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今天,在金融海啸之际,眼见不少同胞自己管理的 RESP [FONT=宋体]在缩水,实在是于心不忍。我是[/FONT] USC [FONT=宋体]的已经拿了第一年回报的客户。我愿意在此与大家分享我买[/FONT] RESP[FONT=宋体]的[/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心得,意在让同胞们进一步了解[/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FONT][/FONT]
[FONT=宋体]为什么我会为[/FONT] USC [FONT=宋体]的[/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说好话呢?因为我体验到了它的好处:我无需为我的投资去操心,任凭金融海啸怎样翻腾,我依然稳坐钓鱼船。[/FONT]
[FONT=宋体]为什么要买[/FONT] RESP[FONT=宋体]?因为能得到政府的津贴,是为孩子将来继续求学筹集学费的最好的方式。[/FONT]
RESP [FONT=宋体]的账户可以在[/FONT]USC[FONT=宋体]、[/FONT]CST [FONT=宋体]等托管机构开立,也可以在银行、其它投资公司开立。[/FONT]
[FONT=宋体]可我为什么就选择了托管机构呢?[/FONT]
[FONT=宋体]试问:谁不想“钱赚钱”?谁不想自己投资的本钱能往上翻?[/FONT][FONT=宋体]哪怕只翻个二十分之一;谁不想自己买的股票、互惠基金能赚,哪怕只是小赚?不用我细说,人人都知道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有点投资技巧的人都未必办得到,何况是对如何选择投资产品都一窍不通的人呢。谁不知道高回报的投资产品相伴的总是高风险?[/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的优点在于:[/FONT]
1[FONT=宋体])不用自己去费心选择投资产品。(我认为这是优点的理由是因为我不懂除了[/FONT] GIC[FONT=宋体]、[/FONT]CSB [FONT=宋体]以外的投资产品)[/FONT]
2[FONT=宋体])因为政府限制了[/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投资方向,规定只能投资在联邦政府、省府等低风险的债券,所以,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里投资的本金及政府所给的津贴,都是不会缩水的,同时也注定了回报是不会很高的。大家都知道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只有低回报。(谁都不想看到自己的投资会缩水。我认为能保证本金不损的投资产品,也是个优点。)[/FONT]
3[FONT=宋体])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客户都被吸引的优点是:有可能得到[/FONT]USC[FONT=宋体]的分红,有可能分到善心人士捐款的一杯羹,有可能分到一些客户因种种原因带不走而被扣下的费用。虽然这笔金额年年不相同,但是以往的过去却是年年都有。(不过我看重的优点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前两点。代理们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都是以以往公司的业绩来证明自己所在公司产品的可靠性,这一点没错。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以往有的业绩,不等于将来也会有同样的业绩。因此,我并不期待有高的回报。)[/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机构和投资公司又有什么不同?投资公司只是起个中介作用,投资公司的代理一般都懂得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他们根据你所能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根据市面上的投资产品以往的表现,向你推荐,或帮你组合,他们的工作就算做完了,至于你买的投资产品能否赚钱,与他们无关。[/FONT]
USC[FONT=宋体]、[/FONT]CST[FONT=宋体]等托管公司却是实实在在地管理着你的资金,虽然回报不是很高,但是你的本金不会丢、政府的津贴也不会丢,等孩子上大学时,你确确实实地能到一笔钱来为孩子缴学费。尽管各公司所收取的入门费会有所不同,回报返还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毕竟都是安全的。[/FONT]
[FONT=宋体]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抱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呢?关键在于那些人在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时,只盯着了代理所说的[/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优点,却忽略了其风险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代理有意无意地没有介绍清楚,而使客户考虑不周,选错了计划,当日后要变更计划的时候,却发现或多或少地会有所损失,就有了被骗的感觉,自然就会大呼上当,骂声不绝。[/FONT]
