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这些孩子都很野

cvictor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5-06-12
消息
17,185
荣誉分数
1,062
声望点数
373
zt

搜狐原创 > 其他 > 其他 > 夕光返照 > 家乡 家世 童年

寒窗苦读业基精

字号12号14号16号 字色:
pic127.gif
pic128.gif
pic129.gif
pic130.gif
pic131.gif
pic132.gif
作者:孤星不灭 发表时间:2008-10-07 23:12:40 IP地址:10.1.97.*


<上一页 回书目 下一页> 左右键(← →)可上下翻页 鼠标双击滚屏

(一)

   1951年春节过后,我们这里有史以来第一次办了新式学校,废除了私塾。我们湾里有上十名年龄相差一、两岁的小伙伴,一起发蒙上了小学。小学办在何氏祠 堂,是当时李胜乡办小学,校名就是李胜小学。何氏祠堂和程氏祠堂一塘相隔,一条小溪环两祠堂而过,象一条连心线,把两祠堂牵连在一起。程氏祠堂是当时的政 治活动中心,乡里有什么活动,就在这里开群众大会,人们坐在茂林下、修竹间,谈笑风生。程氏祠堂有两根古老的树藤交连在一起,长大成树,是一大景观。我们 常爬到古藤上面去玩耍。那时候,象这样的古树,比比皆是。在我们湾前的门口塘和小河边上,就有两颗古枫树,我们常爬到树上去玩耍。记得有一次,我把快要蜕 下来的树皮扒下来,做成人和各种动物的样子玩,一不小心,掉到河沟里去了,淹得人事不知。不知道是怎么被人救起来的,算是捡了一条命。还有一次,到湾前的 古枫树上去摸鸟蛋,突然,一条大蛇把头伸出来,嚇得我忘了一切,从两丈多高的大树上掉下来,幸好在半途中抓到了一树枝,被人救起,又算捡回一条命。

   这年,抗美援朝运动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小学也不例外。湾里有青年何厚宗应征参加志愿军,哪可真气派。不知从哪里弄来的马,他骑在马 上,胸前戴着大红花,被送到区里集中。我们都在欢送的队伍中。在学校里,经常听到老师讲志愿军英雄的故事,我们接触的小人书,都是中朝抗美的英雄故事。特 别令人气愤的是美帝惨无人道地搞细菌战,用飞机把带有细菌的物品投到东北和内地。当时我国还没有制空权,美蒋不时派飞机到内地骚扰。老师教我们不要随便捡 野外的物品,怕是敌机空投带有细菌的东西。抗美援朝的捐款活动也在蓬勃展开,妇女们赶做布鞋,男人帮志愿军家属种田种地。我们小学生曾经到湘帮河一位志愿 军家属的棉花地里去捉虫子,用烟叶浸水浇在棉花叶子上,杀蚜虫什么的。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到角角落落,唱的歌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喊的口号是 “打倒美帝”。我还从宋埠街上买了一张志愿军在朝鲜坑道里生活的画,贴在木板墙上,并把画上的内容用毛笔抄在我家的鼓皮板上,多年都洗不下来。

  当时,我国和苏联打得火热,说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苏友好协会在各地都有组织,我们小学生都是中苏友好协会的会员,每人交五百元钱(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钱),发一枚有斯大林、毛泽东头像的会徽,戴在胸前。

   新社会人民政府关怀人民,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当然备受关怀。政府免费为我们接种天花疫苗(种痘),打预防针。种痘过去有过,打针是破天荒的第一 回,小孩们非常害怕。我们躲在野畈里,不敢上学。大人到处捉我们,我们怎么也逃不过大人们的追捕,最后哭哭啼啼地被送到学校去挨“打”。这是我们人生第一 次打针。

  我读小学的启蒙老师,有一位叫何厚宽,是本湾人。他教语文,办法就是死记硬背。我记得我读的第一课内容是:“人,一个人,两 只手”。背不下来就用戒尺打手心。我从小很聪颖,从来没有挨过打。挨打最多的小伙伴是四约,这是他的小名,大名我已不记得了,他后来得什么传染病死了。何 老师很喜欢我,有一次在课堂上语文课,大人们在地里薅棉花草,跑到我们学校来歇气,看老师是怎样教我们的。何老师把我点起来,让我认黑板上的字。我不费力 气地一口气把字全部认了下来,何老师很高兴。大人们面带喜气,称赞这个孩子很聪明。我觉得很光彩,洋洋得意的。

  我的启蒙老师还有一位叫张国威的,是宋埠张家洲的人,教算术。还有一位老师教常识,我记不起来他的名字。我叔父也在学校里代过课,叔父代课时间很短,对我要求特严,我很怕他。

   读小学时很不规范,还留有私塾的尾巴。一个班不过二三十人。读书的教室也经常变动。我先后在何氏祠堂、程氏祠堂、李氏祠堂、赵氏祠堂读过书。在何氏祠堂 读书时间最长。当时读书参加社会劳动很多,上面提到的帮志愿军家属做事这样的活动经常有。1952年大旱,我们小学生也提着水桶去帮烈军属抗旱浇苗。这年 因旱灾受了一点损失。当时有个叫梁启杰的县官,住在我们湾里。听了老百姓的叫苦,亲自出面向县里要救济。结果这年的公粮全免了,还拨了一批救济粮。其实, 我们这里真正怕的是水涝灾害,旱一点损失不大。老百姓说这一年吃了“渗油粑”。多少年后人们提起梁启杰还念念不忘他的恩德。

  我在小学 成绩一直是上等。1953年春季,搞教育体制改革,春秋季入学统统改为秋季入学。我已经读到了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突然通知我们都要留一级,我们很不情愿。 学校怕家长责怪学生,老师们逐家走访解释。这年,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学校让我当学生会主席。我当时很胆小,话都不会讲。老师教我要学会讲话。教给我的办法 是,小组讨论时要争着发言,慢慢就会讲了。起初,我一开口就脸红。老师一再鼓励,我才慢慢地学会说几句。这一年六一儿童节,学校建立了少年先锋队。有十多 位同学入了队,我以为一定少不了我。结果我没有加入,原因是同学们说我不爱卫生,身上邋里邋遢,头上疱脓流血。这叫我怎么办呢?我心里很不服气,但也没有 办法。

