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cart
新人
- 注册
- 2003-05-24
- 消息
- 3,477
- 荣誉分数
- 31
- 声望点数
- 0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伪军。这也是世人皆知的中华民族最大的耻辱之一。
根据战后统计,8年抗日,国M党中央委员投敌的有20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帅投敌58人,投敌的正规军队达58万,竟是80万皇协军的62%。《张宏志:中日战三部曲》
58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告诉大家在1944年前,八路军的人数在百团大战前是40万,百团大战以后是30万
在1945年4月朱德在七大上做著名报告《论解放区战场》提到“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全军总数计九十一万正规军”。
具体明细为:
1939年 何行健 國民黨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 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1939年 蔡雄飞 晋绥军副师长 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1941年2月 李长江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 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1941年2月 丁丛堂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顾秀五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陈才初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秦庆霖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范杰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杨仲华 國民黨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2月 刘月亭 新编第5军副军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5月 公秉藩 國民黨第30师师长 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941年6月 毕泽宇 國民黨第69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2年2月 赵瑞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2月 杨诚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4月 孙良诚 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 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942年4月 王清浣 新编第6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赵云祥 新编第30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陈光然 新编第181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黄贞泰 新编第13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郭俊峰 特务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丁树本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夏维礼 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孙玉田 警备处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6月 徐继泰 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 率所部投敌
1942年6月 景顺阳 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1月 吴化文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 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1943年1月 于怀安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宁春林 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吕其赓 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2月 厉文礼 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 本人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王劲哉 國民黨第128师师长 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1943年2月 赵天时 國民黨第38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任兰圃 國民黨第38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薛豪平 國民黨第38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潘胜富 國民黨独立第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景华 國民黨独立第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张海平 國民黨独立第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振东 國民黨独立第5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李德兴 國民黨独立第128师参谋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吴漱泉 國民黨第351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韩子乾 國民黨第113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3月 金亦吾 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孙殿英 新编第5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张良才 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5月 庞炳勋 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 与孙殿英联名通电 判国投敌
1943年5月 赵星彩 第24集团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李震汾 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侯如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于光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志稀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冯养田 新编第5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克友 暂编第3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庆 暂编第3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廷英 暂编第4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亭 暂编第4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齐子修 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5月 邱吉胜 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6月 荣子恒 苏鲁战区鲁南112师副师长兼334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6月 刘景良 山东保安第4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7月 陈孝强 國民黨预备第8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4年9月 贺凯宪 渝方陈又新军所属第2旅旅长 率所部4个团12000人于河南投敌
从1941年-1945年9月,除1944年春日军重新向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一次带战略性的进攻外,正面战场只进行了几次有限规模的局部作战,其间并没有其它重大战事发生。此外,由于日本急欲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对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一打一拉的策略,以促成蒋介石、汪精卫合流,达到“以华治华”的图谋,因而在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影响下,国民党内的“曲线救国”理论甚嚣尘上,导致国民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充当伪军,配合日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在这样长的时间内,侵华日军的主力主要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
从战略相持阶段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战场转移到南太平洋战场,对中国战场采取巩固其占领区的方针,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特务活动的所谓“总力战”’,采取连续“扫荡”、“蚕食”、“清乡”、“治安强化”以及“囚笼政策” 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企图彻底毁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伪军14.5万人,达100%。1940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共产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的约40余万人(不含侵占东北的日军),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清乡”,企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了占侵华日军58%的约35万人、伪军90%的约73.5万人。
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1944年,国民党军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一号作战)中,全线大溃败,丢失了豫、湘、桂等省大部和洛阳、长沙、桂林等146个大小城市。而华中、华北、华南敌后战场解放区军民则已普遍向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歼灭敌人,收复失地,把日伪军进一步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
