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恩,俺明白了啥叫“少数”~

yoshida

台湾省高级外省人
VIP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377
荣誉分数
45
声望点数
158
四川少数官员藉救灾贪污 246人被查处
中國評論新聞 2009-05-08 13:02:15

100963473.jpg
任俊年透露,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为村民办理救灾补助时,向村民索取现金5万元,被判刑三年。资料图片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四川省纪委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查处涉及抗震救灾工作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和有关人员 246人,给予党纪政绩处分157人、组织处理74人,有31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极大地警醒和教育了干部,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 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川省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纪委副书记任俊年通报灾后重建资金监督情况。有香港记者问:“听说地震之后有一个信访举报的渠道,你们总共收到 多少投诉呢?投诉内容主要是什么呢?第二个问题,你说有246个干部违纪违法,他们的级别,就是说官级是什么呢?还有涉及的资金是多少呢?”

  任俊年表示,截至今年4月,全省共收到抗震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方面信访举报是11835件,经我们认真的调查核实,有1161件是属实的。从调查核实的情况看,主要反映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多数是诉求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举一个例子,美国加州的一位女士打来一个电话,说她的妈妈在德阳玻纤厂未领到救灾物资,我们把这个电话及时 转交到了德阳市纪委,他们高度重视立即开展进行调查核实,经过调查了解以后,情况是这样的。这个厂救灾物资正在发放当中,就是她打电话的时候正在发放,因 为厂内有三千多个职工,分发有先有后,她的母亲当时没有及时领到救灾物资,之后我们把她应该得到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给了她。省纪委把这一事实及时反馈给了 这位女士,这位女士对这一信访渠道非常感谢,之后又经常打电话给我们的,对我们表示感谢。

  第二反映了分配不公,分配的时间有先有后,还有分配的不透明等等。第三方面的原因,反映我们干部工作不尽责、失职、渎职方面的问题。第四个方 面反映了少数干部和少数工作人员有挪用贪污物质的情况。所以,刚刚我讲了凡是涉及这方面的违法违纪问题我们认真调查核实,坚决处理,绝不轻饶。

  还有,根据刚刚记者的提问我想通报几个案例来回答你提的问题,比如,我们某市一个商务局局长在组织搬运救灾物资过程当中他的管理不严,个别工 作人员转移并且有想法侵占救灾物资,群众举报以后立即被制止了,但是我们追究了这个局长他工作不负责任的责任,他受到了党内警告责任。说明我们问题即使没 有严重的后果也要处理。

  第二,某市一个中医院副院长在领取救灾药品的时候截留了17000多块钱的药品准备私购变卖,这是严重违法,被移送司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一万多块钱,被判处了7年多的有期徒刑,应该说是从严处理了。

  还有,我们某一个镇的的干部监察不力,致使有的村没有按照要求发放补助金,也受到了党内的警告处分。我们还有一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将分配到该 社区的救灾资金作为加班补助,以这个名义把救灾的物资私分了,以加班的名义私分了,也就是2700多块钱,也受到了纪律的追究,被撤销党支部书记职务,说 明我们的纪律是严格的。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某一个镇的某一个村的支部书记贪污救灾挪放重建款18000多块钱,也被开出了党级,移送至司法机关。还有一个村的党支部 书记在为村民办理救灾补助的时候,向9位村民索取现金5万块钱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从我通报的这些案件来看,大部分发生在基层,我们发现之后都进行了认真 的调查和从严处理,社会效果比较好。
 
“大部分发生在基层”

那么,这二百多人,肯定是“少数”。设想一下,那么个大省,村、镇、科级的官有多少。
 
嗯,和两千四百六十人相比就是少数。只有246个人,。。。我们百姓要知足。:p
 
让我吃惊的是,仅仅有246人被查处,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不过,这次四川只是查处涉及抗震救灾工作违纪违法的那些蠢货。