  我读小学的时候,家境很不好。我母亲在我不到十岁时就得病,是她在怀我小妹妹时留下的祸根,当时医疗条件很差。父亲是做泥瓦匠 手艺,所得收入用来给母亲诊病还不够,那有余钱来照料我们。这时叔父和我父亲已分了家,祖父跟着我父亲过日子,家中还有哥哥、两个妹妹,全家七口人过日 子,全靠父亲一双手。祖父年事已高,但还是帮着干农活,上街卖菜。我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平时经常感冒打皮寒(疟疾),头上常年长脓疱疮,至今头上还留下许 多疤痕。由于家里经济困难,我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总是穿哥哥穿过的衣服。哥哥和我在一个小学读书。1954年他被县二中录取去读初中,可惜因为大腿上长 毒疤,中途休学诊病。病好后因家境不继,就再也没有上学了。

  记得有一年夏天,母亲好不容易为我做了一件土布衬衣。我刚穿上身,就和湾 里的小伙伴们到举水大河里去游泳。我们在水里互相打闹,玩得非常开心。有一中年人从河岸边经过,看到我们玩得那么高兴,朝着我们偷偷看了看,笑笑就走了。 等我们玩够了,起岸准备回家时,才发现我刚上身的新衣服不见了。这一下吓坏了我,回家去怕母亲打我。我自责做了错事,只好跑到湾前小路边的甘蔗地里躲了起 来,饭也没有吃,饿了就拌甘蔗充饥。家里找了我好些时候,也没有找到。直到快天黑时,我才偷偷摸摸地跑回家里去睡觉。谁知父母亲知道后,并没有责怪我,大 概是怕我又偷着跑了。

  那时小孩子丢失了东西常常是要受惩罚的,打屁股是常事。有一次,我端着饭碗出去吃饭。乡里人吃饭,常爱端着饭碗 聚集在一起聊天,边吃边聊。我不小心把一个蓝花碗连同满碗的饭给泼了,碗也摔破了。这一下惹了大祸,回家肯定要受惩罚,不是打就是骂。我灵机一动,干脆把 筷子也甩了。不慌不忙回到家里。家里人看到我,叫我赶快去盛饭吃。我重新拿了一个蓝花碗,盛了一大碗饭在家里吃完。但心里象打鼓一般,生怕父母发觉了什 么。后来,母亲在洗碗时,发现少了一个蓝花碗,找了好长时间,没有找到。问谁知道碗在那里,大家都说不知道。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没事了。

   1954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已经读三年级的下学期。十二岁的我才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一加入少先队,我就当上了中队长,成了少先队的官。成天肩上佩戴着 两条杠杠的肩章,脖子上飘着红领巾,跑上跑下,感到特别荣耀。这时,我不怕讲话了,特别喜欢讲话,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哪怕是站个路队,也要讲几句注意纪 律的话,由于我的学习成绩好,参加活动多,我得了学校的表彰,奖给我一本《时事手册》。这本《时事手册》,就是今天的《半月谈》。我翻了多遍,保存了好长 时间,文化大革命前夕,被弄丢了。

  这时,我在学校里订阅了《中国少年报》。当时的少年报不知是周刊还是旬刊,邮局送到学校,由老师发到我手里。我在少年报上读到了董存瑞的故事,海螺姑娘帮穷人的故事,至今还有印象。在当时那样困难的家境下,能够订阅少年报,我的父亲对我的求知是多么的支持啊!

   那时的生态环境比现在要好得多,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特别清新。1954年是多灾的一年。读小学三年级时,和我玩得好的何望祥很调皮,在我的 课桌里安有一个小铃铛。上课时线索一拉,铃铛响了,老师就批评我,我吃了哑巴亏。可是有一次,何望祥没有拉线,铃铛却响了起来,房屋和桌椅突然晃动了一 下。老师大声说:“发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到教室外面去!”我遭遇地震这是笫二次。第一次是1952年夏天,我在门口塘里洗衣服用的漂板上站着,准备跳水去 游泳。突然漂板晃动了一下,把我晃到水里去了。当时我还找不到原因,事后听人说发了地震。

  1954年地震之后,就是狂风大雨,连续落 了三四天。记得是麦收季节,当时已经办了农业社,我们湾是一个社。收割的麦子都码在稻场,一堆一堆的。就在端午节这天,湾前的举水河堤溃口,汹涌的洪水席 卷田畈,稻场上麦堆浮了起来,被洪水推走了。屋里淹了一米多深,我们都爬到二楼上。我母亲已经病重得无法行走,只好让她躺在大桌子上,下面再加一张大桌 子。这时,宋埠镇公所派木船到湾里来,把我们小孩和体弱有病的都接到宋埠镇去。我叔父是镇公所的秘书,我们就吃住在镇公所里。镇上公家各单位蒸了许多肉包 子,送给逃水灾的老百姓吃。宋埠街心地势高,没有淹水。但镇公所进了水,二中的操场上是一片汪洋。建筑用的木材竹子漂浮满场,我们就在这水里玩耍。凭借木 材竹子当船,互相攻击,直到把对方打进水里才开心。那个开心的劲头是没法形容的,心里完全没有灾荒的影子。水过之后,大人们从田畈里把麦子捞回来。可是, 麦子都发了芽,分到各家去做麦芽粑吃。人们不知道这麦芽粑有毒,是不能吃的。有许多人家中毒,送进了医院。

