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4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肥西木兰村土地由“分”转“合”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的农民连夜分田到户,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一场伟大变革的序幕。
-2006年,距小井庄仅十多公里之遥的肥西县木兰村,又把“分”到一家一户的田地“合”起来,租赁给种粮大户,试图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
专家评价:这种自愿协商达成的交易,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
□本报记者 李继锋 发自安徽肥西
42岁的靳仲本,趿拉着拖鞋,穿着短裤,走在木兰村新建的一排排黛瓦白墙的复古徽式建筑旁。
可别小瞧了他这身行头,他可是名播十里八乡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了420亩水田,邻居们戏称他是“大地主”。
在巢湖岸边的家中,靳仲本指着今年夏天刚装上的壁挂式空调说:“家用电器、日常饮食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站在自己的两层小楼前,他颇为自豪。
然而,他还不算当地最大的“种粮大户”,木兰村最大的承包户是一位叫丁为宏的农民,他承包了1200亩水田。
2003年,木兰村两委经过走村入户说服动员,首次通过互换集中闲散的土地1300多亩,并即时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土地流转出去,把流转所得的收益据实发放到农户手中。
2006年,木兰村两委酝酿并引导成立了一个由农民自我管理的合作组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次年,合作社的规模已由刚立社时的483人发展到561人,土地已由立社时的1258亩扩展到2100亩。
目前,包括木兰村所在的三河镇以及肥西县南部的丰乐、严店、上派共4个乡镇土地流转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
与1978年小井庄“包产到户”相隔26年,又一场关于土地的变革在木兰村悄然酝酿,并在稳步推进。
“摸着石头过河”
“我没有多高深的理论,土地流转的尝试,以前没有人做过,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罗授波坦言,“萌生这个念头,也是迫于当时农村的形势。”
罗授波,54岁,现系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党支部书记。他是木兰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积极探索者。他在1991年即开始担任木兰村村委会主任,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干部。
“过去村民称我们村干部为‘要钱、要粮、要命(农村抓计划生育工作)干部’,现在我们什么也不要了,特别是试行土地流转后,我们的角色也转换了,真正切切实实为农民服务了。”罗授波坐在木兰村委会二楼的办公室里,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介绍土地流转后的变化。
木兰村位于肥西县三河镇东北部,在巢湖西岸,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全村可耕地6800亩,水面1500亩,现有人口3250人。村民以水产养殖、捕捞、优质粮油种植为主导产业,是典型的皖中“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土地分散承包给农户经营。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原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逐步束缚了农业生产。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木兰村人开始主动求变。”合肥市肥西县农委经济科科长丁伦海分析道。
肥西木兰村土地由“分”转“合”
“特别是土地二轮承包后,我村大多数农民弃田外出经商,仅长期在外的青壮年就有七八百人,耕地撂荒现象十分严重。”罗授波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木兰村的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撂荒最厉害的年份里,40%的水田无人耕种,荒草齐腰深,看着心痛呀!”
土地荒了,各种上缴税费无法落实,村委会只有举债完成税费任务,到2003年底,全村不良债务已累积到80万元。“那时候为了躲债,我们村干部过年都在外躲着。”
青壮年劳动力往城市转移,每到农忙两季,务工人员往返于打工地与乡村之间,屡受舟车劳顿之苦。有的外出务工户干脆就把土地转给有劳力的留守户。甚至枞阳县那边的承包户都跑到肥西县来承包土地,承包户收入也很可观。但没有人组织,只是零星的转让,形不成规模。
村两委干部多次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对策,数次到外地学习别人的可操作经验。
最后,在征得绝大多数农户同意后,村里尝试着在坚持农户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互换的方式对农户的土地作临时调整。
将距离村庄较近的、质量和水利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调整给留守农户,便于留守农户耕作,同时把通过互换调整出来的距离村庄较远、地势低洼的土地集中起来,整理后流转给种粮大户。
“一是愿意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二是愿意继续耕种的还可以调整到优质的地块,难题迎刃而解。”罗授波说,“每年秋后,是入还是退,全凭村民的意愿。”
村两委经过走村入户、说服动员,首次通过互换集中闲散土地1300多亩,并即时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土地流转出去,把流转所得据实发放到农户手中。
2006年10月8日,经第一次社员大会讨论并通过,“三河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07年9月完成工商注册。这样,就使得土地流转更规范,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合作社经营范围为土地流转经营、水产品养殖、农作物种植。其组织机构有全体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
成员地位平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土地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一些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改变了“耕地不多户户种、丰产不丰收”的低效生产状况,实实在在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三赢”的局面
