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今日东西欧的版图大致可以追溯到东西罗马的分裂。西罗马帝国信天主教,东罗马帝国信
东正教。后来西罗马帝国后院起火,路德叛教,西北欧出现新基督教。东罗马帝国则遭伊斯兰
教入侵,连首都君士坦丁堡,也成了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大致说来,欧洲从西北向东南,
渐次分布着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当然欧洲伊斯兰教的势力很小,原来只有
一个阿尔巴尼亚,现在又多了一个波西尼亚。土耳其则仅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对岸占了一
个桥头堡,便也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
如今的南斯拉夫联盟是以塞尔维亚(现在的音译应为塞尔比亚)为主。塞尔维亚国度的出
现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斯特凡大公拒绝效忠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皇帝开始。其后塞尔维亚
王国逐渐扩张成巴尔干半岛的主要军事强国,当时的疆域大致就在现在的科索沃地区。至今该
地区尚能见到不少塞尔维亚古王国的历史遗迹。
到六百年前的十四世纪,塞尔维亚人的内曼加王朝走向衰败,遭受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
(现在的音译应为奥土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土耳其就是突厥,和唐朝打了一百多年仗以后西
去。1371年,奥斯曼首次大败塞尔维亚。1389年,土耳其军队在今科索沃地区再次大
败塞尔维亚军。塞族人被迫纳贡于土耳其苏丹,国土最终于1459年并入奥斯曼。
科索沃大败整整三百年后的1689年,后来崛起的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交战,塞尔维
亚人出兵援助奥匈帝国。1690年的新年当天,土耳其军再次大败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联军。
当初鼓动塞尔维亚与奥国结盟的萨诺耶维奇大主教害怕土耳其报复,遂率领塞族逃出了故乡科
索沃,迁徙到今日塞尔维亚境内。从此之后塞尔维亚加入到奥匈帝国盟主麾下,成为抵抗土耳
其的前线国家,与奥斯曼帝国势不两立。塞尔维亚人撤出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
逐渐填充进科索沃。
在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征战的数百年历史上,奥匈帝国人民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坚强后
盾,奥匈帝国领土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可靠后方。在塞尔维亚人被土耳其打得走投无路之际,正
是奥匈帝国开放了属地克洛地亚边界收容了数万逃难的塞尔维亚人。
二、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微,塞尔维亚于1912年发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联合黑山、
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军彻底击败宿敌土耳其。在战后的伦敦和会上塞尔维亚与新成立的阿
尔巴尼亚国都对科索沃提出主权要求。但因塞尔维亚是以盟主的身分领军夺回科索沃,最后英、
法、德将科索沃判归故主塞尔维亚;虽然该地区的阿族占人口多数。
转过年的1913年,塞尔维亚发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联合希腊、罗马尼亚和宿敌土耳
其组成的联军击败了前一年的战友保加利亚。塞军在是次战争中表现的战斗力令人瞠目。
再转过年的1914年6月28日。由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吉米特罗维奇上校策划的
暗杀行动,刺死了正在波西尼亚首府塞拉热窝参加“维多万”节庆典活动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
南大公夫妇。
奥匈帝国的老国王弗兰西斯・约瑟夫晚年唯一的太子自杀,遂把侄子斐迪南大公立为王储。
谁知斐迪南爱上了王後的宫女。宫女当然不会是贵族。这使老国王很不高兴,冷落了大公夫妇
很长一段时间。
在塞拉热窝一座桥头的夹道欢迎中,七名塞尔维亚刺客之一的普林茨比突然从人群中冒出
来连开数枪,将乘坐在敞棚汽车里的大公夫妻双双击毙。当时正好有一名摄影记者从镜头里看
见了一只手枪在摆动,遂追踪拍摄,直到该枪击毙了大公夫妻,又摆动着隐没在人群中。这个
镜头被收入电影《条顿剑在行动》中。
此事引起极大的外交冲突。当时正在奥军服役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先生认定这是阴谋离
