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2001年3月8日写于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何 新
说 明
以下两文是何新委员于去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后所写作。并于3月10日上报到中央。现历时整一年。何新认为,自去年底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文中所向中央反映的问题,已引起决策方面重视。因此授权本站予以发表。
1
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在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进步是绝无仅有的,举世罕见的。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经济形势、社会形势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情况。甚至隐隐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隐忧。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体制问题,而我个人认为是由于领导经济工作的具体方针和方向发生失误造成的。如果接受这种体制弊端论,那么我们要问:俄罗斯、东欧在同期中比中国更彻底地转变了政经体制(包括前南斯拉夫)。为什么那些国家今天面临的经济社会灾难要比据说体制改革不彻底的中国(包括越南)可怕得多呢?这种说法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当正视问题的存在,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
2
然而近期以来,一些经济和统计学家向人民描述了一系列经济数字和数学模型,告诉我们,中国国民经济是目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平稳、最健康的经济,我国经济已摆脱通货紧缩的低速状态,进入了历史上的较好时期。
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这是亿万人民所翘首期望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社会经济并非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和一堆数字。社会经济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物质实体,是亿万人民天天可以感受并生存在其中的经济状态,也是千百万劳动者、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就业、谋生、以至赢利的机会。
而我们现在每天每日所面对的现实远非象一些抽象数字所描绘的那样美妙。我们都经历过文革时代,当时所有的社论每天告诉人们"形势大好,一片大好,而且愈来愈好"。并且也有统计数字为证。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的事实是,我国经济已发生了严重的运行障碍。如不调整方针,很可能会面临一个非常严重而危险的局面。
3
我个人观察,当前国民经济面临三大危机:
1. 工业衰退,主要表现不是表面增长数字的高低,而是就业率低,开工率低下,众多公私企业面临破产,数千万员工陷入长期失业困境。而且短期内无望第二次就业。过去给国企补贴400亿,用于支持扶助企业,当时被认为是国企效率低下的表现。现在用于下岗的财政补贴年至900亿,用于维持失业者的最低生活水准,却仍然是杯水车薪。众多人面临谋生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怨声载道,路有饿殍。(不必远行,请到北京市郊的各地下通道看一看就可见到。)一些地方甚至听到失业者全家集体自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在西汉时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今日局面如此,仍然描绘为形势大好,千百万下层人们特别是失业下岗者生计困难,度日维艰,何以心安?
2.农业急剧衰退。多数农民相对收入严重下降。农村人口严重过剩,没有出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是,正是由于政策方针对农民生计和就业问题的忽视,导致部分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无出路,而逼得一些人走向集团性犯罪。
3.众多社会青年丧失职业出路。大学毕业就业难。上大学者付不起学费(由于"教育市场化")。而众多失学者,无升学机会者前途无希望,生存无人管,发展无出路。
当今青年面对的失望处境,比文革中后期那些知识青年还要困惑而严重。他们面对青春同时面对绝望。在社会青年中正在产生失望而迷惘的一代。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年轻化,以及其在法庭上对法律和社会日益强烈的公然藐视,不应单纯被唯心主义地认为是缺乏教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严刑峻法不足的所谓"法制"问题。它有更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同时也正说明了现行政策方针存在失误。
以上这三大危机,是当前社会中的严重危机,是当前社会中各种不稳定的根本性根源。种种闹事、犯罪及种种不良现象(包括销售伪劣品、黄业猖獗,均有经济社会原因),均与此一根源有关。这些问题的根源,不能归之于前任,也不能归之于旧体制。它是政策失误的产物。1950年周恩来、陈云接管一个遍地疮夷的烂中国,三年时间将其转变成国泰民安。这是成功之美政。而当前局面,如仍不调整,听任以上三大危机自行发展,加上公众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可以深信必将有一大,国家形势将会由此走向动乱。
