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反美,反得起吗?

您认为上面说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去年对美国贸易顺差高达1031亿美元(约1800亿新元),创下有史以来任何两国间贸易顺差新高”咱觉得很好:cool:
 
您别问他问题,小心他又逃了~~
 
最初由 knowsth 发布
您认为上面说的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好事还是坏事?

“中国去年对美国贸易顺差高达1031亿美元(约1800亿新元),创下有史以来任何两国间贸易顺差新高”咱觉得很好:cool:

所以愤青反美,反不起。另外,反日也反不起,中国去年对日本贸易顺差是多少?
 
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哈叭狗们的选题及逻辑上的错误


作者: 数学

我们知道,美帝国主义为了和平演变中国,动用了一批哈叭狗们反复宣传一些错
误的理论和观念或者说法给中国人民,用以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和信心。

而本贴子当然还是要从理工科思维的角度,来批评哈叭狗们在宣传中选题的错误
及逻辑上的错误。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选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题不合适,就有可能陷入空谈。
比如“拿破仑究竟有多少根头发”就不是一个好的选题,因为这样的课题对于指
导人们进一步的活动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进一步的认识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美国哈叭狗们正是先从选题开始进行误导的。他们喜欢选的课题是:“美
国在历史上有没有做过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或者“美国历史上有没有侵

过中国?”。当然,这两个答案只能是随着立场的不同而不同。帝国主义国家自
己通常是不会承认自己所作的一切动武的行为属于侵略的,美国至今也没有承
认 过自己“侵略”过朝鲜和越南。正因为如此,哈叭狗们就可以从这两个课题入手
,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声称“美国从来就没有做过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
美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侵略过中国”。如果一个左派的逻辑能力稍差,看到这样
的结论很气愤,但是如果一生气说的话并不严密,就有可能还处于“无理”状态
。而且,花大量的时间来证明美国确实侵略过中国,也会使自己处于“空谈”的
状态。

而哈叭狗们的这个选课,以及他们的结论“美国从来就没有不利于中国”,其实
是为了更进一步的一种错误的逻辑来服务的,这个潜在的隐藏在背后的逻辑,作
为一般的公理,其实是这样叙述的:“一个国家如果从来就没有做过不利于中国
的事情,则中国以后也不必担心它将会做不利于中国的事情。”有了这个大前提
,再将大前提中的美国换成他们上面的“研究成果”,最终目的无非是让中国对
美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解除武装,以达到美国方面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是我认为,如果从理工科的思维出发,真正的正确的,对中美关系有用处的选
题应当是这样:

“从长远看来,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是可以调和的,还是不可调和的?
中美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对抗性矛盾,还是非对抗性矛盾?”

这样的选题,无论研究成果如何,对于今后怎样指导中美关系的处理,是有着非
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的。

这是因为,即使,首先要说明这个“即使”是非常荒唐的,即使美国在历史上从
来就没有不利于中国,在逻辑上也推导不出未来它就一定有利于中国,未来中国
就一定不必防着美国。

因此,我希望哈叭狗们如果要讨论课题,就先讨论我上面所说的课题,以免浪费
无谓的时间。

这一点可以打一个比方。

比如说一个人来到一座大山中,发现有一只老虎。那么,正确的课题就是“老虎
会不会伤害我?”,“老虎有没有能力伤害我?”而错误的课题则是“老虎以前
有没有伤害过我?”这和以前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前,中国从来就没有被帝国主义侵略过
,这是常识。

比如中德关系,现在俄罗斯好象就不太担心德国法西斯再会伤害它,这是从德国
的现实情况及俄罗斯的实力得出的结论。为什么呢?因为俄罗斯现在有远高于德
国的军事实力。

上面的比方,当一个人来到大山中也是一样,如果他具有远强于老虎的武力手段
,也可以同时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并不担心老虎有能力伤害它。但是如果他根本
就没有这样的对付老虎的有效手段,他本应视老虎为他的最危险的敌人的,这和
老虎以前有没有伤害过他是没有关系的。

而就我对我提出的这个正确课题的看法,中美关系本质上是对抗的关系,是不可
调和的矛盾,从长远看来矛盾一定是无法解决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原因也很
简单,地球的资源就那么多,你多占了我就少占,你享受了我就受穷。而当地球
的资源接近于耗尽时,这时候的矛盾一定上升为对抗性的。