  这年冬季,又遇大寒流。雪 落有两尺厚,屋沿上的凌柱几尺长。河塘结冰四、五寸厚,我们小孩子在门前塘里溜冰打雪仗。就在这一年,我们家前后的竹林,还有湾前湾后的竹林全被冻死了。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至今我还怀念那成片成片的竹林。如果要是单家独户,还有可能恢复。可后来是农业社、人民公社的天下,只有毁林的份,哪有植竹栽树 的兴趣。

  虽然下了这么大的雪,我们小学生照样上早自习。到学校后,老师都很感动,亲自为我们发火取暖。可见当时我们上学的自觉性之 高。我们读小学一直是认真的,记得有几次,我误把大月亮当作天亮了,起了倒夜,把伙伴们约起来上学去。到了学校,大门开不了,我们就架梯翻窗子进去,然后 把老师房里的油灯收集起来,大声读书。等老师起床后,批评我们胡闹。追究指使者,大家推到我身上。老师也不忍心批评我了,只是让今后不要再胡闹。

   1954年国家实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其中对粮、棉、油重要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棉、油的影响还不大,粮食可影响大。这一年本来受了灾,再加上一统 购,老百姓就紧张了。当时买东西开始凭票,特别是粮食,要凭粮票。粮食不够,街上还有不要票的面条卖,我们就跑到街上去排队买。有一次我和我哥哥排队买, 卖给了我哥哥,却不卖给我,说是我们俩长得非常像,是一家的。我哥说分了家,这才卖给我。有时到湘帮河几家面铺去买,面铺的面条很走俏,从轧面机上刚下来 的湿面,就被我们抢购一空。

  这时农村按照国家既定的方针,走集体化的道路,互助组合作化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家缺乏劳动力种地,我父亲 早就希望参加合作社。但我家是中农成分,我父亲恳求了多次,一直没有被接纳,直到这时才接纳。这时的集体化对农民是很有吸引力的。1954年,在原来被废 弃的飞机场上,建起了宋埠农场。这年夏天,县里调来了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在宋埠农场表演耕地。我们学校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农场去看表演。这是我第一次看到 拖拉机。听人说,苏联的集体农庄全部是用拖拉机耕地,人们羡慕极了。当时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这对过上了新生活 的农民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已经读到四年级,初小马上要毕业了。我的语文老师叫张次江,张家洲人,知识渊博,语文课讲得非常好。他 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张霭棠,小的叫张云棠。大女儿到县二中去读书,小女儿和我同班同座位。大概是张老师有意安排和我同座,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好,以便我帮助 她,谁知我向来不善于和女生交流。我的算术老师是项伯勋,拜郊城人。他的算术也教得好,人非常和气。这时正在要求进步,表现积极,我们社里干部和他关系非 常密切。后来区里要调动他,是我们社的干部程燕山向区里提要求,把他留下来。直到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才让他调走。他后来当了县教育局长,县政府办公室主 任。

  我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家里发生了重大变故。我母亲经过几年的病痛折磨,于1955年农历六月十二日,呼喊着父亲的名字去世了。 母亲叫于桂梅,生于1917年,只活了38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母亲是有名的贤妻良母,操持家务有方,上孝父母,下慈子女。虽然卧病几年,只要病情稍有 好转,就要下地干活。她很不情愿地离开了我们。有一次,我问母亲:“我的生日是那天?”她瞪着大眼气愤地说:“你巴不得我死!”自此以后,我再没有问生日 的事,母亲去世后,我们兄妹四人连生日都不知道。后来是我们的邻居,年长的何家老太告诉我们的。湾里人都说何家老太的记性好,特别是别人的生日记得牢。我 们兄弟姊妹的生日,都是以何家老太记忆的为准。

  

  (二)

  1955年秋,十三岁的我,初小毕 业,考进宋埠中心小学读高小,这时才算是读了正规的小学。宋埠中心小学是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在宋埠镇中心,有名的中山台对面。学校很大,我们五年级共有六 个班,我们是五(五)班。班主任鲍旭初,龟山人,身材瘦小,四五十岁,很慈祥。算术老师林欣,很文雅,课讲得好。我的学习成绩向来好,两位老师很喜欢我。 当时我家里经济很困难,身上穿着破烂。鲍老师实在看不过眼,亲自到我家中走访,对我父亲讲:这孩子学习成绩不错,有培养前途。家里是否想办法,给他做套像 样的衣服。我父亲满口答应。第二天就扯了四尺凡士林的蓝布,为我做了一条裤子。可惜做得太小,我一穿上身,就挣破了,不能穿了,我哭了起来。后来父亲为我 重新做了一件,那件破了的新裤子再就没有穿了。我们除了学杂书本费外,没有零花钱。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外,偶然遇到到外地做活的父亲。父亲很高兴,给了我 五分钱,我如获至宝。鲍老师知道我家里困难,就把别的同学做完作业的本子给我。我又翻过来,重新订成了本子,做作文作业。

  当时上学, 吃饭都很困难。我们学校离家有四、五里路,我们每天走着上学,从早自习到晚自习,一天要走四个来回。我家里母亲去世,两个妹妹很小,哥嫂已分家另过。做饭 就是我祖父的事了。当时没有钟表,也不知道早晚,常常是回家去饭还没做,或是没有做熟。我二话不说,回头往学校赶,怕迟到误了学习。有时干脆饿肚子不回 去,从高小到中学,我不知饿了多少次肚子。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我身材发育,读书时身材一直矮小,总是坐在前排,这对我听课倒是很有利。

   读高小时,我很爱看书,特别爱看那些风行的小人书。在临近到我们学校的街道边,有一位眼力不好的老人,摆着一个杂货摊,顺便搞租书业务。薄本子一分钱一 本,厚本子两分钱一本,时间是一天。我经常在他那里租书看。因为我长期吃不上饭,父亲有时也给我一、两角零花钱,而我却把这口粮钱拿去租书看了。我非常盼 望过“六一”儿童节。因为“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放了假,图书室把平时难以看到的各种图书开放了,摆放在一张大桌子上,任由同学们翻看。每到这一天,我 连饭都顾不上吃,坐在图书室里美美地翻一天书。有时候,“五一”、“十一”放假,图书室也是这样做,我都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