4
要警惕通货膨胀回头。由于过去几年繁荣期积存的积压物资即将售光。而生产这些物资的企业也基本上倒闭。可以预期物价上涨将在近期内浮出水面。
目前一些生活日用必需品价格已在节节上涨。如:衣食住行,水、电,能源,公用事业等日常费用。在社会中存在大面积失业、无业者以及收入低下者的背景下,发生这种通货膨胀,势将形成新的社会压力。
当前农业及农村形势极为严重。CCTV焦点访谈节目所揭露的种种农村恶相,不能单纯责怪下面。现行农业政策值得政府认真关注,严肃检讨。个人认为,农村及农民的困境是近年忽视农业,实施严重损害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农业及粮食政策的必然结果。因为农业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和价格的问题。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决策的影响,一是以抽象的理想化的数字和数学模型,以电脑操作取代活生生的社会经济现实。一是把复杂的经济生活简化为单纯的价格、利率等抽象经济问题。粮食问题是一个宏观战略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是一种战略安全。并不单纯是一个收购或进口价格谁更合算的单一经济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是9亿农民的生计及就业安排。这不能用国外粮价低,进口合算这一简单的经济考虑去取代。日本、西欧每年用大量补贴支持本国农业而不大量购买廉价的美国、加拿大过剩粮食。绝不是由于其决策者没有经济头脑,而是由于(l)粮食安全即粮食供给和政策不受制于人,乃是国家主权独立的经济保证。(2)由于他们的政府懂得必须全力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就业机会,而这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这些问题,也应在考虑加入WTO后如何面对国外农产品对于中国农业的强烈冲击中充分估计到。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不利于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入关后大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必将导致农村形势进一步恶化。转产、改变结构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付诸现实会涉及到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现实问题,谈何容易?
与其操之过急,不如稳中求进。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本届政府一些经济政策似乎常常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不利将来和长远。例如,留下巨额赤字和内外债务。农村贫困化(所谓脱贫又返贫)。大批工人失业。通货不稳定。信用不良、汇率动荡以及潜伏的严重金融危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目前都并没有解决。
5
因此,我认为国家经济形势尚未摆脱近年深陷的停滞困顿局面,国民经济尚未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
目前经济的回升和所谓增长是有限的,局部的,表面的。这种增长一方面是用国家财政的赤字和国债支撑的。另一方面,这种投资多数用在粉饰性的样板项目上。有的则是远期长线投资,投资利润短期难以回收。
投资难,赢利难,所有的企业都时时在感受着。金融信用业的状况正在恶化。各商业银行贷不出去的呆滞资金由于政策纵容而被推转到股市。最终转移到少数内外庄家和消费方面。现实中的股市不仅是资金分配的一种实现形式,也已成为国有资金转移的重要分配形式。众多国企在转制中走向破产。国民经济并未真正摆脱危机。
B股市场开得突然,表面热,实际深藏危机。由于A股市场恶庄黑幕已被舆论揭露,成为众矢之的,A股股市炒不动了。于是转而开B股,虽呈现一时的表面繁荣,转移了部分外汇利息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稚弱的证券市场隐伏问题很多,其进一步发展趋势并不乐观。
从经济学意义看,这种对策实际也是一种调低利率刺激投资的政策。但是B股一开,人民币汇率市场立受即遭受始料未及的挤兑压力,而冲击汇率。由于今后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可能陷入不稳定,因此汇率市场今后必将面临波动形势。
中国外汇储备据说一半在美国国债中。国际有评论估计美元近年将有较大波动,如美元贬值势将严重冲击中国的外汇储备。国家对此应有所准备。
除此之外,我个人对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如下一些困惑:
《证券法》自1999年7月1日实行以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配套的可操作性法律条款。如赋予监管部门以调查取证的权力等等,导致监管无力。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本身的收入来源就由企业提供,得罪了企业就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否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现在国有资产上市,水分很大。经常看到一个资产很烂的企业上市后却能募集到数个亿的资金,同时该企业还占了所得资金当中50-60%的所有权,这种情况是否合理?
