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计划经济时代人民的环保生活 [数学]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agar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jagar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8-08
消息
1,515
荣誉分数
63
声望点数
158
情况是这样,就在今年的春季,也就是最近,我认识了几个美国人,其中有白人,有印度裔的人,有拉美裔的人。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对于环保特别地重视,对于他们在中国看到的环保情况和人民的不环保的生活习惯感到特别地反感,而且经常以身作则地干一些个环保的事情。

当我和他们谈到环保的时候,我就给他们介绍了我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环保的习惯,结果发现他们并不知道,感到非常惊奇,原来中国人民曾经有过这样好的环保生活习惯!

因此,我此文就按我当时向美国人介绍的,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的环保的生活习惯。当然,有的人会骂到当时的政府不环保。这我就不打算在这篇文章中争论了。我的这篇文章的课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每个人自己的环保生活习惯。因此你那个政府环不环保不干我事。当时政府要准备打仗,而打仗当然最不环保。可是苏联和美国团团包围着我们,怎么个环保法?

首先是每个人都产生最少量的垃圾,甚至我都想象不来每户人家能够产生多少垃圾。因为,衣服是一直要穿到破的,而破了就用针线补。实在补不了的也不扔,而是留着作补丁材料给其它的衣服补。还可以做抹布和拖把,还可以将破布集中起来做鞋底。

鞋子也是一样,破了就修,就补。当时的鞋匠是很吃香的。但是如果是塑料鞋,自己用烙铁也能够补。如果实在补不了了,就留作给其它鞋补的材料。也可以卖给鞋匠让他做原料。最后的穿漏的胶鞋鞋底也是可以卖给收破烂的,因为橡胶也是战略物质,因此要送回橡胶厂再加工。

吃饭吃剩下的骨头,那是可以卖给废品站的,专门有一个地方加工这些骨头。而吃饭剩下的其它东西,是要喂猪喂鸡的。

瓶子和罐子从来都是好东西,属于一个家庭的财产,当然不能够随便乱扔。当时如果要买油买酱油买醋,都是自己家里拿着瓶子去打,商店里都是散装的,不负责提供包装。

塑料袋也是好东西,都是财产,要反复用的,直到用坏为止。而且塑料袋当时非常少。当时不做一次性的塑料袋。

用过的纸张也不能扔,也是每家积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

即使是烧过的煤灰,也是不能够随便扔的,因为可以用来铺路。

这样一来我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垃圾可扔。不象现在每个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成了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当时人人都带着手绢,如果要擦鼻涕什么的就用手绢,从不用纸巾。手绢脏了也是洗干净再用。因此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扔的。

没有任何广告,电视里也没有广告,收音机里也没有,街上也没有,到处都没有,报纸上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就是没有广告。因此当然也就没有为做广告而使用的包装。大量的商品都是散装,都要自己带着盛器去买。买菜就要提着个菜篮子。如果要上街,少不了要带几个装东西的包。如果要买米就要拿着米袋子去。没有现成的米袋子卖,因此是自己用布做的布袋子,如果破了还要补。

后来卖酱油可以这样,就是拿瓶子去换。

在饭店里吃饭都没有一次性筷子和包装盒,只有需要永久使用的筷子和盘子碗。即使是火车上的快餐,也是永久性的筷子和铝制的饭盒,用来了之后服务员都要收走的。

用水是省的,因为一般来讲一个星期换洗一次衣服,洗一次澡,这样一来每个人污染水的速度就很低。而且肥皂和洗涤剂供应十分紧张,要凭标配给购买,而且不够用。因此就非常省,这样也就减少了用化学品污染水。而在广大农村,就更少用洗涤剂了,农民都用一些土办法来洗衣服,比如用棒槌打。而肥皂是用象猪油这样的有机物做的,并非化学品,因此也就不算是污染水。

这就不象现在,现在我是彻底变坏了,每天都要洗一到两个澡,每天必换衬衣,而且用洗衣粉,这样污染的水就特别多。

当时街上卖水的并不提供一次性水杯,而是一些卖水的自己的玻璃杯,用玻璃盖着防止尘土进入。你喝完了水是要还人家杯子的。出外旅游当然也没有什么一次性的饮料包装,也是自己必须带水壶,有一些人家穷,也就带瓶子装水,那瓶子是要带回家的。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即使别的优点没有,但能够使人民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则是一定的。

当然,人之初,性本恶,只要计划经济的国家旁边靠着一个使劲糟踏大自然的市场经济在旁边,这人民当然会不断地偷渡过去。谁不愿意过糟蹋大自然的生活啊?谁都愿意每天洗一个澡,都不愿意一个星期洗一个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