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有关RESP的心得

lulu39

新手上路
注册
2009-02-05
消息
1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FONT=宋体]今天,在金融海啸之际,眼见不少同胞自己管理的 RESP [FONT=宋体]在缩水,实在是于心不忍。我是[/FONT] USC [FONT=宋体]的已经拿了第一年回报的客户。我愿意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买[/FONT] RESP[FONT=宋体]的[/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心得,意在让同胞们进一步了解[/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FONT][/FONT]

[FONT=宋体]为什么我会为[/FONT] USC [FONT=宋体]的[/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说好话呢?因为我体验到了它的好处:我无需为我的投资去操心,任凭金融海啸怎样翻腾,我依然稳坐钓鱼船。[/FONT]

[FONT=宋体]为什么要买[/FONT] RESP[FONT=宋体]?因为能得到政府的津贴,是为孩子将来继续求学筹集学费的最好的方式。[/FONT]
RESP [FONT=宋体]的账户可以在[/FONT]USC[FONT=宋体]、[/FONT]CST [FONT=宋体]等托管机构开立,也可以在银行、其它投资公司开立。[/FONT]

[FONT=宋体]可我为什么就选择了托管机构呢?[/FONT]

[FONT=宋体]试问:谁不想“钱赚钱”?谁不想自己投资的本钱能往上翻?[/FONT][FONT=宋体]哪怕只翻个二十分之一;谁不想自己买的股票、互惠基金能赚,哪怕只是小赚?不用我细说,人人都知道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有点投资技巧的人都未必办得到,何况是对如何选择投资产品都一窍不通的人呢。谁不知道高回报的投资产品相伴的总是高风险?[/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的优点在于:[/FONT]
1[FONT=宋体])不用自己去费心选择投资产品。(我认为这是优点的理由是因为我不懂除了[/FONT] GIC[FONT=宋体]、[/FONT]CSB [FONT=宋体]以外的投资产品)[/FONT]
2[FONT=宋体])因为政府限制了[/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投资方向,规定只能投资在联邦政府、省府等低风险的债券,所以,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里投资的本金及政府所给的津贴,都是不会缩水的,同时也注定了回报是不会很高的。大家都知道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只有低回报。(谁都不想看到自己的投资会缩水。我认为能保证本金不损的投资产品,也是个优点。)[/FONT]
3[FONT=宋体])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客户都被吸引的优点是:有可能得到[/FONT]USC[FONT=宋体]的分红,有可能分到善心人士捐款的一杯羹,有可能分到一些客户因种种原因带不走而被扣下的费用。虽然这笔金额年年不相同,但是以往的过去却是年年都有。(不过我看重的优点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前两点。代理们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都是以以往公司的业绩来证明自己所在公司产品的可靠性,这一点没错。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以往有的业绩,不等于将来也会有同样的业绩。因此,我并不期待有高的回报。)[/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机构和投资公司又有什么不同?投资公司只是起个中介作用,投资公司的代理一般都懂得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他们根据你所能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根据市面上的投资产品以往的表现,向你推荐,或帮你组合,他们的工作就算做完了,至于你买的投资产品能否赚钱,与他们无关。[/FONT]
USC[FONT=宋体]、[/FONT]CST[FONT=宋体]等托管公司却是实实在在地管理着你的资金,虽然回报不是很高,但是你的本金不会丢、政府的津贴也不会丢,等孩子上大学时,你确确实实地能到一笔钱来为孩子缴学费。尽管各公司所收取的入门费会有所不同,回报返还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毕竟都是安全的。[/FONT]

[FONT=宋体]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抱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呢?关键在于那些人在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时,只盯着了代理所说的[/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优点,却忽略了其风险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代理有意无意地没有介绍清楚,而使客户考虑不周,选错了计划,当日后要变更计划的时候,却发现或多或少地会有所损失,就有了被骗的感觉,自然就会大呼上当,骂声不绝。[/FONT]