根据战后统计,8年抗日,国M党中央委员投敌的有20人,旅长、参谋长以上高级将帅投敌58人,投敌的正规军队达58万,竟是80万皇协军的62%。《张宏志:中日战三部曲》
58万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告诉大家在1944年前,八路军的人数在百团大战前是40万,百团大战以后是30万
在1945年4月朱德在七大上做著名报告《论解放区战场》提到“我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全军总数计九十一万正规军”。
具体明细为:
1939年 何行健 國民黨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 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1939年 蔡雄飞 晋绥军副师长 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1941年2月 李长江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 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1941年2月 丁丛堂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顾秀五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陈才初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秦庆霖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范杰 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 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 杨仲华 國民黨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2月 刘月亭 新编第5军副军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1年5月 公秉藩 國民黨第30师师长 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941年6月 毕泽宇 國民黨第69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2年2月 赵瑞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2月 杨诚 國民黨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 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942年4月 孙良诚 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 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942年4月 王清浣 新编第6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赵云祥 新编第30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陈光然 新编第181师师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黄贞泰 新编第13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郭俊峰 特务旅旅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丁树本 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夏维礼 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 孙玉田 警备处长 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6月 徐继泰 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 率所部投敌
1942年6月 景顺阳 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1月 吴化文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 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1943年1月 于怀安 國民黨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宁春林 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1月 吕其赓 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 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1943年2月 厉文礼 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 本人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王劲哉 國民黨第128师师长 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1943年2月 赵天时 國民黨第38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任兰圃 國民黨第38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薛豪平 國民黨第38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潘胜富 國民黨独立第1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景华 國民黨独立第2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张海平 國民黨独立第3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苏振东 國民黨独立第5旅旅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李德兴 國民黨独立第128师参谋长 随王劲哉投敌
1943年2月 吴漱泉 國民黨第351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2月 韩子乾 國民黨第113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3月 金亦吾 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孙殿英 新编第5军军长 率所部投敌
1943年4月 张良才 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 率所部投敌
1943年5月 庞炳勋 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 与孙殿英联名通电 判国投敌
1943年5月 赵星彩 第24集团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李震汾 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侯如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于光辉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志稀 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冯养田 新编第5军参谋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杨克友 暂编第3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庆 暂编第3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廷英 暂编第4师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王瑞亭 暂编第4师副师长 随庞孙投敌
1943年5月 齐子修 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 被俘投敌
1943年5月 邱吉胜 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 被俘投敌
1943年6月 荣子恒 苏鲁战区鲁南112师副师长兼334旅旅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6月 刘景良 山东保安第4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3年7月 陈孝强 國民黨预备第8师师长 率所部全部投敌
1944年9月 贺凯宪 渝方陈又新军所属第2旅旅长 率所部4个团12000人于河南投敌
从1941年-1945年9月,除1944年春日军重新向国民党正面战场作了一次带战略性的进攻外,正面战场只进行了几次有限规模的局部作战,其间并没有其它重大战事发生。此外,由于日本急欲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对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一打一拉的策略,以促成蒋介石、汪精卫合流,达到“以华治华”的图谋,因而在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影响下,国民党内的“曲线救国”理论甚嚣尘上,导致国民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充当伪军,配合日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在这样长的时间内,侵华日军的主力主要是对着解放区作战的。
从战略相持阶段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战场转移到南太平洋战场,对中国战场采取巩固其占领区的方针,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及特务活动的所谓“总力战”’,采取连续“扫荡”、“蚕食”、“清乡”、“治安强化”以及“囚笼政策” 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企图彻底毁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伪军14.5万人,达100%。1940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47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1941年至1942年,日军更加强调集中力量打击共产党,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的约40余万人(不含侵占东北的日军),对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清乡”,企图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到1943年冬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时,敌后解放区战场还抗击了占侵华日军58%的约35万人、伪军90%的约73.5万人。
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1944年,国民党军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一号作战)中,全线大溃败,丢失了豫、湘、桂等省大部和洛阳、长沙、桂林等146个大小城市。而华中、华北、华南敌后战场解放区军民则已普遍向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歼灭敌人,收复失地,把日伪军进一步压缩到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