6
当前国内经济问题非常复杂。经济运行绝不能认为已进入平稳。我个人认为应把经济形势的宣传与经济政策严格区分开。国家统计局应当作为供决策了解经济真实状态的调研机构,而不要成为宣传机构(见附件的意见)。兹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建议:
(1)关注失业者(这种关注不仅是保证社会保障金及时发放,而更要关注这些人们的生存、发展和出路,倾听他们的呼声,防止铤而走险。)
(2)关注农民,扶持农民就业。
(3)关注青年,关注青年人的失业失学,上不起大学的问题。(这是政府责任。不能把这些问题推给杯水车薪的希望工程。)教育面向市场的改革在中国国情下必须慎重处之。(是否可考虑试行双轨制?即一轨是穷人、普通市民子弟的低费学校,一轨是极少数高费用的精英高校?)
(4)重新研究税制问题。以低税率为杠杆刺激西部开发投资,扶植产业,广开政策扩大就业机会。
(5)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策中,建议向发达国提出劳动力流动问题,即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劳务市场。以此条件交换我国向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资本,商品市场等等。只有实现资本、技术、商品、劳力的全面自由流动,才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的全球化。
(6)重新构想及调整面向市场的改革方案。扩大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范围,合理吸收计划经济中通过国家财政对劳力、投资、生产力及科技事业的计划调控机制。
(7)警惕西方正在修改WTO内部运行规则,以限制中国加入后获得的发展空间和利益。重新审视中国加速加入WTO的一些条件和承诺(特别是农业方面)。
(2001年3月8日写并于10日上报中央)
警惕意识形态在经济统计中的误用
何 新
国家统计局是国家的经管部门之一。它本身是一个政策工具部门。它所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既是工具理性,也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它具有为现行经济政策提供经济业绩数字,以动员人们支持现行政策的宣传意义。
但对于决策者来说,来自统计局所提供的统计数字,则具有社会经济的"压力表"的仪表作用,为决策者直接提供对于社会经济进程的量化监控。这种监控的可靠性,取决于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通过这些数字的及时反馈,决策者才能准确地了解经济和社会运行状态,随时运用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但是,出自自身"政绩"的考虑,统计局往往"报喜不报忧"。这种有意的误报,实际上是统计部门误解了自身的真正功能。
统计局是统计局,不是宣传局。它的责任只应该是真实地、客观地、尽可能准确地、至少也是不失实地,象计算工具一般地统计和汇报数字。对国家不利的数字,它可以不作公开发布。但是它无权,也不应该由它为某种政策目标,直接政治化地处理统计数字。这种利用统计数字进行加工而进行公众宣传的工作,应当由专业宣传部门、意识形态部门、传媒部门去作。
如果对统计局给予可以自由加工处理、以至歪曲粉饰统计数字的授权,表面看来会有利于当局,实际是遗患无穷。让统计局利用所加工过的数字搞政治宣传,以支持现行经济政策,这就是将统计部门由工具部门变成意识形态部门。对于决策者来说,这意味着为自身制造一种极为危险的信息污染。
因为决策者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虚假的向外宣传当成了真实的现实。自身也被虚假数字和虚假经济情况所误导。
其结果必将导致决策者对社会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使得需要及时调整不良政策的时机被错过,使得需要纠正的政策失误得不到纠正,最终酿成重大的社会危机。
在共和国历史上,由于决策者被虚假统计所误导,而作出重大错误判断造成经济灾难之最典型的史例,就是1958-1959年的"大跃进"。今天之所以重提这一点,是因为当前仍有这种倾向和这种危险。
(2001年1月6日写,并与上文同时上报中央)
(2001年3月8日写于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
何 新
说 明
以下两文是何新委员于去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阅读《政府工作报告》后所写作。并于3月10日上报到中央。现历时整一年。何新认为,自去年底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此文中所向中央反映的问题,已引起决策方面重视。因此授权本站予以发表。
1