[FONT=宋体]那么[/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风险在哪里呢?[/FONT]
1[FONT=宋体])任何一个[/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公司都有各自的“入门费”收取标准,都是会赚取“入门费”的利息,当你中途退出计划,或是最后孩子不继续求学,那么当初扣了的“入门费”就不会[/FONT]
[FONT=宋体]再返还。[/FONT]
2[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中途要暂停,就要补交停供期间的利息。[/FONT]
3[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日后要减少供款额,原已扣了的“入门费”差额不能退回,当收回报时,只能按减少供款额后的[/FONT] UNITS [FONT=宋体]算收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总之,只要有任何的更改,就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FONT]
[FONT=宋体]所以,各位同胞,在你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FONT]

1[FONT=宋体])将来会不会离开加拿大?[/FONT]
2[FONT=宋体])怎样才能保证每年不会暂停供款?[/FONT]
3[FONT=宋体])每年定多少供款额适合自己?[/FONT]
4[FONT=宋体])万一失业了该怎么办?[/FONT]
5[FONT=宋体])[/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适合我吗?[/FONT]
[FONT=宋体]一旦签定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就要精心计划日后的开支和孩子的教育。[/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什么?我把它看成是“大锅饭”。参加[/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就是准备和他人同分享一锅饭。[/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托管公司的专家团队,就是做饭的人。[/FONT]
[FONT=宋体]有资格来吃饭的人,就是能继续上政府所规定的学校的学生,年年都有来吃饭的人,可是年年来吃饭的人数都不相同。[/FONT]
[FONT=宋体]锅中的饭就是投资的收益。[/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要保持锅中永远有饭,同时要保证来吃饭的人都能吃上饭。为此就必须做好计划:在经济好的时候,不要让来吃饭的人撑死;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让来吃饭的人吃不上饭。只有这样,[/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才能经营下去,不是吗?[/FONT]
[FONT=宋体]不管哪个托管公司的专家再怎么有能耐,都不可能算得很准,不可能预知每年能有多少人来吃饭,所以无法做到使每年来吃饭的人都能吃到同样多的饭,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都不一定相同。[/FONT]
[FONT=宋体]装饭的人有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多盛了一点饭,那么下一年,就给这帮人少盛点;相反,也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盛少了,那么下一年就给他们多盛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客户会在第一年所得的回报多,第二年又少了些;而另一些人则相反。[/FONT]
[FONT=宋体]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各托管公司的投资报告,你们也会发现他们投资产品都是联邦债券、省府债券,目前最远的到期日是[/FONT]2105[FONT=宋体]年,最高的利息有[/FONT]11%[FONT=宋体],其中有利息在[/FONT]8%-9.6%[FONT=宋体]之间,到期日却是在[/FONT]2022-2027[FONT=宋体]之间的。这样的债券是为谁的孩子买的?不正是为那些孩子现在的年龄是[/FONT]0-5[FONT=宋体]岁的客户所准备的吗?自己在银行里开户,或是在投资公司里开户能买到这样利息的债券吗?我不知道。这次的金融海啸对这些债券有没有影响?我想是不会的,除非是政府垮台了。[/FONT]

[FONT=宋体]我是个在投资方面极端保守的人,没有投资技能,虽说我是不介意低的回报,只求别赔了老本,而实际上也巴望着回报能多一点,所以我选择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我为什么选择的是[/FONT] USC[FONT=宋体]?并不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了解[/FONT] USC[FONT=宋体],而是早在决定买[/FONT] RESP [FONT=宋体]之前先认识了一位[/FONT]USC [FONT=宋体]的代理。我对[/FONT] USC [FONT=宋体]开始有所了解也只是始于[/FONT]2007 [FONT=宋体]年。[/FONT]
[FONT=宋体]投资极端保守的人在钱赚钱的方式中是永远不会发大财的,但至少能让自己的老本一分不少地、慢慢地增长。[/FONT]
[FONT=宋体]我在决定要参加[/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不是想要追求高的回报,我只求投资“安全”。[/FONT]


