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北京的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190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想抛开高考,抛开素质,谈谈那些提起北京就咬牙切齿的外地人的心态问题。可能个别用语比较激烈,请见谅,但希望各位在怒不可遏之前,诚实的想一想我说的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凡是对北京恶语相向的,大都有过在北京的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否则骂起来一般不会那么绘声绘色,象个别的,连北京城里城外的厕所的掏粪程序都参观得全面而系统。但这些人为什么对北京这么仇恨呢?我想举个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例子。如果我问:在美的华人中,什么类别的人最喜欢喋喋不休地报怨,指责美国的种种不好?什么人最少报怨?我想最喜欢报怨的无非就是学生,新来的,对一切都觉得陌生而又自觉很难尽快适应的;来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滞留于研究工作而且收入较低者;或是虽有份工作,但或低薪,或为绿卡所累,却孤芳自赏,但自感前途暗淡者也。那么什么样的人极少或者从来不会报怨呢?太多了,总结起来就是:在美国做出了一定成绩,对自己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相信自己会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做出一番事业的人,他们想的是如何尽快把自己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中去。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是美好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正在成为其中的一员,因为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经常骂北京的人吧。在北京时我认识不少来自外地的人。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在北京有一定的成就的人,越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外地人,或者外来人。他们也从来不介意谈论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家乡。当我们在闲聊中听他们讲述他们是如何在一个困苦的环境中自强不息,终于有一天出人头地的时候,我们这些生长在北京的人对他们有一种敬意,一种对他们坚强人格的敬意。他们大都已经把北京当成了自己的家,所以言谈话语中都以北京人自居,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城市的生活。没有人会嘲笑他们的口音,其实我们自己的父辈很多人也是早年从外地迁入北京的,更没有人会把他们当外人。我们几乎从来不会听到他们象个怨妇一样唠唠叨叨的报怨北京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大家在一起时从来没有人刻意的去区分什么北京人和外地人,我们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人,我们是朋友,哥们儿。

那什么人总对北京不满意的?在北京上大学的人们,特别是北京的学生一定有这样的记忆:从你走进宿舍的第一个夜晚,你就要开始忍受从全国各地初次来到北京的心高气傲的外地骄子们喋喋不休的对北京的一切风土人情的指手划脚。他们在刚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最喜欢的话题就是:互相比高考分数,比以前参加过什么学科竞赛拿过几个奖,并刻意的用一种不值一提的口吻表示那不过是小菜一碟。然后开始象背字母表一样数着自己的同学里有几个在北京,都在哪个学校哪个系,又有几个在上海,哪个学校哪个系。然后就是自己在高中时同学是如何的不济,甚至老师也就那水平,多少次老师不会作的题目我也能搞定。等到所有这些可以用来炫耀的资本都在一夜一夜的攀比,吹牛中消耗殆尽之后,当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贫的时候,他们就更为迫切的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一次不是吹嘘,而是嘲笑的目标。对这些很多都是平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的孩子来说,他们最直接,也是唯一的靶子,理所当然的就是这个尽管他们并不了解,但却是他们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北京了。于是各种各样现在想起来都好笑的指责出现了,“瞧你们北京怎么那么干呐?”“怎么你们北京比我们老家还冷啊?”甚至还有“北京啥都没有,想吃个弥猴桃都没的卖。”好心的北京孩子告诉他,“你去西单菜市场看看吧,可能有,现在还没到季节,街上没的卖。”结果招来的却是“什么呀,我们家这会儿早都到收的时候了,那弥猴桃堆的一人多高,才5毛钱!大伙都用排子车拉去,吃不了的就烂在山里了。”说完了都是一脸陶醉的表情。过了一个周末,再看到你,“哎呀你们北京这是什么鬼地方啊?我上西单去了,好家伙,几十块钱一斤,看着还没我们那儿产的好呢!”北京孩子听多了,开始烦了,甩手就是一句:“回家吃去啊,赖在我们这儿干吗?”我们的天之骄子多咱听过这个呀?于是,一场为了捍卫自己家乡尊严,准确的说,是为了捍卫自己骄子的尊严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不得不承认,北京的孩子在嘴皮子上确实有优势,至少语速就不是谁都能跟的上的。我一个哥们曾跟我说过刚来北京时听北京孩子之间说话有点费劲。另外大城市多年的熏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这么一招呼,骄子们有点扛不住了。于是,一场全面战争就开始取代了局部的,克制的战争。骄子们开始把自己知道的一切跟北京有关的历史,人物,风土进行提炼,加工,作为嘲笑谩骂的武器,我第一次听到“北京人都是太监的后代”之类的话就在那个时候。毕业时那个当年这么给北京人定性的室友找到了一份留京的工作,正式成为了他自己定义的“太监”中的一员,而没有回到他那个盛产弥猴桃的美丽的故乡。

