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5
- 声望点数
- 243
美式民主的另一面
徐人仲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奥巴马当选,2009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新局即将开始。人们对小布什已感到失望,但是,最根本的是对美国民主怎么看?2008年我国发表的美国人权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美国民主的本质,美国在那个报告里指手画脚,批判全球100多个国家,而唯独没有美国自己的事。现在,美国仍有 15万军人驻海湾,对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从2002-23年以来还没有结束,而且,美国金融危机又席卷全球。这些都和美国民主密切关联的。现在我们要讲讲美国总统选举与美式民主,其中包括所谓“筹款”问题。
“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这次美国总统选举共耗资24亿美元,创历次大选之最。共和、民主两党共筹得15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是2000年的3倍。新选上的奥巴马已筹款6•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个人筹款最高纪录。
“美式民主”是世界上“最昂贵”、实际上难以校仿的“民主”。
先看看历次美国大选的耗费吧。1960年35届总统肯尼迪在竞选中当选,是他从党内提名到最后买通理查德•戴理市长辖下的芝加哥选区投票情况起了关键作用,他所花的竞选费用多得像流水。全美16名巨富之一乔列对朋友说:“如果钱能帮助肯尼迪,1亿美元算得了什么!”
1988年总统选举和联邦议员选举共花了1•72亿美元。
1990年11月,参议员选举,已经筹款3•03亿美元,参议员赫尔姆斯共筹得1109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美冠军。那个赫尔姆斯是美国政坛的老牌参议员,在政治上坚决反共,反对一切进步的措施,但他当了30多年议员,最后是参议员领袖。
1991-1992年,共和党筹款3490美元,民主党筹款1310美元。
1995-1996年共和党筹款8390美元,民主党筹款7030美元。
到了克林顿当总统,竞选费用增加很多。到了小布什时代,竞选捐款与日俱增。
2008年的选举费用、筹资捐款,历史上都是最高的。
沦为“集团贿赂制度”
英国《金融时报》在《选举制度能买到最好的政治领导人》一文中(1)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连美国选民也注意到了由此产生的臭味”。文章援引“公职人员廉洁研究所”所长比得•艾斯纳的话说:“美国联邦选举制度已经沦为有组织的贿赂制度”。筹集经费已不再是“为了支持民主”。现在,“经费是通过公司和私人利益集团筹集的,它们的目的是获取影响”。根据美国法律,个人向一位候选人提供捐款不得超过一定的额度。但是,每个法律并没有规定企业、工会和“富有捐款人”提供的所谓“软捐款”,这就为选举筹款留下了很大的漏洞。文章列举本次大选的最大捐款单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它总(1)《金融时报》2000年10月25日 文章
计向共和党和民主党捐款430万美元。
2008年10月31日新华社报道:“此次选举已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在这个不菲代价背后,暗藏着各种理由集团的争斗,捐款就是他们争取政治利益的一种手段。候选人当选后,往往要以某种方式‘回报’那些大额捐资者。这是美国社会的一条政治‘潜规则’。”
美国“敏感政治中心”2008年10 月报告说:政治捐款者向来不超过美国总人口的4%。这个中心的主任克鲁姆霍尔茨说:2008年选举确实增加了许多新捐资者,但这部分人代表不了全体美国选民。“直到今天,一个典型的政治捐资者不是律师、银行家、医生、公司主管,就是大学教授,而不大可能是平民百姓。”
《纽约时报》报道,这次选举中,一些自称为“联合筹款委员会”的新机构大行其道,成为“利益集团”影响选举的主要渠道。
“白手套”与富人的民主
在美国,这种“用金钱铺路”的选举文化已经渗透到各种基层选举之中,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许多人对这种现象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对”的,并且又有许多“舆论”,在为这种美国式的“民主”大唱赞歌。
在这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美国的主导舆论认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完全就是民主的基础”。也就是说:它的繁荣是以美国式的民主的结果,而美国式的民主必然带来经济繁荣。
哈佛大学教授西摩•利普塞特提出的座右铭:“一个国家越富有,它维护民主的机会就越大。”这就像绅士戴的“白手套”,明明脏了,破了,不像样子了,可总认为它是“非常美好的”,千方百计“保卫”它的“神圣”。
可是,现在,金融危机猛烈席卷,把美国式民主和繁荣粉碎了。
美国式的民主,实际上是一付破烂不堪的白手套。
美国有人提出:美国民主是富人的民主。他就是政治评论家凯文•菲利普斯。他在《美国王朝》的书中和其他的作品中都强调:“在美国,越来越少的人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金钱盒权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越来越贫穷,长此以往,民主就会失去根基。”
像他这样的看法已经绝不是少数意见了。菲利普斯说:“美国是西方大国中两极分化最严重、最不平等的国家。”并分析了富豪与权力控制中心存在着的紧密关系网。他描述了洛克菲勒、阿斯特和卡内基们,也描述了比尔•盖茨这样的头号富翁们是如何积累财富的。他还寻根究底,对两百多年来,有如此众多财富的人对美国政治发展起了什么样的影响。
