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书生 【转帖】

开喜

初级会员
VIP
注册
2003-08-12
消息
8,186
荣誉分数
1,052
声望点数
323
写书生的。 呵呵。 :D

ǧ
 
来张图, 挺形象的。
 

附件

  • ningcaichen.jpg
    ningcaichen.jpg
    13.8 KB · 查看: 68
俺把它贴上来吧 :)

千年的书生 (转帖)
  
  书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改编于 蒲松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的港产片《倩女幽魂》中的宁采臣,一副浪荡不拘、光彩照人的形象,即便是受控于千年树妖并以色相迷惑过客的小倩,也难以抵挡书 生的魅力,舍弃数十年的修炼拼死谨献一缕幽魂,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前不久,陈瑞继《白狐》之后又在网上推出了单曲《新白狐》,再次刮起“书生”的旋风。 “千年的书生,千年的哀愁”不停地在现代人的耳边呼唤着古典的情怀,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抒情的年代。
  
  古往今来,书生的形象是瘦弱的,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饱满。
  
   十年寒窗博得功名的能有几个?金榜题名后又是宦海沉浮,不是降价成了朝廷的御用文人,就是被贬发至穷乡僻壤;街头巷尾随便摆个字画摊或者找家大户教人 “只诗书、懂礼仪”混口饭吃,已属不易;大多的书生总免不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际遇,成天一副穷酸相。面对窘迫的生活,书生依然满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鸿鹄之志,眼里仍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衣锦还乡的风光,时不时地摆弄一下破旧的长衫,显示出读书人的风骨。他们或许终不为朝廷所用,也不为普通百姓所 理解,但他们默默地坚守,在整个民族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相对固定的群体--在本质上接近于现代的诗人。
  
  从表面上看,那 个时代的书生似乎是多余的。孔孟传人不可能叛经离道做出出格的事来,因而在许多历史变迁的舞台上没有突出的表现,同时读书人固有的嬴弱为封建王侯所鄙视。 从秦国统一天下后,封建帝王就从骨子里看不起书生--争夺天下时只会东躲西藏、无所作为,天下太平时碍手碍脚且扰人视听,倒不如杀光天下的书生,随便找几 个听话的读书人在朝野充充场面,以显示其“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因此,封建朝廷不是将书生凶残地绞杀,就是将其边缘化,想方设法饿死他,冻死他!
  
   得以存活下的书生自然没有朝廷御用文人的活络,无力挑战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却不想与小人同流合污,辱没了读书人的清誉。书生不是迂腐得不懂得“上进” 之道,而是过于执著于古书上的概念,不管世事如何艰难,始终坚守着读书人的道德底线!因而书生再穷,也不会脱下身上破敝的长衫,敞胸露背于大厅广众,书生 只剩下长衫内的一副骨架了。书生的灵魂,想必早谨献于儒家的祭台。苦守桑田变幻沦落于市巷的只是一副臭皮囊,瘦出的铮铮铁骨竟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留下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
  
  诚然,历史画面中的书生没有时代英雄们表现得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然而正是那种默默的坚守,坚守 读书人的人格底线,赢得了后世应有的尊重与敬仰。千年的书生,总能给人至深的印象,即便是到了文化的后现代,人们仍然无法抹去对书生情节的溺爱(如同这个 时代不能阻挡人们对精英文化以及人性至善至美的回归)。
  我们清楚地看到,这还不是一个抒情的时代,一个吟诗作画逍遥于山林的时代,历史也不可 能为千年的书生补上这个春光明媚的时间段落,因而,我们只能从文化的时空缝隙间表达名对书生的景仰。曾经坚守与正在坚守星空下的诗人们,谁的骨子里没有书 生的叹息与呼唤?恐怕仍要沉重而急促得多!
  数日前的文字仅停留于千年来书生的生存状态,未能深入其深厚的内心层面,因而显得单薄与肤浅。无法 还原纠结于心的书生情结,令我食之无味、夜不成眠,一如暮秋的晨霜覆盖与沉思的履迹。所幸现代诗学博士郑士林的《中国诗学原理》为我开启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在其将中国古诗学理论分别以“经”诗学与“诗话”诗学两方面加以阐述的同时,我似乎已摸到了窥探书生精神内在的门楣。
  拂去千年的风尘,书 生的情怀依旧停留在对自然、人性的审美过程中;倘如不曾摈弃世俗的功利与所谓的天命,断不能体味到大隐于市的镇定,更无法看透隐匿于“现象的内容”。千年 的烟水间,宽宽的衣袖抖落出数行淡淡的文字,以“长河落日圆”的格式凝固与历史的天空。书生以其“诗性的智慧”给了现代的追随者以最美的地诗话。
  让浸淫于孔孟之道满口仁义的文人于殿堂之上搬弄拙劣的文辞,我们的书生就算是沦落于字画摊前,亦掩饰不住智慧的光芒!:p: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