  除了租 书外,我还常到宋埠文化馆去借书。宋埠文化馆负责借书业务的,是我哥哥的初中同学雷迅,对我特别好。每次借书,是一个大纸袋子,里面装有一二十本小人书, 内容多是抗美援朝的故事,记得有一本小人书,是专门介绍金日成革命事迹的,对我很有吸引力。每年国庆节,北京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百万军民大游行,高 呼毛主席万岁。通过无线电波,把庆典的实况,传播到全国各地。那时,蛮大的一个宋埠镇,只有文化馆有一台收音机。每逢国庆节,我们就从老远的家中赶到文化 馆去收听。参加收听的人很多,而收音机声音非常噪杂,具体内容听不清楚。听收音机都是自觉行动,只有新鲜感,没有什么政治目的。

  我的 爱好主要是看书,这时也开始接触一些科普读物。在读初小时,就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很受小学生欢迎,学校只有那么一套,同学们互相传看。从那 时起,我就对科普读物很感兴趣。我和同湾的同学何自义、胡文波一起,凑钱订阅了《天文爱好者》,每月一角五分钱。我们只看那上面一些有趣的天文故事,许多 文章看不懂。正当中的一页有当月的天文天象图,我们常常在晚上对着天象图,辨认天上的星座。最早辨认的是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牵牛星(农村俗称扁担 星),织女星(农村俗称秤砣星)等。

  看书多了,感到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事,应该向外传播。这样,我们也试着向《中国少年报》等报刊投过稿,但都没有采用。

   高小除语文、算术课外,还有历史、地理、自然课,这五门课我都喜欢。还有体育、音乐、美术课。我最不喜欢音乐课,因为我说话连字音都吐不清,唱歌那就更 难听了。体育课也不喜欢,因为我身体矮小,许多体育课内容我都难以完成,象爬杆、单双杠,上都上不去。在上面玩花样,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体育课有一项内 容,我还喜欢,那就是毛坤老师教我们打拳。那时学的打拳的几个招式,现在我还记得。后来才知道,毛坤老师是黄埔军校出身,解放前是一名战将。解放战争起义 投诚,被派到我们小学来教体育课。毛坤老师的体育课只教了几节,就没有再教了。音乐和体育课,我能够挣得及格就不错了。美术课我还是喜欢的,特别喜欢到野 外去写生。

  我们这些孩子都很野,也做了不少坏事,使大人们头痛。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节课文说,苏联有一人在苹果上贴着5字,让太阳 晒,5字就留在苹果上。这苹果园主就把这一筐苹果送到学校,鼓励学生读书要多得5分,(当时是5分制)。由此我们联想到,在水果蔬菜上大有文章可做。我们 经常路过的湘帮河菜地里有许多南瓜,个头很大。我们就用小刀在瓜上切个方洞,把屎屙到洞里,然后又原封不动地把南瓜洞堵上。过不了几天,南瓜洞长好了。园 主把南瓜拿到街上去卖给别人。买主发现南瓜里有臭屎,就找卖主,说卖主坏话。卖主马上就想到,是我们这些学生干的。由于我们人多,来去一路十多人,他也把 我们没有办法,只是骂街解气罢了。

  记得是快过春节的时候,当时有个风俗,家家户户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接祖人回家过年,门口要挂灯笼。灯 笼上的画蛮好看,我就印过灯笼画卖,一般是摇钱树,聚宝盆什么的。我们这帮小学生不知是怎么想的,在一起议论一下,说湘帮河的人好歹,平时指桑骂槐来骂我 们,这次我们要报复一下。每人拿了一根小竹棍,半夜一齐出动,把满街的灯笼打得乱七八糟。第二天,满街一片骂声,都是骂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我们又一商量, 说非要整得他们告饶不可。那时,除夕晚上要守岁,直到五更天,家家户户出门敬神放鞭炮,叫做出行,讨一年的吉利。我们就在除夕晚上,把几家骂得最凶的人家 的茅厕里的溜屎板拿起来,偷偷靠在这几家的大门上。这几家出行时,把大门一开,一块溜屎板倒在堂屋门前,哭笑不得。他们想怪罪我们,又找不到证据,只得捡 最难听的恶语来咒骂。我们不管他们骂得多凶,躲在一起笑得直不起腰来。那几年,湘帮河的老百姓把我们这帮半大的孩子恨透了。

  

  (三)

   1957年秋,我考进了设在宋埠镇的麻城县第二中学读初中。这所中学有点名气。它诞生于1946年秋季,前身是由“私立麻城新陵中学”和“鄂东联合中学 ”的一部分合并而成的。私立麻城新陵中学是宋埠富绅郝济民等筹资于1946年兴建的。鄂东联合中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在罗田县三解元地区组成的。抗日战争胜 利以后,一部分原属武汉籍的师生返回武汉。1946年,该校更名为湖北省第二高中。1947年一分为二,一部分划归省立黄冈高中,一部分划归省立麻城高 中。1948年春,由武汉九峰山迁到宋埠。1949年,麻城县政府接管了省立麻城高中。1950年春,与新陵中学合并,1953年更名为麻城县第二初级中 学。1958年恢复高中部,校址在宋埠镇西门举水河畔,校园的设备基本上是建国前留下来的。校园正中是学校办公楼,只有两层。办公大楼前是大操场,沿河是 宋埠城墙,城墙边绿柳成排。整个校园没有一栋像样的教学用房,教室破烂不堪。学校有三百多名学生,当时初中一年级有两个班,我是初一(2)班的,班主任是 夏明瑞老师。夏老师带班时间不长,因反右斗争中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被判刑到宋埠农场去劳动改造,就累死在那里了。后来的班主任是吴珍珠老师。吴老师是位年 轻姑娘,正在跟学校团委书记冯克绳恋爱,打得很火热。她是教生物课的,初中一年级还有算术课,到初中二年级才学代数、几何,代数课由朱柏年老师教,几何课 由刘斌华老师教,语文课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门课。文学课讲文学作品,汉浯课学汉语拼音。这些课现在是小学一年级,甚至是学前班儿童学的。但当时汉语拼音方案 刚发布不久,还是新鲜事。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尹斌庸下放到二中,教我们学汉语拼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尹老师夫妇都在这里受批斗。

