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既有那个英雄,也有混蛋王八 Z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英雄出殡万人送行 出事时百人围观 跪求无人救(组图)

文章来源: 新京报 于 2009-10-28 19:53:43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英雄出殡万人送行 出事时百人围观跪求无人救(组图) 新京报

  
22973063.jpg


  陈及时1990年3月生,湖北通山人,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0901班,率先跳入江中救人,被暗流卷走

  
22973062.jpg


  何东旭1991年3月生,湖北枝江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技术专业5091班,搭人梯脚滑落入水中溺亡

  
22973061.jpg


  方招1989年10月生,湖北罗田人,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技术专业5091班,搭人梯救走,落水溺亡

  3学生被追授荣誉称号,荆州数万市民送行;事发时岸边同学曾跪求渔船相助无果

  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提不想……

  19岁的姜梦淋最近常失眠,她感觉这一切像梦一样,生命和梦仿佛只有一步之遥,“梦里,何东旭笑得好憨,好傻。”

  10月28日上午10点,为救落水少年而丧生的长江大学学生何东旭、陈及时与方招的追悼会在荆州市第二殡仪馆举行。

  数万群众从四方自发而来,肃穆而立,不论年龄,不论职业,均面带悲伤。

  “我们都是英雄父母的儿女”、“英雄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这些条幅伴着菊花,堆满灵堂。

  灵堂前,同去下水救人的姜梦淋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电专业的53名同学手挽手,肩并肩,排成梯形,每个人脸上都是泪水。

  “我想告诉他们,我们的生命在4天前已融为一体”,对着逝者的照片姜梦淋轻声说。

  “美丽陷阱”旁野炊

  长江边的宝塔湾被荆州人称为“美丽杀手”,每年有人戏水溺亡;长江大学学生来此处野炊

  10月24日上午十点多,荆州市长江荆江段的宝塔湾沙滩,微风,江水无声。阳光轻柔洒在宽阔的沙滩上,闪烁一片炫目的光。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广电专业30多名大一新生正在此野炊。

  因为H1N1流感的暴发,学校取消了包括军训在内的所有集体活动。那天,是他们自9月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集体活动。

  “是我提议的,正好赶上周六,天气又好。所有人都欢欣鼓舞。”09级广电一班班长姜梦淋对记者说。

  宝塔湾,这片海滩常被荆州当地人形容为“美丽的杀手”或“美丽陷阱”。

  美丽,是因为这个占地接近4平方公里的沙滩非常平坦,是整个荆江段少数几个可以观赏长江沿岸风光的平滩。

  但这个湾地势非常险恶。岸浅,而离岸不足10米远就是很深的河沟,沟里水流是暗流,且非常湍急。

  “人一掉进去很难上来。”常年在长江宝塔湾锻炼的韩先生说。

  据当地宣传部门透露,每年此处因游泳戏水而淹死的人都有5、6起,“仅我们宝塔湾游泳俱乐部自2003年至今就义务救出游客100多人。”

  在宝塔湾,立着一块标志危险的牌子。据当地人说,这是今年7月刚立的。

  姜梦淋对这块牌子并未注意,只是和同学们沉浸在野炊的欢乐中。

  3个小时的野炊结束后,大家自由活动,有的三五成群追逐嬉闹,有的在江岸边闲谈漫步,还有几个赤脚站在水里互相洒水。

  姜梦淋在和何东旭说话。何东旭是班上的体育委员。

  事后回忆,姜梦淋觉得那天自两点以后就开始进入梦境,一个噩梦,至今未醒。

  救人者成为被救者

  李佳隆救落水少年时无暇顾及自己不识长江水性,且无救人经验,在水中失去意识

  10月24日,2点10分,突然有人喊,“有人落水了”。

  随后传来呼救声。

  距姜梦淋不足100米的江湾处两名少年在水中挣扎浮沉。因为周末,当天在宝塔湾观光的游客很多,迅速围拢了100多名群众,但没有人下水施救。

  正在水中嬉闹的李佳隆距少年落水处只有50米。

  听到呼救声,他飞奔而至,分开人群,连牛仔裤都没来得及脱就跳入水中,向落水少年游去。

  几乎与此同时,陈及时也和衣跳入水中,逆流而上向另一名少年游去。

  陈及时是长江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当时正和同学在宝塔湾一处游船样式的饭店吃饭。

  李佳隆是09广电专业年龄最小的学生,身体最瘦弱。这名来自贵阳的17岁少年之前从没在游泳池之外游过泳。

  
22973060.gif


  10月26日,江滩边摆放的鲜花寄托着人们对年轻英雄的怀念。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摄

  
22973059.gif


  10月28日上午,湖北荆州市数万市民送别救人溺亡的大学生。陈卓 摄

  教育部日前决定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当时怎么想的?当时什么都没想,就是想救人,要救出少年”,李佳隆后来对记者说,“陈及时所在的基建学院在另一个校区,我们素不相识”。

