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5,925
- 荣誉分数
- 18,522
- 声望点数
- 1,393
黑龙江作家老屯六十五万字上下两卷的《荒》,终于不远万里,来到加国。拜读之后,感触颇多。
一、主题结构与文本形式
《荒》“以三江平原开发为背景,试图用北大荒中生代的视角和体验还原老一代北大荒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业历史。试图让历史告诉未来,给当代人以某种告诫和启示。”( 老屯网站简介)
先锋派作家喜欢研究文本的表现形式,而这形式多以西方小说为参照系,如博尔赫斯和卡夫卡的作品。而老屯则独辟蹊径,他将中国传统的话本小说和评书、弹词等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自己甚至也混迹于作品之中,以“阿屯” 为名不时露一小脸,跟读者“唠唠磕” 。对于长篇小说,写作的人都知道,最难写的不是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具有个性的对话。因为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会自行张口说话。最难的反倒是大段的叙事描写。如何写得精彩,抓得住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经常说优秀作家的文字有一种张力,我以为最能表现张力的就在于叙事。老屯除了具用这种张力之外,还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技巧。比如文中有许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的“关子” 。所谓“语入妙时却停止,事当急处偏回翔,众心未厌钱乱撒,残局请终势更张。” ([清]蒋士铨,1725-1785) 。这在西方文学创作中也不乏运用,“遇到紧急关头,叙事便顿一顿。(made a pause when the catastrophe drew near.)” ([英]詹姆斯•莫利阿James Morier,1780-1849) 。
《荒》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叙事,也有一些倒叙和插叙,比如小说开始于小盼儿的“私奔” ,就是插叙。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荒》的节奏感很好,收放自如。前后呼应也好,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与作者的大局观。小说采取了比较传统的全知全能型第三人称,并将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画外音” 放进了小说。“天施露,润地长;工与农,寒暑忙;织罗纱,种稼穑;哺育吾,苦饱尝;忘恩义,性不良;敬百姓,如爹娘……”这首《大荒歌》,共108字。老屯“以《大荒歌》为主线,取其‘荒’ 字以做书名,取其108数以治章节,敞敞亮亮地将吴专员和全区人民为大荒开发事业而艰苦创业的风采写出来……”(《荒》下卷879页)
小说因此被作者有意分为108回。这个数目立刻让人想到《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想到天罡36,地煞72的玄奥分配。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本形式,是一种对传统文本继承改造的有益尝试。这里既然讲到了“种稼穑” ,就不得多说几句。稼穑者,“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王肃,195-256),也就是说,稼为耕种,穑为收获,不能再与“种” 连用。典出《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虽白璧微瑕,但事关作者心爱的主题歌,不得不捡出来,与老屯商榷。《大荒歌》气势宏大,是贯穿小说的理想象征,它的反复出现无疑强化了主旋律,也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坚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巨著,严谨得象一段结构化程序。计算机程序开发新近出现一种方法叫FUSEBOX ,每开发一个网页都按功能整齐地划为四个部分。程序千变万化,但总有迹可循。由此推想,近年来文本方式的探索和流行,恐怕与理工科的方法论研究不无关系。比如拓扑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一篇小说的结构,该是这种位置关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则属于“对象”。这些对象交互作用,可以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故事,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早已确定的。
《荒》从纵的方向看,解放后的大事件几乎都有涉及,从横的方向看,写了百姓众生态。普通农民、小商贩、民办教师、村干部、公社干部、县政府和地委干部尽在其中。因此,《荒》是一部写历史写场景的小说。
二、人物形象
文学是形象的艺术,尤其一部长篇小说,缺乏鲜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历史和场景将是无皮之毛、无本之木。作家的一切思索将无所依附,小说将不成为小说。