[FONT=宋体]那么[/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风险在哪里呢?[/FONT]
1[FONT=宋体])任何一个[/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公司都有各自的“入门费”收取标准,都是会赚取“入门费”的利息,当你中途退出计划,或是最后孩子不继续求学,那么当初扣了的“入门费”就不会[/FONT]
[FONT=宋体]再返还。[/FONT]
2[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中途要暂停,就要补交停供期间的利息。[/FONT]
3[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日后要减少供款额,原已扣了的“入门费”差额不能退回,当收回报时,只能按减少供款额后的[/FONT] UNITS [FONT=宋体]算收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总之,只要有任何的更改,就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FONT]
[FONT=宋体]所以,各位同胞,在你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FONT]
1[FONT=宋体])将来会不会离开加拿大?[/FONT]
2[FONT=宋体])怎样才能保证每年不会暂停供款?[/FONT]
3[FONT=宋体])每年定多少供款额适合自己?[/FONT]
4[FONT=宋体])万一失业了该怎么办?[/FONT]
5[FONT=宋体])[/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适合我吗?[/FONT]
[FONT=宋体]一旦签定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就要精心计划日后的开支和孩子的教育。[/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什么?我把它看成是“大锅饭”。参加[/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就是准备和他人同分享一锅饭。[/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托管公司的专家团队,就是做饭的人。[/FONT]
[FONT=宋体]有资格来吃饭的人,就是能继续上政府所规定的学校的学生,年年都有来吃饭的人,可是年年来吃饭的人数都不相同。[/FONT]
[FONT=宋体]锅中的饭就是投资的收益。[/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要保持锅中永远有饭,同时要保证来吃饭的人都能吃上饭。为此就必须做好计划:在经济好的时候,不要让来吃饭的人撑死;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让来吃饭的人吃不上饭。只有这样,[/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才能经营下去,不是吗?[/FONT]
[FONT=宋体]不管哪个托管公司的专家再怎么有能耐,都不可能算得很准,不可能预知每年能有多少人来吃饭,所以无法做到使每年来吃饭的人都能吃到同样多的饭,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都不一定相同。[/FONT]
[FONT=宋体]装饭的人有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多盛了一点饭,那么下一年,就给这帮人少盛点;相反,也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盛少了,那么下一年就给他们多盛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客户会在第一年所得的回报多,第二年又少了些;而另一些人则相反。[/FONT]
[FONT=宋体]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各托管公司的投资报告,你们也会发现他们投资产品都是联邦债券、省府债券,目前最远的到期日是[/FONT]2105[FONT=宋体]年,最高的利息有[/FONT]11%[FONT=宋体],其中有利息在[/FONT]8%-9.6%[FONT=宋体]之间,到期日却是在[/FONT]2022-2027[FONT=宋体]之间的。这样的债券是为谁的孩子买的?不正是为那些孩子现在的年龄是[/FONT]0-5[FONT=宋体]岁的客户所准备的吗?自己在银行里开户,或是在投资公司里开户能买到这样利息的债券吗?我不知道。这次的金融海啸对这些债券有没有影响?我想是不会的,除非是政府垮台了。[/FONT]
[FONT=宋体]我是个在投资方面极端保守的人,没有投资技能,虽说我是不介意低的回报,只求别赔了老本,而实际上也巴望着回报能多一点,所以我选择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我为什么选择的是[/FONT] USC[FONT=宋体]?并不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了解[/FONT] USC[FONT=宋体],而是早在决定买[/FONT] RESP [FONT=宋体]之前先认识了一位[/FONT]USC [FONT=宋体]的代理。我对[/FONT] USC [FONT=宋体]开始有所了解也只是始于[/FONT]2007 [FONT=宋体]年。[/FONT]
[FONT=宋体]投资极端保守的人在钱赚钱的方式中是永远不会发大财的,但至少能让自己的老本一分不少地、慢慢地增长。[/FONT]