  在水中,李佳隆拖住一名少年,同时被少年紧紧抱住,动弹不得。

  “牛仔裤也吸水,双腿越来越重,游泳的动作越来越僵硬,我感觉到,江水下面暗流汹涌,仿佛有漩涡将我向下拉。”李佳隆说。

  李佳隆决定放弃营救,先游回岸边,但此时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当时我想过坚持,一定要坚持住,但最后大脑都迷糊了。我和少年离岸边已经很近了,我知道我坚持不了了,就大喊我不行了,然后就没意识了”。

  姜梦淋说,李佳隆从跳水救人到喊不行也就是5分钟,随后方招和徐彬程迅速地跳入江水。

  方招去救李佳隆,徐彬程则游向落水少年,将其拖出水面送到岸边,方招也将李佳隆救上岸。

  “此时我们已经看不见陈及时了,只见那个少年还在水中挣扎”。姜梦淋说。

  李佳隆上岸后,已口吐白沫人事不省,有同学迅速拨打120,将其送到医院输液。

  人梯断裂,8人落水

  方招、何东旭等自发手挽手搭人梯救少年,2人位列最前,落水后未能被冬泳老人救起

  “李佳隆上岸后,方招和徐彬程决定再次返回水中救人。”姜梦淋说,当时围观的人群大概有200多人,没人下水营救。

  姜梦淋还记得,120来拉李佳隆的时候说,这里水下地形复杂,暗流汹涌,每年宝塔湾都会淹死好多人。

  “我们排人梯时没有人组织,也没人提议,就自发地手拉手,挽着向深水处走去,想救回少年。”姜梦淋说。

  方招、何东旭和姜梦淋都排在人梯的最前面。

  突然何东旭脚下一滑,人梯瞬间断裂。姜梦淋等8名同学落水。围观的人群一阵惊呼,岸上的学生哭做一团,叫喊救命。

  “我在水里也就是几分钟,落水后,我极力告诉自己要冷静,努力回忆在游泳馆中学习的游泳姿势,可是大脑一片空白。”姜梦淋说,后来她被冬泳锻炼的老人救起。

  杨天林、韩德元和鲁德忠是宝塔湾冬泳俱乐部的三名老队员。当时,他们正在附近锻炼,闻讯赶来,入江施救。

  “距离事发处有100多米,我们跑过来也就几分钟。但长江水是浑浊的,人一旦沉水我们在水里根本看不见,沉水者很难幸存。”61岁的杨天林对记者说。

  因为受过专业的游泳和救人训练,鲁德忠找来几个救生圈扔下去,他和韩德元、杨天林很快就救出了6名大学生和那名落水少年。

  而方招、何东旭则被水冲走。而陈及时更是不知去向了。

  姜梦淋被冬泳队老人救起后,老人告诉她那之前救人的三名同学可能救不上来了,“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声,就蒙了”。

跪求渔船救人

  参与救人的同学说,少年落水处有渔船,他们求其救人,船主说,活人不救,只捞尸体

  “我们开始报警,110、119和120都拨了。”姜梦淋说,消防队队员来了后,说他们也不是专门的搜救队,救不了。

  李佳隆事后说,在两个少年落水不足5米的地方就停着一艘机械渔船,20米处有一家叫蓝色家园的水上渔船改装的饭店。

  “我们同学都给渔船的老板跪下了,求他们看能否捞救方招三人,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当天参与人梯救人的一名同学说,“当时老板说了,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

  “我们同学落水遇难后,能有人给我们扔几个救生圈,就不会有人牺牲。”姜梦淋说。

  荆州市冬泳队的队长王珏对记者证实了当天大学生向渔船下跪求救遭到拒绝的事。

  参与救人的韩德元说,“如果那艘渔船施救,没有人会死亡”。

  “宝塔湾地带落水遇难很多,于是就经常有些渔船停在附近,以打捞牟利,”韩德元说,“价格很高,一般不救活人,捞尸体,价格在一万多,晚上更高”。

  “现在救人能捞一句谢谢就不错了,而且落水的大多是少年,救出后都不敢给家长说,哪还敢向家人要钱,现在已经形成一个民间牟取暴利的打捞队,专靠此发财。”韩德元解释说。

  记者到离事发地不远的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分局水上派出所了解当天学生报警情况。

  王玉秀告诉记者,宝塔湾附近的确存在一群人,专靠打捞落水者尸体牟取暴利的民间搜救队,“救人不是义务,他坚持不救,政府也没办法。”

  28日,记者向宝塔湾停靠的两艘渔船求证收钱捞人的事,两位船主均予以否认,称当天船未在宝塔湾。

  王玉秀说,水上派出所接到学生报警后,派警员去了现场。他们看大学生都上岸了,也就走了。

  “我们主要职责还是巡逻治安,宝塔湾乃至荆州市并没有一支专门的搜救队”。王玉秀说。

  记者了解到该水上派出所管辖宝塔湾等荆州长江段治安,连王玉秀一共7名警察,其中4人超过50岁,“平均年龄就是50,人少,精力也不行,事发当天我们的警员正好在别的江段巡逻,如早发现应不会出人命”。

