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One
版主
- 注册
- 2002-06-24
- 消息
- 43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神童”是人而不是神。事实上,每一个所谓的神童,都生活在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中,但你万万不可揠苗助长。
各个艺术门类,都会有神童创造的奇迹。
想一想同一个小孩子下棋时的精神压力吧――或许会输给一个小孩。如果你赢了,又能证明什么呢?而如果你输了,哦,好家伙……
往往我们一提到“神童”,就把它想像得神乎其神。其实,“神童”是人而不是神。“神童”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忧与思,喜与悲。《辞海》中,把“神童”一词解释道:“指聪明异常的儿童。”说白了,“神童”无非就是比一般或者聪明的儿童智商高一些罢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智商的高低与先天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相信,既便智商再高的孩子,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发展,也很难成其为“神童”,也很难有所作为。
关于“神童”一词的提出,我们可以在辞书中追溯到《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如此说来,把刘孝绰之称为神童,也无非是在他七岁的时候,能够撰写文章。照这样推理下去,堪称神童者,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列举出一大批。
神童故事之一:蔡文姬6岁辨断琴
蔡文姬是东汉陈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博学有才辨,通音律。
传说蔡文姬在很小的时候聪慧过人。6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她被铿锵有力的琴声惊醒过来,于是便侧耳谛听起来。原来是她的父亲为了减轻自己深夜写作的过度疲劳,试图用弹奏乐器来得到片刻休息。忽然,蔡文姬听到“嘣”地一声脆响,父亲弹奏的琴弦断了一根。小文姬为了在父亲面前显露一下,于是便对书房里的父亲大声喊道:“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对不对?”父亲大吃一惊,问道:“我儿怎么还没睡觉?那么,你再猜一猜我又弹断的是第几根?”父亲想试一试女儿的判断力,便又操琴故意拨断了一根弦。小文姬听后,马上大声说道:“第四根,对不对?”父亲高兴极了,便急着问道:“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小文姬十分自信地回答道:“你相不相信,七要琴弦我都能听出来。”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小文姬勤学苦练,真的成了七弦琴的高手。
东汉末年政治动乱,匈奴大举入侵中原,文姬不幸被掠到北国,在茫茫大草原上熬过了几度春秋。每当思念故土的时候,她总是用深沉的七弦琴排遣内心的忧郁。后来曹操当上了汉丞相,用重金赎回了文姬,漫漫的回归途中,蔡文娱触景生情,创作了悲切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被后来人誉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
神童故事之二:施光南5岁编《春天》
作为我国享有盛誉的作曲家,施光南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施光南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5岁那一年,在根本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他自编了一首歌。歌名为《春天》,充满了欢乐的童趣。这时候,家长才发现孩子身上具有音乐细胞。有趣的是,在施光南上小学以后,参加学校演出时,他演唱了由自己编写的《春天》,竟然得了奖。这对少年施光南的鼓舞很大,从此他就下定了决心,决定投身于音乐事业中去。上中学后,他经常坚持不懈地写歌,但又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创作的,当同学们发现之后,很惊奇地问他时,他只是说“都是自己抄来的歌。”既然这样,同学们不再多疑,便一首又一首地把他写的歌曲传唱开来了。
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音乐学院。为了对付考试,家长请私人老师来教他弹钢琴。哪知一进考场竟弹得一塌糊涂。音乐基础课全不及格。幸好江定仙老师慧眼识才,认为施光南蕴藏着极好的乐感,提议让他先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再考大学。
