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87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作者: 陶短房
2009年的1月据说是近年来欧洲罕见的严冬,加之金融危机、经济萧条,欧罗巴大地可谓一片冰冷。新年刚过,不少西欧国家的城市里突然断了暖气,可谓一下将众多西欧人推到雪上加霜的境地。
事情源起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这对老冤家的天然气纠纷。由于对乌克兰拖欠款项不满,加上意欲提价未果,俄罗斯在1月1日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更在7日以乌克兰截留俄罗斯经其国境输往欧洲其它国家天然气为由,干脆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俄罗斯此举导致波黑、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7国完全断气,德、法、意、奥等国也深受影响,只因库存较多而暂时可以咬牙坚持。
断气当然令欧盟感到手脚冰凉:要知道欧盟天然气1/4来自俄罗斯,其中又有80%经过乌克兰,俄乌对掐,殃及欧盟,它们自不能袖手旁观。
不仅如此,断气波及最甚的7国,有6国是欧盟新成员,对欧盟的向心力原本较弱,倘此时欧盟总部处置不力,这些国家对欧盟的态度将更形疏远,欧盟加强凝聚力的努力将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欧盟主席巴罗佐领衔,在俄乌两国间奔走斡旋,软硬兼施,好说歹说,总算在1月11日重新签署了输气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将组织“国际观察团”,实地监督输气工程,既防止俄罗斯“断气”,又防范乌克兰偷气。
可协议墨迹未干,就意外频发,先是俄罗斯借口乌克兰“捣鬼”,在11日当天宣布协议无效,迫使欧盟又跑去乌克兰施压,逼得后者让步,13日输气仪式总算举行,欧盟长出一口气,安心回到家中,等待24-26小时后(天然气传输所需时间),气到暖生,皆大欢喜,殊不知等来的又是一片冰凉――乌克兰借口俄罗斯未及时告知线路更改,又把气给掐了。
自“橙色革命”以来,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便日趋紧张,前者不断向美国和北约示好,令后者感到愤懑和芒刺在背,借天然气生事,一来是不愿再以优惠价供应这个不买自己帐的昔日小弟,二来也是力图用这根俄罗斯近年来唯一拿的出手的王牌大棍,敲打一下这个不安分的小邻居。
对于乌克兰而言,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国内政治格局,决定了其难以向俄罗斯的压力低头,但经济形势的恶劣,和实力的悬殊,又令其难以承受要么涨价、要么断气的两难选择,抓住欧盟这根稻草,迫使它们卷入这原本不相干的乱局,就成了最有利的选择。
如果说这种剑拔弩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自己力量,那么从效果上看,这次冰冷的角逐,恰彰显了两国的虚弱。对俄罗斯而言,既不能以德、以利服人,让邻居对自己归心,又找不到有针对性的办法,只伤乌克兰不伤欧盟,或只伤乌克兰反俄派不伤乌克兰民众,结果便如腊月里凛冽的寒风,吹得越紧,行人便愈发裹紧单薄的冬衣,对自己畏而远之,徒然败坏了国际声誉。
欧盟的虚弱何尝不在这次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奔走鼓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成果却实在拿不出手;既不能靠硬的一手保护自己利益,迫使对方停止殃及池鱼,又不能靠软的一手让争吵双方服帖,顾全大局、心甘情愿地确保供气。“新欧洲诸国”显然不会很快忘记这个冰冷的冬天,和寒风里无可奈何的欧盟政客们,而欧盟委员会也会更进一步了解一个和严冬一样冰冷的事实:前东欧国家(也包括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的确在“靠拢西方”,但他们靠拢的,更多是至少表面上罩他们的北约,而未必是欧盟这个泥足巨人。
由于名不正、言不顺,这次天然气的通而复断,估计不会持续很久,但对于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对有责任、无责任卷入此次风波的各国而言,严冬是不会这样快消逝的。
