜爱,和本报驻日记者一起观看开幕式直播的邻居内村松子很肯定地说:“这给下届奥运会开幕式出了难题,要想超越将非常困难。”
  日本时事社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蜕变》的文章说,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
  8月9日,《朝日新闻》、《北海道新闻》等日本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用六七个专版报道了开幕式盛况,其中《北海道新闻》罕见地以“中国威信高扬・奥运会开幕”为头版大标题,盛赞了开幕式。自称“经常对中国政治异论”的日本东京都知事(市长)石原慎太郎也出席了开幕式。石原对开幕式上的礼仪人员印象深刻:“个个身材高挑,相貌出众,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他还说:“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又亲切又有礼貌。问了之后才知道,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
  韩国媒体同样充满了赞叹:韩国联合通讯社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完美呈现了 “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韩国《中央日报》则说,开幕式的精彩场面一环扣一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美欧:“布什的鼓掌发自内心”
  一向对中国挑剔有加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今日美国》报记者在现场以博客方式进行报道。其中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通过短信给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北京开幕式盛况)?”
  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报道,若希望见到一个具有民族主义奥运开幕式的人,8月8日要失望了。这场充满艺术性的开幕式所代表的,是中国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开幕式表演并未带有政治性,另一方面,它甚至还有些奇异。
  加拿大新闻社8月8日报道说,场面伟大壮观,有些运动员说自己有幸代表国家参加第29届奥运会,感到很自豪。而加拿大《环球邮报》更称:“中国征服了世界。”
  法国国家电视台评论员在解说时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法新社评论说,“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英国BBC电视一台和欧洲体育台都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欧洲体育台主持人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像,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记者还在体育博客中说:“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英《独立报》网站在题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文章说,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中国元素,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报道还说,美国总统布什的鼓掌“不是礼节性,而是发自内心的,次数超过往常”。
  “记者无国界”在法示威申请首次被驳
  法国《解放报》、《世界报》等法国媒体8月7日还报道,“记者无国界”组织原计划8日下午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前示威,但6日晚巴黎警察局颁布禁令,驳回其示威请求。警方表示,今年4月7日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就因类似集会引发冲突,此类示威被认为是可能严重危害公共治安的行为,故不予批准。对此,《世界报》称,这是“记者无国界”组织成立 25年来第一次在法国提出示威申请被禁止。
  港澳台:人文智慧惊艳世界
  台港澳的媒体和民众更是对奥运会开幕和比赛给予大篇幅报道和高度评价。香港《星岛日报》刊发社评说,几个场面普遍获得叫好,包括“活字印刷”和“绘画长卷”。演出是科技元素和传统文化的最佳融合。但也有人认为,整晚活动偏向千人操式的集体活动。
  台湾中央社报道,同样是举办奥运,东西方想法截然不同。经过永远不嫌多的准备,在全球聚焦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让世界再一次用不同角度观察“中国”。文章说,北京奥运所传达的讯息很清楚,除了再度落实“强国梦”,更重要的是要证明,世界能做的,中国都能做到。
  《澳门日报》的文章则用“如梦如幻”来形容。认为开幕式“辉耀华夏”,说北京中轴路烟花“脚印”迈进鸟巢一鸣惊人。
  相关报道
  看看西方媒体的形容词
  文翟华
  奥运开幕式开始几分钟后,西方通讯社及网络媒体已经纷纷发出电讯。
  也许我们没有必要去一一解读西方媒体报道的具体内容,只要看看他们在报道中所用的形容词就可以看出端倪。一个出现频率最多的形容词是“Spectacular”(壮观的),比如法新社的报道题为“Beijing'sGameskickoffwithspectacularopeningceremony ”(北京奥运会以壮观的开幕式起步);英国《星期日镜报》的网站报道标题与法新社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词序有所不同,把 “spectacular”放在了首位。
  有的媒体嫌“spectacular”不够传意思而使用了另外的形容词。路透社使用的形容词是dramatic( 充满戏剧性的)。《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报道标题把“spectacular”换成了“extravagant”。这个 “extravagant”固然有“奢侈”的意味,但在这个时刻读来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不可逾越的境界。美《国际先驱论坛报》用的形容词都是“lavish”,也与“extravagant”类似,有丰盛、过于慷慨大方之意。
  在这样让人感到震耳欲聋、眼花缭乱的辞藻中,法新社却用了“quiet”(安静)这个形容词,而且在“quiet ”前加上了一个副词“unusually”(不同寻常地),这是用来描述奥运开幕式过程中北京街头万人空巷,不同寻常地安静。
  还是《澳大利亚人报》说得好:“子曰,让奥运开始吧!(Confuciussays:lettheGamesbegin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