两个过去了,施光南进入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时不仅作曲本科优秀,连选修的钢琴也是优秀。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童故事之三:莫扎特5岁能作曲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莫扎物孩提时代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只要一听到音乐就用小手拍着。奇妙的是,他拍得很合拍,很有节奏感。莫扎特的姐姐玛丽娅每次练习钢琴时,爸爸总是精心指导,因而玛丽娅的进步很快。而每当琴声响起之后,小莫扎特就不吵不闹,静静地聆听着。有一次,当玛丽娅正聚精会神练琴时,年仅4岁的莫扎特走到了姐姐面前,央求姐姐让他也弹弹她刚才演奏过的那首曲子。玛丽娅亲昵地指着弟弟的鼻子说:“看看你的小手,还不能跨过琴键呢,怎么弹琴呢,等你长大了再学琴吧。”说着,她又继续练了起来。
一天,全家人用过了晚餐,玛丽娅在厨房里帮着妈妈洗碗时,莫扎特就走到琴房,情不自禁地弹起了钢琴。他的父亲正在边喝茶边抽烟休息,听到琴声猛地站了起来,惊喜地自言自语道:“听,玛丽娅的这首曲子弹得简直妙极了!”话音刚落,玛丽娅就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父亲看到了玛丽娅,一下子呆住了。接着,他立即爬上楼轻轻地推开琴房的门,看见小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在那里弹奏。从此,便开始对他进行早斯教育了。
到5岁时,莫扎特看着父亲写乐谱,便也开始学着作曲。有一次,父亲走进莫扎特的房间,见他正趴在桌上,在五线纸上专心地写东西。他随手拿起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符合规格。
莫扎特11岁就能指挥大型歌剧的演出了,并写成了第一部歌剧《阿波罗和吉阿琴特》;12岁时指挥德国著名的乐队,名闻世界乐坛;13岁时便在萨尔斯堡任大主教宫廷教师。他一生中给人类的音乐宝库中留上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上面的几个神童的例子,巧合的是都与音乐有关。事实上,在世界这部神童大词典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各个艺术门类,都会有“神童”创造的奇迹。
让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国际象棋这门艺术中的几个神童的表现。
神童故事之四:刘适兰13岁步入棋坛
作为曾经是亚洲唯一的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中国第一个“特级大师”的刘适兰,最初走上棋坛非常偶然,这还得从她的六妹说起。
刘适兰的六妹刘庆华曾带病参加了一次国际象棋比赛,这次比赛挺重要,全家人都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就显得很不宽裕。为了能够让刘庆华体体面面地走出家门参加比赛,母亲省吃俭用还是买回了一双女儿渴望已久的布鞋。可是,这次比赛的结果十分令人失望,成绩一向优良的妹妹竟然遭到了淘汰。
事情发生后,对刘适兰的影响很大。那时候,刘适兰外表文静,是个容易害羞的小姑娘,然而,她的好奇心却丝毫也不比那些男孩子们差。13岁那年,刘适兰背着父亲和母亲报名参加了国际象棋学习班,进入成都市文化宫学习国际象棋。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刘适兰学习国际象棋以后,她的学习成绩不但人未因此而受到影响,而且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当时,刘适兰在国际象棋班是学棋的最后一名学员。尽管她刻苦用功,可成绩并不理想。为此,她曾灰心过,甚至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前途,几乎要放弃了。多亏了她的妈妈在这关键的时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使她又重新充满了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78年第四届全运会上,刘适兰力挫群芳,破天荒地成为我国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子冠军。从此以后,她一次又一次为我国的国际象棋事业争得了荣誉。
神童故事之五:波尔加5岁下棋
匈牙利少女朱迪特・波尔加,15岁时被誉为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而且成绩斐然。
朱迪特・波尔加在父亲的指导下,从5岁开始就一直下棋。她是通过观看姐姐下棋学会下国际象棋的。朱迪特・波尔加没有上学校念书,而是在家里同父母亲一起学习。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对她学艺要求很严。10岁那年,朱迪特・波尔加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