间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间数百年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他认为斐迪南奉行亲斯拉夫政策。
但侦破的结果,证实确为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门所为。
一个国家的军事情报部门无端刺杀另一个国家的王储,不管是否同盟,从人权和主权上讲,
都是塞尔维亚绝对没理。奥王本来没有儿子,立了个侄子当王储,又被塞尔维亚军方刺客所杀,
当然不会善罢干休,便向塞尔维亚大兴问罪之师。普林茨比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8月,奥军入侵的三个集团军,共十九个师被塞尔维亚老将普特尼克带病击败。9月和1
0月,奥军再度发动的第二和第三次攻击又遭击败。12月,在德军精锐的助阵之下,才取得
部份进展。转过年的1915年9月,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方面的联军多路攻入塞尔维
亚。塞军才渐渐不支,退入希腊。
随后,与塞族同属东正教的俄国和与德国同属新基督教的英国,还有天主教的法国都站到
塞尔维亚一方对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家利亚一方宣战。最后美国也加入了进来,才算彻底击败
德奥联军。
三、《列宁在十月》以前的故事
奥匈帝国先败,只剩德国孤军奋战。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继续与德国
作战,致使德军腹背受敌。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德军情报部门忽发奇想,把正在欧洲政治避难
的俄罗斯动乱分子列宁找来,让他回国闹事,从背后骚扰俄国政府,如果得势,则须与德国停
战媾和,以减轻德军的东线压力。德军并提供火车,据说还给了列宁同志很大一笔钱,悄悄把
他送回彼得堡,随后便是《列宁在十月》的故事。
《列宁在十月》的电影是从列宁同志秘密抵达彼得堡走下火车开始。但火车是哪家公司的?
谁送的列宁同志登上火车?列宁同志的皮包里掖了多少票子?这些故事前面的故事就都正合时
宜地剪缉掉了。
列宁同志倒不仅仅是知恩图报,而是为了保住自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便果然不顾联军利
益而与德国单方面媾和,签订了《布列斯塔和约》,割让大片领土。从此埋下了两大社会阵营
对抗的种子。
列宁同志甚至还通过第三国际向全欧洲的工人阶级发出号召:“让自己的祖国在战争中失
败!”。中国人老说秦桧卖国,但南宋可不是在秦桧手里亡的。秦桧也断没有号召过全国抵抗
力量让自己祖国南宋在抗金战争中失败。
四、一战义师,究竟谁属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春秋无义战”。孙子曰:“兵以利动”。虽然第
一次世界大战被形容成“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的战争”,本无所谓“正义之师”。但认真评论
起来,却也有程度的不同。现在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主要参战国的“利”与“义”。
联军方面,塞尔维亚连续三年发动三场战争,先联合保家利亚打败土耳其,再联合宿敌土
耳其打败战友保家利亚,随后刺杀了旧日盟主奥匈帝国的王储,实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衅者。
俄国助无道之塞尔维亚是因两国皆属东正教斯拉夫国家。法国是与德国争霸欧洲的宿敌。因德
国助了奥匈帝国,法国便助塞尔维亚。英国老谋深算,历来支持欧洲大陆的次强与最强争雄,
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全盛时期,英国一力支持普鲁士与法国争雄。待到普
法战争以降,德国渐强,法国渐弱之后,英国又一力支持法国与德国争雄。所有联军方面的参
战国家要么大行不义如塞尔维亚,要么“兵以利动”。
德奥方面,奥匈帝国哀兵复仇,理所当然。试想,一个国家的王储被另一个国家所杀,焉
有国王唾面自干,不思报仇的道理?保加利亚则深恨刚帮助盟主塞尔维亚打败了土耳其,便被
盟主联合宿敌所败。这两国皆因报仇而兴兵,固也算不得“兵以义动”。数来数去,只有德军
才是唯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之师。
或曰,奥地利人说德语,德军助奥与俄军助塞有同样的宗教文化背景一致的原因。这当然
不无道理。但塞军无端刺杀人家王储,俄军反助无道。而德军却是助哀兵复仇的一方。哪国出
兵更仗义,不难判定。
五、失道多助,得道寡助
1918年9月,由于法军助战塞尔维亚,塞军不但收复了首都贝尔格来德,而且迫使奥
匈帝国让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诸国交由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统治,改国名为新南
斯拉夫王国。而亚历山大国王自己也在1934年10月9日出访法国马赛时遇刺身亡。