我长期以来的估计是,把县团级(含县团级)以上的官员拉出来,全部投入监狱三至十年的话,冤假错案不会超过15%。
 
做事要讲究初衷和后果的联系。。。

抓贪官对谁有好处?对有机会替代他们的人有好处,对各位置身事外的君子洋大人们有好处,老百姓谁不抱怨刚喂饱了一批狼又换来一批。。。

何必呢,何苦呢。。。

不能根治为什么不以业绩为评估呢。。。
 
对从来不读历史,不知兴衰的那些人来讲,对贪官的态度都是:
何必呢,何苦呢。。。

不能根治为什么不以业绩为评估呢。。。



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

2009-03-19 11:23:55 来源: 网易历史综合 跟帖 111 条

《甲申》发表之后,延安将其列为整风文献,各解放区也纷纷翻印。

1944年3月19日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


史剧变为史论

1944年初,正在紧张从事《十批判书》写作的郭沫若,如何从对先秦思想家的评述突然转入对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柳亚子在1944年3月撰写的《纪念三百年前的甲申》一文的开头述及此事:“今年一月三十一 日,收到于怀兄(即乔冠华,当时在《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工作。——引者注)同月十六日从渝都发出的一封信,说道:‘今年适值明亡三百年,我们打算纪 念一下,沫若先生们都打算写文章,昨天在郭先生家和一些朋友闲谈,大家一致认为你是南明史泰斗,纪念明亡,非你开炮不可。’这时候,我的神经衰弱病还是很 厉害,脑子像顽石一般,不能发生作用,只好很抱歉的还信谢绝了他。”有研究者据此认为,这是临阵换将,促成郭沫若取代柳亚子写出了这篇史论。
郭沫若本人则在1945年5月撰写的《十批判书·后记》中透露:在写作《韩非子的批判》与 《周代的农事诗》的前后,“我以偶然的机会得以读到清初的禁书《剿闯小史》的古抄本。明末农民革命的史实以莫大的力量引起了我的注意。适逢这一年又是甲申 年,是明朝灭亡的三百年纪念。我的史剧创作欲有些蠢动了。我想把李岩和红娘子搬上舞台”。但是,人们读到的是史论《甲申》而非史剧《李岩与红娘子》。有研 究者认为,写作《后记》时作者正处于国统区,不便将乔冠华代表中共组织撰写纪念明亡三百周年的文章的真相明言。这种说法不合乎事实。柳亚子的文章道明了“ 真相”,并于当年4月刊登在公开发行的《群众》周刊上,因而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郭沫若并无未便明言的顾忌,想写的也只是以李岩和红娘子为主角的史剧。乔冠华致柳亚子信中所 说的“沫若先生们都打算写文章”,只是概而言之——文章也好,剧本也好,总之,为纪念明亡三百周年要写点文字就是了。因此,由起初的创作历史剧的欲望而变 为论述明亡及李自成起义成败的实际操作,合理的解释是:柳亚子既因故无法撰写史论,急党所急的郭沫若便担当了这个重任。也正因此,郭沫若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对创作以李岩与红娘子为主角的历史剧情有独钟,念兹在兹。
那末乔冠华出面组织纪念明亡三百周年文章的背景又是什么呢?1943年初,鼓吹“一个主义, 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法西斯主义的《中国之命运》出版,内中恰有“明朝的末年,政治腐败,思想分歧,党派倾轧,民心涣散,流寇横行。三百年的明室,在李 闯王张献忠等流寇与满族的旗兵,内外交侵之下,竟以覆灭”等论述。当年七八月间,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宣传反击”,指示设在重庆的中共南方局在《新华日报》 和《群众》周刊上“多登反法西斯主义文章,以开展思想斗争”。素向以“党喇叭”为职志的郭沫若,全力以赴撰写史论便是合乎逻辑的选择了。
激起轩然大波
《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近二万字的史论,《新华日报》连载四天。相隔仅一天,1944月24 日,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即发表《纠正一种思想》的社论,抨击《甲申》鼓吹“战败主义和亡国思想”,叫嚷要“共同纠正这种思想,毫不姑息,毫不放松 ”。4月13日,该报又发表社论《论责任心》,责难《甲申》“渲染着亡国的怨望和牢骚”,并阿q式地攻击所有以宋末、明末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文艺作 品和史学论著。稍后,某出版社还搜集围攻《甲申》的文章,编为《关于〈甲申三百年祭〉及其他》,扬言“供防毒消毒之用”。
与郭沫若同一营垒的翦伯赞等知名学者则以《桃花扇底看南朝》、《明末的政治风气》等文与《甲申》相呼应。柳亚子除撰文外还赋七律一首表示激赏:
陈迹煤山三百年,高文我佩鼎堂贤。
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由检师心终覆国,自成失计遂捐燕。
昌言张李如能拜,破虏恢辽指顾间。
《甲申》发表一个月后,4月18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加长篇按语,指出:“郭先 生根据确凿的史实,分析了明朝灭亡的社会原因,把明思宗的统治与当时农民起义的主将李自成的始末作了对比的叙述和客观的评论——还给他们一个本来面目。郭 先生虽然推翻了流俗关于李自成的无知胡说,但是对于他的批评也是极严格的。”按语称赞《甲申》“充满了爱国爱民族的热情”,“在科学地解说历史”,“蚍蜉 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
毛泽东除了在对延安高级干部的讲话中肯定《甲申》的警世意义,更在这年11月致郭沫若的亲笔信中慰勉有加:“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国共双方均作出如此强烈的反应。这对郭沫若来说,似乎有点出乎意外。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过“革命春秋”的郭沫若,诚然不仅是学术家。他的史学研究尤其是 这篇多少有“遵命”成分的史论,自然不乏现实意义,但终究不是简单的比附或影射。对此,柳亚子在《现在的中国会等于明季吗?》一文中有一段切实的评论:“ 近来有人写关于甲申三百年纪念的文章,对于自成略略有些持平之论便另外有人大惊小怪起来,说他在影射些什么什么。其实要是把李自成来影射某种集团,或影射 某种人物,那才是对于革命极大的侮辱呢。”对于国民党的攻击,郭沫若以“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予以嘲讽。他在《甲申》发表一个月后致信美国费正清博士,称 《甲申》“本是研究性质的史学上的文字”,《中央日报》的社论是“无理取闹的攻击”,“我只感觉着论客们太可怜了,竟已经到了歇斯迭里的地步。”
对于中共及其领袖的褒扬,郭沫若自然是心存感激,但出人意外的是,却未能挟创作《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的余兴,乘“蠢动”的创作欲,一鼓作气完成反映李自成农民起义成败兴衰的历史剧。这是令人颇堪无味的。
重探初衷所在
激发郭沫若创作欲望的,是李岩和红娘子参加李自成农民起义运动的悲剧结局。细读这篇二万字的 史论,不难看出作者论述的重心所在。作者对崇祯的“汲汲要誉”,李自成的为人本质、事业转机,牛金星刘宗敏的迅速腐败,固然有较为详明的论述,但剖析的重 点却在李岩。作者以近乎三分之二的篇幅围绕李岩的身世、经历、谋略及其悲剧命运落墨。作者对李岩的至高评价,集中在这一句上,“有了他的入伙,明末的农民 革命运动才走上了正轨”。李岩的悲剧结局,正是历代农民起义的规律性结局所决定的。《甲申》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感慨深沉的论述:
大凡一位开国的雄略之主,在统治一固定了之后,便要屠戮功臣,这差不多是自汉以来每次改朝换 代的公例。李自成的大顺朝即使成功了(假使没有外患,他必然是成功了的),他的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迟早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也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 狗的“德政”,可以说是断无例外。然而对于李岩们的诛戮却也未免太早了。
《甲申》的结句是:
而李岩的悲剧是永远值得回味的。
郭沫若后来还在《关于李岩》、《历史人物·序》等文字中一再表露他对李岩与红娘子的偏爱,对李岩悲剧命运的深切关注。
《中央日报》主笔、《中日之命运》的捉刀者陶希圣,攻击郭沫若“以‘李公子’自命”。这自然是无稽之谈。郭沫若断不致如此愚妄,然而对李岩的悲剧命运,确有心灵之交应。
这就不难看出,《解放日报》编者按对《甲申》的概括,虽言之有据,却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有重要的缺漏。毛泽东侧重于吸收“胜利时骄傲”的历史教训,也是见仁见智,各有所取。对“骄傲”的种种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虽也可作多重阐释,但终究与作者的关注重心不尽一致。
纵然是接替柳亚子“开炮”的任务,在短短的一、二个月里写出了这篇激起轩然大波的史论,但是当初构想《李岩与红娘子》的史剧基因还是留存下来了。在史论发表之后,郭沫若表示“要用全力来实现”创作计划,终因种种原由而未能如愿。