虽然是女性,朱迪特・波尔加下起棋来却非常凶猛。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棋手们始终都是一些男人。在全世界大约350名第一流水平的国际象棋大师中,只有少数几位是女性。虽然一些人称她是一个羞怯而又温柔的少女,但是许多对手都知道她在棋盘上如同一只凶猛的老虎。朱迪特・波尔加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之后,开始逼近那些第一流水平的男人们,而且已经冲破了世界上最不愿意吸收新成员的一个俱乐部的关卡,在她15岁零5个月的时候获得了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美国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德卢吉说:“她真是一位好姑娘,整个家庭都非常好。但是想一想同一个小孩子下棋时的精神压力吧――或许会输给一个小孩。如果你赢了,又能证明什么呢?而如果你输了,哦,好家伙……”
神童故事之六:加塔15岁战胜百位大师
加塔・卡姆斯基是美国国际象棋选手,被人称之为“神童”。加塔・卡姆斯基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时,还不足17岁。在1992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分级表中他排名第13。
加塔・卡姆斯基的父亲鲁斯塔姆是后来离开前苏联到美国的移民。鲁斯塔姆是在加塔8个月的时候与前妻离异的。之后,鲁斯塔姆一直同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并全十分疼爱他,在儿子加塔・卡姆斯基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加塔・卡姆斯基1岁半时,鲁斯塔姆开始教他做操和骑自行车;还未2岁时,就教他阅读。鲁斯塔姆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发展加塔・卡姆斯基的智力。3岁的时候,加塔・卡姆斯基学会了打牌,4岁学会了弹钢琴,6岁时他的钢琴弹得胜过了同龄人。音乐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健康的影响,但是丝毫无益于智力。于是,在加塔・卡姆斯基8岁那一年,他的父亲鲁斯塔姆牢牢地关上了琴盖,把他引进了国际象棋世界。
在列宁格勒象棋俱乐部里,加塔・卡姆斯基开始战胜大人,那时他才9岁。他还战胜了苏联几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他走上苏联棋坛是国际棋界轰动一时的事件。12岁时,加塔・卡姆斯基成为前苏联青年锦标赛(20岁以下)冠军。而在他之前仅有卡斯帕罗夫取得过这项成绩。加塔・卡姆斯基在西班牙帕尔马举行的比赛中下出了以前大概没有哪一位15岁的少年取得过的类似成绩――战胜了152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得了第二名。
历数神童范例,我们便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童”没不神乎其神。他们之所以取得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是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截然不可分离的。与此同时,神童之成功,是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支持、帮助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您的孩子也会成为神童。
各个艺术门类,都会有神童创造的奇迹。
想一想同一个小孩子下棋时的精神压力吧――或许会输给一个小孩。如果你赢了,又能证明什么呢?而如果你输了,哦,好家伙……
往往我们一提到“神童”,就把它想像得神乎其神。其实,“神童”是人而不是神。“神童”也有与我们一样的忧与思,喜与悲。《辞海》中,把“神童”一词解释道:“指聪明异常的儿童。”说白了,“神童”无非就是比一般或者聪明的儿童智商高一些罢了。我们不能排除这种智商的高低与先天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相信,既便智商再高的孩子,没有后天的努力和发展,也很难成其为“神童”,也很难有所作为。
关于“神童”一词的提出,我们可以在辞书中追溯到《梁书・刘孝绰传》:“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如此说来,把刘孝绰之称为神童,也无非是在他七岁的时候,能够撰写文章。照这样推理下去,堪称神童者,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列举出一大批。
神童故事之一:蔡文姬6岁辨断琴
蔡文姬是东汉陈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博学有才辨,通音律。
传说蔡文姬在很小的时候聪慧过人。6岁那年的一天夜里,她被铿锵有力的琴声惊醒过来,于是便侧耳谛听起来。原来是她的父亲为了减轻自己深夜写作的过度疲劳,试图用弹奏乐器来得到片刻休息。忽然,蔡文姬听到“嘣”地一声脆响,父亲弹奏的琴弦断了一根。小文姬为了在父亲面前显露一下,于是便对书房里的父亲大声喊道:“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对不对?”父亲大吃一惊,问道:“我儿怎么还没睡觉?那么,你再猜一猜我又弹断的是第几根?”父亲想试一试女儿的判断力,便又操琴故意拨断了一根弦。小文姬听后,马上大声说道:“第四根,对不对?”父亲高兴极了,便急着问道:“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小文姬十分自信地回答道:“你相不相信,七要琴弦我都能听出来。”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小文姬勤学苦练,真的成了七弦琴的高手。