   我们进校不久就开展了反右派运动,学校也搞大鸣大放大字报。当时是鲁建平当校长,项汉良当教导主任,学校领导首当其冲,是斗争对象。大字报批项主任的最 多,漫画上把项主任画成鹰勾鼻子,两面应付,对上级卑躬屈膝,对教师高头昂首。学校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反右派是老师的事,我们没有参加反右斗争,但受的 影响不小。反右派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上半年。

  1958年是非常火红的一年,人们把这一年称为火红的年代。上半年主要是搞反右派 整风的政治运动,我们听政治报告多。到了下半年,可就热闹了。先是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没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宣传,接着是大跃进。所谓大 跃进,实际是大浮夸。这年七月份,农业社在我家开会,我也参加了,主要是报小麦产量。开始说亩产一两千斤,后来加到四五千斤。有人说不止这么多,别的地方 亩产七八千斤,我们再差,也不会只有人家的一半,产量马上报到七千多斤。大跃进过后,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时,我在外婆家,有天晚饭后,我已入睡,我的大 舅伯把我喊起来。我问:做什么?舅伯说,刚刚开完会,要合人民公社,家家要写申请书。这里识字的人不多,只得让你动手。我说,我也不会写。他说,一个中学 生,怎么不会写?我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胡捏了几句,写了一份。马上全湾人都要我写。这一晚上,我抄了二十多份,全湾二十多户照一个模式写了申请,第二天就 送到区里去了。

  随着人民公社化,各地争先恐后地办起了公共食堂。我们湾有六七十户人家,办了一个公共食堂,凭铃声吃饭,象建国前敬神 时那样,全湾几百人挤到食堂吃饭。开始几天,食堂伙食不错,餐餐有荤,而且一般有三四个不同花样的菜。那时时兴“吃饭不要钱”,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有饭 吃。外地人路过这里,也随时可以进餐。我们湾处在南北交通要道,来往人多,来白吃饭的也不少。公共食堂很快就难办下去了,但还是要坚持办。1958年总算 坚持下来了。到了1959年,那境况可就惨了。

  这年,全国都在搞“超英赶美”。有的提出二十年,有的提出十五年要超过英美。超英赶 美,主要是指钢铁产量。把钢铁封为元帅。为了钢铁产量超英美,不惜兴起了全民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记得是十月份,学校组织我们到麻城参观凤凰窝炼铁厂。只 见满场地灰雾扬尘,可能是工人也可能是干部们,在拉着大风箱,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灿烂的铁水红流从土制炉子里流出,烤得人大汗冒。工人们穿着灰色的工作 服,在炉前辛勤地劳动着。场地上还在搞基建,砖砖瓦瓦,钢筋木料,摆得到处都是。看了凤凰窝炼铁厂,回来后,我们也开始炼铁。在屋前选一个避风的地方,用 红砖泥巴糊了一个炉子,往炉子里加满木炭和铁器,用风箱鼓劲地吹风,搞了大半天,也可以把铁器熔化。然后捅开炉口,让铁水放出来。过一两个钟头,原来的铁 器全凝固成一个大铁砣,也算是炼出了钢铁。当时这样的炼铁炉子到处都是。为了炼铁,把各家各户做饭的铁锅砸了,集中起来作铁料。铁锅砸完了,就砸铁器农具 和家具,以后见铁就砸。到后来,农户家家很难找到铁器用具。炼铁需要大量燃料,县里组织大批人力进山去砍树,把大片山林毁光。我们这里是平畈,没有成片林 木,各湾的千年古树不少,这年也都遭了殃。我们湾前有两棵古枫树,恐怕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也被锯倒炼了钢铁,办了食堂。原来到处是茂林修竹的美好家 园,到这年冬天已经变得光秃秃的。我们小时经常在这些树林竹林里,捡枯枝残叶作柴火,从此再也捡不到了。

  一九五八年的荒唐事太多,比 如除四害,本来是件好事,蚊虫、苍蝇、老鼠,是人人痛恨的,在被消灭之列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把麻雀也划进害虫之列,说麻雀吃粮食,一只麻雀一天要吃多少粮 食,一年要耗掉多少粮食,这样一算帐,数字吓死人,麻雀当然在被消灭之列。当年的麻雀也特别多,成群的到处都是。为了赶麻雀,地里扎了许多稻草人,生产队 还派人专门负责赶麻雀。自从把它划为四害,经过群众性的大量捕杀,再加上使用农药,麻雀就大为减少,现在能看到成群的麻雀已是稀罕事了。当然,后来经过科 学论证,麻雀不仅吃粮食,还捕杀农作物害虫,功过相抵,麻雀应当是受到保护的益鸟。人间的冤假错案,居然延续到了雀鸟的身上。

   1958年是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第一年。政治上在教育界拔白旗,提倡又红又专,教学上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劳动。学 校除办有校办工厂外,还办有农场。我们班的农场开始在李胜河西边,后来搬到宋埠农场的罗家立。每星期六是劳动日,从农村的家里带来粪桶、箢箕、应手农具。 年纪大、体力强的挑,年纪小、体力差的抬,把学校厕所的大粪,场地上堆放的垃圾,运到校办农场去作肥料。各班都有劳动委员,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彭公正,他 比我年长三四岁,对农活比我们内行得多。农场也有些收获,收的豆、菜,都交学校食堂改善生活。除了星期六是固定的劳动日外,农忙时节,都要组织起来去支 农。到附近农村去帮农民割麦子、插秧、拔棉杆,是经常的事。记忆深刻的是,1958年冬季,我们到宋埠农场去栽油菜,一连栽了个把月,每天蹲在田畈里,一 棵一棵地栽种,腰酸腿痛,苦不堪言。这时,我们生产大队又在建新农村,把湾子里好一点的房子都拆了,搬到公路边建一排排的新房。听传言说,我家的房子也在 拆迁之列,心里七上八下的。我们劳动的宋埠农场,离我家只有两三里路,劳动纪律很严,不准请假。直到把油菜全部栽完,我才不顾一切地跑回家中。房子依然 在,说是上面来人制止了,只是附近长塘湾干部带头搬了十多户,到公路边建了两排新房子。还在宋埠汽车站附近,也做了一排有十几家的新农村。这些新农村,以 后都退回去了,仍然搬回原来的地方。这种政策兑现,延续了许多年,直到我后来当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时,还帮忙还了这个历史债。