这属于最极端的一个结论,但是要驳倒它也很困难。但也还是存在着不太极端的
结论如下。

那就是,中美关系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有可能上升为对抗性的矛盾,有可能会
因为利益的冲突之不可调和而上升为大规模的对抗。当然,既然我用了可能这个
词,当然是,有可能会,也有可能不会。

即使是这样,也还是要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
可无”。

还是拿上面的老虎和人的例子来做比方,即使老虎一般而言不吃人,主要是吃兔
子或者羊之类的动物,但是,只要还存在着一个即使是不太大的概率,老虎饿得
找不着东西吃了,要吃人了,这人就不可以掉以轻心,而应当采取强有力的防守
措施。

比如说这次南韩地铁起火。其实,地铁起火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低到几万分之一
。那么能不能说,因为危险是如此的小,所以无须做好地铁的防火工作呢?当然
不能。

中美关系也是一样,即使中美冲突的概率低到几万分之一,仍然要采取严厉的防
范措施,因为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

中国的前途,或者说长远的发展方向有叁种可能,一种就是能够将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下去,这种可能会导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从本质上的水火不容。一种就是
和平演变为帝国主义国家,则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按列宁主义的理论,也
是不可调和的,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能够迅速耗尽全球资源。一种是整
体演变为美帝国主义的哈叭狗,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只有蒌缩至万劫不复之地
。因此,前两种结果我都能够接收,唯有第叁种结果我是不能够接受的。

就算是第二种可能,中国演变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而历史表明了发动法西斯战争
的德国和日本,其实都是受到了历史的奖励的,即使战败它们也还都是世界最发
达国家。因此,只要是战争,则对于帝国主义来讲无论战胜战败都有好处。这是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基本原理。
 
在经济上中美谁怕谁的困惑
2001-04-20 14:42:44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j8vsep/167536/20010420/167798.html
  
  还是中国和美国谁怕谁的问题,但是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奇怪又非常流行的结论。这结论曾经在一篇文章上。而这个结论已经非常流行,许多的人都同意。但象我这样的经济学白痴看来是弄不懂了。那么就写在这里算一个向大家的请教,一个问题征答,希望经济学的大师们能够教我们一下。因此,在我们讨论中国和美国谁怕谁的问题上暂时把军事放在一边。因为两个核大国打仗就是不大安全。因此暂时不考虑军事,把所有军事问题抛开,两国之间只吵架,只进行任何经济战。就考虑纯经济问题,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怕谁呢?

  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现在每年的贸易顺差是几百亿美元,中国政府能不对美国软么?”也就是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是顺差,而且中国有大量货物要卖到美国,因此,中国怕美国。把它描述成一般的原理,不考虑中美关系,那就是,如果有A国和B国这两个国家,如果A国卖到B国的东西多,B国卖到A国的东西少,则A国怕B国。原因,如果B国不买A国的东西,A国的大量企业就要破产,这样A国的经济就要崩溃,而B国无事。这个原理对么?我特在此请教诸位经济学大师。

  那么,进一步阐述这个原理,那就是说,如果A国想不怕B国,就要努力地从B国买东西,一直买到A国和B国即无顺差又无逆差,那么两个国家谁也不怕,是不是这样呢?这样一来,经济制裁是什么意思呢?是指的我为了惩罚你,就不卖给你东西呢?还是为了惩罚你,就不买你的东西呢?

  记得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国内曾经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那么按那时的原理,日本卖给我国的东西过多,导致国内民族工业破产。那么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是贸易顺差,对不对?而中国很怕这个顺差,因此要抵制日货,对不对?要是按那时的原理,那么中美现在的贸易顺差,倒是中国有帝国主义行径了?因当美国人抵制中国货了?再说帝国主义对苏联的长期围困,都是不卖给苏联东西。比如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苏联进行了经济制裁,这制裁是不卖给苏联小麦。而这一下子搞得苏联很狼狈,街上排起了长队买面包。那时候美苏贸易,美国方面是顺差,美国不需要有多少苏联的东西要买,反而要向苏联卖大量的小麦。那么,是不是那时候美国人也会认为,是美国怕苏联,因为苏联要是不买美国的小麦,美国的经济就很糟?因此美国要对苏联处处让步?