菲利普斯说:“美国存在着一种微妙形式的腐败——它不是通过老一套的行贿受贿,而是通过重视财富和经济力量的特殊文化的方式来运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政治经济体系’,它假借自由企业经管和国家完全的名义,而实际上对富有者和有权势者有利,并最终侵蚀了美国民主。” 他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1%最富有的美国人掌握着了22%-39%甚至更多的国民财富。
总统始终与富有阶层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服务。比如,有报道曾经说:“布什卖官,筹10万美元可当大使”,“至少有20多名‘捐款先锋’得到了大使,至少有57名‘捐款大户’进入了各种委员会任职”……。
“白手套”-富人的民主-总统竞选-保卫富人利益,这成为美国生活中的一根起着决定性的价值链。
选举中“看不清”的内幕
奥巴马胜选的内幕怎么样呢?很可能是“潮流改变”了。
美国舆论认为,小布什是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确实,在他卸任之时,他的“政绩不佳”,经济更是一沓糊涂。所以,要改变改变面貌。
据美国《时代》周刊11月12日 报道,选民认为:“国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美国人不足20%。对于一个一向以自信著称的国家,这个比例低得惊人。”《时代》说得很妙,怀疑自己国家不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人不到20%。这是相当风趣而又辛辣的言谈。
上边说的盖茨,在中国好像很有“人缘”。在2008年6月27日,盖茨宣布辞去微软公司执行董事长,把他自己580亿美元捐给慈善基金会,自己也将“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顿时,这成为许多(中国)媒体纷纷大加赞扬、无以复加的事。《大河报》特地发表了《盖茨“裸捐”的三重启示》,文中说:盖茨将财产“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精神高度”,这是“奉献文化本质的力量”,“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因此就叫“裸捐”的新名称,即已经全部、彻底“捐”了,这就叫全“裸”了。
美国的菲利普斯却说,盖茨们怎样千方百计积累财富,这种财富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而路透社2008年8月17日纽约电称:“微软创始人盖茨连续15年成为美国首富。这是《福布斯》公布的排行榜的排名。”奇怪!为什么盖茨“裸捐”了他的全部财产,却仍然是美国个人财富的第一名呢?原来,他宣布他把财产“全部捐出”,是一种“避税”的“花招”。盖茨今天才52岁,还不到“立遗属”的时候,他仍紧紧控制着他的财富。这种声明可以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骗骗一些天真的人们。之后不久,盖茨又通过微软公司搞了“黑屏”事件,叫许多中国人感到惊奇。
我们还记得,奥尔布莱特从国务卿岗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去“抱外孙”,而是遵照他们那个集团的意志,担任了美国民主研究所,从国会领来好几亿美元,组织了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吉尔吉斯坦等国的所谓“民主选举”,利用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政党,搞起凶狠的“外国革命”来。这种被称为“颜色革命”在世界上已臭名昭著,名声狼藉,输出“美国式民主”的跨国界、跨地区的所谓“民主”,完全是按美国主子搞的,当然不得人心。
奇特的“选举团”
美国的大选嚷嚷得非常厉害,不仅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到处宣传。其实,美国选举总统是“间接选举”。
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规定,选民在11月9日投票中选出的是“选举团”,而非总统和副总统。各州“选举团”在12月中旬再投票,到第二年1月才将选举结果公布。“选举团”成员被称为“选举人”,一般由各州某一政党的有名望的人担任,但不能是政府在职人员。根据美国法律,各州“选举人”的人数和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相等。以纽约州为例,该州有31名参议员和2名联邦参议员,因此纽约州有33名“选举人”,33张选票。
在选举时,某党的候选人得票最多(不一定过半数),那么,全州选举人票就归这名选举人所有,那就是“胜者全得”,就像赌博中的“通吃”一样。获胜党的选举人,就成为代表该州投票的资格。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共有538 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只要有270张“选举人票”,就获胜。这次奥巴马获胜,是在“选举人票”已经超过了270张之后所决定的。
徐人仲
美国大选已经结束,奥巴马当选,2009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新局即将开始。人们对小布什已感到失望,但是,最根本的是对美国民主怎么看?2008年我国发表的美国人权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美国民主的本质,美国在那个报告里指手画脚,批判全球100多个国家,而唯独没有美国自己的事。现在,美国仍有 15万军人驻海湾,对伊拉克、阿富汗的战争从2002-23年以来还没有结束,而且,美国金融危机又席卷全球。这些都和美国民主密切关联的。现在我们要讲讲美国总统选举与美式民主,其中包括所谓“筹款”问题。
“美式民主”代价不菲
这次美国总统选举共耗资24亿美元,创历次大选之最。共和、民主两党共筹得15亿美元,是2004年的2倍,是2000年的3倍。新选上的奥巴马已筹款6•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个人筹款最高纪录。
“美式民主”是世界上“最昂贵”、实际上难以校仿的“民主”。
先看看历次美国大选的耗费吧。1960年35届总统肯尼迪在竞选中当选,是他从党内提名到最后买通理查德•戴理市长辖下的芝加哥选区投票情况起了关键作用,他所花的竞选费用多得像流水。全美16名巨富之一乔列对朋友说:“如果钱能帮助肯尼迪,1亿美元算得了什么!”
