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长热点议题之十——给孩子“喂饭”要喂到多大?

巧可丽

新手上路
注册
2008-11-12
消息
53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华人家长热点议题之十——给孩子“喂饭”要喂到多大?2009-05-23 18:31:37
arrow-up.gif






[FONT=宋体]不少华人孩子从小听话老实,学习认真,可是进了大学或大学毕业后突然变得懒散消沉,好像生活失去了目标,要么一味追求享受,乱花父母的钱,要么无所事事,好高骛远而看不清人生的目标。[/FONT]

[FONT=宋体]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都和家长的早期教育有关。从总体上看,华人家长容易犯的错误一是溺爱,二是片面强调学习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世的培养。[/FONT]

[FONT=宋体]中国人的传统往往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而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从行为和思想上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这种习惯影响下,中国人的教育从一开始就错了。[/FONT]

[FONT=宋体]每个孩子一出娘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哭。婴儿的哭有时是他们生活中正常的一个部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是在许多华人家庭里,只要孩子一哭,同时会有三、四个大人百米冲刺搬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并搂在怀里摇晃。哪知道这些小家伙们都鬼得很,尝到了一次甜头,下次就哭得更急,声音更响,直到你把他抱起来,还会用两脚乱蹬,告诉你:摇呀![/FONT]

[FONT=宋体]其实,对于婴儿的哭闹,家长要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看看孩子是否饿了,二是看看孩子是否尿了,三是看看孩子是否病了。如果这三样都没问题,就让他们去哭一会儿,也好锻炼肺活量,哭累了他们也就睡了。我们的家庭医生曾经建议我们买个耳塞,晚上睡觉时戴上,这样孩子哭闹我们也听不见。我们当然没有采取这种在华人看来过于极端的做法,但现在回想起来也不无道理。[/FONT]

[FONT=宋体]在许多公共场合,常常看见洋人的孩子一个人坐在婴儿车里乖乖的东张西望,或是嘴里咬个假奶头,手里拨弄着玩具,可不少华人孩子让父母或祖父母抱在怀里,还是不停哭闹,大人们抱啊,摇啊,哄啊,逗啊,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这个小祖宗安静下来。[/FONT]

[FONT=宋体]这两种不同的育儿方式产生的结果是:一种是让孩子领会到,靠哭闹是得不到好处的,必须自己想办法“找乐”,于是洋人孩子会自己娱乐自己,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手触摸能接触到的东西,用嘴去咬手里的玩具……;另一种是让孩子感到,只要一哭,我的要求就能满足,我不用自己努力,大人会给我提供各种需求。[/FONT]

[FONT=宋体]幼儿都喜欢把杂物放进嘴里,华人是一律禁止这种做法,而洋人则不太在意,他们自己吃饭时都是吧嗒吧嗒把十个手指头一个个舔过来。我儿子小时候四个大人看着,脏东西绝不进口,一天要洗好几次手,结果三天两头得病;女儿有一段时间没人管,常常在地上乱爬,时不时捡起一个脏东西往嘴里送,还故意让你看到,引起注意。我们无暇顾及,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东西也就不去管她,结果女儿却很少生病。[/FONT]

[FONT=宋体]幼儿从爬行到能直立行走后,磕磕碰碰或摔跟头是难免的。华人家长一看孩子摔倒了,立马冲过去,抱起孩子,有的还要使劲用脚踹几下地板或拍打桌子:“都是你让我们宝宝摔跤了,该死!”好像这些本来就没有生命的东西都犯了大罪一样。注意观察一下洋人,只要孩子没有受伤,他们都站在一边,有的孩子也不哭,左右看看然后就慢慢自己爬起来了。是啊,学游泳哪有不呛水的?学自行车不摔几下可能吗?摔跤了自己能想办法爬起来,以后犯了错误也就能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了。[/FONT]

[FONT=宋体]当孩子停奶之后,中外家长在喂孩子吃饭上的差异就更大了。华人家长都是一勺子一勺子喂,有的甚至还先自己用嘴把食物嚼软了味道孩子嘴里。这样的场景我们都不陌生:母亲或者祖母端着碗满屋子或者满院子跟着孩子转,连骗带哄加威胁一口一口的喂,一顿饭吃上个把小时也不足为怪。[/FONT]

[FONT=宋体]听说国内许多父母为保证孩子吃好午饭,中午一到点不顾自己休息,天大的事也得放下,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中国父母除了让孩子多吃,还要吃好。现在鸡鸭鱼肉都吃腻了,山珍海味也不新鲜,有报道说国内小学生就开始吃人参燕窝等补品了。[/FONT]

[FONT=宋体]洋人一般从孩子会自己拿勺子了就不再喂饭,只是给孩子自己一个碗,由他们去吃。常常孩子的手上、身上甚至地上都弄得一塌糊涂,家长好像也不管孩子究竟吃下去了多少,只要孩子不吃了,绝不强求。[/FONT]

[FONT=宋体]华人孩子普遍不好好吃饭,家长为此担心发愁。可是你越给孩子喂饭,他越不以为然,好像觉得吃饭是大人强加的任务一样,什么时候吃,吃什么都是大人规定的,有的孩子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或是把吃饭当成一个要挟的武器:你不满足我的要求,我就是不好好吃饭。[/FONT]