每年秋收后的土地流转承包竞标大会,是木兰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
那天早上,靳仲本提着个小包,里面装着15万现金,其中包括他的另外3个堂兄弟入股的股金。“当时感觉沉甸甸的,同一块地,有三四个承包户争,能不能竞上标,自己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靳仲本回忆2007年秋后竞标时的心情。
“不大的村部党员活动室挤进来几十位村民,台上的十几个竞标户每个人都拎着鼓鼓囊囊的一包现金,村支书乐得合不拢嘴。”村民靳仲功参加了那天的竞标会,他有8亩水田参与流转。“其中有块地的承包价由去年的每亩356元,涨到了390元。”
最终全村的2100亩水田,分别被4个承包大户中标。
“谁出的价格高,合作社就把地承包给谁。”罗授波说,“你还别说,城里人玩的这套公开竞标,中间没有猫儿腻,种粮大户和农户双方都没意见。”
每年秋收后,竞标的告示提前10天贴出去。参与竞标的种粮大户须先交两万元的定金。承包费合作社会按照亩数迅速发放到村民手中,不存在截留和挪用。
“2009年的竞标大会,价格还会提高,流转地的亩数还会增加。”罗授波非常乐观地展望道。
靳仲本最后以每亩360元的价格,竞得420水田的承包权。“2009年,准备再多竞得150亩种油菜,每亩的纯收入要比小麦多增加200元。”
对于2007年的收入,靳仲本称他们4家合股,每家分红大概在4万元左右。他在农闲之余,到巢湖捕鱼,一年又可以增收1万元。
对大片承包的好处,他这两年感觉到的除了科学施肥、施药后所增加的产能收益外,就是成本的节约。“化肥、农药小批量购买和大量批发,价格就差了两成,几百亩加在一起,就显现出来了。”
外出务工的农民则能“旱涝保收”,他们这几年的感受也比较真切。靳仲功把它总结为:“离乡地不丢、不耕也收获。”
55岁的靳仲功有8亩水田。他在本地一家建材公司当会计,大儿子、儿媳在上海打工,小儿子在本镇上班,妻子要侍候80岁高龄的母亲,每到农忙季节,儿子、儿媳都要回来帮忙。
“过去,8亩水田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靳仲功言,“但现在不耕不种,每亩的流转费用,再加上各种补贴,可以收益500多块钱。”
而他52岁的妻子楚效芳,则可以在“两忙”季节里,给种粮大户打短工以增加收入。比如插秧每天可获得报酬70元,每年夏秋两季的种收,打短工可收入近两千元。
据一份资料显示,木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4200元,2007达5280元,均高于全县同期平均水平。
这几年,肥西县农委经济师徐道军一直密切关注木兰村土地流转改革的进程,并及时给他们提供农业方面的法律援助和智力支持。
他中肯地评价了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生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入社农户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比如2007年每亩获得收入350多元,高出单独转包收入约1倍,比自己耕种划算。另一方面,土地合作社把农民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安心外出打工经商,或就近从事二三产业,每个劳动力每年获得收入1万至1.5万元。
其次,解决了撂荒地问题,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由于可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且有利于发展优良品种,效益明显提高。
“农户愿意,大户争着承租,村干部有劲头,形成了承租者、社员、合作社‘三赢’的局面。”徐道军坦言。
阜阳市原“小康办”主任薛万青认为:“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木兰村的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指出了方向。生产模式统一,土地集约利用,形成集约化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一条新路,为产业结构调整搭建了平台,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薛万青长期关注并探究皖北农村经济的发展,他曾因推动税费改革的成功于1996年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评为优秀调查员。
另外一个方面,土地合作社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化解了农村道路、水利和村庄建设用地的一些纠纷。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多方面实惠,基层干群关系也因此融洽了许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明显提高。
.pb{zoom:1;} .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 .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 分页 */ .pagebox{zoom:1;overflow:hidden;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 .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 .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zoom:1; overflow:hidden; _float:lef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_height:21px; _line-height:21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ointer;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的农民连夜分田到户,在全国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拉开了一场伟大变革的序幕。
-2006年,距小井庄仅十多公里之遥的肥西县木兰村,又把“分”到一家一户的田地“合”起来,租赁给种粮大户,试图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
专家评价:这种自愿协商达成的交易,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
□本报记者 李继锋 发自安徽肥西
42岁的靳仲本,趿拉着拖鞋,穿着短裤,走在木兰村新建的一排排黛瓦白墙的复古徽式建筑旁。
可别小瞧了他这身行头,他可是名播十里八乡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了420亩水田,邻居们戏称他是“大地主”。