[FONT=宋体]虽然我认为[/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个好产品,但并不是人人都合适。[/FONT][FONT=宋体]尤其是不适合那些想要追求高回报的、又有投资技能的、不介意经历象坐过山车那样跌入谷底的刺激、不介意自己的老本瞬时就没了三分之一,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从谷底一跃就能跳上峰尖的人。(我提醒一句:即便是有勇气买股票、互惠基金,也不要用[/FONT] RESP [FONT=宋体]户口里的钱,万一栽入谷底后,到孩子上学该取钱的时候,摔下去的股票、基金还没爬上来,该怎么办?)[/FONT][FONT=宋体]也不适合那些虽然是无意追求高回报,但对自己未来没有信心,不敢肯定自己能否按原计划供款,却又不甘心承受若因日后改变计划而带来损失的人。[/FONT][FONT=宋体]总之,我认为[/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投资者在决定买之前再问问自己:[/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是我想要的吗?[/FONT]


[FONT=宋体]以下是我的投资及所得回报的详情:[/FONT]

[FONT=宋体]开始投资日:[/FONT]1998-04-25 [FONT=宋体]每年供款额[/FONT] $2,005.50 [FONT=宋体]([/FONT]1998-2006 [FONT=宋体]计划内供款)。[/FONT]
[FONT=宋体]到期日[/FONT]: 2008-07-31
[FONT=宋体]总投资:[/FONT]20,049.50 ([FONT=宋体]其中[/FONT]2,000 [FONT=宋体]是属于[/FONT]2007[FONT=宋体]年的计划外供款,只有政府津贴,不计[/FONT] USC [FONT=宋体]的收益。[/FONT])
[FONT=宋体]入门费:[/FONT]1,050.00
[FONT=宋体]银行费用:[/FONT]76.36
UNITS[FONT=宋体]:[/FONT]10.5
2008-07-31[FONT=宋体]的账面信息:[/FONT]
[FONT=宋体]共获政府津贴:[/FONT]4,300.00 [FONT=宋体]其利息[/FONT] 1,430.79
[FONT=宋体]本金利息:[/FONT]6,406.39

2008-08-11[FONT=宋体]还本:[/FONT]18,923.14
2008-09-10 [FONT=宋体]第一张支票[/FONT] $2,740.14
AEAP[FONT=宋体]:[/FONT]1,785.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FONT=宋体]([/FONT]1/6[FONT=宋体]政府津贴)[/FONT]
CESG Income: 238.47 (1/6 [FONT=宋体]政府津贴产生的利息[/FONT])

2008-12-05 [FONT=宋体]第二张支票[/FONT] $2,751.16
AEAP: 1,470.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CESG Income[FONT=宋体]:[/FONT]249.49
ISF Scholarship Income: $315.00 [FONT=宋体]([/FONT]USC [FONT=宋体]的奖励金)[/FONT]

[FONT=宋体]注:[/FONT]AEAP [FONT=宋体]包括了本金产生的利息、入门费的返还。[/FONT]
2008[FONT=宋体]年[/FONT] unit [FONT=宋体]的金额是[/FONT]$340.00[FONT=宋体]。[/FONT]
1/3[FONT=宋体]的本金利息[/FONT]+1/3[FONT=宋体]入门费的返还[/FONT]+USC[FONT=宋体]的奖励金构成当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FONT]
 
投资品种去年能不亏损,实在是太不易了!但愿此文不是在做变相广告。
 
搞的那么复杂,可能性的陷阱太多。。还是银行简单省事。
 
lulu39 understands RESP investments so much. Your company seems better than Heritage. At least you can start using RESP immediately after it was mature. I bought RESP from Heritage and was mature July, 2008, but my child has to start using it by Sept, 2009 (the second unversity year) . Why it is different from your company.
 