  这年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劳武运动。就是全民体育达标,有跳高、跳远、百米跑等。我向来不喜欢体育,这些运动对我来说,是整人的事。三番五次搞了半个月,就是达不了标,人累瘦了,浑身筋骨痛,主持考核的老师很认真,就是不放过。经过半个多月的磨练,勉强过了关。

   这年年底还有一件大事。1958年12月13日,正是星期六,我们全班到宋埠罗家立校办农场去劳动。上午九、十点钟,公路边跑过上十辆轿车,当时轿车很 少见。有这么多的轿车经过,大家就议论起来,说有大干部到麻城,有的说是省里的,有的说是中央的,争论不休。直到中午回家吃饭,人们才奔走相告,说周总理 来麻城了。我们这才大吃一惊:怪不得有那么多轿车经过!

  当年麻城在全国很知名,白果建国一社搞了个亩产三万六千斤稻谷,成了天下第一 田。来麻城参观的人特别多。我家所在的红星一社是麻城的先进典型之一,又是从武汉进入麻城的必由之路,凡是到麻城参观的人,都要来我们这里参观。我们看到 外国人很多。来的外国人,都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有时也有日本人,日本人不受欢迎。当年日本人占领宋埠时,干了许多坏事,人们还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在学 校学唱的歌曲,有一首是“湖北有个麻城县,天下都闻名”。还有一首是“向五脑山进军”,因为当时县里正在开发五脑山林场。

  轰轰烈烈的 1958年很快过去了。到了1959年,日子就难过了。由于上年搞了浮夸,冲报了产量,国家征了过头粮,地方普遍出现粮荒。这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到了七 月,天遇大旱,一连三个月,没有下过透雨。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作物普遍减产。特别是粮食越来越紧张。到了下半年,基本没有正经粮食吃了。照理,国家对我 们中学生有点照顾,但我们是走读,这种照顾没有享受,苦了农村社员。我们湾中学生多,有何自义、何厚海、何明星、何顺从、何最乐、何继传、颜远志、胡文 波、何桂莲、刘金梅、何有志、何文金等十多人,都是吃长饭的。每次放学回家,敞开肚子喝菜粥。把两大锅菜粥很快喝完,嘴巴一抹,我们又上学去了。干活的社 员回来,锅里已是空空的,虽有怨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这里还有瓜菜代,别的地方就惨了。铁门岗我有一个姨伯,在家里饿得实在没有办法,跑到我家来。 我父亲为他煮了两大碗白菜萝卜,他狼吞虎咽地吃完,非常感谢。说是救了他一条命。我们偶尔可在街上买点豆腐,就是美味佳肴了。吃萝卜煮粥,开始不爱吃,到 后来想吃还吃不到。这时,我祖父双目失明,他看不到社会上的情况,误以为儿孙克扣他的饮食。当时我家腌了一大缸萝卜,他饿荒了就从缸里捞两块盐萝卜嚼嚼, 那种可怜相,现在想起来都寒心。到下半年许多人家完全断炊,把榨过油的豆饼,磨细做成粑吃。野菜、树皮扒完了,有的地方还吃观音土。吃了观音土,大便不 通,彆死了好多人。这年冬天,我们早上上学,经常在路上看到饿死的人,惨不忍睹。学校里开大会,领导作报告,介绍双蒸饭的营养,推广双蒸饭的做法。这年我 十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本来就矮小的我,更是瘦骨伶仃了。以后在学校体检,对我的结论总是四个字:“发育不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怎么良得起来 呢?有一件可笑的事。初中毕业前,部队来我们学校招飞行员。我正在拜郊乡下劳动,突然通知我到县里体检。我第一次到县城,体检第一关,就把我检掉了,我快 快乐乐在县城玩了五天。后来才知道,是把李海波的名字搞成我的了。李海波为此事懊恼了好长时间。

  这时,浮桥河驻有解放军,我父亲有半 年时间在那里修营房。部队有时也发点大米,父亲省吃俭用,节约一点饭票兑换成大米。每个月父亲都要带三、五斤大米回家,全家人可高兴了。我们没有用这大米 煮饭,煮饭一餐就可吃完。用瓦罐子熬成稀饭,每人可以吃上一碗稠粥,就是最大的享受。现在我还喜欢吃粥,但觉得总没有那时煮的粥好吃。

  这年冬天,天气特冷,学校照样组织我们到拜郊城去拔棉杆,农民用红苕招待我们。我们的课堂也搬到那里,在湾头一个稻场,架起黑板,同学们从住地带上凳子,围坐在一起,听刘斌华老师讲几何课。大家听得那么认真。半天上课,半天劳动,直到冬播结束。