1988年总统选举和联邦议员选举共花了1•72亿美元。
1990年11月,参议员选举,已经筹款3•03亿美元,参议员赫尔姆斯共筹得1109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美冠军。那个赫尔姆斯是美国政坛的老牌参议员,在政治上坚决反共,反对一切进步的措施,但他当了30多年议员,最后是参议员领袖。
1991-1992年,共和党筹款3490美元,民主党筹款1310美元。
1995-1996年共和党筹款8390美元,民主党筹款7030美元。
到了克林顿当总统,竞选费用增加很多。到了小布什时代,竞选捐款与日俱增。
2008年的选举费用、筹资捐款,历史上都是最高的。
沦为“集团贿赂制度”
英国《金融时报》在《选举制度能买到最好的政治领导人》一文中(1)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已经非常严重,连美国选民也注意到了由此产生的臭味”。文章援引“公职人员廉洁研究所”所长比得•艾斯纳的话说:“美国联邦选举制度已经沦为有组织的贿赂制度”。筹集经费已不再是“为了支持民主”。现在,“经费是通过公司和私人利益集团筹集的,它们的目的是获取影响”。根据美国法律,个人向一位候选人提供捐款不得超过一定的额度。但是,每个法律并没有规定企业、工会和“富有捐款人”提供的所谓“软捐款”,这就为选举筹款留下了很大的漏洞。文章列举本次大选的最大捐款单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它总(1)《金融时报》2000年10月25日 文章
计向共和党和民主党捐款430万美元。
2008年10月31日新华社报道:“此次选举已创下美国总统选举耗资之最,选举花费总额高达24亿美元之多。”“在这个不菲代价背后,暗藏着各种理由集团的争斗,捐款就是他们争取政治利益的一种手段。候选人当选后,往往要以某种方式‘回报’那些大额捐资者。这是美国社会的一条政治‘潜规则’。”
美国“敏感政治中心”2008年10 月报告说:政治捐款者向来不超过美国总人口的4%。这个中心的主任克鲁姆霍尔茨说:2008年选举确实增加了许多新捐资者,但这部分人代表不了全体美国选民。“直到今天,一个典型的政治捐资者不是律师、银行家、医生、公司主管,就是大学教授,而不大可能是平民百姓。”
《纽约时报》报道,这次选举中,一些自称为“联合筹款委员会”的新机构大行其道,成为“利益集团”影响选举的主要渠道。
“白手套”与富人的民主
在美国,这种“用金钱铺路”的选举文化已经渗透到各种基层选举之中,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许多人对这种现象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对”的,并且又有许多“舆论”,在为这种美国式的“民主”大唱赞歌。
在这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美国的主导舆论认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完全就是民主的基础”。也就是说:它的繁荣是以美国式的民主的结果,而美国式的民主必然带来经济繁荣。
哈佛大学教授西摩•利普塞特提出的座右铭:“一个国家越富有,它维护民主的机会就越大。”这就像绅士戴的“白手套”,明明脏了,破了,不像样子了,可总认为它是“非常美好的”,千方百计“保卫”它的“神圣”。
可是,现在,金融危机猛烈席卷,把美国式民主和繁荣粉碎了。
美国式的民主,实际上是一付破烂不堪的白手套。
美国有人提出:美国民主是富人的民主。他就是政治评论家凯文•菲利普斯。他在《美国王朝》的书中和其他的作品中都强调:“在美国,越来越少的人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金钱盒权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越来越贫穷,长此以往,民主就会失去根基。”
像他这样的看法已经绝不是少数意见了。菲利普斯说:“美国是西方大国中两极分化最严重、最不平等的国家。”并分析了富豪与权力控制中心存在着的紧密关系网。他描述了洛克菲勒、阿斯特和卡内基们,也描述了比尔•盖茨这样的头号富翁们是如何积累财富的。他还寻根究底,对两百多年来,有如此众多财富的人对美国政治发展起了什么样的影响。
菲利普斯说:“美国存在着一种微妙形式的腐败——它不是通过老一套的行贿受贿,而是通过重视财富和经济力量的特殊文化的方式来运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政治经济体系’,它假借自由企业经管和国家完全的名义,而实际上对富有者和有权势者有利,并最终侵蚀了美国民主。” 他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1%最富有的美国人掌握着了22%-39%甚至更多的国民财富。