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在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第三代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进步是绝无仅有的,举世罕见的。但是,近几年来,国家经济形势、社会形势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情况。甚至隐隐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隐忧。对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体制问题,而我个人认为是由于领导经济工作的具体方针和方向发生失误造成的。如果接受这种体制弊端论,那么我们要问:俄罗斯、东欧在同期中比中国更彻底地转变了政经体制(包括前南斯拉夫)。为什么那些国家今天面临的经济社会灾难要比据说体制改革不彻底的中国(包括越南)可怕得多呢?这种说法是难以令人接受的。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当正视问题的存在,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
2
然而近期以来,一些经济和统计学家向人民描述了一系列经济数字和数学模型,告诉我们,中国国民经济是目前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平稳、最健康的经济,我国经济已摆脱通货紧缩的低速状态,进入了历史上的较好时期。
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这是亿万人民所翘首期望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社会经济并非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和一堆数字。社会经济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是物质实体,是亿万人民天天可以感受并生存在其中的经济状态,也是千百万劳动者、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就业、谋生、以至赢利的机会。
而我们现在每天每日所面对的现实远非象一些抽象数字所描绘的那样美妙。我们都经历过文革时代,当时所有的社论每天告诉人们"形势大好,一片大好,而且愈来愈好"。并且也有统计数字为证。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前的事实是,我国经济已发生了严重的运行障碍。如不调整方针,很可能会面临一个非常严重而危险的局面。
3
我个人观察,当前国民经济面临三大危机:
1. 工业衰退,主要表现不是表面增长数字的高低,而是就业率低,开工率低下,众多公私企业面临破产,数千万员工陷入长期失业困境。而且短期内无望第二次就业。过去给国企补贴400亿,用于支持扶助企业,当时被认为是国企效率低下的表现。现在用于下岗的财政补贴年至900亿,用于维持失业者的最低生活水准,却仍然是杯水车薪。众多人面临谋生难、就业难、看病难、养老难。怨声载道,路有饿殍。(不必远行,请到北京市郊的各地下通道看一看就可见到。)一些地方甚至听到失业者全家集体自杀的骇人听闻的事件。在西汉时代,路有喘牛,宰相不安。今日局面如此,仍然描绘为形势大好,千百万下层人们特别是失业下岗者生计困难,度日维艰,何以心安?
2.农业急剧衰退。多数农民相对收入严重下降。农村人口严重过剩,没有出路。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是,正是由于政策方针对农民生计和就业问题的忽视,导致部分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无出路,而逼得一些人走向集团性犯罪。
3.众多社会青年丧失职业出路。大学毕业就业难。上大学者付不起学费(由于"教育市场化")。而众多失学者,无升学机会者前途无希望,生存无人管,发展无出路。
当今青年面对的失望处境,比文革中后期那些知识青年还要困惑而严重。他们面对青春同时面对绝望。在社会青年中正在产生失望而迷惘的一代。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年轻化,以及其在法庭上对法律和社会日益强烈的公然藐视,不应单纯被唯心主义地认为是缺乏教育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严刑峻法不足的所谓"法制"问题。它有更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同时也正说明了现行政策方针存在失误。
以上这三大危机,是当前社会中的严重危机,是当前社会中各种不稳定的根本性根源。种种闹事、犯罪及种种不良现象(包括销售伪劣品、黄业猖獗,均有经济社会原因),均与此一根源有关。这些问题的根源,不能归之于前任,也不能归之于旧体制。它是政策失误的产物。1950年周恩来、陈云接管一个遍地疮夷的烂中国,三年时间将其转变成国泰民安。这是成功之美政。而当前局面,如仍不调整,听任以上三大危机自行发展,加上公众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可以深信必将有一大,国家形势将会由此走向动乱。
4
要警惕通货膨胀回头。由于过去几年繁荣期积存的积压物资即将售光。而生产这些物资的企业也基本上倒闭。可以预期物价上涨将在近期内浮出水面。