当来到北京的第一年过去后,一切开始变得不那么激烈了。虽然偶尔还会因为一言不合再次发生“北京太监”和“外地SB”之类的较量,但大家开始学会克制了,毕竟一年时间可以使人对一个城市有个大致的印象了。这期间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外地的骄子们开始大量的吸收北京的骂人话和各种脏话的精髓并开始付诸实践。所以现在大家在网上看到很多骂北京的帖子用的语言都是标准的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京骂。当然也有人闹笑话,比如有人天天把“操”放在嘴边却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结果和女生讲话时也是“操”不离口,我还听说过有人发明出“我丫”和“那个丫”之类的说法。

对北京的批判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毕业前夕。这期间,攻击者的人员组成变动是很大的。读研的,找到留京工作的由于自觉身份变化了,以前骂的那些话自然是再也说不出口了。曾有几个朋友和我讲过一个副教授,天天在上课时把“我们北京人”“首都形象”之类的词句挂在嘴边。此人常用的一句口语是:“我在北京学习生活了15年。。。”当朋友转述这句话时分明带着一种嘲弄的神情。一个出色的人干吗要用北京这块牌子壮门面呢?如果你觉得你应该是北京的骄傲的话,你又怎么会把北京两个字天天放在嘴里咀嚼呢?要出国的,虽然偶尔还拿北京过过嘴瘾,但巨大的喜悦使得在他们眼里连北京这么丑陋的的地方也变得稍微顺眼了一些,自然也不屑于多骂了(至于为什么出了国却又骂的更起劲的问题下面会谈到)。唯一在这个阶段把北京恨之入骨的,就是通过三四年的时间,已经开始认识到北京和他自己那个盛产各种各样美好的土产的美丽家乡的差别,却又发现自己其实已经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机会继续留下来的那一种人了。巨大的失落感使他们消沉,甚至濒于崩溃。一个泪流满面的大小伙子,就曾经在我面前歇斯底里的大喊:“操,老子没生在北京也是他妈老子的罪过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最后,他去了南方一个并不太好的大学读研,仍然没有回到自己五年来一直挂在嘴边的家乡。

那么,那些风光一时,出国深造了的骄子们,为什么到了海外却还不肯放北京一马,反而骂的更加变本加厉了呢?我想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北京的那段经历。外出旅游的人,如果你在旅游期间一切顺利,日后对它自然会有个好印象,但如果旅游期间被偷被抢,生了急病,或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愉快,日后对这个地方的印象自然就差。同样的,在海外的来自外地的中国人,并不是每个都对北京恨之入骨。当年在北京不得意的,才会觉得终于有个机会为自己出口闷了多少年的恶气了的感觉。越是当年在北京生活的压抑,不得志的,现在骂的就越恶毒。打个比方,一个秀才在县衙求个师爷的职位未果,以至多年郁郁不乐,草草度日。突然一日,竟蒙上恩,得了个府尹大人手下的师爷的差事。多年不志,一日却平步青云,那种感觉自然美妙之极。然而晚上躺在帐房里宽敞,舒适的大床上,回想起当年在县衙的耻辱和不得志的那段日子里被旁边人白眼相待,冷言冷语的境遇,顿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从此凡有机会,必到处宣扬那个县衙门如何的势力,县衙的人是如何的无能,无知。(否则怎会连我这种能给府尹大人当师爷的人才都不待以上宾之礼?)