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客普林茨比虽然案发不久即被捕,瘐死狱中。但由于德奥
一方战败,普林茨比反倒成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他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妻的那座桥便被命名
为“普林茨比桥”。桥上刻了双脚印,据说就是普林茨比迈步出发刺杀大公夫妻前站立的位置。
无端被刺的斐迪南大公夫妻反倒成了死有余辜,活该被杀的非正义一方。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我们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看出来,失道
的塞尔维亚不但多助,而且还大大扩充了疆域。无端杀人的凶手反而成了万民景仰的民族英雄。
报仇雪恨的奥军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德军却终因寡助而败。连日本也趁火打劫,与德国宣
战,却不攻击欧陆德国本土,转而袭我胶东半岛上的德国势力范围,并在巴黎和会上得到列强
承认。这便是中国五四运动的诱因。
中国枉然读了两千年孔孟的书,临阵仍是不问得道、失道,只管顺风扯旗,瞧准了能胜的
一方,也来墙倒众人推,趁机向德国宣战。虽然中国宣了战,却又不派一兵一卒,只出口了些
劳务,便也楞蹭了个战胜国地位;还顺手赖掉了庚子年间醇亲王上门道歉的错杀德国公使之罪;
把东总布胡同的德使克林德碑挪到中央公园,改成“公理战胜”碑。让鲁迅着实刻薄了一番。
无道多助而胜,有道寡助反败;一战既无公理,更无“公理战胜”。
六、不听老美言,吃亏在眼前
巴黎和会不听美国总统威尔逊根据美国内战后平复战争创伤的经验提出“不做战胜国”的
劝告,不但拆解了奥匈帝国,而且严惩德国。两国君主制都因此而被废。战后三十年代大萧条
时,各国又纷纷以邻为壑,向战败的德国转嫁经济危机,致使德国马克的贬值一落千丈;终于
逼使德国人民经由民主投票,选举了希特勒的纳粹党政府,报此“一战义军,得道寡助”之仇。
英国首相张伯伦遂以签署墨尼黑协议承认了一战惩罚德国太过。
二战初起,德国A集团军横扫巴尔干。虽然由于德国的不公平报复,再度被联军所败。但
终战之日,西方列强已经认识到一战惩罚太过的历史教训,没有再度严惩德国,才有今日欧洲
的持久和平。
顺便说一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惩罚太过;那么冷战的教
训就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敌手打到无条件投降为止太过。“无条件投降”把德国逼得无路可
走,被迫拼死抵抗,不但造成双方更大的不必要伤亡,而且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东欧社会主义
阵营反而代之而起,造成为时更长的冷战对峙。所以如今联军对伊拉克、塞尔维亚等国用兵时,
不再打到对方无条件投降为止了。得理也得饶人!
七、“传递圣火”
从世界范围来看,普林茨比这一枪遗害至今。若无普林茨比这一枪,便不会有奥匈帝国哀
兵复仇,则德军不必拔刀相助。若德军未拔刀相助,则不至腹背受敌,便无须送列宁同志回国。
若列宁同志没有回国,则不会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便不会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若没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便不会有中国共产党。
若无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无中日两国趁机对德宣战,日本便不会袭击我胶东半岛德国势力
范围,更无须巴黎和会的列强承认。若没有巴黎和会的列强承认,也没有中国亦属对德宣战的
战胜国,便不会有中国的五四运动。而“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若没有中国共产党,则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便没有中共领导的革命战争,更没有
中共革命战争的胜利。若没有中共革命战争的胜利,便不会有土改、镇反、社会主义改造、反
右派、大跃进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若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便没有公有制计划经济。若没有公有制计划
经济,则无须改革开放,便无官倒和贪污腐败。若无官倒和贪污腐败,便没有八九民运。若没
有八九民运,便无须戒严,更无须武装驱逐。--六四北京这一枪是普林茨比塞拉热窝那一枪
传递了七十五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的。
若无这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与人祸,中国早就是举世第一大经济强国了。--都怨吉米特罗
维奇上校出的馊主意(此处聊发一噱)!