  还有,“等到我们强大了,就不怕美国了”,这里我也不讨论军事问题,也还是讨论经济学问题。那么,假设未来有一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很强大了,强大到不怕美国而是美国怕中国了,那个时候中美之间的贸易是不是倒过来了呢?是不是中国人大量购买美国的东西,而美国则无须购买多少中国的东西呢?好象帝国主义在上个世纪之所以要侵略别国,都是想要自己的东西卖给被侵略国家,而不是想乘机大量购买那个国家的东西。好象帝国主义都是希望对殖民地倾销东西,也就是对殖民地有大量顺差,而不是反过来似的。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制裁中国,因此不买中国的东西。那么它原来为什么要买中国那么多的东西呢?它的制裁能不能真正起作用呢?比如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衬衫,为什么不从巴西进口呢?我的设想是巴西的衬衫贵,中国的衬衫便宜。比如巴西的衬衫一百元一件,而中国的衬衫五十元一件。我就不相信美国买中国的东西是贵了也要买,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没有可能。那么,美国现在如果制裁中国,老子就是不买你中国五十元一件的衬衫,就是要买巴西一百元一件的衬衫。这就能够制裁中国了么?那么,巴西的商人从中国五十元一件购买衬衫,再一百元一件卖给美国,这中国不照样将衬衫卖出去了么?好吧,美国要求衬衫上不能够有“中国制造”,必须有“巴西制造”,那好办,在中国制造的衬衫都不订钮扣,因此是原料,到了巴西订上扣子,成了巴西产的成品,这中国人的钱不是照样挣么?那么这么一来是美国人更倒霉呢还是中国人更倒霉?究竟是谁制裁了谁?有没有可能中国制裁美国不卖给美国五十元一件衬衫,这样美国就被迫一百元一件地从巴西买?

  还有,一国是外向型经济,这叫弱小,而发展到内向型经济反而叫强大,那么中国是不是清朝更强大呢?我现在有一些怀疑是这样,就是恐美症患者先将“中国怕美国”定成一个公理,这叫大胆假设。然后寻找证据支持怕得有理,那么如果中美贸易是顺差,就会说我们怕美国呀,因为美国不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麻烦。如果中美贸易是逆差,他们就会说我们怕美国是因为美国要是不卖给我们东西我们要过苦日子。这样一来恐美症永远成立。

  反正这些高深的经济学问题我这个经济学的白痴就是想不通。相信那些啃洋面包的人知道怎么回事,他们总是很有学问的样子。没事想在网上发议论,但不想交朋友。
 
中国怕制裁吗?

韩德强



2001年4月10日下午5:30分完稿



美国电子侦察机撞毁我军机、入侵我领空事件发生后,从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到国务卿鲍威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都发表了十分强硬的讲话,命令中国政府不得登机检查,必须迅速放机组人员,不会停止对中国沿海的电子侦察,而且绝不会道歉。美国没有错,有错的是中国飞行员。对中国飞行员的死亡,美方只能感到遗憾。

与此同时,中国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不但有权登机检查,而且有权以间谍罪审判美机组人员,有权要求美国停止对中国沿海的电子侦察。最起码美国必须道歉。

这样,双方就陷入了僵局。实际上,这个僵局拖下去是对中国有利的。因为美机组人员在中国,美机也在中国。中国不急,美国急。于是美国政府给中国提供了两种选择,一是拖下去,美国不给中国正常贸易关系,从而妨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月8日鲍威尔的威胁);二是美国道歉,但仅限于没有通知中方而降落中国机场一事,而不对撞毁我军机道歉,也不停止侦察(4月9日CNN报道一位美国政客的建议)。

我们应该接受那种选择呢?第一种方案则是抓住中国的软肋,进行赤裸裸的威胁。华盛顿邮报早在4月3日就威胁过,如果中国不放人,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确,经济制裁是一张王牌。美国知道中国最怕经济制裁,最希望加入世贸组织,而这都取决于美国。因此美国相信,无论美国多么强硬,多么霸道,中国都只能忍气吞声,都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第二种方案实际上是玩弄文字游戏,给各自找个台阶下,把撞机事件当作一件小事轻轻抹去。也就是撞了白撞,死了白死,一切照旧。

这就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到了全体中国人面前:中国到底怕不怕美国的经济制裁?到底要不要加入WTO?