总统始终与富有阶层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服务。比如,有报道曾经说:“布什卖官,筹10万美元可当大使”,“至少有20多名‘捐款先锋’得到了大使,至少有57名‘捐款大户’进入了各种委员会任职”……。
“白手套”-富人的民主-总统竞选-保卫富人利益,这成为美国生活中的一根起着决定性的价值链。
选举中“看不清”的内幕
奥巴马胜选的内幕怎么样呢?很可能是“潮流改变”了。
美国舆论认为,小布什是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确实,在他卸任之时,他的“政绩不佳”,经济更是一沓糊涂。所以,要改变改变面貌。
据美国《时代》周刊11月12日 报道,选民认为:“国家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美国人不足20%。对于一个一向以自信著称的国家,这个比例低得惊人。”《时代》说得很妙,怀疑自己国家不是“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人不到20%。这是相当风趣而又辛辣的言谈。
上边说的盖茨,在中国好像很有“人缘”。在2008年6月27日,盖茨宣布辞去微软公司执行董事长,把他自己580亿美元捐给慈善基金会,自己也将“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顿时,这成为许多(中国)媒体纷纷大加赞扬、无以复加的事。《大河报》特地发表了《盖茨“裸捐”的三重启示》,文中说:盖茨将财产“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精神高度”,这是“奉献文化本质的力量”,“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因此就叫“裸捐”的新名称,即已经全部、彻底“捐”了,这就叫全“裸”了。
美国的菲利普斯却说,盖茨们怎样千方百计积累财富,这种财富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而路透社2008年8月17日纽约电称:“微软创始人盖茨连续15年成为美国首富。这是《福布斯》公布的排行榜的排名。”奇怪!为什么盖茨“裸捐”了他的全部财产,却仍然是美国个人财富的第一名呢?原来,他宣布他把财产“全部捐出”,是一种“避税”的“花招”。盖茨今天才52岁,还不到“立遗属”的时候,他仍紧紧控制着他的财富。这种声明可以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骗骗一些天真的人们。之后不久,盖茨又通过微软公司搞了“黑屏”事件,叫许多中国人感到惊奇。
我们还记得,奥尔布莱特从国务卿岗位上退下来后,并没有去“抱外孙”,而是遵照他们那个集团的意志,担任了美国民主研究所,从国会领来好几亿美元,组织了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吉尔吉斯坦等国的所谓“民主选举”,利用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政党,搞起凶狠的“外国革命”来。这种被称为“颜色革命”在世界上已臭名昭著,名声狼藉,输出“美国式民主”的跨国界、跨地区的所谓“民主”,完全是按美国主子搞的,当然不得人心。
奇特的“选举团”
美国的大选嚷嚷得非常厉害,不仅国内,而且在国外也到处宣传。其实,美国选举总统是“间接选举”。
美国独特的选举制度规定,选民在11月9日投票中选出的是“选举团”,而非总统和副总统。各州“选举团”在12月中旬再投票,到第二年1月才将选举结果公布。“选举团”成员被称为“选举人”,一般由各州某一政党的有名望的人担任,但不能是政府在职人员。根据美国法律,各州“选举人”的人数和该州的国会议员人数相等。以纽约州为例,该州有31名参议员和2名联邦参议员,因此纽约州有33名“选举人”,33张选票。
在选举时,某党的候选人得票最多(不一定过半数),那么,全州选举人票就归这名选举人所有,那就是“胜者全得”,就像赌博中的“通吃”一样。获胜党的选举人,就成为代表该州投票的资格。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共有538 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只要有270张“选举人票”,就获胜。这次奥巴马获胜,是在“选举人票”已经超过了270张之后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