八、一战两端
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是被俄国渐次打掉的。彼得大帝屡败屡战。最后击败土耳其,拿到黑海
出海口一役时,彼得大帝在登台拜将之后,自己以一名上尉衔下级军官的身分参战。凯旋时,
他仍以上尉的身分,满身泥泞,拖着疲惫的双腿,步行走在凯旋大军队尾,自己军衔应处的位
置上。欢迎凯旋的人群见到这位下级军官时的惊讶与欢呼远过大获全胜,走在凯旋大军前头的
领军统帅。中国明朝的正德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镇国公,结果屡遭大
臣们拦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错综复杂,非一两句断语所能论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将
土耳其势力驱逐出欧洲,所以欧洲各国对是次战争非议无多。另外德奥一方究竟还干过什么开
罪国际社会的事,在这里也无暇细说。但我们可以看到,塞尔维亚刺客无端枪杀了奥国王储,
主动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反而成了胜利的正义一方,领土得到扩张。
奥匈帝国王储被刺,兴兵报仇,理所当然。德国拔刀相助,皆属被动应战。结果德奥方面
反而战败投降,成了非正义的一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两端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至少该次战争,确属失道多助,得道寡助。
过去我们一贯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的,不义之师必败,所以德国两次战败。而
事实则更象是塞尔维亚挑起的世界大战,不义之师必胜,所以塞尔维亚获胜。
今日东西欧的版图大致可以追溯到东西罗马的分裂。西罗马帝国信天主教,东罗马帝国信
东正教。后来西罗马帝国后院起火,路德叛教,西北欧出现新基督教。东罗马帝国则遭伊斯兰
教入侵,连首都君士坦丁堡,也成了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大致说来,欧洲从西北向东南,
渐次分布着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当然欧洲伊斯兰教的势力很小,原来只有
一个阿尔巴尼亚,现在又多了一个波西尼亚。土耳其则仅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对岸占了一
个桥头堡,便也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
如今的南斯拉夫联盟是以塞尔维亚(现在的音译应为塞尔比亚)为主。塞尔维亚国度的出
现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纪,斯特凡大公拒绝效忠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廷皇帝开始。其后塞尔维亚
王国逐渐扩张成巴尔干半岛的主要军事强国,当时的疆域大致就在现在的科索沃地区。至今该
地区尚能见到不少塞尔维亚古王国的历史遗迹。
到六百年前的十四世纪,塞尔维亚人的内曼加王朝走向衰败,遭受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
(现在的音译应为奥土曼)土耳其帝国入侵。土耳其就是突厥,和唐朝打了一百多年仗以后西
去。1371年,奥斯曼首次大败塞尔维亚。1389年,土耳其军队在今科索沃地区再次大
败塞尔维亚军。塞族人被迫纳贡于土耳其苏丹,国土最终于1459年并入奥斯曼。
科索沃大败整整三百年后的1689年,后来崛起的奥匈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交战,塞尔维
亚人出兵援助奥匈帝国。1690年的新年当天,土耳其军再次大败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联军。
当初鼓动塞尔维亚与奥国结盟的萨诺耶维奇大主教害怕土耳其报复,遂率领塞族逃出了故乡科
索沃,迁徙到今日塞尔维亚境内。从此之后塞尔维亚加入到奥匈帝国盟主麾下,成为抵抗土耳
其的前线国家,与奥斯曼帝国势不两立。塞尔维亚人撤出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
逐渐填充进科索沃。