各位朋友:
看看今天的金融海啸有多少朋友的投资在大缩水!最最可叹的是眼见在股市和互惠基金中RESP账户缩水的惨况!如果孩子现在的年龄还小,就还有望期待到经济复苏,投资收益见涨的一天;只可惜那些孩子在近两、三年就会继续升学的朋友,恐怕损失了的投资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赢回来。

因此,奉劝一句:最好不要把注册储蓄账户(RESP、RRSP、TFSA)里的钱投在股市和互惠基金的高风险产品中,尤其是RESP的账户。

经销 Group Plan 的公司有好几个,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则,各公司有收费方面的不同,有收益发还的方式不同,如果有心要买 Group Plan 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收益返还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

我在买 USC 的 Group Plan 时,对这个产品并不完全了解,而当我去年领第一次收益时,才庆幸我是买对了产品。USC 的收益是分三年返还,如果领本金的同一年,孩子在读 CEGEP 二年级,就可以开始领首期收益;将来孩子若无本事上大学,再读两年全日制的专科学校,就可以取回全部应得的收益。

而有些公司的收益返还是分四年,如果孩子只选三年制的大专课程,就有可能拿不到第四年的收益。

我认为买 Group Plan 只要能坚持不断地按计划供款,当孩子上学要提钱出来的时候,其所得收益尽管不会太高,但毕竟会比在银行开户只买GIC、CSB 产品的收益要稍高一点。

所以,大家在选择在哪里开 RESP 的户口要慎重,选什么投资产品更要慎重。尤其是孩子现在的年龄较大的朋友,在决定投资 RESP 的时候更要慎重。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遇到经济萎缩、失业时也能保证给 RESP 户口供款的朋友,最好是在银行开户,选择GIC、CSB产品,虽然回报很低,但是本金和政府所给的津贴绝对不会少,你的投资绝对不会缩水。

我的心得供朋友们参考。
 
纯属广告!

纯属广告!!!!!!!!

各位朋友:
看看今天的金融海啸有多少朋友的投资在大缩水!最最可叹的是眼见在股市和互惠基金中RESP账户缩水的惨况!如果孩子现在的年龄还小,就还有望期待到经济复苏,投资收益见涨的一天;只可惜那些孩子在近两、三年就会继续升学的朋友,恐怕损失了的投资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再赢回来。

因此,奉劝一句:最好不要把注册储蓄账户(RESP、RRSP、TFSA)里的钱投在股市和互惠基金的高风险产品中,尤其是RESP的账户。

经销 Group Plan 的公司有好几个,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则,各公司有收费方面的不同,有收益发还的方式不同,如果有心要买 Group Plan 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清楚收益返还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

我在买 USC 的 Group Plan 时,对这个产品并不完全了解,而当我去年领第一次收益时,才庆幸我是买对了产品。USC 的收益是分三年返还,如果领本金的同一年,孩子在读 CEGEP 二年级,就可以开始领首期收益;将来孩子若无本事上大学,再读两年全日制的专科学校,就可以取回全部应得的收益。

而有些公司的收益返还是分四年,如果孩子只选三年制的大专课程,就有可能拿不到第四年的收益。

我认为买 Group Plan 只要能坚持不断地按计划供款,当孩子上学要提钱出来的时候,其所得收益尽管不会太高,但毕竟会比在银行开户只买GIC、CSB 产品的收益要稍高一点。

所以,大家在选择在哪里开 RESP 的户口要慎重,选什么投资产品更要慎重。尤其是孩子现在的年龄较大的朋友,在决定投资 RESP 的时候更要慎重。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在遇到经济萎缩、失业时也能保证给 RESP 户口供款的朋友,最好是在银行开户,选择GIC、CSB产品,虽然回报很低,但是本金和政府所给的津贴绝对不会少,你的投资绝对不会缩水。

我的心得供朋友们参考。
 
纯属广告!!!!!!!!

哎!朋友,干嘛呢?还要加那么多的感叹号!

“广告”的定义是什么?广而告之,广泛地告知群众。我确实是想把我的实例广泛地告诉同胞们。

什么是“纯属广告”?象USC、CST等在报上登的,具有公司署名广告的叫“纯属广告”。

没有吃过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

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就没有我这样的感受。

如果我没有一片对同胞的热心,我就不会与同胞分享我的心得。

如果我是为 USC 做广告,我就不会说“[FONT=宋体]各位同胞,在你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FONT]

[FONT=宋体]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为不知道怎样投资 RESP 而犯难,[/FONT]
[FONT=宋体]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买了 Group Plan 后在抱怨,[/FONT]
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自己管理的 RESP 在缩水,
我才想到了写这篇文章,分享我的心得,意在给同胞们一个参考。

不要因为市面是有虚假的广告,就认为我的实例也是虚假的。

人只有在无知的时候才会被骗!人只有在有贪婪之心的时候容易受骗!