[FONT=宋体]我在决定要参加[/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不是想要追求高的回报,我只求投资“安全”。[/FONT]
[FONT=宋体]以下是我的投资及所得回报的详情:[/FONT]
[FONT=宋体]开始投资日:[/FONT]1998-04-25 [FONT=宋体]每年供款额[/FONT] $2,005.50 [FONT=宋体]([/FONT]1998-2006 [FONT=宋体]计划内供款)。[/FONT]
[FONT=宋体]到期日[/FONT]: 2008-07-31
[FONT=宋体]总投资:[/FONT]20,049.50 ([FONT=宋体]其中[/FONT]2,000 [FONT=宋体]是属于[/FONT]2007[FONT=宋体]年的计划外供款,只有政府津贴,不计[/FONT] USC [FONT=宋体]的收益。[/FONT])
[FONT=宋体]入门费:[/FONT]1,050.00
[FONT=宋体]银行费用:[/FONT]76.36
UNITS[FONT=宋体]:[/FONT]10.5
2008-07-31[FONT=宋体]的账面信息:[/FONT]
[FONT=宋体]共获政府津贴:[/FONT]4,300.00 [FONT=宋体]其利息[/FONT] 1,430.79
[FONT=宋体]本金利息:[/FONT]6,406.39
2008-08-11[FONT=宋体]还本:[/FONT]18,923.14
2008-09-10 [FONT=宋体]第一张支票[/FONT] $2,740.14
AEAP[FONT=宋体]:[/FONT]1,785.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FONT=宋体]([/FONT]1/6[FONT=宋体]政府津贴)[/FONT]
CESG Income: 238.47 (1/6 [FONT=宋体]政府津贴产生的利息[/FONT])
2008-12-05 [FONT=宋体]第二张支票[/FONT] $2,751.16
AEAP: 1,470.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CESG Income[FONT=宋体]:[/FONT]249.49
ISF Scholarship Income: $315.00 [FONT=宋体]([/FONT]USC [FONT=宋体]的奖励金)[/FONT]
[FONT=宋体]注:[/FONT]AEAP [FONT=宋体]包括了本金产生的利息、入门费的返还。[/FONT]
2008[FONT=宋体]年[/FONT] unit [FONT=宋体]的金额是[/FONT]$340.00[FONT=宋体]。[/FONT]
1/3[FONT=宋体]的本金利息[/FONT]+1/3[FONT=宋体]入门费的返还[/FONT]+USC[FONT=宋体]的奖励金构成当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FONT]
[FONT=宋体]为什么我会为[/FONT] USC [FONT=宋体]的[/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说好话呢?因为我体验到了它的好处:我无需为我的投资去操心,任凭金融海啸怎样翻腾,我依然稳坐钓鱼船。[/FONT]
[FONT=宋体]为什么要买[/FONT] RESP[FONT=宋体]?因为能得到政府的津贴,是为孩子将来继续求学筹集学费的最好的方式。[/FONT]
RESP [FONT=宋体]的账户可以在[/FONT]USC[FONT=宋体]、[/FONT]CST [FONT=宋体]等托管机构开立,也可以在银行、其它投资公司开立。[/FONT]
[FONT=宋体]可我为什么就选择了托管机构呢?[/FONT]
[FONT=宋体]试问:谁不想“钱赚钱”?谁不想自己投资的本钱能往上翻?[/FONT][FONT=宋体]哪怕只翻个二十分之一;谁不想自己买的股票、互惠基金能赚,哪怕只是小赚?不用我细说,人人都知道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有点投资技巧的人都未必办得到,何况是对如何选择投资产品都一窍不通的人呢。谁不知道高回报的投资产品相伴的总是高风险?[/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的优点在于:[/FONT]
1[FONT=宋体])不用自己去费心选择投资产品。(我认为这是优点的理由是因为我不懂除了[/FONT] GIC[FONT=宋体]、[/FONT]CSB [FONT=宋体]以外的投资产品)[/FONT]
2[FONT=宋体])因为政府限制了[/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投资方向,规定只能投资在联邦政府、省府等低风险的债券,所以,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里投资的本金及政府所给的津贴,都是不会缩水的,同时也注定了回报是不会很高的。大家都知道低风险的投资产品只有低回报。(谁都不想看到自己的投资会缩水。我认为能保证本金不损的投资产品,也是个优点。)[/FONT]