  冬泳队的活动室是一个蓝色的小铁皮屋,壁上挂着一个铜牌“宝塔湾搜救基地”,创办者是王珏。

  王珏是长江边长大的,深谙长江水性。他也知道周边少水上巡逻的,就组织了一批爱好游泳的退休老人平时锻炼,有人遇难则义务救助。

  “我们的队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精力也有限,但能做一点算一点。”王珏说。

  三少年未竟的梦

  陈及时梦想住进自己设计的屋子;方招想成为明星;何东旭想当篮球巨星。同学回忆时唏嘘不已

  事发后,教育部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并追授了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时间重新来过一百次,陈及时都会选择跳水救人”26日,陈及时的同学董烨君称,“他是个特别上进充满集体荣誉感的人,敢于承担责任”。

  董烨君比陈及时大一岁,两人即是老乡又是高中同班同学。

  董烨君说,陈及时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能住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他家很贫穷,父母都是农民,有个姐姐和妹妹,家里靠种地养殖为生,因为他父亲39岁才有他,所以取名及时”。

  “他说过他虽不是党员,但他时刻愿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陈及时的大学同学对记者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中很多房子倒塌,那么多同胞遇难,陈及时希望自己以后能建造更坚固的房子,即使碰到地震也不会有那么多伤亡。

  方招是广电专业公认的“班马“,班里的白马王子。

  方招最好的好朋友徐彬程对记者说,方招想成为明星,“他们学院正在拍一部青春偶像励志剧,就是说一个现在的90后,乐观向上不抛弃不放弃,执著自己的理想最后成功的故事”。

  “如果24号不出事,我们25号就开拍了,他是我们的主人公。”徐彬程说。

  提及何东旭的梦想,班长姜梦淋则笑弯了眉梢,“他想成为科比那样的篮球巨星”。

  “他是一个比较绅士的人,他经常会帮助女同学打水,拎东西,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男生嘛,应该绅士,应该保护你们女生”姜梦淋说,救人那天,何旭东本来是站在人梯的后面,但他说自己壮力气大,主动站到我前面,才被水冲走的。

  荆州万人送别

  有母亲打条幅“儿子们,一路走好!不相识的母亲为你送行!”一些市民送了一程又一程

  10月28日,9点12分,三位大学生的灵堂前。在家长的陪同下,被救少年张志鹏、陈天亮来到遗像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痛哭失声,“三位哥哥,你放心的走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做一个像你们一样优秀的人,你们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跪在地上,张志鹏和陈天亮恭恭敬敬地将两捧菊花,放在三位哥哥的脚下。

  上午10时,三位大学生的追悼会正式开始。由荆州市委副书记傅立民主持,长江大学党委书记张忠家致悼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打来电话,委托长江大学和荆州市委、市政府,看望慰问三位英雄的家属,并送上慰问金。

  荆州数万市民来到灵堂。

  有四位母亲打着一个条幅“儿子们,一路走好!不相识的母亲为你送行!”其中一位母亲郭春香哽咽着介绍,她们四个母亲本来不认识,都是自发来看他们最后一眼的。

  在从荆州殡仪馆去八岭山火葬场火化的路上,一些市民自发送了一程又一程,300多辆的士和私家车,也是一路相送。

  下午1时许,三位英雄的骨灰由其家人分别带回了家乡。

  临行时,陈及时年过半百的父亲陈崇香拉着记者的手泣不成声。陈父说,“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遇难经过

  ●10月24日下午2点,长江荆州段,两少年落水

  ●大学生李佳隆入水救少年陈天亮,遇暗流并感体力不支

  ●大学生陈及时游向另一少年张志鹏,被浪卷走

  ●大学生方招入水救出李佳隆,徐彬程入水救出陈天亮

  ●10余大学生搭人梯救张志鹏,人梯被浪打散,8名学生落水

  ●冬泳队队员闻讯入水,救起6名大学生和张志鹏

  ●方招、何东旭、陈及时相继沉入长江水底遇难

  遇难背后

  ●事故地只有一块警示牌;若有更多防护措施,此次事故可能不会发生。

  ●事发处江中有一渔船;若船上人员先对少年施救,事故可能也不会发生。

  ●救人学生多不熟悉江中水性,只在泳池练习;若大学生有更多水中急救常识,事故可能也不会发生
 
....

遇难背后

  ●事故地只有一块警示牌;若有更多防护措施,此次事故可能不会发生。

  ●事发处江中有一渔船;若船上人员先对少年施救,事故可能也不会发生。

  ●救人学生多不熟悉江中水性,只在泳池练习;若大学生有更多水中急救常识,事故可能也不会发生
 
是啊。。。

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既有那个英雄,也有混蛋王八
 
荆楚大地,英雄辈出!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A95363AB09C13122D65C089AA762C5C5.jpg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三位英雄的壮举,已成为同学们见义勇为的动力 记者叶茂林摄

  本报首席记者钟楠 记者王功尚 刘汉泽 王孝武

  20年内,长江大学先后涌现出3个影响全国的见义勇为个人和群体(本报昨日报道);长江大学所在的荆州也是座英雄的城市,这里8年来就有15名义士英勇牺牲;而放眼湖北,在这片荆楚大地上,更是英雄辈出,14年间,已经有1200多位见义勇为的义士受到表彰。