鲁迅说:“选题要严,开掘要深。”《荒》力求避免图解概念,而是深刻地摹写人的灵魂。小说写了近百个不同的人物。韩高丽、牛建、小盼儿、吴瑕、郑启峰、白大褂子等主要角色性格鲜明、特征突出。人格的高尚与卑鄙,爱情的纯真与权谋的邪恶,人的忍耐与懦弱、困扰与激动,痛苦与追求,都在作者的笔下潺潺流出。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 说过:“肤浅的意识不能创作出好的小说来!” 正因为这些人性的描写同时具有社会与历史的内涵,小说才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似乎更加灵动。孟仙儿的迂与洒脱、刘三尖子的阴险狠毒,惠小林和白枚的纯朴爱情,简笔勾勒,跃然纸上。宋军生总觉得是他害了韩高丽一家,内心里经常闪现出赎罪的念头。在这里,老屯非常巧妙地借助宋军生的内心折射出普通老百姓在大气候笼罩下的善良、无奈与盲从。反观之下,牛建与年龄经历不相对称的成熟,小盼儿在大结局前感情的突然过渡,似乎还可以写的更细腻、更有说服力一些。
一般来讲,反派人物往往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荒》也不例外,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郑启峰是一个典型的跳梁小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给老屯带来了成功。
三、乡土特色与细节处理
老屯是黑龙江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作家,滋润他的是剽悍的民风和淳朴的乡情。他的艺术修养是黑土地父老乡亲铸就的,他深深懂得广大农民的欣赏美学。因此在表现手法上,他大胆采用评书等明显具有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表达形式,“说屯子话,写屯子文章。”(《老屯自志》) 。有评论家指出,老屯的作品受早期乡土作家周立波和赵树理的影响很深,我深以为然,至少在状物和细节处理上如此。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然而,写几个细节容易,真实的细节,细节的真实却未必。
老屯笔下的人物,在细节中一个个丰满起来,吃饭、走路、睡觉都能看出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情节的丰富性和人物的生动性也就是靠一个个细节支撑起来的。我们且不说正面的细节,仅“盛况空前”这个“打诨插科”的细节,就非常精彩。虽说有点远离主体叙事,但却丰富了小说的可读性,也帮助读者了解“作者”这个人物的性格。老屯参加一个公社劳模会,准备送个镜子祝贺,半道上却把玻璃打碎了。他无奈之下,仍然送到会上,解释说,镜子就剩下个框了,叫“盛况”(剩框),前面没有玻璃空了,叫“空前” 。结果反比送个完整的镜子效果还好。
老屯似乎有用不完的生活细节,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他却并不滥用。有的时候,甚至将很可以煽情的情节低调处理。宋军生在南岗子的第二次讲用,看上去处理得略显单薄。特别是有了对第一次讲用极富冲击力的描述,第二次实在很难写得更好。我当时是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下去的,却被作者一笔代过了。老屯也许是对的,有时候,的确需要大刀阔斧砍去枝蔓,以突显主要线索。这也符合写作的“冰山理论” 。老屯自有他详略调配的主张。
四、方言与小说语言
谈《荒》,不能不谈它的语言。
《荒》的语言生动、形象、多彩多姿,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作品采用东北方言及口语,明白而晓畅,每个人物的语言也都能确切体现每个人的身份、个性及心态。比如孟仙儿说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人物的性格就活龙活现。也许正因为风格太鲜明了,“之乎者也”的举报信就自然而然地被扣到了他的头上。
假如我把《荒》归为一部方言小说,似乎不够准确。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小说几乎通篇使用了东北方言。由于赵本山、黄宏等艺术家的小品表演,东北方言成了家喻户晓的幽默调料。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接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为老屯的方言小说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然而,使用方言写小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想象,一位多年浸淫在规范文字中的作家,采用方言写作会是一件多么别扭的事。而且,方言里的许多词语只有语音,没有文字。于是作家必须自己造出许多词组。而这些造出的词组又必须被人看得懂,尤其是被不熟悉这种方言的人看懂。老屯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我读小说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障碍。
老屯十分注重语言的使用和变化,并不一味“下里巴人” 。例如叙述牛建在牧牛河公社创办新技术养殖试验基地时,老屯使用了非常抒情的“美文” 式语言。但却不仅仅是剥离式的孤立抒情,牛建的心情跟眼前的景色、胸中的抱负以及在这环境下自然联想到的楚霸王的豪言壮语水乳交融地混为一体。