3[FONT=宋体])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客户都被吸引的优点是:有可能得到[/FONT]USC[FONT=宋体]的分红,有可能分到善心人士捐款的一杯羹,有可能分到一些客户因种种原因带不走而被扣下的费用。虽然这笔金额年年不相同,但是以往的过去却是年年都有。(不过我看重的优点并不是这一点,而是前两点。代理们在推销产品的时候,都是以以往公司的业绩来证明自己所在公司产品的可靠性,这一点没错。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意识到以往有的业绩,不等于将来也会有同样的业绩。因此,我并不期待有高的回报。)[/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机构和投资公司又有什么不同?投资公司只是起个中介作用,投资公司的代理一般都懂得投资产品的风险等级,他们根据你所能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根据市面上的投资产品以往的表现,向你推荐,或帮你组合,他们的工作就算做完了,至于你买的投资产品能否赚钱,与他们无关。[/FONT]
USC[FONT=宋体]、[/FONT]CST[FONT=宋体]等托管公司却是实实在在地管理着你的资金,虽然回报不是很高,但是你的本金不会丢、政府的津贴也不会丢,等孩子上大学时,你确确实实地能到一笔钱来为孩子缴学费。尽管各公司所收取的入门费会有所不同,回报返还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毕竟都是安全的。[/FONT]
[FONT=宋体]网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抱怨[/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呢?关键在于那些人在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时,只盯着了代理所说的[/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优点,却忽略了其风险的存在;也有可能是代理有意无意地没有介绍清楚,而使客户考虑不周,选错了计划,当日后要变更计划的时候,却发现或多或少地会有所损失,就有了被骗的感觉,自然就会大呼上当,骂声不绝。[/FONT]
[FONT=宋体]那么[/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的风险在哪里呢?[/FONT]
1[FONT=宋体])任何一个[/FONT] RESP [FONT=宋体]的托管公司都有各自的“入门费”收取标准,都是会赚取“入门费”的利息,当你中途退出计划,或是最后孩子不继续求学,那么当初扣了的“入门费”就不会[/FONT]
[FONT=宋体]再返还。[/FONT]
2[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中途要暂停,就要补交停供期间的利息。[/FONT]
3[FONT=宋体])原本定好的供款计划,日后要减少供款额,原已扣了的“入门费”差额不能退回,当收回报时,只能按减少供款额后的[/FONT] UNITS [FONT=宋体]算收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总之,只要有任何的更改,就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FONT]
[FONT=宋体]所以,各位同胞,在你决定要买[/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先问自己几个问题:[/FONT]
1[FONT=宋体])将来会不会离开加拿大?[/FONT]
2[FONT=宋体])怎样才能保证每年不会暂停供款?[/FONT]
3[FONT=宋体])每年定多少供款额适合自己?[/FONT]
4[FONT=宋体])万一失业了该怎么办?[/FONT]
5[FONT=宋体])[/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适合我吗?[/FONT]
[FONT=宋体]一旦签定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就要精心计划日后的开支和孩子的教育。[/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什么?我把它看成是“大锅饭”。参加[/FONT] Group Plan[FONT=宋体]就是准备和他人同分享一锅饭。[/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托管公司的专家团队,就是做饭的人。[/FONT]
[FONT=宋体]有资格来吃饭的人,就是能继续上政府所规定的学校的学生,年年都有来吃饭的人,可是年年来吃饭的人数都不相同。[/FONT]
[FONT=宋体]锅中的饭就是投资的收益。[/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策划人要保持锅中永远有饭,同时要保证来吃饭的人都能吃上饭。为此就必须做好计划:在经济好的时候,不要让来吃饭的人撑死;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让来吃饭的人吃不上饭。只有这样,[/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才能经营下去,不是吗?[/FONT]
[FONT=宋体]不管哪个托管公司的专家再怎么有能耐,都不可能算得很准,不可能预知每年能有多少人来吃饭,所以无法做到使每年来吃饭的人都能吃到同样多的饭,这就是为什么每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都不一定相同。[/FONT]
[FONT=宋体]装饭的人有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多盛了一点饭,那么下一年,就给这帮人少盛点;相反,也可能会认为给上一年来吃饭的人盛少了,那么下一年就给他们多盛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客户会在第一年所得的回报多,第二年又少了些;而另一些人则相反。[/FONT]