在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征战的数百年历史上,奥匈帝国人民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坚强后
盾,奥匈帝国领土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可靠后方。在塞尔维亚人被土耳其打得走投无路之际,正
是奥匈帝国开放了属地克洛地亚边界收容了数万逃难的塞尔维亚人。
二、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微,塞尔维亚于1912年发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联合黑山、
希腊和保加利亚组成的联军彻底击败宿敌土耳其。在战后的伦敦和会上塞尔维亚与新成立的阿
尔巴尼亚国都对科索沃提出主权要求。但因塞尔维亚是以盟主的身分领军夺回科索沃,最后英、
法、德将科索沃判归故主塞尔维亚;虽然该地区的阿族占人口多数。
转过年的1913年,塞尔维亚发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联合希腊、罗马尼亚和宿敌土耳
其组成的联军击败了前一年的战友保加利亚。塞军在是次战争中表现的战斗力令人瞠目。
再转过年的1914年6月28日。由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吉米特罗维奇上校策划的
暗杀行动,刺死了正在波西尼亚首府塞拉热窝参加“维多万”节庆典活动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
南大公夫妇。
奥匈帝国的老国王弗兰西斯・约瑟夫晚年唯一的太子自杀,遂把侄子斐迪南大公立为王储。
谁知斐迪南爱上了王後的宫女。宫女当然不会是贵族。这使老国王很不高兴,冷落了大公夫妇
很长一段时间。
在塞拉热窝一座桥头的夹道欢迎中,七名塞尔维亚刺客之一的普林茨比突然从人群中冒出
来连开数枪,将乘坐在敞棚汽车里的大公夫妻双双击毙。当时正好有一名摄影记者从镜头里看
见了一只手枪在摆动,遂追踪拍摄,直到该枪击毙了大公夫妻,又摆动着隐没在人群中。这个
镜头被收入电影《条顿剑在行动》中。
此事引起极大的外交冲突。当时正在奥军服役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先生认定这是阴谋离
间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间数百年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他认为斐迪南奉行亲斯拉夫政策。
但侦破的结果,证实确为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门所为。
一个国家的军事情报部门无端刺杀另一个国家的王储,不管是否同盟,从人权和主权上讲,
都是塞尔维亚绝对没理。奥王本来没有儿子,立了个侄子当王储,又被塞尔维亚军方刺客所杀,
当然不会善罢干休,便向塞尔维亚大兴问罪之师。普林茨比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8月,奥军入侵的三个集团军,共十九个师被塞尔维亚老将普特尼克带病击败。9月和1
0月,奥军再度发动的第二和第三次攻击又遭击败。12月,在德军精锐的助阵之下,才取得
部份进展。转过年的1915年9月,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方面的联军多路攻入塞尔维
亚。塞军才渐渐不支,退入希腊。
随后,与塞族同属东正教的俄国和与德国同属新基督教的英国,还有天主教的法国都站到
塞尔维亚一方对德国、奥匈帝国和保家利亚一方宣战。最后美国也加入了进来,才算彻底击败
德奥联军。
三、《列宁在十月》以前的故事
奥匈帝国先败,只剩德国孤军奋战。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继续与德国
作战,致使德军腹背受敌。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德军情报部门忽发奇想,把正在欧洲政治避难
的俄罗斯动乱分子列宁找来,让他回国闹事,从背后骚扰俄国政府,如果得势,则须与德国停
战媾和,以减轻德军的东线压力。德军并提供火车,据说还给了列宁同志很大一笔钱,悄悄把
他送回彼得堡,随后便是《列宁在十月》的故事。
《列宁在十月》的电影是从列宁同志秘密抵达彼得堡走下火车开始。但火车是哪家公司的?