  在荆州古城新南门,有一座关帝庙。关羽驻守荆州20年,这位“忠、义、仁、勇”的化身,荆州人一直把他当成“荆州第一任市长”。

  张其宽说,在“10·24”英雄群体中,少年落水了大学生来救、大学生救人遇险,冬泳队员来救,形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救援链”,普通市民的大义与大爱在这个事件中,集中地体现了出来。

  为什么见义勇为在这个城市蔚然成风?张其宽说,自古以来,荆州就有崇尚关公忠义仁勇的传统,成为见义勇为最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现在,荆州市的中小学里,学习英雄事迹已成为必修课。

  张其宽表示,各界对英雄的悼念和缅怀,是对社会正气的弘扬,相信在英雄的感召下,会涌现出更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
 
请问那几位常年在那里救人的游泳队大爷得到什么奖励了么。。。
 
不可以这样说啊,兄弟。。

常年救人的游泳队大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奖励去救人的;那三个孩子也不是因为想要得到这么多荣誉而去救人且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但是他们不幸的牺牲了,所有这些不过是一种安慰生者和纪念逝者而已,其实对于他们而言能意味着什么呢。。


请问那几位常年在那里救人的游泳队大爷得到什么奖励了么。。。
 
平日不相闻,危难见真情。

携手同搏击,救童江水中。

壮哉众学子,惜哉三英雄。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存。
 
湖北三位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渔民见死不救被证实


<湖北三位大学生救人溺亡》追踪

  见习记者 冯志刚

  湖北三位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又掀波澜。

  网上所发“渔民讨价还价后救人”的帖子(见快报29日第18版),被多位参与救人者证实是真的。

  昨天,长江大学向快报透露,学校支付的捞尸费“在上万元”,另据当地警方介绍,目前初步排除现场渔民涉嫌敲诈。

  “连个救生圈都不肯丢过来”

  昨天,几家门户网站公布了湖北大学生人梯救人现场照片,拍摄者陆先生证实,当时他确实看到有学生哀求船主救人,但是船主说“给钱才行”。

  另据荆州市冬泳队队长王珏(参加救人者之一)向媒体披露:在大学生救人现场溺水后,附近两条小船上渔民不但不参与救人,还跟学校领导就打捞费讨价还价,最终学校付了钱后渔民才帮助打捞了英雄遗体。

  “我们要说出真相,让大家看看这些人丑陋的面孔”。昨天下午,一度“缄默”的荆州市冬泳队队员杨天林接受快报采访时,详细披露了事发经过:

  当时他们听到附近有人喊救命,跑过去后,看见好几个人在水里挣扎。

  杨天林和其他队员跳进水里,救起六个孩子(后来证实是长江大学参与救人的6位大学生),正当他们感到体力不支时,又听到岸上学生大喊:“还有三个,还有三个(就是后来牺牲的三个大学生)。”

  杨天林说,离学生落水六七米处有一家由渔船改装的“水上饭店”,另外,20米处还停着一艘小渔船。

  “我朝‘水上饭店’喊了几声,站在船边一男子根本不理会,甚至连个救生圈都不肯丢过来。”杨天林说,学生们也向船主求救,甚至有人给他们下跪,但是对方没有理睬。

  另据媒体报道,当天参与救人的一名同学说,“当时老板说了,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

  “这些人就是在发死人财。”冬泳队队长王钰愤愤不平地说。

  长江大学:我们付了上万元

  “我是后来才知道有老师和学校领导给了他们钱的。”昨天下午,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对自己曾发布的不实信息表示歉意。

  28日,他在接受快报采访时,否认“渔民讨要打捞费”的网上传言。

  李玉泉解释说,当时之所以否认,是因为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学生都已经死了,颂扬他们的英雄事迹才是最主要的。”

  至于给了渔民多少钱,李玉泉说,因为当时事发突然,钱都是老师和到场的校领导临时凑的,到底给了多少还在统计中,“但应该在上万元……送到了两个渔民手上。”

  派出所:初步排除敲诈

  昨天下午3时,记者联系上荆州市公安局沙市分局水上派出所王所长。他说,两个渔民正在派出所接受调查,“收了钱是肯定的,我们现在调查是不是存在敲诈行为。”

  晚上7时许,记者再次联系上王所长,他称经过调查,初步排除了渔民敲诈的可能性,“当时学校可能救人心切,所以出钱请他们打捞。”

  律师:应该用口水淹死他们

  渔民讨价还价后才打捞尸体,算不算敲诈?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一来对此予以否认。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他说,从目前看来,这些犯罪条件渔民都不符合。

  “我们国家法律确实没有规定那些渔民必须救人。”他说,但在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如果遇到这样的危急情况,有能力而不去帮助者,将会受到一定惩罚。

  “国外的做法可以借鉴,以此来约束那些‘不自觉的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而从道德层面,陈律师对渔民的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他们触及了做人最基本的底线,如果真的像报道所说见死不救的话,这些人应该被口水淹死。”
 
1983年左右的时候,第四军医大的一名大学生跳进粪坑去救掏粪工的事情。当时大学里还在讨论“一名大学生救老农是不是值得”的讨论。我当年说这位军医大的学生死得很不值得,因为他根本没有常识更不用说他的医学知识了。当年我为一些小话付出了一些政治上的代价。

现在,这种事情又发生了。我不敢说是不值得了。

但是,想想看这二十几年都过去了。还依靠这种靠大家临死发挥的方式对吗?消防、救护人员哪里去了,有没有呢?

