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赢就别怕输 BBC中文网记者 苏平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y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yh

Moderator
注册
2002-03-07
消息
1,118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68
chinese_printlogo.gif

想赢就别怕输


英伦随笔
BBC中文网记者 苏平





奥运结束了,反思开始了。
除了奚落大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闭幕式上穿的西服比不上北京市长郭金龙的笔挺之外,最能让英国人嚼舌的一个话题是,四年后,如何在家门口发扬光大今年在北京创下的世纪荣誉?
英国队的19枚金牌给首相布朗带来了灵感。他在北京参加完闭幕式向英国运动员讲话时承诺:要把"竞争性"重新送回学校的运动场。
布朗承认,过去一些年,校园里"人人都拿奖牌"的文化是"悲剧性"的,政府现在就要着手"改正学校中体育运动缺乏竞争性的错误"。
这番话,等于给1970、80年代以来英国教育界的"左派"风潮浇了一瓢凉水。

嘉奖张三伤害李四
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每个孩子都是胜者(every child is a winner)成了老师坚守的准则之一。在英国学校、特别是小学中,老师们想尽方法,避免给孩子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以免伤害孩子的感情。
如果张三因为跑得快、跳得高受到嘉奖,无疑意味着李四跑得慢、跳不高。这还不会给李四的自信和自尊带来极大的打击?
现在,许多英国孩子恐怕只在字典里或者打游戏机时才接触过"竞争"一词,而不是在学校的田径场上或者游泳池中。
有孩子在英国读书的家长都知道,学校的运动会不叫运动会,而是叫做"体育日"(sports day)。近年来,好多学校的体育日不再提倡搞比赛,因为,有比赛就会有输赢。相反,体育日主张重在参与,成了"非竞争性的运动会",参加者人人都能拿奖。体育日的项目更多的也是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一些集体游戏。结果呢,体育日变得有点像是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在操场上举行的一场有吃有喝、有玩有乐的联欢会。


没有了竞争,虽然没有胜者的骄傲,但也没有败者的尴尬。
而竞争性特别强的体育活动(那些你死我活、你下我上的比赛)通常都要在课后的俱乐部里才能看到。问题是,课后的体育俱乐部,吸引的都是那些体育是强项的孩子。本来跑得就慢、协调性就差的孩子,恐怕不会选择课后还去忍受一番教练的折磨和别人的讥讽。
别以为大人(老师们)告诉孩子"你们都是胜者"就能安抚孩子的自尊、自信。长子六岁,上学期从学校的体育日回来,胸前贴着一张标签"You tried your best"。假装兴奋无比,表扬孩子"Well done",但他却嘟起小嘴说,我没有XX 、XX跑得快?细细追问,原来,非竞争性的体育日结束后,孩子们自行在操场上来了个百米赛,找出了谁是班上的"闪电"博尔特!
你看,人人都是赢家的文化其实连孩子也蒙骗不了。因为,从学步开始,孩子的本性中就充满了竞争性。吃糖豆要吃得最多,爬滑梯也一定要是第一个。
与同龄人竞争,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挑战。但是,不鼓励竞争的环境,更容易培养出弱者。稍有不顺即哭天抹泪,相信绝大多数奥运金牌得主的性格中都没有这个特点。

公立学校明星无数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让英国观察人士格外注意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将近半数的奖牌得主都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才上得起的私校的毕业生。但是,英国人口中只有不到10%的人是私校教育出来的。这就是说,90%的公立学校的孩子只给英国带回了50%的奖牌。
再往前回顾,这个"公私"比例的悬殊也非常明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英国派出参赛的运动员当中58%来自私校,过去三届奥运会中,"私校的孩子"拿回来的奖牌占据英国奖牌总数的45%。
英国专栏作家利奥・麦克金斯特里(Leo Mckinstry)认为,仅仅用私校"有钱"来解释这个现象是不够的。因为过去10年间,政府不断向公立学校投入巨款。他认为,真正的原因正是因为公立学校里流行"反竞争"的准则,为了避免伤害所谓的"弱势者",表现出色也不应受到鼓励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结果呢?那些以竞争为核心的真正的体育活动在公立学校靠边站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软性活动,没有人失败,也没有人学会如何挑战、发展自我。


他所提出的其他一些原因还包括教师的女性化。据统计,现在英国小学当中,女教师的比例高达90%,中学里女教师也占60%。普遍的观点是,这不利于鼓励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投身冲撞性强、竞争激烈的体育项目。
对了,不要忘记另外一点,搞竞争性的运动会?孩子受伤了怎么办?学校买足了保险吗?
大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虽然衣冠不整,但却从这种公私差异中看出了一线曙光。
他在《每日电讯报》撰文说,这同时意味着,公立学校还是一个巨大的运动人才库,只不过这些人才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设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接触到他们所需要的体育设施;设想一下,如果扫清了长期统治英国教育机构的一派政治胡说,弘扬体育的竞争精神以及竞争必然带来的有输有赢的原则,换句话说,设想一下,如果能够利用今夏的奥运成功鼓励所有学校的所有孩子,2012年,英国将取得怎样的战果?

想赢就不要怕输

多年来,我一直把体育活动称为"体育劳动"。在校读书时,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届运动会的任何一个项目上得过名次。
说句十足的外行话,没有输赢的运动,只能是锻炼,目的可能是强身,可能是减肥。但是,要想拿金牌,必须要竞争。
把孩子的自尊、自信包在棉球里精心呵护,爱心固然可赞,但是,要竞争,就会有输赢。怕输的人,恐怕永远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冠军。 (2008年8月27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