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城 历史照片

大头鱼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01-15
消息
3,486
荣誉分数
333
声望点数
243
1949年前天安门
 

附件

  • 200808232143085171-258228.jpg
    200808232143085171-258228.jpg
    92.6 KB · 查看: 982
1949年天安门
 

附件

  • 491bcbfd4523ff7290227.jpg
    491bcbfd4523ff7290227.jpg
    106.8 KB · 查看: 975
旧京城的中华门

谈起中华门现在很多人一般都只知道南京中华门,却不知老京城也有个中华门。它位于天安门与大前门之间,即现在的天安门广场。

旧京城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

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一个巨大的太平间。从此一批极其珍贵的历史古建筑从中华大地上永远消失,毁在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上。
 

附件

  • Zhonghuamen.jpg
    Zhonghuamen.jpg
    31.2 KB · 查看: 954
  • wwhj0902120080a.jpg
    wwhj0902120080a.jpg
    49.9 KB · 查看: 954
  • 65dc4755be1c64d2b645ae6d.jpg
    65dc4755be1c64d2b645ae6d.jpg
    32.7 KB · 查看: 954
  • 200471892511610.jpg
    200471892511610.jpg
    29.9 KB · 查看: 950
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 (ZT)

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其实是位于同一地方,根据不同时代冠以不同名称的同一个门,1954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原址在今正阳门北侧、毛主席纪念堂一带。

  大明门始建于明代,为明清两代皇城第一门。初称“大明门”,顺治六年(1644年)上大清门牌额,改称“大清门”;民国(1912年)改为“中华门”。据《大清会典》记载:“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永乐年间,该门建成时,明成祖朱棣命大学士解缙题门联,缙书古诗以进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成祖大喜,赐赍甚厚。大明门甚为气派,有明顾炎武《京师诗》为证:

  煌煌古燕京,金元辽开创。
  初兴靖难师,逐驻时巡仗。
  制掩汉唐闳,德俪商周王。
  巍峨大明门,如翠峙南向。
re040928007.jpg

  大明(清)门前是商旅云集的棋盘街,门内有与承天门连接在一起的中心御道 “千步廊”,大明(清)门两侧,左文右武,中央各部衙署对列东西。
  大明(清)门是皇帝、宗室参加重要庆典出入之门。明清时,每年冬至,皇帝要到南郊天坛去祭天,夏至要到北郊地坛祭地,孟春祈谷,皇帝还要到先农坛亲耕田。遇到这些大典,午门、端门、天安门、大明(清)门豁然洞开,皇帝头戴金冠,身穿龙袍,坐着御辇,威风凛凛地由此门出行去举行祭祀典礼。明袁帙有《大明门候驾》诗:

  虎旅驱中道,旭日迎芒盖,
  钓陈警云飞,睛云拂羽旗。
  圜丘群望毕,笙歌前路拥,
  宣金受盔?归,拜舞接光辉。
  辛亥革命胜利后,决定将大清门改称“中华门”。在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前一天即1912年10月9日清晨,将刻有“大清门”三字的旧匾额取下,准备翻过来再用,却发现匾额背后已有“大明门”三字。原来,当年该门初次更名时,已将匾额背面使用过。这样,只好又赶制了一块由京兆尹王冶秋书写的“中华门”三字的匾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