20几年前国内通信和交通尚不发达,发生了情有可原。而现在发生这种事情就是对一些人沉醉的“太平盛世”一个响亮的耳光!
 
1983年左右的时候,第四军医大的一名大学生跳进粪坑去救掏粪工的事情。当时大学里还在讨论“一名大学生救老农是不是值得”的讨论。我当年说这位军医大的学生死得很不值得,因为他根本没有常识更不用说他的医学知识了。当年我为一些小话付出了一些政治上的代价。

现在,这种事情又发生了。我不敢说是不值得了。

但是,想想看这二十几年都过去了。还依靠这种靠大家临死发挥的方式对吗?消防、救护人员哪里去了,有没有呢?

20几年前国内通信和交通尚不发达,发生了情有可原。而现在发生这种事情就是对一些人沉醉的“太平盛世”一个响亮的耳光!

wo cao,你觉得在每个粪坑边上都该配一个救生员?中国人多也没多到那个程度阿。要是你不小心掉到水里了,我肯定最快速度跑到最近的警察局报警。
 
救人要有方法。

你的方法很正确。如果有手机,请准确描述我落水的地方。。。

谢谢你跑到警察局。不过,警察局的人都去喝喜酒了。我是死定了。。。。
 
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落水,船老板拴着救人者遗体讨价还价
1257229481512_26814.jpg

绳子栓着的,是被打捞上来的三个已亡大学生中的一个。 不知其父母看到这幅照片,是如何悲愤?!

这是出过“龙梅”“玉容”的国家,也是出国“焦裕禄”,“张思德”和“雷锋”的中国。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灌输了30年后,良民也会变刁民。
 
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落水,船老板拴着救人者遗体讨价还价
1257229481512_26814.jpg

绳子栓着的,是被打捞上来的三个已亡大学生中的一个。 不知其父母看到这幅照片,是如何悲愤?!

这是出过“龙梅”“玉容”的国家,也是出国“焦裕禄”,“张思德”和“雷锋”的中国。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灌输了30年后,良民也会变刁民。

这都是托党的福!再过几年,大学生也不救人了,在江边帮渔船找落水的,并负责讲价,时髦的词儿叫中介。。。
 
荆州市天价打捞幕后罢手调查

恐吓渔民垄断打捞业务钱不到位绝不捞人

早报特派记者 简光洲 发自湖北荆州

“ 只救死的不救活的”、“钱不到后就不能救人”,在12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溺亡后,一个被外号“波儿”控制的打捞组织放出的这些狠话与学生的义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话也引发了当地群众及网友的普遍不满,有网友主张对这个见死不救的打捞组织进行人肉搜索。

记者在荆州的多日采访了解到,事发时对三名大学生尸体进行打捞的就一外名为“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的组织垄断了当地的打捞尸体业务,当地的渔民如果私自打捞就会受到恐吓甚至被砸船。

而这个通过这种如此途径垄断业务的打捞公司则向落水者家属漫天要价,而动辄一万多元的高额打捞费用让也让当地渔民感叹说,“死人都死不起了!”

只救死的不救活的

钱不到手不救人

据记者调查了解,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名学生救人落水后约一个小时,消息灵通的打捞公司老板“波儿”就出现在出事的江边,并向长江大学开出了高额的打捞费。

“只救死的不救活人”,“钱不到位就不救人”,据在场的冬泳队的队员及当地的一些群众介绍,“波儿”雇来的渔船向当时的群众放了狠话。

而据沙市水上派出的姜警官及长江航运公共安全专家局荆州分局的一名警官向早报记者证实,在沙市确实有一个民间的打捞公司专门进行打捞尸体的业务。

记者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这个所谓民间打捞公司的名片,名片上印着“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总经理是陈波。知情人向早报记者证实,这个陈波就是垄断了当地打捞尸体业务的“波儿”。

陈波说到做到,事发时在场的众多围观群体甚至媒体都见证了陈波先收钱后救人及钱不到位不救人的情况。

据在现场的群众及学生反映,10月24日学生救人落水后的数个小时里,陈波一直在岸上用手机遥控江中的两条打捞船。

在下午4时多第一个落水学生被打捞出来后,陈波命令江中的渔船暂停打捞。因为当天正值周末,长江大学的师生一时还没有筹到剩下的打捞费用。

“这期间至少约有4、50分钟的拖延”,一名冬泳队员证实说。在等剩余的钱到位后,陈波才再次通知江中的渔船继续打捞,有媒体拍到了陈波收钱的照片。

而此时,长江大学学生“像疯了一样地跪着求渔船老板救人”,但陈波对此始终无动于衷。

当时也下水救人的长江大学学生李佳隆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为凑钱耽误长达一个小时,在渔船主打捞出陈及时和何东旭二人的尸体后,天已经黑了,船主提出,天黑打捞价格要涨,捞一人要出18000元,无奈师生们已身无分文,在校领导派人送来2000元后船主才将方招尸体打捞上岸。