?? 经济制裁对中国利大于弊

要分析经济制裁对中国的影响,首先要了解多年来中美经济交往密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事实上,中美经济交往密切对中国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有很多,中国进口了美国的大量高档消费品,大到波音飞机、小轿车、计算机,小到撕贴条、口红、牙刷,使一部分中国人得以与世界消费水平接轨;中国学生大量留学美国,工作于美国,给部分学生其及家人以一步进入发达国家的机会;中国人可以与美国人同步赏好莱坞大片,看麦当娜的屁股,听杰克逊吼叫,沐美国先进文化之甘霖;中国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制造业大量向美国出口,给中国提供了宝贵的外汇和就业机会。

坏处也不少,由于中国大量进口美国高档消费品和设备,允许美国跨国公司投资中国,使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严重损害,中国的民用飞机工业几乎全军覆没,中国的轿车工业成为美国的装配车间,中国的电梯、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计算机等行业均被美资和外资企业占领,中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气息奄奄。由于中国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受损严重,银行贷款无法归还,职工工资无法保障,造成大量工人失业,银行坏帐大幅度增加。不仅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甚至日化工业、医药工业、办公设备业等都存在类似情形。而我们曾经寄予希望的技术引进却没有实现,道理非常简单,跨国公司正是依靠其核心技术来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的,它们真能输出技术吗?如果跨国公司输出被淘汰的技术给我们,我们也没有得便宜。一是二流技术被当作一流技术卖,价格奇高;二是用二流技术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三是反而培养了我们的技术依赖性,使我们永远丧失技术创新能力。因此,一部分中国人消费高档进口或合资消费品的代价,是使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工业和技术受到致命打击,并使相应的国企工人大量下岗。

中国部分学生留学美国,对他们本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却完全可能是一件坏事。众所周知,在留美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的九十年代,学生的留学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学习技术报效祖国转变为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或者说从爱国转变为逃离祖国。当然,更精致的变化是在那儿都无所谓,只要有钱就行。因此,即使真有一部分留学生身怀绝技回国创业,其心态也是等待跨国公司收购,或到纳斯达克上市,赚取一次性暴利。中国名牌大学的学生把留学当作人生“寄托”,成为“GT”派(GRE&TOFEL),使北大、清华等院校成为新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院士张光斗先生日前曾坦率担忧,中国大学正在培养汪精卫思想。有奶便是娘的汪精卫思想,加上躁动不安的暴富心理,使中国大学已经不再是造就科技人才的殿堂,而成了熙熙攘攘的低级人才生产和集贸市场。这在客观上使中国教育之花被美国轻易摘走,使中国的教育之树腐蚀变质,从而从根本上损害了中国的技术发展潜力。

中国人同步消费好莱坞大片,在大多数青年人来看,也许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是其实好莱坞大片象鸦片一样,麻醉人的心灵和意志,损害人的分析思维能力,使人成为直觉和感官的俘虏,使人放弃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丧失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成为社会的被动看客,直至任人宰割还大叫痛快,实际上直接损害着每一个观看者的长远利益。与此同时,好莱坞大片还严重冲击了中国的电影电视业,使中国影视业面临着关门歇业的危险,直接夺取着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中国的服装、鞋、玩具制造业的确是中美经济交往的直接受益者,它们占中国对美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在这三个行业的出口相关企业却与英美十九世纪初期的血汗工厂十分相似,工人(大多数是进城打工的农民)每天十四、五小时的工作,所得报酬却仅能糊口。产生的利润绝大部门流入到了企业主、中间商和美国大零售商手中。1997年国务院新闻办《办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白皮书中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而在美国的统计中,出国对美的出口额是9.99元。由此可见,真正从中美贸易中获得巨额利益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在中国,是企业主和车间工头,而不是工人。如果美国停止从中国进口服装、鞋和玩具,受伤害的是美国消费者,美国零售业巨头,耐克公司,而中国工人则无非回到乡下种田。只要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则乡下种田的损益比远高于在血汗工厂打工。事实上,近几年农副产品价格一直下跌,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恰恰是美国廉价农产品对中国的大量出口。去年八月,河南郑州小麦市场上,国产小麦售价0.40元/斤,而美国进口小麦的到岸价却只有0.35/斤。正如此廉价的美国小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农民的收入,迫使农民流入血汗工厂为美国制造玩具。