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个人背景不同,思想也不同,共处就需要彼此的理解和尊重。但总有那么一部份人,每天不能容忍其他学生比他吃的好,穿的好;不能接受自己比他成绩高的多却不得女生青睐,而他一个每到考试时就临时抱佛脚的的白痴却成了众多女孩子眼里的香饽饽;不能想象自己一个堂堂的状元级的大学生却因不善交际在社会活动中屡屡让人忽视,而一个怎么看都象小痞子的北京小子却早早的进入社会,一边挣钱一边花钱,一边高唱“60分万岁”。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些不能被容忍,不能被接受,不能想象的对象,很多是北京的学生。这种种的不平衡,使得那些原本把自己几乎神化了的骄子们开始怀疑自己,在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之后,他们开始消沉,开始觉得这个社会对他们不公平。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酒桌上讲了这么一件事:在一次清华学生都熟悉的德育评估上,全班所有人都给了他A和B,但只有一个人,给了他一个D。这个D并不影响他的评估成绩全班第一,也不影响他在学校的学生工作,更不会影响他拿奖学金,被女生包围。但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几乎从来不和自己说话,也从不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说话的人,一个每次见面自己从未缺过礼数的同学,会对他的思想品德如此的鄙视!后来他想通了,苦笑着说:“可能这说明我确实是不赖吧。”这种开始是针对个人的不满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终于被扭曲成一种对这个城市的诅咒。所以一旦他们有个机会可以离开这个城市并投入一个更好的环境之后,他们立即开始尽情的发泄自己的郁闷,自己的委屈,自己的不满,但此时他们发泄的方式,乃是一种聚集了各种复杂成份的,自觉高人一等的批判。除了个别不入流的还一天到晚拿太监说事儿以外,大多数都以受过良好,并绝对是在本行业中是佼佼者,而且是对现在中国教育现状深为忧虑,并勇敢的打着反对特权的冠冕堂皇的口号,这样的面目出现的。他们明明知道各种所谓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根源,却故意视而不见,或顾左右而言他。九曲十八弯之后,本来的面目终于露出来了:“先别管怎么来的,你们占了那么多便宜我们都没占着,现在让我们骂一顿过过瘾还不行?”或者说他们潜意识里的原话是:“当年在北京被你们看不起,不当人,现在知道老子是个人物了吧?在美国怎么也不比你北京的差了吧?现在骂你我总算是理直气壮了吧?你们北京的乖乖的挨骂让老子败败火吧!我们在北京受过委屈的多了,一人一口吐沫就淹死你!”所以,你费劲口舌的告诉他们问题的真正根源在哪里他们根本不听,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听。因为按照你说的,他们就只能骂共产党,骂中国政府了。这样既不合他们的过嘴瘾的本意,又有担上汉奸,民X分子的骂名的风险,凭这些骄子们这么聪明的头脑当然不会作这种蠢事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看不见,或看不懂你讲的道理,仍然一股脑的把一切罪名扣在北京和北京人头上。然后,大家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发泄自己内心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了。

所以说,我现在开始鄙视那些天天跳着脚骂人的主儿了。希望你们明白一个道理,你们现在的表现注定了你们在美国也别想出人头地,充其量就是一个高学历打工的,运气好的话,可能混个大公司,拼5年命换张绿卡,然后碌碌无为的度过中年以后的日子。你们的社会地位和在北京的时候比不会有任何一丁点的提高,你们在北京没有得到的自尊和勇气在美国也同样得不到。因为你们的狭隘的心理束缚了你们的眼光和胸怀。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和北京在检验人才的精确度上是一致的。换个环境并不能换掉你隐藏在内心多年的自卑和怯懦,也不可能让你有一次脱胎换骨的升华。当你50岁以后,你会明白,你在美国的日子,之不过是把在北京的那段岁月拉长后重演了一遍而已。



编辑/删除
 
骂一骂,骂北京,骂上海,大家乐一乐,生活也有点波澜。这么认真,
这么介意,就大可不必了。再把政治扯进来,就更为荒唐。你写的累,
别人看得也累。

到纷飞的雪中走走去,气也就消了。。。
 
真的,OTTAWA不骂你们骂自己家。是不是有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