在此过程中,有学生哭着跪求江中的渔船继续打捞,但均无济于事。据多名学生介绍,在筹钱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提出把车钥匙交给陈波以保证会付剩下的打捞费用,但被陈严辞拒绝,陈坚持要“钱到手才救人”。

对于此事,当事人长江大学的老师胡小飞称要“由学校宣传部领导统一安排”才能接受采访。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介绍,钱确实是分三次给的,第一次给了4千元,第二次给了2万元,第三次给了1.2万元。

“在打捞第二个落水者时确实停了一段时间”,日前,记者采访到一名当时在渔船上的打捞人员,不过他解释说,当时的停顿是为了把打捞的工具滚钩理顺一点。

由于担心打击报复,这名参与打捞人员拒绝讲出更多的细节,“好多话我不好说,也不敢说”。

据了解,参与打捞的两条船是由陈波的哥哥陈兴组织的,其一条船属于是陈兴的岳父。而陈波名片上称的“24小时服务,专业人员打捞”的工作主要是由其哥哥陈兴出面组织。

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除了钱不到位不救人之外,交了钱没有打捞到人时,陈波也不会退钱。据多名冬泳队员介绍,约在一个多月前,冬泳队里的一名沙市大学的老师就曾和陈波打过交道。当时因为沙市大学一名学生落水而向陈波支付了1.2万元的打捞费用,“最后尸体并没有被打捞上来,钱也没退”。

每具尸体打捞费1.2万

穷人都不敢捞尸

据了解,这次长江大学为了向把三名救人落水学生打捞上岸,总共向陈波支付了3.6万元的打捞费用,平均每具尸体1.2万元。而据当地群众介绍,1.2万元还只是白天的价格,晚上的打捞费用为1.8万元。

当地的一名知情人向早报记者介绍说,在长江大学三名落水大学生的3.6万打捞费中,陈波雇用了两条船共8名打捞人员,每人拿到的基本报酬为500元。其中拥有船只的打捞人员的另加50元,拥有打捞工具的人员另加30元。

“一般都在一万上,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这一带都被‘波儿’垄断了”,一名熟悉陈波的当地陈姓渔民向早报记者介绍说。

对于当地的人均年收入不过数千元的水平来说,动辄过万元的高昂收费让很多不幸的家庭难以承受。

“死人都死不起了!”这位陈姓渔民感叹说,如此昂贵的打捞价格确实让不少的遇难者家属望而却步。“有些家庭困难或外地在此打工的人,亲人落水后根本就不敢捞,因为又不能找别的办法,只能找‘波儿’,但这么多钱他们根本就出不起,只能是不要尸体了”。

然而,在陈波攫取的昂贵收费中,渔民只能拿到非常少的人工费。一位渔民介绍,一般捞取一具尸体陈波会给个200多元,有时甚至只有几十元。

然而,对于起早摸黑一年只能挣约3千到1万元的收入的当地渔民来说,帮陈波打捞尸体的收入比打渔还是要强一些,“打渔有时只能挣个几十元,有时还要打空手”。

但是并非所有的渔民能享受到陈波给予的个好处,只有那些和陈波关系好的渔民才会被叫去打捞。

由于经常在江边,很多名冬泳队员也收到了报料的名片。据了解,每提供一次落水者的线索,就可以收到200元的报料费。

而据媒体报道说,有长江大学的学生反映,当时在场的民警也建议学生让学校直接出钱请陈波救捞。

垄断江边打捞业务

渔民不敢私自出船

据当地的渔民介绍,此前垄断沙市长江上打捞业务的是一名只有一只手、被当地人俗称“抓手”的人,但是约在四年前,40来岁的陈波开始接替“抓手”垄断这个业务。

“现在就是有人在我们船边落水我们也不敢捞,如果捞了就会被砸船”,一位当地渔民向早报记者说,陈波现在已完全垄断了长江的沙市江面。

由于离江边只有一两公里的距离,在沙市对面的公共安全专家县埠河镇的三八村和荆南村,有数十户渔民专以打渔为生。陈波现在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在沙市,而其哥哥陈兴仍住在三八村。

在沙市打捞一具尸体的价格在一万以上,而公共安全专家县埠河镇的一位老渔民介绍,在埠河镇有时打捞一具尸体只需要两、三千元,有时只要几百元就行。

此前,和三八村相邻的荆南村的一些渔民也在打渔之外,顺便兼做打捞业务。但由于陈波、陈兴兄弟是三八村,所以近几年荆南村的渔民基本上很少人接到打捞的业务。

据三八村的村民私下向记者透露,即使是本村的村民,如果未经陈波同意私自接了打捞尸体的业务,也同样会受到威胁恐吓,“慢慢地就没有人敢再私自打捞了”。

关于陈波垄断沙市长江打捞业务的说法,在当地似乎并不是什么秘密。然而令一些群众感到气愤的是,陈波在垄断了打捞的渔船后,并且放出了“只救死的不救活人”的狠招,可能会让一些仍有一线生存希望的落水者失去被抢救的机会。

一位曾与陈波这个利益团体发生过冲突的当地市民介绍说,有一次当他表示要打捞一具尸体时,就遭到了波儿的马仔威胁说,“你要是敢捞我就从你的裤裆下钻过去!”