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中国同时停止从美国进口小麦,进口消费品,进口机械设备,则中国农民的收入反而会提高,农村的需求得以启动,中国企业又失去了美国这个竞争对手,市场和利润空间同时增大,中国经济就有可能走出萧条,就业可能增加,银行呆坏帐可能减少。不仅如此,当中国停止进口波音飞机时,一方面会给中国民机工业提供机会,促进中国飞机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且如果我们作为应急改进口空中客车时,还能增强中国与欧盟的联系,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美国。

可见,由于中美经济密切交往对中国弊大于利,中国本来就应该兴利除弊,减少对美经济交往。也就是说,经济制裁并不是美国手里的一张牌,而是中国手里的一张牌。它对美国的损失远远大于对中国的损失,而给中国带来的长远利益又远远大于短期损失。中国是一个大国,各种资源和生产能力齐全,可以做到独立自主,并在独立自主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贸往来。如果别人想以终断贸易往来来威胁,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加入WTO对中国弊大于利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本来就是极具争议的问题,在我看来,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绝大多数农民、绝大多数民营非出口型企业看来,中国以目前所承诺的代价加入WTO是弊大于利的。

WTO是一个贸易规则,WTO规定,各国企业都将在同一赛场上按同一规则进行公平比赛。问题是,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经过数百年市场竞争拼杀出来的大鲨鱼,而中国企业则是刚刚经历了几年市场风雨的黄鱼、带鱼,如果按同一规则角逐,则必然成为鲨鱼的美餐。在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盲目加入WTO,只能是为跨国公司全面占领中国市场,兼并中国的大中型企业,使中国经济成为新式殖民地经济铺平道路。在新式殖民地经济中,仍然会有一部分中国人受益,他们可以成为跨国公司的中高级经理,成为跨国公司的分销,享受接近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准,但这部分人只能是极少数。由于跨国公司的生产效率高,竞争能力强,同样产值所能容纳的就业量少,中国的大部分人都可能失去体面的工作,或只能靠打临工和救济生存。以农业为例,中国16亿亩耕地容纳着5-6亿劳动力,如果美国大农场进入中国农业实施大规模的兼并,使中国农业在美国资本的统治下现代化,则中国农村将只能容纳1000万左右的劳动力。绝大部农民只能流入城市,靠乞讨或抢劫度日。类似地,如果中国汽车工业被美国资本整合,则中国汽车工业将减员三分之二以上。

拙著《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现实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专门讨论了WTO格局下各行各业的前景和出路,并批评了中国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的市场浪漫主义或竞争万能论。我认为,正是这种流行理论把中国带入到竞争过度,核心工业能力被摧毁,银行坏帐如山,外内债务急增,失业不断扩大的险恶境地。而WTO则是市场浪漫主义思路的极致发挥,它所要求的不仅是一国范围的自由竞争,而且是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竞争,让全球500强来统治世界经济。事实上,目前各行各业大打价格战,通货紧缩,市场萧条,正是竞争激化的结果。这样继续下去,只能是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经济危机。

市场浪漫主义的教皇则正是美国。也就是说,恰恰听从了美国的教导,中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因此,要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必须重新认识WTO,重新反思竞争万能论。

?? 借美国的经济制裁,重新调整发展思路,实现尊严和富裕的双丰收

有网友说,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尊严和富裕不可得兼啊!