谁送的列宁同志登上火车?列宁同志的皮包里掖了多少票子?这些故事前面的故事就都正合时
宜地剪缉掉了。
列宁同志倒不仅仅是知恩图报,而是为了保住自己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便果然不顾联军利
益而与德国单方面媾和,签订了《布列斯塔和约》,割让大片领土。从此埋下了两大社会阵营
对抗的种子。
列宁同志甚至还通过第三国际向全欧洲的工人阶级发出号召:“让自己的祖国在战争中失
败!”。中国人老说秦桧卖国,但南宋可不是在秦桧手里亡的。秦桧也断没有号召过全国抵抗
力量让自己祖国南宋在抗金战争中失败。
四、一战义师,究竟谁属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春秋无义战”。孙子曰:“兵以利动”。虽然第
一次世界大战被形容成“帝国主义之间狗咬狗的战争”,本无所谓“正义之师”。但认真评论
起来,却也有程度的不同。现在让我们来分析几个主要参战国的“利”与“义”。
联军方面,塞尔维亚连续三年发动三场战争,先联合保家利亚打败土耳其,再联合宿敌土
耳其打败战友保家利亚,随后刺杀了旧日盟主奥匈帝国的王储,实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衅者。
俄国助无道之塞尔维亚是因两国皆属东正教斯拉夫国家。法国是与德国争霸欧洲的宿敌。因德
国助了奥匈帝国,法国便助塞尔维亚。英国老谋深算,历来支持欧洲大陆的次强与最强争雄,
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全盛时期,英国一力支持普鲁士与法国争雄。待到普
法战争以降,德国渐强,法国渐弱之后,英国又一力支持法国与德国争雄。所有联军方面的参
战国家要么大行不义如塞尔维亚,要么“兵以利动”。
德奥方面,奥匈帝国哀兵复仇,理所当然。试想,一个国家的王储被另一个国家所杀,焉
有国王唾面自干,不思报仇的道理?保加利亚则深恨刚帮助盟主塞尔维亚打败了土耳其,便被
盟主联合宿敌所败。这两国皆因报仇而兴兵,固也算不得“兵以义动”。数来数去,只有德军
才是唯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之师。
或曰,奥地利人说德语,德军助奥与俄军助塞有同样的宗教文化背景一致的原因。这当然
不无道理。但塞军无端刺杀人家王储,俄军反助无道。而德军却是助哀兵复仇的一方。哪国出
兵更仗义,不难判定。
五、失道多助,得道寡助
1918年9月,由于法军助战塞尔维亚,塞军不但收复了首都贝尔格来德,而且迫使奥
匈帝国让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诸国交由塞尔维亚国王亚历山大统治,改国名为新南
斯拉夫王国。而亚历山大国王自己也在1934年10月9日出访法国马赛时遇刺身亡。
一枪打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客普林茨比虽然案发不久即被捕,瘐死狱中。但由于德奥
一方战败,普林茨比反倒成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他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妻的那座桥便被命名
为“普林茨比桥”。桥上刻了双脚印,据说就是普林茨比迈步出发刺杀大公夫妻前站立的位置。
无端被刺的斐迪南大公夫妻反倒成了死有余辜,活该被杀的非正义一方。
孟子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我们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看出来,失道
的塞尔维亚不但多助,而且还大大扩充了疆域。无端杀人的凶手反而成了万民景仰的民族英雄。
报仇雪恨的奥军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德军却终因寡助而败。连日本也趁火打劫,与德国宣
战,却不攻击欧陆德国本土,转而袭我胶东半岛上的德国势力范围,并在巴黎和会上得到列强
承认。这便是中国五四运动的诱因。
中国枉然读了两千年孔孟的书,临阵仍是不问得道、失道,只管顺风扯旗,瞧准了能胜的
一方,也来墙倒众人推,趁机向德国宣战。虽然中国宣了战,却又不派一兵一卒,只出口了些
劳务,便也楞蹭了个战胜国地位;还顺手赖掉了庚子年间醇亲王上门道歉的错杀德国公使之罪;
把东总布胡同的德使克林德碑挪到中央公园,改成“公理战胜”碑。让鲁迅着实刻薄了一番。
无道多助而胜,有道寡助反败;一战既无公理,更无“公理战胜”。
六、不听老美言,吃亏在眼前
巴黎和会不听美国总统威尔逊根据美国内战后平复战争创伤的经验提出“不做战胜国”的
劝告,不但拆解了奥匈帝国,而且严惩德国。两国君主制都因此而被废。战后三十年代大萧条
时,各国又纷纷以邻为壑,向战败的德国转嫁经济危机,致使德国马克的贬值一落千丈;终于
逼使德国人民经由民主投票,选举了希特勒的纳粹党政府,报此“一战义军,得道寡助”之仇。
英国首相张伯伦遂以签署墨尼黑协议承认了一战惩罚德国太过。