在巢湖岸边的家中,靳仲本指着今年夏天刚装上的壁挂式空调说:“家用电器、日常饮食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站在自己的两层小楼前,他颇为自豪。
然而,他还不算当地最大的“种粮大户”,木兰村最大的承包户是一位叫丁为宏的农民,他承包了1200亩水田。
2003年,木兰村两委经过走村入户说服动员,首次通过互换集中闲散的土地1300多亩,并即时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土地流转出去,把流转所得的收益据实发放到农户手中。
2006年,木兰村两委酝酿并引导成立了一个由农民自我管理的合作组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次年,合作社的规模已由刚立社时的483人发展到561人,土地已由立社时的1258亩扩展到2100亩。
目前,包括木兰村所在的三河镇以及肥西县南部的丰乐、严店、上派共4个乡镇土地流转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
与1978年小井庄“包产到户”相隔26年,又一场关于土地的变革在木兰村悄然酝酿,并在稳步推进。
“摸着石头过河”
“我没有多高深的理论,土地流转的尝试,以前没有人做过,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罗授波坦言,“萌生这个念头,也是迫于当时农村的形势。”
罗授波,54岁,现系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党支部书记。他是木兰村土地流转改革的积极探索者。他在1991年即开始担任木兰村村委会主任,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干部。
“过去村民称我们村干部为‘要钱、要粮、要命(农村抓计划生育工作)干部’,现在我们什么也不要了,特别是试行土地流转后,我们的角色也转换了,真正切切实实为农民服务了。”罗授波坐在木兰村委会二楼的办公室里,向《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介绍土地流转后的变化。
木兰村位于肥西县三河镇东北部,在巢湖西岸,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全村可耕地6800亩,水面1500亩,现有人口3250人。村民以水产养殖、捕捞、优质粮油种植为主导产业,是典型的皖中“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将土地分散承包给农户经营。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原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逐步束缚了农业生产。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木兰村人开始主动求变。”合肥市肥西县农委经济科科长丁伦海分析道。
肥西木兰村土地由“分”转“合”
“特别是土地二轮承包后,我村大多数农民弃田外出经商,仅长期在外的青壮年就有七八百人,耕地撂荒现象十分严重。”罗授波介绍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木兰村的农业生产面临的困境,“撂荒最厉害的年份里,40%的水田无人耕种,荒草齐腰深,看着心痛呀!”
土地荒了,各种上缴税费无法落实,村委会只有举债完成税费任务,到2003年底,全村不良债务已累积到80万元。“那时候为了躲债,我们村干部过年都在外躲着。”
青壮年劳动力往城市转移,每到农忙两季,务工人员往返于打工地与乡村之间,屡受舟车劳顿之苦。有的外出务工户干脆就把土地转给有劳力的留守户。甚至枞阳县那边的承包户都跑到肥西县来承包土地,承包户收入也很可观。但没有人组织,只是零星的转让,形不成规模。
村两委干部多次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对策,数次到外地学习别人的可操作经验。
最后,在征得绝大多数农户同意后,村里尝试着在坚持农户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互换的方式对农户的土地作临时调整。
将距离村庄较近的、质量和水利条件较好的撂荒地调整给留守农户,便于留守农户耕作,同时把通过互换调整出来的距离村庄较远、地势低洼的土地集中起来,整理后流转给种粮大户。
“一是愿意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二是愿意继续耕种的还可以调整到优质的地块,难题迎刃而解。”罗授波说,“每年秋后,是入还是退,全凭村民的意愿。”
村两委经过走村入户、说服动员,首次通过互换集中闲散土地1300多亩,并即时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土地流转出去,把流转所得据实发放到农户手中。
2006年10月8日,经第一次社员大会讨论并通过,“三河镇木兰村土地流转经营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并于2007年9月完成工商注册。这样,就使得土地流转更规范,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合作社经营范围为土地流转经营、水产品养殖、农作物种植。其组织机构有全体成员大会、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
成员地位平等,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土地合作社”的成立解决了一些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改变了“耕地不多户户种、丰产不丰收”的低效生产状况,实实在在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三赢”的局面
每年秋收后的土地流转承包竞标大会,是木兰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
那天早上,靳仲本提着个小包,里面装着15万现金,其中包括他的另外3个堂兄弟入股的股金。“当时感觉沉甸甸的,同一块地,有三四个承包户争,能不能竞上标,自己心里也七上八下的。” 靳仲本回忆2007年秋后竞标时的心情。
“不大的村部党员活动室挤进来几十位村民,台上的十几个竞标户每个人都拎着鼓鼓囊囊的一包现金,村支书乐得合不拢嘴。”村民靳仲功参加了那天的竞标会,他有8亩水田参与流转。“其中有块地的承包价由去年的每亩356元,涨到了390元。”
最终全村的2100亩水田,分别被4个承包大户中标。
“谁出的价格高,合作社就把地承包给谁。”罗授波说,“你还别说,城里人玩的这套公开竞标,中间没有猫儿腻,种粮大户和农户双方都没意见。”
每年秋收后,竞标的告示提前10天贴出去。参与竞标的种粮大户须先交两万元的定金。承包费合作社会按照亩数迅速发放到村民手中,不存在截留和挪用。
“2009年的竞标大会,价格还会提高,流转地的亩数还会增加。”罗授波非常乐观地展望道。
靳仲本最后以每亩360元的价格,竞得420水田的承包权。“2009年,准备再多竞得150亩种油菜,每亩的纯收入要比小麦多增加200元。”
对于2007年的收入,靳仲本称他们4家合股,每家分红大概在4万元左右。他在农闲之余,到巢湖捕鱼,一年又可以增收1万元。