这话乍听有道理,细想有问题。美国怎么能实现尊严和富裕的得兼呢?我们二十多年放弃尊严,又换来了多少富裕呢?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包括农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的实际感受却是刚刚温饱,而且前景莫测,不知道孩子的生活是不是一定会比自己好。还是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现实生活正在实现他的预见。中国如果有5%的人富裕起来,就是6500万,这部分人就可能遍布城乡各地,遍布党政军各部门,成为人们致富的榜样,成为人们生活富裕的象征。但是这部分人的富裕从根本上是靠95%的不富裕,因此他们的榜样无法学习。如果把富裕的5%和贫穷的95%平均起来说成是大多数小康,我看这只能是自欺欺人。所以,总体来看,我们今天的真正问题是尊严和富裕的双重失落。在那一小部分富裕者看来,中国才是以尊严为代价换得了富裕;在大多数温饱线上的人看来,是富裕者的苟安牺牲了贫穷者的尊严。

富裕者为什么对美国硬不起来?因为他们是靠着美国倡导的弱肉强食的市场逻辑富裕的,他们靠着把中国的资源和初级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美国获益,他们的消费品有赖于美国提供。因此,美国人要打,只好随它打,要骂,只好随它骂,我自缩头内心笑。这种心态表现在外交实践上,就表现为“习惯性弱软”。

当然,富裕者也分两类。一类富裕者是买办型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会对美国服软;另一类富裕者与美国的联系较少,而冲突较多,他们遇到撞机事件也想硬,但却容易被舆论引导,不知不觉地膝盖发软。在中国富人中,明确地属于前一类的还是少数。因此中国仍然有可能强硬起来,争取尊严和富裕的双丰收。

就此而言,美国还真是一个好榜样。美国在政治上独立之初,经济上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主要靠出口棉花、小麦、森林、皮毛换回英国的工业制成品。这经济殖民地模式使美国统治结构基本上为受益于该模式的进出口商人和农场主所主导,对英国有很强的依附性。但是,当1807年英国炮舰炮轰美国商船切萨皮克号时,美国民众被激怒了,美国国会通过了禁运决议,停止与英国的贸易往来,即美国对英国实施了经济制裁。由于美国制造业长期微不足道,制裁对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但是,美国民众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一年多,使美国制造业以200%的速度增长,奠定了美国工业发展的基础。1812年,美英再度交战,贸易额又一次急剧下降,给美国工业提供了第二个发展机会。此后,美国开始实施系统实施贸易保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止。由此可见,美国今天的富裕实际上恰恰是由于维护尊严带来的。与美国相反,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南美大国,由于不敢维护自己的尊严,二百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被称为美国的后院,至今没有富裕起来。

事实上,西方七国都是靠贸易保护起家的。美国、德国、日本的贸易保护是有目共睹的,其实连英国都一样。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其纺织业竞争不过印度,英国议会禁止印度纺织品进口,又禁止本国纺织原料出口,从而培养起了可以产生工业革命的纺织品需求。中国目前虽然仍然落后,但是我们有发展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实行恰当的贸易保护政策,制定相应的长远发展战略,不是不可能跻进发达国家俱乐部的。但是,这必须以不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为前提。自由贸易原则是发达国家阻止落后国家强大的战略武器,只要落后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必然成为发达国家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这正是WTO对中国的最根本的危害。

如果我们能够认清自由贸易对中国的危害,重新思考WTO的利弊,那么美国威胁不让中国加入世贸,就会成为中国体面地放弃所有关税减让、市场开放承诺的最好理由。事实上,正如克林顿所说,中国加入WTO对美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当中国认真重新思考WTO时,真正着急的反而是美国。这样一张好牌放在手里,却让美国人当好牌来打,这正是中国外交的最大失策之处。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样调整长远对策呢?我在《碰撞》已经作过详细阐述。简述如下:

中国应该采取市场现实主义,认清国际经济竞争的形势,综合考虑国内资源制约,确定国际经济竞争战略的长远目标和当前重点,规划国内各产业取舍和发展方式,以期持久地保有国际竞争优势,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争取将弱势转化为优势并保有之。很显然,中国是国际经济中的弱势国,因此我们的经济竞争战略必然只能是以弱胜强的持久战。为此,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弱点,保证这些弱点不成为对方攻击的突破口,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则是努力寻找对方的弱点,避实击虚,削弱对手,壮大自己。这样,才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把清醒坚定的长远战略与灵活机动的战术策略组合起来,把国家整体力量的厚重坚实与市场机制的轻便多样结合起来,打一场以弱胜强的经济持久战。这一战略可能将由四个要点组成:就业优先,资源节约,集中力量扶持战略产业,为科技和教育事业重铸灵魂。



