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于丹忽悠

lifelife

版主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7-06-14
消息
8,234
荣誉分数
64
声望点数
178
[FONT=宋体]听于丹忽悠[/FONT]
07/27/2009
本帖为转帖 [FONT=宋体]http://news./2009/7/28/gb2312_50671.html

(本 来不想写这篇文章的,但看到于丹教授到处宣传儒家·道家·佛家思想,还用书本上的事例进行举例,不由感想多多。前两天看到于丹教授到休士顿报告的新闻,发 现村里的年轻后生飞飞都对于丹不屑一顾,和飞飞讨论了一下,咱一下发现,原来咱的感觉是对的,才有了胆量,写下面的文章。此文就当送给人小鬼大的飞飞的 吧。[/FONT]

[FONT=宋体]得罪了于丹迷,你们找飞飞算账。[/FONT]
[FONT=宋体]有商榷处,欢迎拍砖,如果要骂人,就直接骂,咱耳朵不好。)[/FONT]

[FONT=宋体]在海外,中国学者的报告,一般想聚个人气,基本上不对外售票,可于丹不,她名气大,需要持票入内,也不知道这些票是赠票还是对外出售,反正等咱赶到会场,门口站满了检票人员,看架势,很有点一票难求的味道,这更勾起了咱要一睹芳嘴的欲望。[/FONT]
[FONT=宋体]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咱进了场内,还弄了个前排就座(不知为什么,那些位子没人坐)。[/FONT]
[FONT=宋体]于丹教授一出场,就引起了轰动,看打扮和造型,咱一直看不出年龄。(于教授的装扮,村里的人议论纷纷,此乃另外话题,这里不表了)[/FONT]
[FONT=宋体]于教授一讲话,咱就被吸引住了,啥原因,人家一下就提到了中国目前的一个大问题,这就是,学生目前毕业即失业,有什么解决办法呢?[/FONT]
[FONT=宋体]咱的乖乖,连中央领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她于教授早就从儒家思想可以解决了。于教授说,这不是坏事。[/FONT]
[FONT=宋体]不是坏事?难道是好事?[/FONT]
[FONT=宋体]于教授继续道:如果有一把米,在农妇手里,就是一口饭的价值,在聪明人手里,可以包成粽子,而在最聪明的人手里,可以发酵变成酒,赚大钱。[/FONT]
[FONT=宋体]这点道理咱懂,不就是现代社会所说的深加工吗?这跟失业有啥关系?这点,于教授没有展开了讲,咱发挥自己的想象,是不是于教授要求学生毕业了,不要急于就业,没事就发酵,读硕士·博士·博士后,最后成为烈士?[/FONT]
[FONT=宋体]如果这个社会年轻人都成为烈士,也就是都发酵变成酒,那么,没有了米,大家岂不都饿死了?[/FONT]
[FONT=宋体]您别说咱抬杠,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前几年,[/FONT]IT[FONT=宋体]行业热得烫手,是人都学[/FONT]IT[FONT=宋体],结果,[/FONT]IT[FONT=宋体]一天崩盘,不少[/FONT]IT[FONT=宋体]专家到中国城打工了。还有华尔街的骗子们,金融危机一来,也到处发[/FONT]CV[FONT=宋体]了。中国社会,现在的技术学院·技工学校这么少,大家尽捡了热门的专业读,毕业找工作挤破了头,结果只好继续发酵,学位读的越来越高,结果却越来越不妙,最后连对象都找不到,这不应该是于教授宣传的目的吧?[/FONT]
[FONT=宋体]可能咱的理解不对头,但人家于教授没说,咱也拎不清于教授说这话的根本目的,这米变成酒和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咱的感觉,反正关系不大。[/FONT]
[FONT=宋体]于教授又举例,说明世事难料,明天会更好。[/FONT]
[FONT=宋体]说是一对兄弟,每年靠制陶罐生存。兄弟俩每年精制[/FONT]100[FONT=宋体]个陶罐,到海对面的港口换来一年的生活费用。这一天,兄弟俩把制好的[/FONT]100[FONT=宋体]只陶罐运到对面的港口,未想,中途碰上了狂风巨浪,兄弟俩好不容易把船靠上了对岸港口,却见[/FONT]100[FONT=宋体]只陶罐大多破损,完好的所剩无几。[/FONT]
[FONT=宋体]哥哥见此情景,痛哭失声,对弟弟道:咱们这一年如何过啊![/FONT]
[FONT=宋体]弟弟不慌不忙,上岸观察一通,回来拎了把大锤,把陶罐砸个粉碎。[/FONT]
[FONT=宋体]哥哥问其原因,却原来,这个港口城市正在大兴土木,需要马赛克,砸坏的瓦罐,正好可以当马赛克卖,所以,兄弟俩发了大财了。[/FONT]
[FONT=宋体]且不说这瓦罐是否可以变成马赛克,但这样的道理咱小学时就学过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好象这个成语,远比于教授的道理更可信吧。咱哑然失笑,就这水平,还到处吹牛?真不知国内的人脑子出问题了还是咱的脑子出问题了。[/FONT]
[FONT=宋体]咱也不用举书本上的例子了,因为那是虚的,咱就举一个实例。[/FONT]
[FONT=宋体]南 京有一个股民,由于选股较准,在股市上一直有所斩获,周围的邻居朋友见此情景,都把钱交给他代炒。老股民也不食言,定期把固定红利给乡亲朋友送去,可股市 难料,有一天最终崩盘,老股民一下血本无归,朋友乡亲的钱也无法归还了,他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在这个年龄,无论明天多么美好,他都无法把欠下的钱还清,结 果,这个负责任的人选择了自杀,留下了唯一上大学的女儿(股民老婆去世了)。[/FONT]
[FONT=宋体]现代社会,年龄是本钱,对这样的老人,发生这样的事,心理医生都不解决问题,于教授砸缸卖马赛克就可以解决问题?道理就这么浅显,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FONT]
[FONT=宋体]砸缸卖马赛克,也就骗骗小孩子吧。[/FONT]
[FONT=宋体]继 续听,实在听不下去了,咱有一个强烈感觉:这于教授生活阅历实在太浅,她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也许很深,但生活知识未必丰富。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于 教授估计读了千卷书,但绝没有行“万里路”,讲的道理,都是书本到书本,就没有一点新意,在国内,她为什么能这样火呢?[/FONT]
[FONT=宋体]纵观于教授的演讲,咱发现,她的一个宗旨就是:咱们小老百姓,改变不了他人和社会,咱们就只有改变自己,做一个听话的好人,接受老天给自己的安排。在这个社会里,咱们不需要自己的个性,咱们需要顺从,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变自己在社会里的地位。[/FONT]
[FONT=宋体]这不是既得利益者需要的理论吗?[/FONT]
[FONT=宋体]咱一下明白了于教授在国内为什么可以红的发紫。[/FONT]
[FONT=宋体]于是,[/FONT]2[FONT=宋体]个小时的讲座,咱只好提前退席了,因为,于丹教授在咱的眼里,成了鱼胆教授。[/FONT]

往日博文回顾
 
"宗旨就是:咱们小老百姓,改变不了他人和社会,咱们就只有改变自己,做一个听话的好人,接受老天给自己的安排。在这个社会里,咱们不需要自己的个性,咱们需要顺从,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改变自己在社会里的地位。"
 
于丹这种水平的人也就借个胆大脸皮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