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报道不要只飞花絮

闲哥

资深爱地
VIP
注册
2002-01-28
消息
8,430
荣誉分数
188
声望点数
173
编者按:今年的两会我们看到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口中吐出的就是“国服”、“国饮”、“国术”、“中华元”、“千元钞”、“女人节”、“男人节”等“雷人”提议。  
  
  曾几何时,新闻报道盛行假大空。为了纠正这个毛病,这些年记者们从国外同行那里取经,都比较注重细节描写,甚至不放过花絮报道。从那些看似没有关系的花絮中,读者也能了解更多的新闻背景。但是,在很多时候,出现了只有花絮乱飞、不见主体出场的情况。
  
  至少从制度安排上看,全国两会是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报道好两会,每个主流媒体都进行了精心策划,派出了精兵强将。记者们云集京城,身影忙乱,会场上架着昂贵的采访设备,整个儿一副厉兵秣马、冲锋陷阵的样子。但是他们发回的报道,除了枯燥的会议材料外,鲜活的东西都是一些花絮。最奇怪的是,这些花絮看起来有趣,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说。
  
  各大网站上,每年两会都少不了突出一些例牌菜:第一道菜是美女代表、美女记者。她们的照片的确养眼,但是我看不出来长相跟这个会议有什么关系。如果让人以为这是一个选美会,那倒很有些政治不正确了。第二道菜是少数民族代表的服装展示。这些服装的确很漂亮,但是很少见到媒体报道穿这些服装的人在会上都干了些什么。如果让人以为他们只是来站台的,恐怕就有很大的问题了。第三道菜是明星代表,不管他们开会认真还是不认真,记者们几乎都是当娱乐新闻来报道的。第四道菜是领袖后人相遇,他们应媒体的要求握手微笑,说几句“我早就想和你见面”之类的话,就可以成为两会新闻的标题。
  
  以上几道菜跟两会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在媒体中的分量却似乎越来越重。当然,目前它们还是没有超过对代表委员的提案和发言的报道。不过,这些提案和发言也有主次不分、轻重颠倒的花絮倾向。那些没有内容但很幽默的话,那些没有分量但很偏激的话,往往会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还有那些略施小惠的政治表演,甚至空洞无物的抒情语言,都会把媒体记者感动得涕泪涟涟。
  
  《孟子·离娄章句下》讲过一个故事:子产主政郑国的时候,用自己的驾乘去帮百姓渡河。孟子对这件事的评价是:“惠而不知为政。”意思是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为政。他要是懂得为政的话,就该把桥修好,让百姓不为渡河而发愁。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了,他外出鸣锣开道都可以。今天人们对政治家的要求,比孟子的时代更高,即便修好了路,也应该亲民一些才好。但是,在区分政治事务的主次、提炼重点方面,记者们还得向孟子学习。

  在两会报道中,大多记者不是没有关心国计民生的情怀,但是很少有人列出其中的重点,并让自己的报道工作跟着这些重点走。一场盛大的两会开下来,他们累得人仰马翻,却不知道这些重点问题中,哪些该谈到的还没有谈到,哪些该解决的已经解决了。
  
  有朋友曾经在博客中说,两会期间最受不了的就是,总是听见电视台记者煞有介事地说:“我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代表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请问××代表,这是不是表示您今天特别高兴啊?”求求记者,别再发现那么多细节了,你就说说那些不是细节的东西吧。
 
体制不改,雷人就不断

代表不是通过多党激烈竞选产生的, 他不知道人民的利益在哪里,即使他好心想知道, 体制也不允许
即使被选上了,到了大会堂,除了举手同意,也没什么事情做. 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具体说是中共政治局,拥有国家主席总理副总理人选的"建议权",其实是决定权,党领导国家。建国60年,没有任何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经否决过中国共产党的任何"建议",代表们就是橡皮图章数枚,除了秀衣裳、雷人,还能干吗呢?
看你的ID图像,你看起来好休闲啊!:p
 
哎,你还真把两会当回事儿了。还真准备行使主人翁的权力拉?
 
给你这个感觉呀,图像失败 :(

此是男人,彼是女脚 。。。
刚才查了一下另一个CFC,俺是跟女脚干上了:D
不算太晚 - 来自中国
问题很严重!:blowzy:
这个图像有特点,让人过目不忘,只是让我困惑一二年了,每次见到这个图像,就琢磨这位朋友为什么放两只脚丫子冲着大家呢?不过现在习惯了,觉得看起来好舒适,好休闲,好享受的样子,今天忍不住冒寐得说一句。其实挺好的,图像没有失败,问题也不严重。:):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