“他一路安步当车,陡步奔行,一路浏览着山光草色,不知不觉已进入卧牛山腹地,穿行于牧牛地中……
这时正置盛夏季节,几场伏雨过后,满大甸子的芦苇荡、樟草溏等竟相生发,只几日的工夫便齐肩没头深浅,茂茂实实的一片连着一片,一望无垠……这大荒叫风这么轻轻地一吹,如海如洋一般,波涛滚滚,汹涌澎湃……
他见了这番景象,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像海燕低翔一般在绿色的海洋中奔跑着……突然,他刹住了脚步,凝视着脚下被踩倒的青草,心不禁颤动起来……多么美丽的绿色,多么旺盛的生命,多么好的肥草沃土啊……可它却一枯一荣,一青一黄,年复一年地默默而生又默默而死……为甚么,到底是为甚么?难道那些神得不能再神的邪说,真像无形魔爪在攫着人们的手脚?他皱着眉想,愚昧呀,可悲啊……
他回头望一望卧牛山,见它在绿波迭逐的草海中,忽而像头奔跑戏耍的牛,忽而又像匹横冲直撞的野兽,真真切切,活灵活现的……他心想,好小子,一切都是你在作祟!啥?你还不服咋的?如果没有你这头神牛哪有这片神荒,哪有这里荒芜,贫穷和愚昧!俺们父老乡亲都叫你给坑苦啦……于是,他胸膛里愤然升腾一股要征服它的力量……
他兴冲冲蹬上山顶,向远处眺望,眼界愈发宽广,心胸愈发开阔,广褒的牧牛地愈发向天远伸展开去,一望无垠……他猛地从神道道的迷惘中清醒过来,幡然领悟到这大荒原本有着同白大褂子从主子那传承的歪理邪说完全相反的神奇之处,有着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神韵。它那宽大的胸怀,厚重的底蕴,富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会儿,司马迁的《史记》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到兮骓不逝’的豪言壮语在他心中响起……他感觉自个儿是力大无比的巨人,使劲地跺跺脚,喊道:
‘噢,神牛叫俺踩在脚下啦!神牛叫俺治服啦……’他一边喊着一边冲下山来…… ”
──摘自《荒》上卷81-82页
感觉到了吗?这就是老屯的语言魅力。
读者集中几天时间,通读一遍小说,也许会发现小说的语言风格前后并不非常统一。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部六十五万字的长篇,作家大概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样断断续续的写作过程中,语言风格有所演变毫不奇怪。我以为,前面的带有更强的个性特征,后面的则技法更加纯熟。
五、装帧
想说一句题外的话:《荒》的装帧十分精美。其封面设计既赏心悦目,又符合小说厚重的内容,尤其那个“荒” 字提得精气神十足。到底是作家出版社。
后记
读《荒》的时候,天上大雪纷飞,壁炉的火焰轻轻地跳着。连续几个静夜,我离开难以割舍的网络,陷入沙发,沉浸在老屯营造的“屯子”世界中,熟悉而又陌生、逼近而又遥远。感谢老屯给了我一次亲切的阅读。
一、主题结构与文本形式
《荒》“以三江平原开发为背景,试图用北大荒中生代的视角和体验还原老一代北大荒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业历史。试图让历史告诉未来,给当代人以某种告诫和启示。”( 老屯网站简介)
先锋派作家喜欢研究文本的表现形式,而这形式多以西方小说为参照系,如博尔赫斯和卡夫卡的作品。而老屯则独辟蹊径,他将中国传统的话本小说和评书、弹词等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自己甚至也混迹于作品之中,以“阿屯” 为名不时露一小脸,跟读者“唠唠磕” 。对于长篇小说,写作的人都知道,最难写的不是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具有个性的对话。因为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会自行张口说话。最难的反倒是大段的叙事描写。如何写得精彩,抓得住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经常说优秀作家的文字有一种张力,我以为最能表现张力的就在于叙事。老屯除了具用这种张力之外,还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技巧。比如文中有许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的“关子” 。所谓“语入妙时却停止,事当急处偏回翔,众心未厌钱乱撒,残局请终势更张。” ([清]蒋士铨,1725-1785) 。这在西方文学创作中也不乏运用,“遇到紧急关头,叙事便顿一顿。(made a pause when the catastrophe drew near.)” ([英]詹姆斯•莫利阿James Morier,1780-1849) 。
《荒》基本上按时间顺序叙事,也有一些倒叙和插叙,比如小说开始于小盼儿的“私奔” ,就是插叙。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荒》的节奏感很好,收放自如。前后呼应也好,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与作者的大局观。小说采取了比较传统的全知全能型第三人称,并将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画外音” 放进了小说。“天施露,润地长;工与农,寒暑忙;织罗纱,种稼穑;哺育吾,苦饱尝;忘恩义,性不良;敬百姓,如爹娘……”这首《大荒歌》,共108字。老屯“以《大荒歌》为主线,取其‘荒’ 字以做书名,取其108数以治章节,敞敞亮亮地将吴专员和全区人民为大荒开发事业而艰苦创业的风采写出来……”(《荒》下卷879页)
