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3月19日电(记者 黄晓南编译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8日刊文说,可口可乐集团(Coca Cola)一心收购海外品牌以维持增长动力,然而屡次受到各国监管当局的反对而失败,最新近的事例是在收购中国汇源果汁的交易上无功而还。
这篇题为《可乐想请世界喝一杯,世界再一次拒绝了它》的文章说,可口可乐在全球软性饮料(soft drink)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0.5%,但这个市场的增长正在渐渐放缓,可口可乐唯有不断从世界各地收购果汁、樽装水以至各类非碳酸饮料的品牌,务求扩阔产品层面,进一步打击竞争对手。然而,可口可乐在全球攻城掠地的征途,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各国监管当局的反对而受挫。
可口可乐最新近的一场败绩,当然就是在今天(18日)受到中国商务部的反对,致使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告吹。这宗交易本来会是可口可乐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而且符合集团的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扩大在庞大的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在进军非碳酸饮料这个关键市场上迈出重要一步。
这次收购汇源又失败,可口可乐为什么总是不受各国政府欢迎?
这一次的失败难免令人联想起1999年的同类事件。当时,法国当局同样阻止了可口可乐从保乐力加酒业集团(Pernod Ricard)手上,收购法国“国宝级”品牌、法奇那果汁汽水(Orangina)。如果当年的交易成事,可口可乐在法国市场的占有率将一下子跃升至58%,这自然引起了死敌百事可乐(Pepsi)的强烈反对,百事并向法国政府作出投诉,称这宗交易会削弱法国饮料市场的竞争程度。
同年的较后时间,可口可乐亦计划收购吉百利食品公司(Cadbury Schweppes)在美国、法国和南非以外市场的饮料业务,然而亦同样遭到了各地政府的反对,各国认为此举将会让可口可乐在她们国内的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可口可乐唯有从计划中剔除了大部分的欧盟国家,让总收购价从18亿美元减到11亿美元,最后更下调到7亿美元,才获得了放行。
上述的种种失败,被归咎于当时的CEO依万斯特(Douglas Ivester)在进行海外收购时与各国监管当局“硬碰硬”的策略,最终并导致了依万斯特的黯然下台。自2002年起,可口可乐尝试改变策略,重新建立形象,务求改善与外国政府的关系。现任CEO肯特(Muhtar Kent)就为与中国建立友谊而投放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在最近专程前赴上海,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新增20亿美元投资于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运作,此举当时被视为向中国政府示好,以求收购汇源的方案获得批准。现在交易又一次拉倒了,在环球并购的征途上,可口可乐仍得屡败屡战。
这篇题为《可乐想请世界喝一杯,世界再一次拒绝了它》的文章说,可口可乐在全球软性饮料(soft drink)市场的占有率高达50.5%,但这个市场的增长正在渐渐放缓,可口可乐唯有不断从世界各地收购果汁、樽装水以至各类非碳酸饮料的品牌,务求扩阔产品层面,进一步打击竞争对手。然而,可口可乐在全球攻城掠地的征途,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各国监管当局的反对而受挫。
可口可乐最新近的一场败绩,当然就是在今天(18日)受到中国商务部的反对,致使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告吹。这宗交易本来会是可口可乐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而且符合集团的两大发展目标:一是扩大在庞大的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二是在进军非碳酸饮料这个关键市场上迈出重要一步。
这次收购汇源又失败,可口可乐为什么总是不受各国政府欢迎?
这一次的失败难免令人联想起1999年的同类事件。当时,法国当局同样阻止了可口可乐从保乐力加酒业集团(Pernod Ricard)手上,收购法国“国宝级”品牌、法奇那果汁汽水(Orangina)。如果当年的交易成事,可口可乐在法国市场的占有率将一下子跃升至58%,这自然引起了死敌百事可乐(Pepsi)的强烈反对,百事并向法国政府作出投诉,称这宗交易会削弱法国饮料市场的竞争程度。
同年的较后时间,可口可乐亦计划收购吉百利食品公司(Cadbury Schweppes)在美国、法国和南非以外市场的饮料业务,然而亦同样遭到了各地政府的反对,各国认为此举将会让可口可乐在她们国内的市场上取得垄断地位。可口可乐唯有从计划中剔除了大部分的欧盟国家,让总收购价从18亿美元减到11亿美元,最后更下调到7亿美元,才获得了放行。
上述的种种失败,被归咎于当时的CEO依万斯特(Douglas Ivester)在进行海外收购时与各国监管当局“硬碰硬”的策略,最终并导致了依万斯特的黯然下台。自2002年起,可口可乐尝试改变策略,重新建立形象,务求改善与外国政府的关系。现任CEO肯特(Muhtar Kent)就为与中国建立友谊而投放了大量的努力,包括在最近专程前赴上海,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新增20亿美元投资于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运作,此举当时被视为向中国政府示好,以求收购汇源的方案获得批准。现在交易又一次拉倒了,在环球并购的征途上,可口可乐仍得屡败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