目前一些生活日用必需品价格已在节节上涨。如:衣食住行,水、电,能源,公用事业等日常费用。在社会中存在大面积失业、无业者以及收入低下者的背景下,发生这种通货膨胀,势将形成新的社会压力。
当前农业及农村形势极为严重。CCTV焦点访谈节目所揭露的种种农村恶相,不能单纯责怪下面。现行农业政策值得政府认真关注,严肃检讨。个人认为,农村及农民的困境是近年忽视农业,实施严重损害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农业及粮食政策的必然结果。因为农业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市场和价格的问题。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中国决策的影响,一是以抽象的理想化的数字和数学模型,以电脑操作取代活生生的社会经济现实。一是把复杂的经济生活简化为单纯的价格、利率等抽象经济问题。粮食问题是一个宏观战略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是一种战略安全。并不单纯是一个收购或进口价格谁更合算的单一经济问题。
最重要的问题是9亿农民的生计及就业安排。这不能用国外粮价低,进口合算这一简单的经济考虑去取代。日本、西欧每年用大量补贴支持本国农业而不大量购买廉价的美国、加拿大过剩粮食。绝不是由于其决策者没有经济头脑,而是由于(l)粮食安全即粮食供给和政策不受制于人,乃是国家主权独立的经济保证。(2)由于他们的政府懂得必须全力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保护他们的就业机会,而这就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这些问题,也应在考虑加入WTO后如何面对国外农产品对于中国农业的强烈冲击中充分估计到。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不利于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入关后大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必将导致农村形势进一步恶化。转产、改变结构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付诸现实会涉及到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现实问题,谈何容易?
与其操之过急,不如稳中求进。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本届政府一些经济政策似乎常常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不利将来和长远。例如,留下巨额赤字和内外债务。农村贫困化(所谓脱贫又返贫)。大批工人失业。通货不稳定。信用不良、汇率动荡以及潜伏的严重金融危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目前都并没有解决。
5
因此,我认为国家经济形势尚未摆脱近年深陷的停滞困顿局面,国民经济尚未实现真正的良性循环。
目前经济的回升和所谓增长是有限的,局部的,表面的。这种增长一方面是用国家财政的赤字和国债支撑的。另一方面,这种投资多数用在粉饰性的样板项目上。有的则是远期长线投资,投资利润短期难以回收。
投资难,赢利难,所有的企业都时时在感受着。金融信用业的状况正在恶化。各商业银行贷不出去的呆滞资金由于政策纵容而被推转到股市。最终转移到少数内外庄家和消费方面。现实中的股市不仅是资金分配的一种实现形式,也已成为国有资金转移的重要分配形式。众多国企在转制中走向破产。国民经济并未真正摆脱危机。
B股市场开得突然,表面热,实际深藏危机。由于A股市场恶庄黑幕已被舆论揭露,成为众矢之的,A股股市炒不动了。于是转而开B股,虽呈现一时的表面繁荣,转移了部分外汇利息压力。但是,由于我国稚弱的证券市场隐伏问题很多,其进一步发展趋势并不乐观。
从经济学意义看,这种对策实际也是一种调低利率刺激投资的政策。但是B股一开,人民币汇率市场立受即遭受始料未及的挤兑压力,而冲击汇率。由于今后几年国际金融市场可能陷入不稳定,因此汇率市场今后必将面临波动形势。
中国外汇储备据说一半在美国国债中。国际有评论估计美元近年将有较大波动,如美元贬值势将严重冲击中国的外汇储备。国家对此应有所准备。
除此之外,我个人对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如下一些困惑:
《证券法》自1999年7月1日实行以来,一直没有出台相关配套的可操作性法律条款。如赋予监管部门以调查取证的权力等等,导致监管无力。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如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本身的收入来源就由企业提供,得罪了企业就无法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否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现在国有资产上市,水分很大。经常看到一个资产很烂的企业上市后却能募集到数个亿的资金,同时该企业还占了所得资金当中50-60%的所有权,这种情况是否合理?