二战初起,德国A集团军横扫巴尔干。虽然由于德国的不公平报复,再度被联军所败。但
终战之日,西方列强已经认识到一战惩罚太过的历史教训,没有再度严惩德国,才有今日欧洲
的持久和平。
顺便说一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败国惩罚太过;那么冷战的教
训就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敌手打到无条件投降为止太过。“无条件投降”把德国逼得无路可
走,被迫拼死抵抗,不但造成双方更大的不必要伤亡,而且德国无条件投降后,东欧社会主义
阵营反而代之而起,造成为时更长的冷战对峙。所以如今联军对伊拉克、塞尔维亚等国用兵时,
不再打到对方无条件投降为止了。得理也得饶人!
七、“传递圣火”
从世界范围来看,普林茨比这一枪遗害至今。若无普林茨比这一枪,便不会有奥匈帝国哀
兵复仇,则德军不必拔刀相助。若德军未拔刀相助,则不至腹背受敌,便无须送列宁同志回国。
若列宁同志没有回国,则不会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便不会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
若没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便不会有中国共产党。
若无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无中日两国趁机对德宣战,日本便不会袭击我胶东半岛德国势力
范围,更无须巴黎和会的列强承认。若没有巴黎和会的列强承认,也没有中国亦属对德宣战的
战胜国,便不会有中国的五四运动。而“没有五四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若没有中国共产党,则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便没有中共领导的革命战争,更没有
中共革命战争的胜利。若没有中共革命战争的胜利,便不会有土改、镇反、社会主义改造、反
右派、大跃进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若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便没有公有制计划经济。若没有公有制计划
经济,则无须改革开放,便无官倒和贪污腐败。若无官倒和贪污腐败,便没有八九民运。若没
有八九民运,便无须戒严,更无须武装驱逐。--六四北京这一枪是普林茨比塞拉热窝那一枪
传递了七十五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点燃的。
若无这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与人祸,中国早就是举世第一大经济强国了。--都怨吉米特罗
维奇上校出的馊主意(此处聊发一噱)!
八、一战两端
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是被俄国渐次打掉的。彼得大帝屡败屡战。最后击败土耳其,拿到黑海
出海口一役时,彼得大帝在登台拜将之后,自己以一名上尉衔下级军官的身分参战。凯旋时,
他仍以上尉的身分,满身泥泞,拖着疲惫的双腿,步行走在凯旋大军队尾,自己军衔应处的位
置上。欢迎凯旋的人群见到这位下级军官时的惊讶与欢呼远过大获全胜,走在凯旋大军前头的
领军统帅。中国明朝的正德皇帝也干过类似的事,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镇国公,结果屡遭大
臣们拦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错综复杂,非一两句断语所能论定。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最终将
土耳其势力驱逐出欧洲,所以欧洲各国对是次战争非议无多。另外德奥一方究竟还干过什么开
罪国际社会的事,在这里也无暇细说。但我们可以看到,塞尔维亚刺客无端枪杀了奥国王储,
主动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反而成了胜利的正义一方,领土得到扩张。
奥匈帝国王储被刺,兴兵报仇,理所当然。德国拔刀相助,皆属被动应战。结果德奥方面
反而战败投降,成了非正义的一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两端的信息我们可以判断,
至少该次战争,确属失道多助,得道寡助。
过去我们一贯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挑起的,不义之师必败,所以德国两次战败。而
事实则更象是塞尔维亚挑起的世界大战,不义之师必胜,所以塞尔维亚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