而让一些冬泳队员不能接受的是,陈波曾指责他们说,“你们断了我的财路!”。因为冬泳队员每年要救出不少的落水人员,这就妨碍了陈波打捞尸体的业务收入。



当地公共安全专家部门回应:见死不救难追责

早报记者 简光洲

据当地群众介绍,长江大学生落水后,当地的警方及海事局也曾到了现场,但是均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进行紧急救助。

对此,当地警方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由于警力不足、设备有限,确实很难进行专业的救助工作,而打捞工作更没有办法进行。

当地警方称警力、设备有限难救人

10 月29日,记者在离三名大学生出事地点不过一公里之外的水上派出了解情况,一名姜姓警官介绍说,该派出所只有七名,由于警力及装备有限,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水上的救捞工作。同时这名姜姓警官介绍,“水面的工作属于长江航运公共安全专家局荆州分局荆州派出所管理,我们只负责岸上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当日该水上派出所关于学生落水的接警登记时间为14时10分,到达现场的时间为14时15分。当日的处警组负责人为徐方文。

姜姓警官同时拨通徐方文电话,在得知是记者要采访之后,徐方文叮嘱以“不知道手机”为由拒绝了采访。

此后记者来到了长江航运公共安全专家局荆州分局荆州派出所,该所指导员以请求上级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这名指导员也称该派出所装备及人员均有限,很难进行救捞的工作。这名指导员介绍说,水面的救捞工作属于海事局。

荆州市海事局:船体太大无法靠近学生落水点

事发后,有群众反映荆州市海事局的船只只是在大学生落水点的几十米外“晃了一圈”后掉头就走,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救助措施。

10月30日,荆州市海事局的副局长熊新文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天海事局是于14时28分收到了公共安全专家局110的接警通知,两分钟后该局下属的海事处的巡逻船只就开动前往事发地点,“只有两公里多的距离,应该在10分钟就到了”。

那么,为什么海事局的船只到现场后却没有进行及时地搜索?对此熊新文解释说,当时大学生出事江面离岸边很近,而江水下面有一个沙坝,由于巡逻的船只船体较大,因此无法接近出事的水域。

熊新文还解释说,当时岸上有群体指挥说,怕落水大学生向上游或下游漂动,巡逻船只因此还向上下游搜索。“整个搜索的时间花了110分钟后离开。

见死不救难追责?

关于渔船见死不救及陈波成立专门的公司垄断当地打捞业务的情况,记者日前采访了荆州市公共安全专家局。

10月30日上午9时多,记者来到荆州市公共安全专家局的治安支队采访。在记者介绍了群众反映的渔船见死不救及有人垄断打捞业务的情况时,治安支队的一名雷姓的警官一边在电脑上玩着游戏一边说,“这种情况很难从法律上去追究责任,只能是从道德上进行谴责”。

此后记者又来到荆州市公共安全专家局政治部进行采访,政治部的副主任高友宁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用什么样的法律来惩治见死不救?我确实还没有想到”。

而此后长江航运公共安全专家局荆州分局局长吴俊称,经调查了解,当时在现场的两只渔船参与了救人。而此后到达的两只渔船确实是被陈某雇佣前来打捞的,也存在一定的收费。

荆州三大学生救人溺亡引发道德危机大讨论

被指见死不救遭痛殴 渔船老板参与了救人

  早报特派记者 简光洲 发自湖北荆州

“ 渔船老板见死不救”、“只救死的不救的”,11月1日,关于三名长江大学学生因勇救落水儿童时,有在场四艘渔船见死不救的说法就在湖北荆州当地的市民中及网上疯传。而离三名救人大学生溺水死亡后的第八天,网络上对渔船老板见死不救及渔民“救死不救活的”的道德声讨仍在热烈地进行。

事发时到底有几艘渔船在场?渔船老板到底有没有见死不救?近日,记者在荆州进行了数天的调查,试图还原当时的现场和了解这场争论背后的原因。

抛个救生圈三名学生就不会死

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名学生救人溺亡事件发生后,有在场的学生及围观的群众向记者介绍说,学生救人落水时,有两船渔船就在数米之外的岸边抛锚停靠,船上的老板没有进行施救。

“我们跪求渔船老板,但是他们却说这不关他们的事,我们无法接受这种冷漠无情”,一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在一场祭奠牺牲学生的追思会上气愤地说。