东汉末年政治动乱,匈奴大举入侵中原,文姬不幸被掠到北国,在茫茫大草原上熬过了几度春秋。每当思念故土的时候,她总是用深沉的七弦琴排遣内心的忧郁。后来曹操当上了汉丞相,用重金赎回了文姬,漫漫的回归途中,蔡文娱触景生情,创作了悲切动人的《胡笳十八拍》,被后来人誉为千古绝唱,流芳百世。
神童故事之二:施光南5岁编《春天》
作为我国享有盛誉的作曲家,施光南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施光南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5岁那一年,在根本没有任何人指点的情况下,他自编了一首歌。歌名为《春天》,充满了欢乐的童趣。这时候,家长才发现孩子身上具有音乐细胞。有趣的是,在施光南上小学以后,参加学校演出时,他演唱了由自己编写的《春天》,竟然得了奖。这对少年施光南的鼓舞很大,从此他就下定了决心,决定投身于音乐事业中去。上中学后,他经常坚持不懈地写歌,但又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创作的,当同学们发现之后,很惊奇地问他时,他只是说“都是自己抄来的歌。”既然这样,同学们不再多疑,便一首又一首地把他写的歌曲传唱开来了。
初中毕业后,他报考了音乐学院。为了对付考试,家长请私人老师来教他弹钢琴。哪知一进考场竟弹得一塌糊涂。音乐基础课全不及格。幸好江定仙老师慧眼识才,认为施光南蕴藏着极好的乐感,提议让他先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再考大学。
两个过去了,施光南进入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时不仅作曲本科优秀,连选修的钢琴也是优秀。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神童故事之三:莫扎特5岁能作曲
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
莫扎物孩提时代就对音乐产生了兴趣。他只要一听到音乐就用小手拍着。奇妙的是,他拍得很合拍,很有节奏感。莫扎特的姐姐玛丽娅每次练习钢琴时,爸爸总是精心指导,因而玛丽娅的进步很快。而每当琴声响起之后,小莫扎特就不吵不闹,静静地聆听着。有一次,当玛丽娅正聚精会神练琴时,年仅4岁的莫扎特走到了姐姐面前,央求姐姐让他也弹弹她刚才演奏过的那首曲子。玛丽娅亲昵地指着弟弟的鼻子说:“看看你的小手,还不能跨过琴键呢,怎么弹琴呢,等你长大了再学琴吧。”说着,她又继续练了起来。
一天,全家人用过了晚餐,玛丽娅在厨房里帮着妈妈洗碗时,莫扎特就走到琴房,情不自禁地弹起了钢琴。他的父亲正在边喝茶边抽烟休息,听到琴声猛地站了起来,惊喜地自言自语道:“听,玛丽娅的这首曲子弹得简直妙极了!”话音刚落,玛丽娅就从厨房里走了出来。父亲看到了玛丽娅,一下子呆住了。接着,他立即爬上楼轻轻地推开琴房的门,看见小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在那里弹奏。从此,便开始对他进行早斯教育了。
到5岁时,莫扎特看着父亲写乐谱,便也开始学着作曲。有一次,父亲走进莫扎特的房间,见他正趴在桌上,在五线纸上专心地写东西。他随手拿起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符合规格。
莫扎特11岁就能指挥大型歌剧的演出了,并写成了第一部歌剧《阿波罗和吉阿琴特》;12岁时指挥德国著名的乐队,名闻世界乐坛;13岁时便在萨尔斯堡任大主教宫廷教师。他一生中给人类的音乐宝库中留上了珍贵的艺术财富。
上面的几个神童的例子,巧合的是都与音乐有关。事实上,在世界这部神童大词典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各个艺术门类,都会有“神童”创造的奇迹。
让我们再一起看一看国际象棋这门艺术中的几个神童的表现。
神童故事之四:刘适兰13岁步入棋坛
作为曾经是亚洲唯一的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中国第一个“特级大师”的刘适兰,最初走上棋坛非常偶然,这还得从她的六妹说起。
刘适兰的六妹刘庆华曾带病参加了一次国际象棋比赛,这次比赛挺重要,全家人都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就显得很不宽裕。为了能够让刘庆华体体面面地走出家门参加比赛,母亲省吃俭用还是买回了一双女儿渴望已久的布鞋。可是,这次比赛的结果十分令人失望,成绩一向优良的妹妹竟然遭到了淘汰。