对大片承包的好处,他这两年感觉到的除了科学施肥、施药后所增加的产能收益外,就是成本的节约。“化肥、农药小批量购买和大量批发,价格就差了两成,几百亩加在一起,就显现出来了。”
外出务工的农民则能“旱涝保收”,他们这几年的感受也比较真切。靳仲功把它总结为:“离乡地不丢、不耕也收获。”
55岁的靳仲功有8亩水田。他在本地一家建材公司当会计,大儿子、儿媳在上海打工,小儿子在本镇上班,妻子要侍候80岁高龄的母亲,每到农忙季节,儿子、儿媳都要回来帮忙。
“过去,8亩水田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靳仲功言,“但现在不耕不种,每亩的流转费用,再加上各种补贴,可以收益500多块钱。”
而他52岁的妻子楚效芳,则可以在“两忙”季节里,给种粮大户打短工以增加收入。比如插秧每天可获得报酬70元,每年夏秋两季的种收,打短工可收入近两千元。
据一份资料显示,木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4200元,2007达5280元,均高于全县同期平均水平。
这几年,肥西县农委经济师徐道军一直密切关注木兰村土地流转改革的进程,并及时给他们提供农业方面的法律援助和智力支持。
他中肯地评价了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生态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入社农户可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比如2007年每亩获得收入350多元,高出单独转包收入约1倍,比自己耕种划算。另一方面,土地合作社把农民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安心外出打工经商,或就近从事二三产业,每个劳动力每年获得收入1万至1.5万元。
其次,解决了撂荒地问题,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由于可以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且有利于发展优良品种,效益明显提高。
“农户愿意,大户争着承租,村干部有劲头,形成了承租者、社员、合作社‘三赢’的局面。”徐道军坦言。
阜阳市原“小康办”主任薛万青认为:“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木兰村的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指出了方向。生产模式统一,土地集约利用,形成集约化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探索一条新路,为产业结构调整搭建了平台,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薛万青长期关注并探究皖北农村经济的发展,他曾因推动税费改革的成功于1996年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所评为优秀调查员。
另外一个方面,土地合作社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化解了农村道路、水利和村庄建设用地的一些纠纷。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多方面实惠,基层干群关系也因此融洽了许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明显提高。
.pb{zoom:1;} .pb textarea{font-size:14px; margin:10px; font-family:"宋体"; background:#FFFFEE; color:#000066} .pb_t{line-height:30px; font-size:14px; color:#000; text-align:center;} /* 分页 */ .pagebox{zoom:1;overflow:hidden; font-size:12px; font-family:"宋体",sans-serif;} .pagebox span{float:left; margin-right:2px; overflow:hidden; text-align:center; background:#fff;} .pagebox span a{display:block; zoom:1; overflow:hidden; _float:lef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pagebox span.pagebox_pre{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visited,.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text-align:center; width:53px; cursorointer;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pre a:active,.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ext a:active{color:#363636; border:1px #2e6ab1 soli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nonce{padding:0 8px; height:23px; line-height:23px; _height:21px; _line-height:21px; color:#fff; cursor:default; background:#296cb3; font-weight:bold;} .pagebox span.pagebox_num{color:#3568b9; 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visited{border:1px #9aafe5 solid; color:#3568b9; text-decoration:none; padding:0 8px; cursorointer;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hover,.pagebox span.pagebox_num a:active{border:1px #2e6ab1 solid;color:#363636;} .pagebox span.pagebox_num_ellipsis{color:#393733; width:22px;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3px;} .pagebox span.pagebox_next_nolink{border:1px #ddd solid; width:53px; height:21px; *height:21px; line-height:21px; text-align:center; color:#999; cursor:default;}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