   那时节,社员群众成天吃不饱肚子,照常天天要上工,分值只有两角多钱。辛辛苦苦做一年,年终都是超支户, 和过去打长工差不多。到了1960年秋,人们 被1959年的饥荒饿怕了。我们湾里的几名干部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这年的产量不报那么多,少报的粮食偷偷地分给大家。社员们当然拥护。这件事情是背 着大队党支部书记何厚魁干的。后来,这件瞒产私分的事败露了,眼看湾里的干部群众要遭大殃,何支书站出来,一口咬定是自己主谋并主持分的。本来大队干部之 间矛盾重重,这时程姓的干部找到了把柄,不由分说,告到县公安局,公安局当场逮捕了何厚魁。何厚魁被押到了黄金桥劳改所劳动改造,后来就累死在那里了。湾 里的干部群众都为屈死的何厚魁愤愤不平。几年以后,已经是县法院副院长的叔父回家探亲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何厚魁申诉。叔父把诉状带回县法院,法院派人作 了认真地复查,证明何厚魁确实是冤案,为他正式平反,恢复了何厚魁的党籍和名誉。

  熬过了1959年,到1960年情况有了些变化,虽 然是继续饿肚子,但比起上年来好多了。我们初中快毕业了,搞劳动的事稍少了一些。这年上级号召青年学生支援新疆建设,自愿报名。我们班有四名同学报了名, 其中有铁门岗的卢家和、拜郊的郭永焰等。卢家和是我玩得最好的朋友,他父母双亡,有一个妹妹,不知得了什么病死了,成了孤儿,靠叔父婶娘养大。他最先报 名,很快被批准了。在他启程时,我送了他很远,直到上了汽车。我和卢家和一直保持着通信,有四十多年了。

  

  (四)

    1960年秋,我考取了高中。我们学校的高中是1958年恢复的,到我们这一届,是第三届,共有两个班,我还是第二班,一年后,从白果三中合了两个班 来,才有四个班,但是合过来的两个班,一直与我们合不拢,各上各的课,各搞各的活动。进入高中,我们也搬进了新教室。初中都是在建国前留下来的破旧房子里 上课,这时才真正有了教室。高中阶段,学校教导主任项汉良兼我们的班主任,教语文,有时也代其他的课。项主任是聪明人,学历不太高,是万金油老师,那门课 没有人带,他就带。教语文只教了一年。记得有一次,他要我们背书,把全班多半同学都点起来背,喊一声预备起,同学们就老老实实背起课文来。然后他背着手从 前走到后,从后走到前,转来转去,我们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文,生怕被项主任听出了错处。现在才知道,那不过是个形式,老师肯定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有次上李聃 一篇文章的语文课,他把大拇指伸出来,指着自己的鼻子讲,老子曰,就是老子说。那时高年级的学生,下晚自习在寝室里聊天,说一些下流话。项主任想了解一下 同学们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他就提前到学生宿舍,躺在学生铺上。宿舍没有电灯,黑古隆冬的。同学们上完晚自习就寝,有位同学发现自己铺上有人,他明知道是项 主任,却不做声,用手摸了一遍,摸到项主任的脸上,他大声惊呼:“哎呀,我的儿,好高的鼻子!”同学们都大笑了起来。项主任默默地起床,把这位同学的鞋子 带走了。第二天上早操,这位同学发现鞋子不见了,就骂骂咧咧地到处找。这时,项主任出现在大家面前,说:不见了鞋的同学,到我办公室去拿。项主任就是这样 有趣,他居然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后来他没有教语文了,语文由新调来的陈纪文老师教,陈老师语文功底深,课讲得好。我最喜欢语文课,特别爱古文课,作文 也写得好。陈老师很喜欢我,在他手上,我的作文多次得了满分。他还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拿到课堂上讲解剖析。我经常写些顺口溜的诗,在校刊上发表。数学课是 甘超一老师教。甘老师比我只大一岁,许多同学比他年纪大。甘老师是蕲春人,华师毕业,象个大姑娘,很胆小,初来给我们上代数课,还经常红脸,但他的数学功 底深。我们学生爱找一些怪题考老师,原先经常有老师被我们考住了。甘老师来后,再也考他不住了。文革中因为写日记事件,他与陈纪文老师一起被打成反革命, 捉到牢里关了几年,后来当然平反了。物理老师何耀,广东人,虽然讲话我们有些不懂,但他的物理课上得很生动,经常带领我们做实验,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化 学老师程琴襄,更是了不起,他从来不备课,所讲的化学课内容已经滚瓜烂熟。俄文课由陈耀徽老师讲,陈老师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我们的记忆,比如星期天, 俄语读音“袜子塞到鞋里面”,至今我还记得。我是很喜欢俄语课的,现在还记得一些单词,可惜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俄文用得不多了。体育老师黄政权最有味,由 于我不喜欢体育课,他给我的体育打分总是59分,让我离及格差1分。

   中学阶段,我很喜欢看书。学校图书馆里的书我看了一大半。图书 管理员李老师,是鲁建平校长的夫人,对我特别关爱。每有新书购进,她预先给我留着。我一直是走读,来去的路上,是我看书的好机会,从来手不释卷,即使是在 大太阳下,也要看书。有许多次由于只顾看书,走着走着,人撞到电线竿子上、墙壁上,甚至撞倒了人,都没有注意到。当时长篇小说走红,出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 说,比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苦菜花》、《平原枪声》、《创业史》、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还有 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陶承的《我的一家》等等,我都浏览过。当时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科幻小说。有一种杂志叫《知识就是力量》的,经常登载些科幻小 说,我们都争着看。这些科幻小说都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写的是南北极的奇境奇事, 火星、月亮、太空的事。有的明知道是幻想,看起来感觉却很真实。到 1961午4月,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遨游太空,也打开了我们幻想的窗口。我也写

  了一些歌颂加加林的诗作,在校刊上发表。

   到高中以后,学校开始重视教学质量。我们的课程也安排得很紧。参加社会活动和到乡村去劳动的事很少了。只是在1960年秋,我们带领低年级的同学到铁门 岗去开荒,搞过一次劳动,以后就没有了。由于我们老师们的功底深,许多老师,象陈纪文、甘超一、何耀、程琴襄、陈耀徽等,后来都是全县著名的特级教师、高 级教师,我们二中的教学质量与一中不相上下。当时没有搞全县式的竞赛,但从高考录取结果来看,可以看出水平,录取的比例甚至比一中还高。