多名当时在场的冬泳队员气愤地向记者表示,“当时渔船只要划到江面,或者抛个救生圈,或伸出一个桨,学生可能就不会死亡”。

据了解,三名死亡的学生陈及时、何东旭和方招的家属也要求荆州市进一步go-vern-ment调查清楚当时渔船见死不救的真相。

被指见死不救 群众痛殴渔船老板

10月31日,几经调折,记者在沙市长江对面的公共安全专家县埠河镇的荆南村找到了当时在场的渔船老板陈选德夫妇。

“我看到有几名市从岸边快速地冲到我船上,然后我的脸上就挨了三巴掌”,70岁的陈选德回忆说。10月28日中午,陈选德和妻子熊绍香和往常一样,在长江干堤沙市段宝塔河边的船中卖鱼。两人正在船中休息时,突然他们听到岸边一阵骚动。

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陈选德发现,几名群众准备把他船中的渔网拉到岸上,他老伴则紧紧地护住渔网。随后,岸边又来了几名中午妇女一起把渔网及护着渔网的老伴一起拖到了岸上。

有人用砖头石块砸向渔船及陈选德,“雨点船地飞过来”。一见形势不对,陈选德赶紧起锚驶离岸边,但是熊绍香则没有能上船。

随后有人报了警,沙市水上派出所的姜警官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赶到后准备把熊绍香随警车一起带离现场,但是被200来名群众紧紧地围住不能脱身。此后,在警力增援后,熊绍香才被带离现场。

“这事是我带头的,没有想到这个见死不救的渔船还敢来卖鱼,我打了他三巴掌,如果不是怕违法,当天群体可能把他们要丢到江里”。参与痛殴陈选德夫妇的冬泳队员柯利沙说。

当事渔船老板否认冷眼旁观

事发时两艘在场的渔船见死不救的说法经媒体报道之后,迅速地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大讨论,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指责声音。

“我们当时救了人,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冤枉我”,在埠河镇荆南村的陈选德的家里,他向记者展示了当日他腰上被群众砸的作痕。

陈选德解释说,事发时他们正在睡觉,听到喊救命的声音之后起来时,看到江面上仍有几名学生,于是他把船上唯一的一个救生圈抛到了江面上。

不过,陈选德承认,由于当时时间紧急,他并没有来得及起锚,也没有下水。“当时可能不到10分钟的时间,后来江面上看不到人,我们以为人都被救上来了,且我们这么大年纪,下水也没有用”。

此后,有一名冬泳队员拉了两名学生向他求救,他伸出了竹篙并伸手把几人拉上了船。陈的说法得到了当时参与救人的冬泳队员韩德元的印证。韩德元向早报记者回忆说,当时他救了三名学生后感到筋疲力尽,于是向旁边的渔船大声地喊救,“渔船的老板确实拉了我们一把”。

同时韩德元也回忆说,当时江面上确实有两个救生圈,“我们带了一个,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船老板的”。

多名冬泳队员都认为,如果落水者沉到江中超过七、八分钟就可能难以被救活。

对于外界的强烈质疑,长江航运公共安全专家局荆州公局局长吴俊向媒体介绍说,经过多方的调查,事发时在场的渔船参与了救人。同时,吴俊也承认,在当地确实有一支民间打捞队,存在向长江大学收取打捞费的情况。

有事发时群众拍摄的照片也显示,最早在场渔船伸手帮助了落水者,有落水者是经渔船上岸的。

长江大学:不可能要求所有人和学生一样奋不顾身

那么,在渔船到底有没有救人这个问题上,学生及群众的说法与公共安全专家机关的调查结论之间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别?

31日晚,长江大学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向早报记者表示,学生可能认为渔船上的人应该下水直接营救才算救,但是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像学生及冬泳队员一样地奋不顾身。“事后学校里也有过相关的宣传,只提倡有专业能力的人员在危险时进行施救”。

事前也认为渔船老板见死救的冬泳队员罗鸿飞在陪同记者采访了陈选德之后分析认为,因为在约10分钟后,江面上就没有人,三名学生沉到了江底,而此时渔船老板此时并没有作进一步地施救动作,因此一般人就认为他们不进行施救。

据早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事发时只有两艘渔船在场,而约在下午4点,又来了两艘受雇于“荆州市长江水上打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前来打捞尸体的渔船,因此此时同时有四艘渔船在江面上。

4点多,打捞尸体的两艘渔船开始打捞作业,而陈选德和另一名陈恒云(音)船主的两艘渔船只是在旁边“观看”,此后又离开了。罗鸿飞分析说,可能有些人也因此认为,四艘船只有两艘在进行打捞,而另外两艘则是在见死不救。

昨日,李玉泉向早报记者证实说,学生们的说法证实了当时有6人是从渔船上上岸的,渔船确实参与了救人行动。同时,当地将于组织湖北省及中央媒体对学生及遇难者家属进行采访,以正视听。

另据记者从当地的水上派出所了解到,在10月27日下午,有三人在出事的江边以“大学生捐款名义”自发组织募捐活动,被群众指称有诈骗嫌疑。在警方干预下,所获捐款被上次到民政局。
 
后退
顶部