(声明:特约评论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网 作者:陶短房) END
2009年的1月据说是近年来欧洲罕见的严冬,加之金融危机、经济萧条,欧罗巴大地可谓一片冰冷。新年刚过,不少西欧国家的城市里突然断了暖气,可谓一下将众多西欧人推到雪上加霜的境地。
事情源起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这对老冤家的天然气纠纷。由于对乌克兰拖欠款项不满,加上意欲提价未果,俄罗斯在1月1日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更在7日以乌克兰截留俄罗斯经其国境输往欧洲其它国家天然气为由,干脆切断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俄罗斯此举导致波黑、保加利亚、希腊、克罗地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7国完全断气,德、法、意、奥等国也深受影响,只因库存较多而暂时可以咬牙坚持。
断气当然令欧盟感到手脚冰凉:要知道欧盟天然气1/4来自俄罗斯,其中又有80%经过乌克兰,俄乌对掐,殃及欧盟,它们自不能袖手旁观。
不仅如此,断气波及最甚的7国,有6国是欧盟新成员,对欧盟的向心力原本较弱,倘此时欧盟总部处置不力,这些国家对欧盟的态度将更形疏远,欧盟加强凝聚力的努力将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欧盟主席巴罗佐领衔,在俄乌两国间奔走斡旋,软硬兼施,好说歹说,总算在1月11日重新签署了输气协议。根据协议,三国将组织“国际观察团”,实地监督输气工程,既防止俄罗斯“断气”,又防范乌克兰偷气。
可协议墨迹未干,就意外频发,先是俄罗斯借口乌克兰“捣鬼”,在11日当天宣布协议无效,迫使欧盟又跑去乌克兰施压,逼得后者让步,13日输气仪式总算举行,欧盟长出一口气,安心回到家中,等待24-26小时后(天然气传输所需时间),气到暖生,皆大欢喜,殊不知等来的又是一片冰凉――乌克兰借口俄罗斯未及时告知线路更改,又把气给掐了。
自“橙色革命”以来,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便日趋紧张,前者不断向美国和北约示好,令后者感到愤懑和芒刺在背,借天然气生事,一来是不愿再以优惠价供应这个不买自己帐的昔日小弟,二来也是力图用这根俄罗斯近年来唯一拿的出手的王牌大棍,敲打一下这个不安分的小邻居。
对于乌克兰而言,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国内政治格局,决定了其难以向俄罗斯的压力低头,但经济形势的恶劣,和实力的悬殊,又令其难以承受要么涨价、要么断气的两难选择,抓住欧盟这根稻草,迫使它们卷入这原本不相干的乱局,就成了最有利的选择。
如果说这种剑拔弩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自己力量,那么从效果上看,这次冰冷的角逐,恰彰显了两国的虚弱。对俄罗斯而言,既不能以德、以利服人,让邻居对自己归心,又找不到有针对性的办法,只伤乌克兰不伤欧盟,或只伤乌克兰反俄派不伤乌克兰民众,结果便如腊月里凛冽的寒风,吹得越紧,行人便愈发裹紧单薄的冬衣,对自己畏而远之,徒然败坏了国际声誉。
欧盟的虚弱何尝不在这次危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奔走鼓呼,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成果却实在拿不出手;既不能靠硬的一手保护自己利益,迫使对方停止殃及池鱼,又不能靠软的一手让争吵双方服帖,顾全大局、心甘情愿地确保供气。“新欧洲诸国”显然不会很快忘记这个冰冷的冬天,和寒风里无可奈何的欧盟政客们,而欧盟委员会也会更进一步了解一个和严冬一样冰冷的事实:前东欧国家(也包括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的确在“靠拢西方”,但他们靠拢的,更多是至少表面上罩他们的北约,而未必是欧盟这个泥足巨人。
由于名不正、言不顺,这次天然气的通而复断,估计不会持续很久,但对于欧盟-俄罗斯-乌克兰三方、对有责任、无责任卷入此次风波的各国而言,严冬是不会这样快消逝的。
(声明:特约评论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网 作者:陶短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