[FONT=宋体]洋人不逼迫孩子吃饭,孩子们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其实这也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果你贪玩而没吃饱,那么过一会儿就会挨饿,那是活该,等下一顿吧,自己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几次下来吃饭就不是一个问题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洋人孩子因为家长不强行喂饭而营养不良。[/FONT]

[FONT=宋体]吃饭的小事可以管窥人生的大事:吃饭是自己的事,自己应该知道要什么,不要什么,饱了就说饱了,不想吃就说不想吃,自己的意愿也能得到大人的尊重,自己就有充份的自由去从事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要由别人来决定,不管有没有需求,都要按他人的标准受到强制,或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意愿而讨好地牺牲自身的需求,即使长大成人了,也要为让父母高兴而吃下父母夹在碗里自己并不想吃的东西。那么在这种一日三次,十多年的“教育”下来,尽管懂得尊老爱幼,谦虚谨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人家爱听什么就说什么,却只能是一个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意志,甚至连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乖孩子”。[/FONT]

[FONT=宋体]虽然洋人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对孩子的吃相很在意:饭桌上的文明用语、如何使用刀叉、咀嚼时不得有响声等等。这些都为以后进入社会的为人处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华人只要孩子吃饱吃好,别的都忽略不计,我曾看见有家长给坐在马桶上的孩子喂饭……[/FONT]

[FONT=宋体]华人孩子似乎只能靠家长喂饭才能长大,究竟孩子多大才能自己吃饭呢?有人观察过有孩子[/FONT]11[FONT=宋体]岁是还要母亲喂饭!当“喂饭”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后,“喂饭”就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问题了,只要孩子没有结婚成家,他们的行为都是要经过父母审核的:天气冷还是不冷,该穿多少衣服穿什么样的衣服,上学学什么,学多少,该有哪些兴趣爱好,进哪个名牌中学,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等等都是华人父母要审查和操心的。这样一来,等孩子真正独立了,他们也就失去了找到自我,认识自己的机会,更别提探索和冒险的精神了。[/FONT]
[FONT=宋体]请从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做起,把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还给每一个孩子![/FONT]
 
上过徐欣课的都应该还记得:提供均衡饮食是父母的责任,吃不吃是孩子的选择。
 
还有一个热点议题——孩子跟父母睡觉要睡到什么时候?
 
我觉得只要孩子有自己吃的愿望就可以开始训练他自己从用手吃到用勺子吃。中国的家长喜欢喂饭,是总害怕孩子吃不饱或者怕搞卫生。但其实只要饮食结构丰富,煮的东西适合孩子口味,一般一岁过后就可以慢慢培养孩子自己吃,而且自己吃会特别有滋味。
至于睡觉问题,最好不一起睡,但是家长也一般比较希望容易照看孩子,所以可以同房不同床,然后三岁左右应该就可以分房睡了。
其实两者的共同问题都是让孩子独立,不要太依赖父母。我就看过有朋友女儿都4岁了,吃什么都还要用剪刀剪碎了才吃,真想晕!
我是一个“懒家长”,我希望孩子能尽早有独立能力,我就能乐得轻松。所以我的儿子一岁半开始就事事自己做:自己吃东西;自己刷牙;自己上下车;懂得分类丢垃圾等。只要他有兴趣自己做,我就鼓励并给予指导,于是大家都高兴────他充满了成就感,我省事了。
当然,要做一个“狠心”的家长不容易,因为大家都希望能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当年要好,希望把孩子照顾得更好。而且毕竟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特别的关怀,因此也不必太标准化,或者顺其自然也不错。
 
说的有些道理, 但也不全对, 有些故意夸大中外差别.

我给孩子喂饭, 不是怕孩子吃不饱, 恰恰相反, 是自己想偷懒. 懒得收拾孩子弄的残局, 不如喂了省事. 我想, 这不至于上升到影响孩子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高度. 孩子长大了, 不会弄的到处都是了, 他自然就会自己吃了.
 
跟楼上一样,我其实特想给女儿喂饭,干净,迅速还吃得饱,哪象现在,不知道做什么小姐才满意。可我女儿14个月就一定要自己吃,坚决不让喂,一点办法也没有。

从小就自己睡crib,10个月搬到自己房间。很麻烦,就是现在她每天晚上也要摸过来好几次。不幸的是遇到了一对狠心爹妈,一次一次地给送回自己屋。

睡觉的问题我觉得不如喂饭大,只要爹妈不嫌烦,在一起睡就一起睡吧。不过我听幼儿园老师抱怨过,有些跟父母睡觉的孩子中午也不能自己入睡,总要人陪。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只要不离谱,爱怎么带怎么带。
愿意喂饭就喂,但是心里要明白,进了幼儿园两岁以上的孩子老师是不管喂的。
有人观察过有孩子11[FONT=宋体]岁是还要母亲喂饭 -这很有些离谱[/FONT]
也有人说过有洋童12 岁就有性关系了 -这更离谱
以上两例都属于特殊现象不具备普遍性吧?
上了大学也未必就成才。从小不喂饭的一样未必成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