6
当前国内经济问题非常复杂。经济运行绝不能认为已进入平稳。我个人认为应把经济形势的宣传与经济政策严格区分开。国家统计局应当作为供决策了解经济真实状态的调研机构,而不要成为宣传机构(见附件的意见)。兹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建议:
(1)关注失业者(这种关注不仅是保证社会保障金及时发放,而更要关注这些人们的生存、发展和出路,倾听他们的呼声,防止铤而走险。)
(2)关注农民,扶持农民就业。
(3)关注青年,关注青年人的失业失学,上不起大学的问题。(这是政府责任。不能把这些问题推给杯水车薪的希望工程。)教育面向市场的改革在中国国情下必须慎重处之。(是否可考虑试行双轨制?即一轨是穷人、普通市民子弟的低费学校,一轨是极少数高费用的精英高校?)
(4)重新研究税制问题。以低税率为杠杆刺激西部开发投资,扶植产业,广开政策扩大就业机会。
(5)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对策中,建议向发达国提出劳动力流动问题,即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劳务市场。以此条件交换我国向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资本,商品市场等等。只有实现资本、技术、商品、劳力的全面自由流动,才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的全球化。
(6)重新构想及调整面向市场的改革方案。扩大国家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范围,合理吸收计划经济中通过国家财政对劳力、投资、生产力及科技事业的计划调控机制。
(7)警惕西方正在修改WTO内部运行规则,以限制中国加入后获得的发展空间和利益。重新审视中国加速加入WTO的一些条件和承诺(特别是农业方面)。
(2001年3月8日写并于10日上报中央)
警惕意识形态在经济统计中的误用
何 新
国家统计局是国家的经管部门之一。它本身是一个政策工具部门。它所发布的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既是工具理性,也是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它具有为现行经济政策提供经济业绩数字,以动员人们支持现行政策的宣传意义。
但对于决策者来说,来自统计局所提供的统计数字,则具有社会经济的"压力表"的仪表作用,为决策者直接提供对于社会经济进程的量化监控。这种监控的可靠性,取决于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通过这些数字的及时反馈,决策者才能准确地了解经济和社会运行状态,随时运用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
但是,出自自身"政绩"的考虑,统计局往往"报喜不报忧"。这种有意的误报,实际上是统计部门误解了自身的真正功能。
统计局是统计局,不是宣传局。它的责任只应该是真实地、客观地、尽可能准确地、至少也是不失实地,象计算工具一般地统计和汇报数字。对国家不利的数字,它可以不作公开发布。但是它无权,也不应该由它为某种政策目标,直接政治化地处理统计数字。这种利用统计数字进行加工而进行公众宣传的工作,应当由专业宣传部门、意识形态部门、传媒部门去作。
如果对统计局给予可以自由加工处理、以至歪曲粉饰统计数字的授权,表面看来会有利于当局,实际是遗患无穷。让统计局利用所加工过的数字搞政治宣传,以支持现行经济政策,这就是将统计部门由工具部门变成意识形态部门。对于决策者来说,这意味着为自身制造一种极为危险的信息污染。
因为决策者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虚假的向外宣传当成了真实的现实。自身也被虚假数字和虚假经济情况所误导。
其结果必将导致决策者对社会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使得需要及时调整不良政策的时机被错过,使得需要纠正的政策失误得不到纠正,最终酿成重大的社会危机。
在共和国历史上,由于决策者被虚假统计所误导,而作出重大错误判断造成经济灾难之最典型的史例,就是1958-1959年的"大跃进"。今天之所以重提这一点,是因为当前仍有这种倾向和这种危险。
(2001年1月6日写,并与上文同时上报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