[FONT=宋体]大家可以在网上查到各托管公司的投资报告,你们也会发现他们投资产品都是联邦债券、省府债券,目前最远的到期日是[/FONT]2105[FONT=宋体]年,最高的利息有[/FONT]11%[FONT=宋体],其中有利息在[/FONT]8%-9.6%[FONT=宋体]之间,到期日却是在[/FONT]2022-2027[FONT=宋体]之间的。这样的债券是为谁的孩子买的?不正是为那些孩子现在的年龄是[/FONT]0-5[FONT=宋体]岁的客户所准备的吗?自己在银行里开户,或是在投资公司里开户能买到这样利息的债券吗?我不知道。这次的金融海啸对这些债券有没有影响?我想是不会的,除非是政府垮台了。[/FONT]
[FONT=宋体]我是个在投资方面极端保守的人,没有投资技能,虽说我是不介意低的回报,只求别赔了老本,而实际上也巴望着回报能多一点,所以我选择了[/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我为什么选择的是[/FONT] USC[FONT=宋体]?并不是因为我一开始就了解[/FONT] USC[FONT=宋体],而是早在决定买[/FONT] RESP [FONT=宋体]之前先认识了一位[/FONT]USC [FONT=宋体]的代理。我对[/FONT] USC [FONT=宋体]开始有所了解也只是始于[/FONT]2007 [FONT=宋体]年。[/FONT]
[FONT=宋体]投资极端保守的人在钱赚钱的方式中是永远不会发大财的,但至少能让自己的老本一分不少地、慢慢地增长。[/FONT]
[FONT=宋体]我在决定要参加[/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的时候,不是想要追求高的回报,我只求投资“安全”。[/FONT]
[FONT=宋体]虽然我认为[/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是个好产品,但并不是人人都合适。[/FONT][FONT=宋体]尤其是不适合那些想要追求高回报的、又有投资技能的、不介意经历象坐过山车那样跌入谷底的刺激、不介意自己的老本瞬时就没了三分之一,又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从谷底一跃就能跳上峰尖的人。(我提醒一句:即便是有勇气买股票、互惠基金,也不要用[/FONT] RESP [FONT=宋体]户口里的钱,万一栽入谷底后,到孩子上学该取钱的时候,摔下去的股票、基金还没爬上来,该怎么办?)[/FONT][FONT=宋体]也不适合那些虽然是无意追求高回报,但对自己未来没有信心,不敢肯定自己能否按原计划供款,却又不甘心承受若因日后改变计划而带来损失的人。[/FONT][FONT=宋体]总之,我认为[/FONT] Group Plan [FONT=宋体]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投资者在决定买之前再问问自己:[/FONT]Group Plan [FONT=宋体]是我想要的吗?[/FONT]
[FONT=宋体]以下是我的投资及所得回报的详情:[/FONT]
[FONT=宋体]开始投资日:[/FONT]1998-04-25 [FONT=宋体]每年供款额[/FONT] $2,005.50 [FONT=宋体]([/FONT]1998-2006 [FONT=宋体]计划内供款)。[/FONT]
[FONT=宋体]到期日[/FONT]: 2008-07-31
[FONT=宋体]总投资:[/FONT]20,049.50 ([FONT=宋体]其中[/FONT]2,000 [FONT=宋体]是属于[/FONT]2007[FONT=宋体]年的计划外供款,只有政府津贴,不计[/FONT] USC [FONT=宋体]的收益。[/FONT])
[FONT=宋体]入门费:[/FONT]1,050.00
[FONT=宋体]银行费用:[/FONT]76.36
UNITS[FONT=宋体]:[/FONT]10.5
2008-07-31[FONT=宋体]的账面信息:[/FONT]
[FONT=宋体]共获政府津贴:[/FONT]4,300.00 [FONT=宋体]其利息[/FONT] 1,430.79
[FONT=宋体]本金利息:[/FONT]6,406.39
2008-08-11[FONT=宋体]还本:[/FONT]18,923.14
2008-09-10 [FONT=宋体]第一张支票[/FONT] $2,740.14
AEAP[FONT=宋体]:[/FONT]1,785.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FONT=宋体]([/FONT]1/6[FONT=宋体]政府津贴)[/FONT]
CESG Income: 238.47 (1/6 [FONT=宋体]政府津贴产生的利息[/FONT])
2008-12-05 [FONT=宋体]第二张支票[/FONT] $2,751.16
AEAP: 1,470.00
CESG Earned[FONT=宋体]:[/FONT]716.67
CESG Income[FONT=宋体]:[/FONT]249.49
ISF Scholarship Income: $315.00 [FONT=宋体]([/FONT]USC [FONT=宋体]的奖励金)[/FONT]
[FONT=宋体]注:[/FONT]AEAP [FONT=宋体]包括了本金产生的利息、入门费的返还。[/FONT]
2008[FONT=宋体]年[/FONT] unit [FONT=宋体]的金额是[/FONT]$340.00[FONT=宋体]。[/FONT]
1/3[FONT=宋体]的本金利息[/FONT]+1/3[FONT=宋体]入门费的返还[/FONT]+USC[FONT=宋体]的奖励金构成当年的[/FONT] unit [FONT=宋体]金额。[/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