自己想要不被骗,就应该多学习!当你社会知识丰富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分辨真假。切不可不明就里地人云亦云!
 
如果你知道USC从你的账上拿走多少佣金,你就知道现在你的钱正在打水漂。当然若他们用你的钱赚得出这些佣金,那你是这世上不多的幸运儿。
 
如果你知道USC从你的账上拿走多少佣金,你就知道现在你的钱正在打水漂。当然若他们用你的钱赚得出这些佣金,那你是这世上不多的幸运儿。

这位朋友,你说的话好没道理!

我的数据都列明了,USC 拿走了的除了银行费用外,就是“入门费”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其它隐藏的费用。USC 代理的佣金只能来自于“入门费”所产生的利息。让别人花了几年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钱,老本不但没丢,还能有点儿收益,只不过是付出了“入门费”所产生的利息而已,这也是很应该的嘛。难道你还能找到“免费的午餐”?

而事实上,我并没有感到我的钱正在打水漂!有谁能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钱财呢?

抛开政府给的津贴和其产生的利息不算,我已经领回了在扣掉了银行费用和入门费之后的本金;领回了1/3 原本被扣掉的“入门费”,还得到了USC 的首笔奖励金 $315.00。

相比之下,把钱投到了互惠基金里的朋友才是真正的“钱正在打水漂”的主。

难道不会算这笔帐吗?

[FONT=宋体]开始投资日:[/FONT]1998-04-25 [FONT=宋体]每月供款额[/FONT] $2,005.50 [FONT=宋体]([/FONT]1998-2006 [FONT=宋体]计划内供款)。[/FONT]
[FONT=宋体]到期日[/FONT]: 2008-07-31
[FONT=宋体]总投资:[/FONT]20,049.50 ([FONT=宋体]其中[/FONT]2,000 [FONT=宋体]是属于[/FONT]2007[FONT=宋体]年的计划外供款,只有政府津贴,不计[/FONT] USC [FONT=宋体]的收益。[/FONT])
[FONT=宋体]入门费:[/FONT]1,050.00
[FONT=宋体]银行费用:[/FONT]76.36
UNITS[FONT=宋体]:[/FONT]10.5
2008-07-31[FONT=宋体]的账面信息:[/FONT]
[FONT=宋体]共获政府津贴:[/FONT]4,300.00 [FONT=宋体]其利息[/FONT] 1,430.79
[FONT=宋体]本金利息:[/FONT]6,406.39

2008-08-11[FONT=宋体]还本:[/FONT]18,923.14

20,049.50 - 1,050.00 - 76.36 = 18,923.14

如果不相信代理的佣金只能来自于“入门费”所产生的利息,那么请你费心研究一下:我的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会分期还给我,政府给的津贴及其所产生的利息也会分期还给我,看看代理的佣金还能从哪里来?

只有吃过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

不了解 Group Plan,就应该多看看,不要“人云亦云”。
 
你是唯一我知道在USC投资"赚钱"的,不要那么激动。别人都在那里亏,而你赚,为你高兴。不影响你的心情,我反正不会去USC投资。

哎!朋友,干嘛呢?还要加那么多的感叹号!

“广告”的定义是什么?广而告之,广泛地告知群众。我确实是想把我的实例广泛地告诉同胞们。

什么是“纯属广告”?象USC、CST等在报上登的,具有公司署名广告的叫“纯属广告”。

没有吃过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

没有我这样的经历,就没有我这样的感受。

如果我没有一片对同胞的热心,我就不会与同胞分享我的心得。

如果我是为 USC 做广告,我就不会说“[FONT=宋体]各位同胞,在你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FONT]

[FONT=宋体]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为不知道怎样投资 RESP 而犯难,[/FONT]
[FONT=宋体]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买了 Group Plan 后在抱怨,[/FONT]
正因为看到很多同胞自己管理的 RESP 在缩水,
我才想到了写这篇文章,分享我的心得,意在给同胞们一个参考。

不要因为市面是有虚假的广告,就认为我的实例也是虚假的。

人只有在无知的时候才会被骗!人只有在有贪婪之心的时候容易受骗!