   进入高中以后,学费杂费没有要我们私人交纳,都是由公社或生产大队的财经,背着挂包到学校结算,然后摊到各家的帐户上。我们生产大队有四个湾子,数我们 湾的中学生多,共有十多名,其他三个湾子的中学生总共也没有超过十人。别的湾子对我们湾子很羡慕,也很嫉妒,反映大队不该养那么多中学生。但要体现社会主 义大集体的优越性,反映也不起作用。

  这一年,我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尊敬的,也是最疼爱我的祖父,在饥饿病痛折磨中,于农历七月二 十六日离开人世。祖父永福公生于清光绪壬午年(1882年)农历四月十九日,享年79岁。祖父年轻时很苦,一生靠勤俭起家,靠勤俭发家。中年以后,家业兴 盛。晚年又回到饥饿的苦难中挣扎。在祖父病重时,完全是我大妹芙蓉一手招扶照料。我姊妹四人,唯独我这个大妹没有进过学堂。母亲卧病在床几年,靠她照料。 母亲过世后,家中的家务全靠幼小的大妹来支撑。全家人的衣服靠她洗,饭菜靠她来做。那时的饭来得可不容易哩!谷要用碓舂成米,麦靠石磨磨成粉,这都是繁重 的体力活,主要靠年仅十几岁的大妹来做。大妹出生在我家,好像是来还债似的。大妹李芙蓉,生于1944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比我小两岁。后来她出嫁到红安 张店,也是一个苦地方,由于劳累过度,于1974年9月11日上午11时因肺结核病不治去世。年仅30岁。

  1962年10月,中印自 卫反击战爆发。这之前,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高喊反攻大陆,不时派飞机到大陆,空投特务和反标。有一次,反标投到我们这里,红纸绿纸黄纸,人们捡到了要 马上上交,不敢看一眼。这件事与我们同学有过牵连。我们十多位同学都是走读,来去一群一帮的,内面也分成两大帮派。在来去的街道上,用粉笔在墙上写画着互 相攻击,本是好玩的事。但被何潭湾的一名反革命分子钻了空子,在我们路过的地方,写了不少谩骂共产党毛主席的反革命标语。宋埠派出所在侦查中,怀疑是我们 同学写的。于是把我们都看管起来,查笔迹,对笔迹,其中有个叫何文金的,笔迹有些相似,平时也不讨大家喜爱,被抓到派出所去关了几天。那几天我们吓怕了, 老实多了。我们的家长也吓怕了,埋怨我们不该乱来,对我们的管束也严多了。而学校当然与派出所紧密配合,对我们暗暗监视。我们象犯了大罪似的,四处遭冷 眼。后来,这个反革命分子到派出所自首了。经过审查,确实是他所为,才解除了对我们的怀疑监管。自那次以后,我们再也不敢乱写乱画了。

   1963年3月,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学校掀起了学习雷锋,做好事的高潮。我们都争着找好事做,帮老人安全横过街道,打扫卫生等等。《雷锋日 记》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争着抄在本子上,背得很熟。学习雷锋,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这时,我们国家也熬过了三年困难时期,迈进了三年恢复时期,社会各 方面生机勃勃,人们的心情舒畅。

  这年六月,我们准备高考了。高考前,考生都要体检。体检结果一公布,我们班有八名同学体检不合格,主 要是肝炎,我就在其中。这也是我最担心的事。我家中生活困难,长期走读,家中连做饭的人也没有,饱一餐饿一顿的,平时体检,都是“发育不良”。这次体检不 合格,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我们这八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学校为了争荣誉,也不愿意让这八名考生就这样丢掉考试权。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把我们这些 体检不合格的考生集中起来,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有人说吃黄豆可以治肝炎,学校就从粮店搞来黄豆,煮黄豆,墩黄豆给我们吃。有人说喝猪胆汁可以治肝炎, 学校就与食品联系,把每天杀猪的猪胆集中起来,给我们喝苦得难以进口的猪胆汁。这样折腾了半个多月,复查结果还是原样,学校领导十分婉惜。

   在学校治病期间,我也没有空闲。我把全班同学的家庭住址、联系办法收集起来,刻印成通讯录。学校不准搞这种“宗派活动”,我们就偷着搞。通讯录刻写好 后,没地方印,油印机在项主任的办公室里。我们趁他熟睡了,轻手轻脚地在他办公室里印出来,发到每个同学手中。后来还是被项主任发现了。在一个午睡的时间 里,他也偷偷地检查了每个同学的抽屉,把这份通讯录搜走了。

  项主任看到我没有多少事了,认为我的字写得还好,就把我关在他的办公室 里,抄写他给同学们作的班主任鉴定。项主任再三打招呼,不能让同学们进来翻看。那时候,同学们很关心班主任的鉴定,关心自已的品行,认为那是自已的政治生 命,比学习成绩还重要。都想着法儿看班主任鉴定。我也心软,就偷偷放了几位平时要好的同学进来翻看。谁知有位女同学,看到鉴定中有说自已搞恋爱的这一条, 就找项主任哭闹,非要项主任改掉这一条不可。项主任知道是我让她偷着看了鉴定,就把气出在我的身上。当着我的面,把我的甲等品行改为丙等。我当然不答应, 也当着项主任的面哭闹。项主任也觉得这样不妥,又把我的品行由丙等改为甲等,但在学校鉴定栏里,加写了“无组织、无纪律”之类的一大段话,这是我毕业离校 前争来的特殊照顾。

  毕业时,同学们凑了一些钱,加之平时劳动所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买作书籍,送给母校做纪念。多是古典小说,我平时 很难看到。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他考不考大学,关在房子里看书。这样,我一口气读完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全 传》、《老残游记》等古典小说名著,过足了一次看书的瘾。

  这样,我在学校磨磨蹭蹭地捱到七月一日,临近高考前几天,在几位玩得要好的同学的欢送下,回乡当农民去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