事情发生后,对刘适兰的影响很大。那时候,刘适兰外表文静,是个容易害羞的小姑娘,然而,她的好奇心却丝毫也不比那些男孩子们差。13岁那年,刘适兰背着父亲和母亲报名参加了国际象棋学习班,进入成都市文化宫学习国际象棋。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刘适兰学习国际象棋以后,她的学习成绩不但人未因此而受到影响,而且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当时,刘适兰在国际象棋班是学棋的最后一名学员。尽管她刻苦用功,可成绩并不理想。为此,她曾灰心过,甚至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前途,几乎要放弃了。多亏了她的妈妈在这关键的时候给了她很大的鼓励,使她又重新充满了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78年第四届全运会上,刘适兰力挫群芳,破天荒地成为我国国际象棋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子冠军。从此以后,她一次又一次为我国的国际象棋事业争得了荣誉。
神童故事之五:波尔加5岁下棋
匈牙利少女朱迪特・波尔加,15岁时被誉为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而且成绩斐然。
朱迪特・波尔加在父亲的指导下,从5岁开始就一直下棋。她是通过观看姐姐下棋学会下国际象棋的。朱迪特・波尔加没有上学校念书,而是在家里同父母亲一起学习。她的父母都是教师,对她学艺要求很严。10岁那年,朱迪特・波尔加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并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
虽然是女性,朱迪特・波尔加下起棋来却非常凶猛。在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棋手们始终都是一些男人。在全世界大约350名第一流水平的国际象棋大师中,只有少数几位是女性。虽然一些人称她是一个羞怯而又温柔的少女,但是许多对手都知道她在棋盘上如同一只凶猛的老虎。朱迪特・波尔加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之后,开始逼近那些第一流水平的男人们,而且已经冲破了世界上最不愿意吸收新成员的一个俱乐部的关卡,在她15岁零5个月的时候获得了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美国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德卢吉说:“她真是一位好姑娘,整个家庭都非常好。但是想一想同一个小孩子下棋时的精神压力吧――或许会输给一个小孩。如果你赢了,又能证明什么呢?而如果你输了,哦,好家伙……”
神童故事之六:加塔15岁战胜百位大师
加塔・卡姆斯基是美国国际象棋选手,被人称之为“神童”。加塔・卡姆斯基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时,还不足17岁。在1992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分级表中他排名第13。
加塔・卡姆斯基的父亲鲁斯塔姆是后来离开前苏联到美国的移民。鲁斯塔姆是在加塔8个月的时候与前妻离异的。之后,鲁斯塔姆一直同自己的儿子生活在一起。并全十分疼爱他,在儿子加塔・卡姆斯基的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加塔・卡姆斯基1岁半时,鲁斯塔姆开始教他做操和骑自行车;还未2岁时,就教他阅读。鲁斯塔姆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发展加塔・卡姆斯基的智力。3岁的时候,加塔・卡姆斯基学会了打牌,4岁学会了弹钢琴,6岁时他的钢琴弹得胜过了同龄人。音乐对他的心灵产生了健康的影响,但是丝毫无益于智力。于是,在加塔・卡姆斯基8岁那一年,他的父亲鲁斯塔姆牢牢地关上了琴盖,把他引进了国际象棋世界。
在列宁格勒象棋俱乐部里,加塔・卡姆斯基开始战胜大人,那时他才9岁。他还战胜了苏联几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他走上苏联棋坛是国际棋界轰动一时的事件。12岁时,加塔・卡姆斯基成为前苏联青年锦标赛(20岁以下)冠军。而在他之前仅有卡斯帕罗夫取得过这项成绩。加塔・卡姆斯基在西班牙帕尔马举行的比赛中下出了以前大概没有哪一位15岁的少年取得过的类似成绩――战胜了152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得了第二名。
历数神童范例,我们便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神童”没不神乎其神。他们之所以取得一些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是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截然不可分离的。与此同时,神童之成功,是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的支持、帮助有着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所以,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您的孩子也会成为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