小说因此被作者有意分为108回。这个数目立刻让人想到《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想到天罡36,地煞72的玄奥分配。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本形式,是一种对传统文本继承改造的有益尝试。这里既然讲到了“种稼穑” ,就不得多说几句。稼穑者,“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王肃,195-256),也就是说,稼为耕种,穑为收获,不能再与“种” 连用。典出《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虽白璧微瑕,但事关作者心爱的主题歌,不得不捡出来,与老屯商榷。《大荒歌》气势宏大,是贯穿小说的理想象征,它的反复出现无疑强化了主旋律,也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坚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一部结构严谨的巨著,严谨得象一段结构化程序。计算机程序开发新近出现一种方法叫FUSEBOX ,每开发一个网页都按功能整齐地划为四个部分。程序千变万化,但总有迹可循。由此推想,近年来文本方式的探索和流行,恐怕与理工科的方法论研究不无关系。比如拓扑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一篇小说的结构,该是这种位置关系。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则属于“对象”。这些对象交互作用,可以演绎出无穷无尽的故事,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早已确定的。
《荒》从纵的方向看,解放后的大事件几乎都有涉及,从横的方向看,写了百姓众生态。普通农民、小商贩、民办教师、村干部、公社干部、县政府和地委干部尽在其中。因此,《荒》是一部写历史写场景的小说。
二、人物形象
文学是形象的艺术,尤其一部长篇小说,缺乏鲜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历史和场景将是无皮之毛、无本之木。作家的一切思索将无所依附,小说将不成为小说。
鲁迅说:“选题要严,开掘要深。”《荒》力求避免图解概念,而是深刻地摹写人的灵魂。小说写了近百个不同的人物。韩高丽、牛建、小盼儿、吴瑕、郑启峰、白大褂子等主要角色性格鲜明、特征突出。人格的高尚与卑鄙,爱情的纯真与权谋的邪恶,人的忍耐与懦弱、困扰与激动,痛苦与追求,都在作者的笔下潺潺流出。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 说过:“肤浅的意识不能创作出好的小说来!” 正因为这些人性的描写同时具有社会与历史的内涵,小说才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似乎更加灵动。孟仙儿的迂与洒脱、刘三尖子的阴险狠毒,惠小林和白枚的纯朴爱情,简笔勾勒,跃然纸上。宋军生总觉得是他害了韩高丽一家,内心里经常闪现出赎罪的念头。在这里,老屯非常巧妙地借助宋军生的内心折射出普通老百姓在大气候笼罩下的善良、无奈与盲从。反观之下,牛建与年龄经历不相对称的成熟,小盼儿在大结局前感情的突然过渡,似乎还可以写的更细腻、更有说服力一些。
一般来讲,反派人物往往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荒》也不例外,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郑启峰是一个典型的跳梁小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给老屯带来了成功。
三、乡土特色与细节处理
老屯是黑龙江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作家,滋润他的是剽悍的民风和淳朴的乡情。他的艺术修养是黑土地父老乡亲铸就的,他深深懂得广大农民的欣赏美学。因此在表现手法上,他大胆采用评书等明显具有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的表达形式,“说屯子话,写屯子文章。”(《老屯自志》) 。有评论家指出,老屯的作品受早期乡土作家周立波和赵树理的影响很深,我深以为然,至少在状物和细节处理上如此。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指出:“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然而,写几个细节容易,真实的细节,细节的真实却未必。
老屯笔下的人物,在细节中一个个丰满起来,吃饭、走路、睡觉都能看出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入微。情节的丰富性和人物的生动性也就是靠一个个细节支撑起来的。我们且不说正面的细节,仅“盛况空前”这个“打诨插科”的细节,就非常精彩。虽说有点远离主体叙事,但却丰富了小说的可读性,也帮助读者了解“作者”这个人物的性格。老屯参加一个公社劳模会,准备送个镜子祝贺,半道上却把玻璃打碎了。他无奈之下,仍然送到会上,解释说,镜子就剩下个框了,叫“盛况”(剩框),前面没有玻璃空了,叫“空前” 。结果反比送个完整的镜子效果还好。