自己想要不被骗,就应该多学习!当你社会知识丰富的时候,你就有能力分辨真假。切不可不明就里地人云亦云!
 
If the goals are simply to preserve capital and achieve low yet guaranteed growth, one can do it by him/herself without opening account with any of the so-called "group-plan" companies.

If you open account at a bank, the only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fund are from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If you open at the "group-plan" companies, you get more restriction/fee from the company in addition to the govenrment regulations.

The only reason one would give the fund for others (or so-calle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is to pursue higher return (thus may face higher risk). It appears not the case in this discussion.

Another drawback (some times a huge drawback) of such fund-managed-by-others approach is the potential non-transparency. That is, you only get a quaterly report from the company/person who manages your fund showing some numbers. There is no way that you could verify/audit such information, or know exactly how they achieved the return they reported to you.

Some people (like me) don't like this. Reason is simple, the report may be fake. An example would be the Maddoff Ponzi scam in the U.S. where thousands of investors get cheated and lost all their money. All the investors trusted the fake reports (quater after quater, year after year) from Maddoff showing their money was growing steadly. However, eventually everyone ends up with nothing.

Therefore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to control/manage your fund yourself. You can hire someone to provide financial advice (paid by you for $xx/hour) whenever necessary and whenever you want. The "free" advice provided by an agent of the group-plan company is actually not free. That agent has to first make money from his/her clients for the company that manages their fund. After which that company will pay the agent (in a way of commision) as a percentage of client-fund-under-management. The agent will likely tell you all the good side of story and hide/minimize the bad side of restrictions/fee/unfair-contract-rules.
 
USC 的RESP名声不好,由来以久。你总共在CFC发5帖, 其中4帖为USC 的RESP 唱赞歌。 大家怀疑你是 SHILL 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XIU is still better

I think I will stick with ETF.
 
知道为什么只看到我在网上说 USC 的好话吗?因为现在能拿到收益的,会上网的,而又有空闲时间上论坛的,恐怕就我一个。

不要怪我是倚老卖老,看到新移民对 Group Plan 有太多的误解,有些人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 Group Plan 的情况下,就加入了 Group Plan,当意识到的时候以为时已晚。

我不在意有人说我在卖广告。我只是想借自己拿到收益的实例,向大家展示USC Group
Plan 的利和弊,只是想提醒大家,在决定要买 Group Plan 的时候,要问问自己:Group
Plan 是不是适合自己?并没有劝说大家去买 Group Plan 之意。

看到有同胞用 RESP 的资金去买互惠基金,而如今遇到了金融海啸,本金连同政府给的津贴就这样蒸发了至少30%,我就觉得有必要与大家分享我的RESP的收益,给大家一个关于 Group
Plan 的正确的信息。

[FONT=宋体]大家可以仔细地去分析一下那些抱怨[/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文章,看看是些什么人在抱怨,你们不难发现:[/FONT]

[FONT=宋体]抱怨的人都是说被代理游说进去的,都在怨代理只把以往的业绩拿出来介绍,却不说明隐藏的风险;[/FONT]

[FONT=宋体]抱怨的声都出于这类客户:中途要退出计划的、需要暂时停供的、需要把年供款额减少的、认为所扣掉的入门费就是给代理作了佣金的、当入门费还没扣完时,就认为投资于[/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正在亏本的[/FONT][FONT=宋体]……,总之,没有一个是已经在领回报的,没有一个是在加入[/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之前就对该计划有所认识的。[/FONT]

发出抱怨声的也都是新移民。

我只是在做现身说法而已。
 
先谢谢你分享你的信息。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你是在十年内每年投入了两千块钱。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会在今后几年以怎么样的方式把钱从你的GROUP PLAN里面取出来吗?每次取出的数额是固定的吗?分多少次取?谢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