六十年间余波


《甲申》发表之后,延安将其列为整风文献,各解放区也纷纷翻印,出过多种版本的小册子。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过由作者题写书名的版本。怎样的契机促成了它 的出版,尚费猜详。不无巧合的是,这年2月,中共召开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也正是以这次全会为发端,开始了对高岗饶漱石的揭露和批 判。如果从吸取“胜利时骄傲”的历史教训着眼,似乎倒不失为一种解释。陈毅在这次全会后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几句: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如翻车。历览 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时隔18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人民出版社于1972年2月又出了新的版本。封面不 再是作者的题签,代之以庄重的宋体。扉页则是“文革”中十分时兴的《毛主席语录》,选用的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关于历代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 动力,但又总是成为地主和贵族改朝换代的工具这一段论述。《出版者说明》交代了再版的缘由:
毛泽东一九四四年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曾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又说:我们印行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笔者清楚地记得,当年确是将“九一三事件”称做“文革”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为这次再版,郭沫若“做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改”。这自然无从反映作者斯时斯地的心境。倒是他和于立群生养的长子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令人深长思之的历史细节:
……当他看到文化界很多有学识而相知甚久的老朋友相继成为批判对象,而像林彪、“四人帮”这些政治小丑却扶摇直上,他内心的哀苦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他曾经公开地讲过,也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说过:“我很后悔当初没有把李岩和红娘子的故事写成戏。”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
 
在万恶的旧社会历朝历代动用赈灾粮款就是死罪,新社会新气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罚款至少50元!
 