老屯似乎有用不完的生活细节,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他却并不滥用。有的时候,甚至将很可以煽情的情节低调处理。宋军生在南岗子的第二次讲用,看上去处理得略显单薄。特别是有了对第一次讲用极富冲击力的描述,第二次实在很难写得更好。我当时是怀着期待的心情看下去的,却被作者一笔代过了。老屯也许是对的,有时候,的确需要大刀阔斧砍去枝蔓,以突显主要线索。这也符合写作的“冰山理论” 。老屯自有他详略调配的主张。
四、方言与小说语言
谈《荒》,不能不谈它的语言。
《荒》的语言生动、形象、多彩多姿,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作品采用东北方言及口语,明白而晓畅,每个人物的语言也都能确切体现每个人的身份、个性及心态。比如孟仙儿说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人物的性格就活龙活现。也许正因为风格太鲜明了,“之乎者也”的举报信就自然而然地被扣到了他的头上。
假如我把《荒》归为一部方言小说,似乎不够准确。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小说几乎通篇使用了东北方言。由于赵本山、黄宏等艺术家的小品表演,东北方言成了家喻户晓的幽默调料。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接近,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为老屯的方言小说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然而,使用方言写小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想象,一位多年浸淫在规范文字中的作家,采用方言写作会是一件多么别扭的事。而且,方言里的许多词语只有语音,没有文字。于是作家必须自己造出许多词组。而这些造出的词组又必须被人看得懂,尤其是被不熟悉这种方言的人看懂。老屯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我读小说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障碍。
老屯十分注重语言的使用和变化,并不一味“下里巴人” 。例如叙述牛建在牧牛河公社创办新技术养殖试验基地时,老屯使用了非常抒情的“美文” 式语言。但却不仅仅是剥离式的孤立抒情,牛建的心情跟眼前的景色、胸中的抱负以及在这环境下自然联想到的楚霸王的豪言壮语水乳交融地混为一体。
“他一路安步当车,陡步奔行,一路浏览着山光草色,不知不觉已进入卧牛山腹地,穿行于牧牛地中……
这时正置盛夏季节,几场伏雨过后,满大甸子的芦苇荡、樟草溏等竟相生发,只几日的工夫便齐肩没头深浅,茂茂实实的一片连着一片,一望无垠……这大荒叫风这么轻轻地一吹,如海如洋一般,波涛滚滚,汹涌澎湃……
他见了这番景象,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像海燕低翔一般在绿色的海洋中奔跑着……突然,他刹住了脚步,凝视着脚下被踩倒的青草,心不禁颤动起来……多么美丽的绿色,多么旺盛的生命,多么好的肥草沃土啊……可它却一枯一荣,一青一黄,年复一年地默默而生又默默而死……为甚么,到底是为甚么?难道那些神得不能再神的邪说,真像无形魔爪在攫着人们的手脚?他皱着眉想,愚昧呀,可悲啊……
他回头望一望卧牛山,见它在绿波迭逐的草海中,忽而像头奔跑戏耍的牛,忽而又像匹横冲直撞的野兽,真真切切,活灵活现的……他心想,好小子,一切都是你在作祟!啥?你还不服咋的?如果没有你这头神牛哪有这片神荒,哪有这里荒芜,贫穷和愚昧!俺们父老乡亲都叫你给坑苦啦……于是,他胸膛里愤然升腾一股要征服它的力量……
他兴冲冲蹬上山顶,向远处眺望,眼界愈发宽广,心胸愈发开阔,广褒的牧牛地愈发向天远伸展开去,一望无垠……他猛地从神道道的迷惘中清醒过来,幡然领悟到这大荒原本有着同白大褂子从主子那传承的歪理邪说完全相反的神奇之处,有着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神韵。它那宽大的胸怀,厚重的底蕴,富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这会儿,司马迁的《史记》中‘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到兮骓不逝’的豪言壮语在他心中响起……他感觉自个儿是力大无比的巨人,使劲地跺跺脚,喊道:
‘噢,神牛叫俺踩在脚下啦!神牛叫俺治服啦……’他一边喊着一边冲下山来…… ”
──摘自《荒》上卷81-82页
感觉到了吗?这就是老屯的语言魅力。
读者集中几天时间,通读一遍小说,也许会发现小说的语言风格前后并不非常统一。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部六十五万字的长篇,作家大概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这样断断续续的写作过程中,语言风格有所演变毫不奇怪。我以为,前面的带有更强的个性特征,后面的则技法更加纯熟。
五、装帧
想说一句题外的话:《荒》的装帧十分精美。其封面设计既赏心悦目,又符合小说厚重的内容,尤其那个“荒” 字提得精气神十足。到底是作家出版社。
后记
读《荒》的时候,天上大雪纷飞,壁炉的火焰轻轻地跳着。连续几个静夜,我离开难以割舍的网络,陷入沙发,沉浸在老屯营造的“屯子”世界中,熟悉而又陌生、逼近而又遥远。感谢老屯给了我一次亲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