就在结束本文时,我到网上浏览了一下,发现这样一条新闻:“尽管中美两国政府关于撞机事件的磋商还在进行,美国海军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策划如何欢迎24名机组成员返回。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言人Sean Gibson中校说,会有一个返还过程,我们正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看来,中国这次又准备“习惯性软弱”了。
 
"经济制裁对中国利大于弊"? 建议中共政府马上自我制裁。

下面的话倒是说出了部分事实,但是为什么人们蜂拥出国,不是形势大好吗?

"在留美学生数量迅猛增长的九十年代,学生的留学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学习技术报效祖国转变为取得美国永久居留权,或者说从爱国转变为逃离祖国。当然,更精致的变化是在那儿都无所谓,只要有钱就行。因此,即使真有一部分留学生身怀绝技回国创业,其心态也是等待跨国公司收购,或到纳斯达克上市,赚取一次性暴利。中国名牌大学的学生把留学当作人生“寄托”,成为“GT”派(GRE&TOFEL),使北大、清华等院校成为新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院士张光斗先生日前曾坦率担忧,中国大学正在培养汪精卫思想。有奶便是娘的汪精卫思想,加上躁动不安的暴富心理,使中国大学已经不再是造就科技人才的殿堂,而成了熙熙攘攘的低级人才生产和集贸市场。这在客观上使中国教育之花被美国轻易摘走,使中国的教育之树腐蚀变质,从而从根本上损害了中国的技术发展潜力。"
 
我就是喜爱visitor,支持visitor
 
愤青一词出自何处?其实放在VISITOR的头上正合适。
1是青年人(起码思想比较年轻)。
2逢中必反。
3思想偏激。
 
最初由 thierry 发布
我就是喜爱visitor,支持visitor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连希特勒都不会阻止你
 
最初由 thierry 发布
我就是喜爱visitor,支持visitor
你喜欢谁跟大家没关系,你就是喜欢汪精卫也没人管!
 
看来VISITOR已经留掉了。我也该休息去了。有事离开OTTAWA,一个星期后再见。
 


摘选

正视中国人的反美心态

王义桅博士

......

反美反什么?

美国社会是个大杂烩。政治体制上,美国是个混合政体,既有帝王般的总统,又有三权分立的现代架构,更有某种直接民主味道的代议制民主形式,尤其体现在其选区、众议院设置上;外交政策上,残留帝国思维--象古罗马帝国那样崇尚武力、先发制人,具有战争偏好(前主权国家思维)、门罗主义昭示的美州霸权体系尤存,兼以联盟(主权国家思维)辅佐,地缘政治思想丝毫未丢,同时还热衷于后现代的东西并努力应用于美欧关系实践。

美国还是个移民国家,内政与外交高度融合,国际矛盾常常反映到国内。这使美国国内和世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批判美国似乎都有道理--如果这还只是个片面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想象化的美国、被妖魔化的美国--认为美国才是恐怖主义的根源。对过去基地组织曾受训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等有关新闻报道与评论,不亦乐乎。我们过去一再申明中国对世界事务根据其是非曲直作判断,但对于美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为和举措,我们赞美的少。相反,一有风吹草动,则群起而攻之。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美国并不等于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那么,反美反什么呢?反的应是美国的霸权行为、霸权政策、霸权作风,而且申明,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美国之外的国家有这种苗头,我们也要反,包括中国自身也要申明"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既然反美不是目的,那么--

反美立足点何在?

反美的立足点何在?一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二是世界的前途命运。

首先,凡是赞美的就坚决赞美,凡是反美的就得反,但外交讲究策略。厘清中国的国家利益层次。不涉及中国的国家利益,反美要适可而止,要慎重。要区分美国对中国国家利益的边缘、中观、到核心层面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伤害程度与时效,决定反美力度、反美方式;反之,美国的外交行为与国内政治和舆论中,任何有利于增进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改善两国关系气氛,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的努力、举措、动向与国内社会变化,在外交和舆论上我们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到位的鼓励。

......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