让我吃惊的是,仅仅有246人被查处,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不过,这次四川只是查处涉及抗震救灾工作违纪违法的那些蠢货。

我长期以来的估计是,把县团级(含县团级)以上的官员拉出来,全部投入监狱三至十年的话,冤假错案不会超过15%。
引用:
作者: lungao
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不能深查腐败,果真全部查出来了,党就没了,剩下的15%“清白的”,连贪污腐败都不会,呆傻痴嗫,不能治国的。
----------------------------------------------------------------
俺小民觉得这些是实话实说。

(ccc:俺还是不知道咋把两个贴好好地合在一起,你看这不又散了一个么?不好意思。)
 
做事要讲究初衷和后果的联系。。。

抓贪官对谁有好处?对有机会替代他们的人有好处,对各位置身事外的君子洋大人们有好处,老百姓谁不抱怨刚喂饱了一批狼又换来一批。。。

何必呢,何苦呢。。。

不能根治为什么不以业绩为评估呢。。。
这逻辑有点像耗子来了别捉,坏人来了别管。不然,后果不妙。:p
 
引用:
作者: lungao
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不能深查腐败,果真全部查出来了,党就没了,剩下的15%“清白的”,连贪污腐败都不会,呆傻痴嗫,不能治国的。
----------------------------------------------------------------
俺小民觉得这些是实话实说。

(ccc:俺还是不知道咋把两个贴好好地合在一起,你看这不又散了一个么?不好意思。)
你是不是把[/quote]删掉了一边括号
首尾俩括号不许动

里面的=rain tree;5712471之类 可以动,中间的内容也可以动,也就是说 你可以篡改引用:D
再试
不行就别发贴了 直到成功为止:crying:
 
读后感:
人多力量大 百分比虽然小 绝对数量不小
黑屋子里出来多少 并不表示里面只有这些:kan::gun:
 
引用:
作者: rain tree

(ccc:俺还是不知道咋把两个贴好好地合在一起,你看这不又散了一个么?不好意思。)


The simple way is

Open one word window, 将不同的帖,copy 到同一 page,编辑, then copy back to your 回复. Down!
 
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种事情必须要治理,怎么治理最有效?根除。怎么根除?

指出问题谁都会,想让人对你这个个人或者ID有一定的正面印象那你得表现出至少你的一些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仅仅是reaction。。。

怎么根除?

如果根除需不需要系统性的改变?系统性的改变需不需要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你的新系统,你的解决方案能不能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如果不系统性清理,以现在慢慢转变有成效没有?如果你承认政治贪污腐败除了为国家利益最主要的是为人民,那么现在人民生活比以前好还是比以前遭?

---这个话题在任何国家里讨论到最后都不过是个逗号或者分号,我提了很多问号,你心里是不是充满了无数的感叹号。。。
 
你是不是把
删掉了一边括号
首尾俩括号不许动

里面的=rain tree;5712471之类 可以动,中间的内容也可以动,也就是说 你可以篡改引用:D
再试
不行就别发贴了 直到成功为止:crying:[/quote]
-----------------------------------------------
哈哈,请原谅我的不专业,玩的不好正在努力。

你的提示我知道,我知道多一个符号,少一个符号贴子马上就变脸,其实我和你上次说的办法查不多,引第二个贴子也是又开了一页然后我不动任何符号只是cope/paste,那不散黄了嘛,我不知错在那个细节上。我试试ccc的方法。如果再不行只能下岗。:p:cool:

不知为什么引一个贴也散了,不应该是我的错,是不是cfc系统出错了。

我现在怀疑你的贴子装了定时炸弹了,引ccc的贴子你看挺好的。
 
欲将不同的帖,引用到同一回复,必须在编辑状态下,按下面的步骤完成:

1)根据你想引用的内容,开数个IE。
2)想引用的内容,点击“引用”(开数个编辑窗口)。
3)把要引用的内容,由不同的窗口Copy/Paste到你那个真正要回复帖的编辑窗口。(Select the content, press Ctrl+c and then, in the editor windown, press Ctrl+v.)

现在,你可以任意篡改了。:p

你的说明够清楚,再不行只能怪自己太笨!: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